收藏 分销(赏)

5G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436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G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G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G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1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5G 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蒋阅(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99)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人们的生活需求,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 5G)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在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对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人通过研究和改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促进当代大学生心

2、理健康教育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词:5G 技术;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近年来,5G 通信技术得到了新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5G基站出现迅猛增长,覆盖我国各大城市,互联网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加速演进,虚拟现实、虚拟游戏,网络游戏层出不穷,为了限制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成迷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未成年青少年儿童的上网时长,但是对于年满 18 周岁的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政策引领依然缺乏,因此在 5G 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引领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心理意识,正确看待虚拟网络和网络游戏,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保持健康心态成为当今社会议论的热点和焦点

3、。一、5G 技术特点及变革5G 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新时代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具有高速率、低时延、高容量和广覆盖等特点,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它不但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交流,更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物与物之间的信息通信,满足自动驾驶、车联网、移动医疗、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现代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最终,5G 通信技术将渗透到当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行业领域,成为支撑当代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的关键性技术。伴随新一代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5G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涉猎,“5G 智慧课堂”凭借 5G 技术的低时延、高速率、广覆盖等特性,结

4、合 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实现影像数据以及视频信息等高速实时传输,可为相隔千里的两地提供全息、互动的教育教学模拟场景,提升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的体验真实感;5G 智能终端设备可通过 5G 网络采集并呈现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全场景数据,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构建并更新学生的学情画像,为教育教学等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分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精准度。5G 智慧校园,基于校园超高清视频安防监控技术为学校提供校园安全预警、远程巡考、人员管理、学生作息管理、进出门禁管理等应用,解决校外人员进校、危险监控不及时等安全问题,进一步帮助学校提高校园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基于 AI 图像分析、GIS(地

5、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可对学生出行、参与活动、饮食安全等环节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追踪服务,为家长及时52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定位学生位置信息及在校表现提供良好的可视化服务。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比重越来越高,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家庭幸福感、获得感的最根本因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省、市、县各级心理健康辅导室接连挂牌成立。在教育领域,教育学科门类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学科的不断细化、分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在教育领域扎实推进,很多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在校大学生疏导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困

6、惑。近年来,5G 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全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师站在讲台上传统说教式授课方式,不但教学质量低下,而且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随之在互联网平台下衍生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但依然难以摆脱以往“说教式”教学模式,而且线上学生遇到问题与任课老师沟通及不方便,无法得到有效解决。5G 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传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和满足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要求,因此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发展瓶颈。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5G 技术的广泛推广,互联网行业不断更新迭代,传统的“互联网+”教育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

7、需求,“5G智慧校园”、“5G 智慧课堂”逐步占据教育的舞台,然而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大力推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层面:学生网络心理素质较低5G 时代,互联网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沉浸式和交互式新一代网络技术提升客户体验指数,在线云游戏、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娱乐新媒体等冲击着网络娱乐市场,在校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一方面,在接触网络娱乐方面自我抵抗力相对薄弱,容易在在线云游戏、AR、VR 中迷失自我,无法自拔,在青春最好的年华丧失学习斗志;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在接受 5G 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从海量的互

8、联网中汲取所需的知识过程中,极容易受到 5G 网络不良言论的干扰和影响,使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感知麻木,身体反应能力低下,难以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异,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很多学生一出生就被父母含在嘴里捧在心里从没吃过苦,心理素质比较低下,对抗网络诱惑的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引发心理困扰,如不及时咨询治疗和疏导易引发心理危机,情节严重的将演变成心理疾病。(二)家庭层面:家庭教育开始出现瓶颈随着时代的更新,科技的进步,家庭教育出现更高的需求。一方面,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教育历程中,多数父母教育思维方式固化,一味追求学生各科目考试成绩的高低,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压力

9、,不理解当代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真正的任务是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忽视了大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和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大多为外地学生,他们在学校读书的过程中,慢慢与父母产生的代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方便向同学、老师以及朋友倾述,有的父母不但不理解,而且采用极端方式激化矛盾,造成学生人际交往困惑,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健康发展。(三)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更新不及时在互联网更新演进的过程中,学生对心理教育辅导和情绪疏导的频率需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不健全,转接诊疗机制不完整,专业教师队伍配备不

10、齐全、失衡,教师专业化辅导水平和辅导能力有限,专职心理教师师生比远远达不到 1:4000 的国家教育规定最低标准,教学院系辅导员比例达不到 1:200 的比例,且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由辅导员教授,学校对任课教师未经严格培训与考核直接安排上岗,上课拿着教材照本宣科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遇到问题时的迷茫极易引发学生心理危机。另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教师上课使用教案更新速度缓慢,造成教师授课内容老套陈旧无味道,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偏低,从而造成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四)社会层面:网络平台监管不到

11、位5G 技术带动互联网开创历史洪流进入新时期,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出现爆炸式扩增,在庞大的互联网数据资源扩增过程中,网络平台的资源监管涌现巨大压力和缺口,难免出现纰漏,很多低俗陋俗的娱乐视频层出不穷,网络敏感度不断提高,一旦出现可乘之机,不良风气瞄准时机,借势大力宣传,误导大学生群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黄赌毒、电信诈骗、传销组织、邪教风暴等网络涉黑涉恶组织,对在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心灵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深远影响,对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造成严峻风险和挑战。四、5G 技术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在当前海量数据极易搜索获取的互联网形势下,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推进“智慧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创造新优势。主

12、要有以下几点:53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一)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性增多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互联网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人们曾经遐想中的事情变成现实,比如:将 AR、VR 和全息影像等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师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更加容易学通弄懂概念性知识,并且学生可以通过 5G 技术进入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沉浸式在线学习,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和获得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获取能力,成为一名新时代身心健康的在校大学生。(二)家校联动出现新的可能5G 网络的

13、普及对高校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出现新的可能,高校可以运用 AR、VR、全息影像等技术更好的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互动。一方面,学生利用 5G 技术随时与父母保持畅通和联系,与家长谈心交流,将自己成长过程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以一种新的方式向父母展示,倾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想法,请求他们给予帮助和建议;另一方面,家长可用通过 5G 网络随时定位查看学生位置信息,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情况,参与学生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家长的“在校融入感”,更好与学生保持紧密的联动,真正成为朋友式父母,更容易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援,有效避免因距离而产生的代沟。(三)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发展高校学生通过 5G 网络访问互

14、联网资源,在线参与全国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和精品课程,业余时间随时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增加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积,补充线下课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和难点;另一方面,对教师产生竞争机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授课技能,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学生才会积极进入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对推进课程进步和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有效解决高校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紧张而引发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四)心理咨询服务受益面积广“5G+医疗云平台”的广泛覆盖结合使得校医联动得到进一步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咨询服务工作

15、效果更加明显。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 年)要求各地卫生健康教育部门在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发现、转介、诊断治疗等工作中建立协作机制。在校大学生可以利用 5G 技术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建立云端咨询服务工作,对于心理困惑学生或者危机学生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线上咨询和辅导,在一定范围内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情感咨询、恋爱指导等服务工作,学生通过咨询和辅导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超出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范围,学校可以利用 5G 技术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专科医院建立无缝衔接的云端转介机制,带学生基本情况稳定后在转入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专业

16、医院就诊,开展针对性心理咨询、诊断治疗等心理服务工作,降低学校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对校园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五、结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守正创新发展,充分运用 5G 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满足学生现实成长需求,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大力宣传,科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富有活力、奋发有为的时代好青年。参考文献:1 徐科技.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17、发展现状 J.科教导刊,2021(21):22-24.DOI:10.16400/ki.kjdk.2021.21.008.2 张金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问题与反思 J.继续教育研究,2021(11):86-88.3 仇 妙 芹,林 仲 英.重 构:“互 联 网+”时 代 的 大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J.教 育 观 察,2021,10(41):85-87+113.DOI:10.16070/45-1388/g4s.2021.41.027.4王丽,孙丛亮.高校同辈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模式探究J.现代交际,2021(12):110-112+109.5 郑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8、优化策略探索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DOI:10.3969/j.issn.1673-5641.2021.22.058.6 梁圆圆,周惠玉.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4.7 陈文滔.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J.福建轻纺,2021,000(011):34-36.8 罗桔芳.心理干预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当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J.经济师,2021(11):2.9 赖文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1):3.10 郑月红.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0(004):99-102.11 杜磊.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J.2023-06-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