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OE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368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OE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TOE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TOE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尧引 言自叶巴黎协定曳签订以来袁各大经济体均提出野碳减排冶野碳中和冶目标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袁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和工业国袁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野示范效应冶咱1暂遥 2022 年 10 月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野加快绿色发展方式转型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冶曰2023 年 1 月袁国务院发布叶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曳袁着重强调野双碳冶目标的实现方式与时间遥 可见袁我国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遥 在此背景下袁探索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袁将对全国双碳目标实现产生积极作用遥 围绕碳减排这一议题袁学者虽已开展诸多研究袁但

2、对碳减排影响因素的探讨仍存在较大空间袁其影响因素的联动效应及互相作用的复杂机理有待深入挖掘遥 基于此袁本研究拟解答以下重要问题院哪些因素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碳减排钥 各因素间是否存在联动匹配关系钥 本文从组态视角切入袁以 TOE 框架为基础袁深入剖析促进碳减排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遥关于碳减排的文献较为丰富袁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两个方面遥 碳排放量核算通过量化碳排放的数据找出潜在的减排环节和方式袁是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研究的基本前收稿日期院2023-02-01基金项目院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渊21ZD064冤曰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金项目渊2020CCJ

3、G01Z001冤作者简介院闫华飞渊1975要冤袁男袁湖北黄冈人袁博士袁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尧硕士生导师袁研究方向院创业与创新管理尧人力资源管理遥 牛兰兰渊1998要冤袁女袁河南林州人袁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袁研究方向院创业与创新管理遥 肖静渊1995要冤袁通信作者袁男袁湖北荆州人袁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袁研究方向院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遥TOE 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闫华飞1a袁1b袁牛兰兰1a袁肖静2渊1.武汉工程大学 a.管理学院曰b.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心袁湖北 武汉 430205曰2.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袁广东 广州 510641冤摘要院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是

4、实现野双碳冶目标和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袁研究碳排放强度背后的多因素联动效应不容忽视遥 在 TOE渊技术要组织要环境冤框架下袁结合我国碳排放现状袁构建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整合分析框架袁并运用 fs-QCA 方法对我国 30 个省份碳排放路径进行组态分析遥 研究发现院碳排放强度是多个条件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曰低碳排放强度驱动模式有 3 种袁分别为绿色创新要结构协同型尧结构主导型尧绿色创新主导型袁技术条件尤其是绿色创新水平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袁绿色创新要结构协同型分布最普遍曰非低碳排放强度组态路径仅有技术要结构缺失型一种袁技术条件亦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遥 研究丰富了 TOE 框架的内涵袁为降低碳排放强度实践

5、提供了经验借鉴遥关键词院碳排放强度曰fs-QCA 方法曰TOE 框架曰组态中图分类号院F205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4-6511渊2023冤03-0035-14DOI:10.19808/ki.41-1408/F.2023.00232023 年 6 月第 36 卷第 3 期Jun.2023Vol.36 No.3Journal of Management35-提遥 关于碳排放量核算主要有排放因子法尧质量平衡法尧实测法三种方法遥 其中袁排放因子法是利用IPCC 提供的碳核算基本方程测算碳排放量袁是目前适用范围最广尧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碳核算办法袁适用于省份等宏观层面曰也有学者对碳减排的影响因素

6、进行了广泛探索遥 如有学者研究产业结构咱2暂尧经济发展水平咱3暂和数字经济咱4暂等对碳排放的影响遥 从直接效应看袁苏涛泳等研究发现绿色创新可以节约能源和研发替代能源袁为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保障袁促进碳减排咱5暂曰从间接效应看袁李菁等发现当环境规制激发的创新补偿效应足以填补遵循成本时袁环境规制可以通过绿色创新间接抑制碳排放咱6暂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袁有学者关注一类因素的多个层面对碳减排的影响袁比如在能源禀赋方面袁于向宇深入挖掘了能源的价格尧效率和结构三个层面对碳减排的影响咱7暂遥现有研究中袁尽管学者对碳减排的影响因素做了较为深刻的洞解袁但仍存在研究缺口遥 首先袁现有文献表明碳减排的影

7、响因素众多袁但变量选取较为分散袁没有从理论上构建起促进碳减排的前置动因整合分析框架曰其次袁碳减排本身内涵丰富袁影响因素会以复杂的组态结合在一起袁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依赖线性回归的定量方法袁无法深入挖掘影响碳排放变量的因果复杂性问题遥 基于此袁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体现在以下方面院一是在宏观层面上把 TOE 理论框架引入省域的碳减排研究中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各前因变量产生交互作用的可能性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碳减排影响因素的无序和分散问题曰二是区别于相关研究袁使用 QCA 方法甄别促进碳减排的路径袁对碳减排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复杂性和联动匹配关系进行深入挖掘遥二尧机理阐释与模型构建渊一冤TOE 框

8、架Tornatizky 和 Fleischer 于 1990 年最早提出 TOE渊技术要组织要环境冤框架咱8暂遥 该分析框架将影响技术应用条件的因素聚焦于技术尧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袁用于解释组织的技术整合和采纳行为咱9暂袁其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分析框架咱10暂遥 TOE 框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袁学者们在差异化的技术应用场景中运用这一框架展开了充分的实证研究咱11-12暂遥但在中国情境下袁TOE 框架实证应用与适应性修正并不成熟袁因研究对象及其领域的不同袁技术尧组织与环境的具体含义也存在较大差异袁需挖掘该框架在中国情景下的具体内涵咱13暂遥 本研究选择 TOE 框架的原因有二院第一袁从已有文献

9、看袁碳减排的影响因素大多包含在技术尧组织及环境层面当中袁选择 TOE 框架便于对已有因素进行整合分析遥 第二袁实现碳减排的核心驱动力是绿色技术创新咱5暂袁这与以技术应用为本质的 TOE 框架高度契合遥 因此袁本文将野技术要组织要环境冶协同发展的 TOE 理论框架嵌入中国碳排放情境袁对寻求碳减排路径具有较强现实意义遥渊二冤条件与机理一是技术条件袁包括绿色创新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两个二级条件遥 一方面袁企业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主体袁既可以通过绿色创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袁降低碳排放强度袁又能基于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袁获得绿色优势袁提升碳减排积极性咱14暂遥 从政策角度看袁叶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

10、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曳叶野十四五冶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曳等文件均提出绿色创新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遥 另一方面袁现有文献证实发展数字经济可以赋能碳减排目标实现遥 发展数字经济驱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袁带动不同行业智能化发展袁可以通过上下游体系的改造来减少物料和能源的消耗咱15暂曰利用数字技术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种类和结构袁优化生产方式和供应链袁促进产业结构向智能化和TOE 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36-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咱16暂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袁降低碳排放量曰运用数字技术可以精确预测和溯源碳足迹袁有助于政府核查地区碳排放量袁更加精准地对可排放碳量进行科学分配曰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和

11、信息化优化升级电力系统和能源产业袁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袁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费袁赋能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袁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遥二是组织条件遥 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主体袁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中的行政干预力度与碳减排效应成正比咱17暂袁政府绿色投入在碳减排进程中有重要作用遥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袁组织为了生存需要同控制着资源的其他组织进行互动咱18暂袁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野有形的手冶袁可以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达到碳减排目的遥 一方面袁政府对地区的绿色投入利于缓解地方财政紧张的压力袁将资金引导至碳减排潜力大的研发环节袁助力高碳行业向低碳发展转型遥 另一方面袁政府对地区和行业绿色投入的增加袁加速地区产生绿色竞争袁

12、引发集聚效应袁形成碳减排聚合力咱19暂遥 此外袁政府的绿色投入能分担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和减排风险袁有利于坚定地区碳减排信心咱20暂遥 综上袁政府的绿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袁对促进碳减排有重要作用遥三是环境条件袁包括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二级条件袁两者均为碳减排带来了环境压力遥一方面袁研究表明袁环境规制有力地促进了碳减排咱21暂遥从直接效应讲袁政府通过环境规制政策增加碳税和能源税袁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袁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袁从而促进碳减排咱22暂遥 从间接效应讲袁环境规制倒逼地区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袁进行低碳技术革新袁否则将会因成本过高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遥 这既能改变企业的

13、生产行为袁又能调整区域的空间结构袁有利于区域碳减排遥 另一方面袁陈诗一等学者发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向影响低碳排放强度咱23暂遥 一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意味着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袁使得经济发展逐渐与能耗较高的第二产业野脱钩冶袁降低碳排放量咱2暂曰二是为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袁相关地区通过研发低碳技术袁促进技术革新袁提升能源产业的生产效率或使用替代性能源袁比如用可再生太阳能替代居民生活所用煤炭和煤气袁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曰三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可以有效改变高排放尧低效能且存在功能壁垒的传统要素配置模式袁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结构袁减少要素配置过程中不必要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袁推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袁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

14、标实现咱24暂遥基于上述理论机理分析袁结合我国碳减排的管理体系和实践意义袁最终选择技术层面的绿色创新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尧组织层面的政府绿色投入尧环境层面的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共五个条件变量袁使用 fs-QCA 方法来寻找引致低碳排放强度和非低碳排放强度的组态路径遥 图 1 为本研究构建的 TOE 分析框架遥图 1 TOE 整合框架图经济研究2023 年 6 月37-三尧研究设计渊一冤变量选择与测量结果变量院碳排放强度淤遥 通过整理各省历年终端能源消费数据进行 CO2排放量的测算遥 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煤炭尧焦炭尧原油尧汽油尧煤油尧柴油尧燃料油尧液化石油气尧天然气和电能 10 种能源消耗

15、排放的二氧化碳袁按照能源的转换系数和碳排放系数测算出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遥 借鉴方叶祥的做法袁用碳排放总量除以 GDP 来衡量碳排放强度咱25暂遥 计算方法参见公式渊1冤袁其中袁为 i 省第 t 年的碳排放总量袁为 i 省第 t 年第 j 种能源消费量袁表示 j 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遥渊1冤技术条件变量遥 绿色创新水平用绿色专利申请量来衡量遥 一是绿色专利与野唯 GDP 增长冶的专利技术不同袁其致力于降低能源消耗尧改善生态环境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袁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过滤器和安全阀遥 二是相较于专利申请数袁专利授权数具有滞后性袁因而专利申请量的可信任度更高遥 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碳排放的

16、发生机制袁借鉴赵涛做法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综合测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袁将其分为互联网普及率尧互联网相关从业人数尧互联网相关产出尧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五个方面袁分别用互联网用户数尧计算机和软件从业人数占城镇地区从业人员比重尧人均电信业务总量尧移动电话用户数和中国数字惠普金融指数来衡量袁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最终的数字化指数咱26暂遥组织条件变量遥 政府是实现碳减排的核心组织条件袁可以通过碳税尧行政命令和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促进碳减排袁而资金支持往往具有更为稳定的效果遥 环境保护投入作为政府绿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袁有利于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袁减少碳排放量咱27暂遥因而选取环境污染治理投入额

17、占地区 GDP 的比值作为政府绿色投入的衡量指标咱28暂遥环境条件变量遥环境规制可以通过野技术创新补偿效应冶达到碳减排的目的咱6暂遥工业污染治理投入额反映了政府保护资源和控制环境污染的决心袁采用工业污染治理投入额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表征环境规制力度袁该比值与该地区环境规制力度成正比遥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利于实现碳减排的战略目标咱29暂袁借鉴干春晖的研究咱30暂袁用泰尔指数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袁该数值越低袁代表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遥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1遥表 1 变量定义与描述均值2.24769702.6420.0130.00120.101标准差2.13380511.1150.

18、0090.00090.067最小值0.3283881.8250.0050.000040.008测度方式碳排放总量/地区 GDP绿色专利申请数量数字经济综合指数环境污染治理投入额/地区 GDP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第二产业增加值泰尔指数名称碳排放强度绿色创新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绿色投入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合理化最大值9.098306457.4160.0520.00370.234维度组织类别结果变量条件变量技术环境渊二冤数据与方法选择本研究样本为我国 30 个省份渊除中国香港尧澳门尧台湾和西藏外的省尧自治区尧直辖市袁后同冤袁数ijtEitCOjCijittjCOEC=TOE 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

19、径研究38-据均来源于 2021 年的 叶中国统计年鉴曳叶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曳叶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曳 和各省份统计年鉴袁绿色专利申请量来源于 CNRDS 数据库袁少量缺失数据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充遥本研究摒弃传统的二元线性模型袁运用 fs-QCA 以组态视域探究如何促进区域碳减排袁理由如下院其一袁已有文献多是从传统回归角度展开研究袁未对促进碳减排前因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挖掘遥 QCA方法本质上是对结果的前因条件进行联动匹配袁利于充分探索促进我国碳减排的差异化组态路径遥 其二袁各省份促进碳减排的实践表明袁可能存在多条导向同一结果的野等效冶渊Equifinal冤因果关系链咱12暂遥传统计量方式虽能将影响碳

20、减排的因素统一分析袁并运用调节和中介变量等深入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机制袁但实质研究的并非等效关系袁而是通过自变量的替代或累计来阐述因变量的变化咱31暂袁而QCA 方法可以甄别影响结果出现的不同前因条件组态袁具有完全等效性遥 其三袁研究对象为 30 个省份袁相较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大样本要求袁QCA 方法对样本数量要求较低遥 一般来讲袁做 QCA 研究时袁要根据案例样本综合权衡条件数量咱32暂袁1040 个案例的中小样本研究应将模型限制在 7 个前因条件以内袁过多的条件变量会带来有限多样性问题咱33暂遥 综上所述袁QCA 方法相比传统的分析方法更适用于本研究遥渊三冤数据校准数据校准是 QCA 进

21、行组态分析的基础遥 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袁运用直接校准法咱34暂袁把连续变量的完全隶属尧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三个阈值分别设置为 95%尧50%尧5%分位数值袁从而把原始变量数据转化为 0 到 1 的模糊隶属数值遥 条件变量的校准锚点如表 2 所示遥表 2 结果与条件的校准校准完全隶属7.779295586.1790.0370.00370.988交叉点1.42438212.3680.0110.00120.903完全不隶属0.4985411.8370.0050.00010.774碳排放强度绿色创新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绿色投入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合理化结果和条件四尧研究结果渊一冤单变量的必要性分析因为

22、运用 QCA 方法的前提是结果出现依赖多个条件变量的联合作用袁所以要先用必要性检验查验单个条件的充分一致性遥 借助 fs-QCA3.0 软件检验单一条件是否构成低渊非低冤碳排放强度的必要条件遥当一致性大于 0.900 时袁该条件是结果的必要条件遥由表 3 可知袁低碳排放强度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均小于 0.900袁并不存在影响低碳排放强度的必要条件遥 在非低碳排放强度中袁非高绿色创新水平的一致性大于 0.900袁这表明袁绿色创新水平不高是引致非低碳排放强度的必要条件遥 换言之袁绿色创新这一技术条件对降低碳强度具有主要作用袁这一观点已得到部分文献的支持咱35暂袁后文在充分性分析中将对此展开详细论证

23、遥经济研究2023 年 6 月39-表 3 单变量的必要性分析低碳排放强度一致性0.6910.5720.6070.7050.5630.7770.4820.8090.7940.470覆盖度0.9170.5700.8370.6840.7040.8130.6390.8080.8440.578绿色创新水平绿色创新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绿色投入政府绿色投入环境规制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前因条件前因条件绿色创新水平绿色创新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绿色投资政府绿色投资环境规制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一致性0.7300.9180.5690.8440.

24、7640.6870.7450.6400.5450.806覆盖度0.7310.6920.5930.6190.7210.5430.7460.4830.4370.748非低碳排放强度渊二冤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QCA 方法的核心是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袁其主要是分析不同前因条件形成的组态对结果的充分性遥 组态的充分性虽然也用一致性来表示袁但其计算方式和标准并不相同遥 首先袁在一致性阈值上袁已有研究认为其最低可接受标准为 0.750咱36暂袁根据不同情境袁众多学者也采用了不同的一致性阈值袁如 0.760咱33暂尧0.800咱37暂等袁本文依据数据特征将一致性阈值设置为 0.800遥 其次袁频数阈值往往根据

25、数据样本量来确定袁1050 个案例数的中小样本频数可设置为 1袁对于大样本袁频数阈值应高于 1咱38暂遥 本研究样本为中等样本渊30 个案例冤袁选择 1 为频数阈值将更为适当咱39暂遥 同时为规避矛盾组态情形袁将 PRI渊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Inconsistency冤一致性阈值设为最低可接受标准 0.700咱38暂遥 通过上文的文献回顾与机理阐释可以发现袁本研究五个条件变量与碳减排间的关系并未形成一致结论袁亦缺乏明确的理论预期袁难以展开有效的反事实分析袁借鉴张明等咱34暂的做法袁本文在面对五个条件的何种状态会致使结果产生这一问题时选择了野存在或缺席冶袁在汇报软

26、件输出结果时以中间解为主袁以简约解为辅袁将中间解的组态条件设为辅助条件袁将同时包含中间解与简约解的组态条件设为核心条件袁具体结果见表 4遥表 4 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组态结果组态 1荫荫0.9770.5440.028广东尧上海类别组态绿色创新水平渊GI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渊DIGI冤政府绿色投入渊GREEN冤环境规制渊ER冤产业结构合理化渊IND冤一致性原始覆盖度唯一覆盖度覆盖的典型案例总体解的一致性总体解的覆盖度组态 2荫荫0.9910.4420.024浙江尧江苏组态 3荫荫0.9610.3900.005福建尧天津结构主导型组态 4荫0.9170.4550.062北京尧广西绿色创新主导型组态 5荫

27、0.9070.2850.019山东尧湖北技术要结构缺失型组态 6茵伊茵伊荫荫茵伊0.9030.4450.445山西尧新疆0.9030.445绿色创新要结构协同型低碳排放强度非低碳排放强度0.8870.777荫荫荫荫茵伊茵伊茵伊茵伊注院荫表示核心条件存在袁荫表示辅助条件存在袁茵伊 代表核心条件缺席袁茵伊代表辅助条件缺席袁空白代表该条件可存在亦可缺席遥 下同遥TOE 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40-1.低碳排放强度的组态分析表 4 结果表明袁 低碳排放强度的驱动路径有 5 条 渊组态 15冤袁 其一致性分别为 0.977尧0.991尧0.961尧0.917尧0.907袁均高于 0.800袁整体

28、解的一致性达到 0.887袁5 条路径均是形成低碳排放强度的充分条件袁验证了碳排放量会受到各因素间不同组态的影响这一前提假设遥组态 1 表示当绿色创新水平高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高尧环境规制力度较低时袁会抑制碳排放强度遥该组态覆盖了 54.40%的省份袁是产生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路径袁典型案例有广东尧上海等遥遵循成本理论认为袁高强度的环境规制会挤占企业的绿色创新投入袁因而较低的环境规制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地区绿色创新水平提高遥 研究表明袁绿色创新技术的研发可以优化产业结构袁改善环境质量袁降低碳排放量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咱40暂遥 以广东省为案例进行分析袁由原始数据可知袁广东省 2020 年的绿色专

29、利申请量为 30645 项袁排名全国第一袁绿色创新能力强袁内生的自主创新是驱动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遥 此外袁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袁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袁以互联网为基础催生的新业态加快了新产业尧新动能的增长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咱41暂遥 可见袁当外部环境规制压力较低时袁高水平的绿色创新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发挥其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的主导推动作用袁进而降低碳排放强度遥组态 2 表示当绿色创新水平高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高时袁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遥 该组态覆盖了 44.20%的省份袁代表省份有浙江尧江苏等遥 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打破技术野瓶颈冶袁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袁

30、使得绿色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高的地区野更上一层楼冶袁夯实绿色低碳发展的根基咱29暂遥 以浙江为案例进行分析袁浙江作为我国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之一袁以野数字冶要素赋能绿色发展袁在新兴技术革新尧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袁迈向了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遥 由原始数据可知袁2011要2020 年浙江省的年均碳强度降低比例为 4.66%袁位居全国前列袁碳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遥组态 3 表示当绿色创新水平高尧政府绿色投入较多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高时袁地区碳排放强度降低遥该组态覆盖了 39%的省份袁典型案例有福建尧天津等遥当地区绿色创新能力强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高时袁政府增加对绿色发展的

31、资金投入可以降低企业的环境管理成本袁增强辖区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袁加上地区良好的绿色创新氛围和产业结构作为支撑袁利于协同驱动碳减排遥 例如袁福建通过创新联盟集聚资源袁其高技术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袁呈现出成长快尧活力强尧业态新尧后劲足的特点袁新旧动能持续转换袁稳步向野产业优冶迈进袁碳排放强度亦随之降低遥 数据显示袁福建省的碳排放强度从 2011 年的 1.475 下降到 2020 年 0.790袁碳减排成效明显遥 此外袁横向对比组态 2 和组态 3 可以发现袁在特定情境下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绿色投入具有替代作用遥 可能的原因在于袁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袁将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数字交流平台和大

32、量的数据与信息袁这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资源基础曰政府绿色投入亦是企业降低环境成本的外部资源遥 因此袁根据资源依赖理论袁数字经济发展与政府绿色投入两种条件带来的资源优势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袁对企业绿色转型进而实现地区碳减排具有重要影响遥综上所述袁组态 1尧组态 2 和组态 3 的核心条件一致袁为高度相似的条件组合袁代表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共同作用会降低碳排放强度袁因而将其命名为野绿色创新要结构协同型冶遥命题 1院当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高时袁相关地区和行业可以发挥技术优势袁经济研究2023 年 6 月41-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袁降低碳排放强度遥组态 4 为结构

33、主导型遥 在组态 4 中袁产业结构合理化为核心条件存在袁辅助条件政府绿色投入存在袁环境规制作为辅助条件不存在袁绿色创新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存在可不存在遥 组态 4 的一致性为 0.917袁原始覆盖度为 0.455袁唯一覆盖度为 0.062袁意味着该组态路径能够解释 45.50%的低碳排放强度案例袁其中 6.20%的案例仅能被该条路径解释遥这一组态意味着袁在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下袁合理化的产业结构能有效弥补环境规制约束不足的问题袁助力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袁降低碳排放强度遥由于这一驱动路径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唯一存在的核心条件袁因而将该组态命名为野结构主导型冶遥组态 4 对应的省份之所以能够产生低碳排

34、放强度袁是由于在宽松的制度环境下袁相关地区拥有合理化的产业结构袁大量高污染尧高能耗的企业无法生存袁使得经济增长并不以高强度的能源消耗为代价袁利于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和降低碳排放量的和谐共生咱42暂遥 此外袁在中国情境下袁政府资金支持具有野四两拨千斤冶的作用袁政府绿色投入可以为拥有合理产业结构地区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袁减轻其环境成本袁使得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的改善中袁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袁助力高质量发展咱43暂遥以北京市为例袁2020 年北京的泰尔指数为 0.016袁泰尔指数越低袁代表产业合理化程度越高袁北京的泰尔指数仅高于浙江袁因此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位于全国第二遥 其原因是袁北京

35、通过积极布局绿色低碳新兴产业袁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袁激发了野结构红利冶效应袁降低了碳排放强度遥 在政策上袁自 2012 年被纳入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后袁北京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袁叶北京市野十三五冶 时期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曳叶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曳 等文件为低碳转型保驾护航袁成效卓著袁2020 年北京市的碳排放强度仅高于青海和海南遥命题 2院当外部环境压力小但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较高时袁政府可以通过划拨专项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缓解相关区域的治污压力袁合理配置资源袁协调产业结构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袁降低碳排放强度遥组态 5 为绿色创新主导型遥 该组态表示当绿色创新水平高尧政府绿色投

36、入力度较低尧环境规制力度较大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较低时袁将会降低碳排放强度遥 该组态的原始覆盖度为 0.285袁代表有28.50%的省份可以被这条路径解释遥 该组态表明低碳排放强度依赖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袁代表省份有陕西尧湖北等遥 与组态 4 相比袁该路径的区别在于仅有绿色创新水平发挥了核心作用袁故将此条路径命名为野绿色创新主导型冶遥 当面临较高制度压力且缺少政府资金支持时袁地区企业为提高社会合法性袁迫于压力开展绿色创新进而实现节能减排袁最终促进地区整体碳减排遥 一方面袁绿色创新能有效控制脱碳成本袁为二氧化碳的利用尧捕集和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大规模应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袁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我国经

37、济发展的高碳化特征咱40暂遥 另一方面袁绿色创新可以催生野技术红利冶效应袁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化推进咱14暂袁最终降低碳排放强度遥以山东省为案例进行分析袁2020 年山东的绿色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第五袁高水平绿色创新使得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绿色属性提升袁加之一定的环境规制压力渊如根据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结果实施节能减排奖惩冤使其更加重视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遥 山东省的碳排放强度由 2011 年的 2.532下降到 2020 年的 2.132袁碳减排成效卓著遥命题 3院绿色创新作为核心条件存在袁加之政府环境规制力度较高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政府绿

38、色投入的缺失袁驱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遥TOE 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42-2.非低碳排放强度的组态分析由表 4 可知袁 非低碳排放强度的驱动路径有 1 条 渊组态 6冤袁 整体解的一致性达到 0.903袁 高于0.800袁说明组态 6 是形成非低碳排放强度的充分条件遥组态 6 为技术要结构缺失型遥 组态 6 表明袁绿色创新水平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低的省份袁即便该地区政府绿色投入和环境规制力度大袁也会导致非低碳排放强度遥 该组态原始覆盖率为 45.50%袁有 45.50%的省份能被该条路径解释遥 其中政府绿色投入渊组织冤为核心条件袁环境规制渊环境冤为核心条件袁同样为核心条

39、件的绿色创新水平渊技术冤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渊技术冤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渊环境冤缺失袁因此将其归纳为野技术要结构缺失型冶遥 该路径指出技术因素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缺失是地区低碳转型的主要阻力遥 具体而言就是袁政府绿色投入作为绿色发展的专项资金具有特殊性袁虽然政府给予域内企业一定的绿色资金支持袁但技术水平低下致使其往往无法从根源上实现低碳转型咱43暂遥 研究表明袁在多重制度压力下袁各地政府为发展经济展开激烈竞争容易加大能源消耗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政府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果咱44暂遥 除此之外袁政府绿色投入的目的是减轻环境污染袁但它也可能会挤占生产性投资袁导致域内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不足袁减缓经济结构的绿色转

40、型速率咱45暂遥 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袁在绿色低碳领域的作用亦至关重要遥 技术条件欠佳尧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低袁直接制约了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袁使碳减排核心驱动力受限袁致使地区绿色转型存在困境袁最终阻碍碳减排进程遥 以新疆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袁原始数据显示袁2020 年新疆绿色专利申请量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四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居倒数第一袁可见其绿色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低遥 虽然政府施加了较大的环境规制压力袁且在一定程度给予了资金支持袁但域内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不足袁数字化尧信息化程度低袁限制了地区低碳转型的野内生动力冶和野规模效应冶发挥袁对碳减排进程造成负面影响遥命题 4院当环境规制强

41、度和政府绿色资金投入比例高时袁囿于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与技术条件袁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不足且难以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袁最终阻碍地区碳减排进程遥综合对比产生低碳排放强度和非低碳排放强度的不同组态路径袁可以看出院渊1冤环境条件尤其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低碳排放强度里发挥了重要作用遥 渊2冤绿色创新水平渊技术冤在低碳排放强度和非低碳排放强度里均呈现出重要作用袁五条低碳排放强度组态路径中有四条绿色创新水平较高袁非低碳排放强度组态路径中绿色创新水平作为核心条件缺失遥 这说明袁降低碳排放强度需要重点关注绿色创新能力袁绿色创新可以带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袁是促成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袁有利于提高碳排放绩效咱43

42、暂遥渊三冤稳健性检验渊1冤QCA 方法本质上是集合论方法袁借鉴已有研究袁用集合论的特定方式调整一致性阈值进行稳健性检验咱34暂遥将原先的一致性阈值由 0.800 调整至 0.900袁用更为严格的一致性识别组态条件袁结果保持不变遥渊2冤为排除各条件校准标准的不同袁本文使用 85%尧50%尧15%代替 95%尧50%尧5%的分位数校准点遥 结果如表 5 所示袁原先结果中的组态 3 丢失袁但余下组态的构成与先前存在高度一致性袁仍可归类为绿色创新要结构协同型渊表 5 组态 1 和组态 2冤尧结构主导型渊组态 3冤尧绿色创新主导型渊组态 4冤和技术要结构缺失型渊组态 5冤遥且总体解的一致性和覆盖度变化较

43、小袁说明本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强稳经济研究2023 年 6 月43-健性遥表 5 稳健性检验组态 1荫荫0.9240.5130.017组态绿色创新水平渊GI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渊DIGI冤政府绿色投入渊GREEN冤环境规制渊ER冤产业结构合理化渊IND冤一致性原始覆盖度唯一覆盖度总体解的一致性总体解的覆盖度组态 2荫荫0.9060.4130.014组态 3荫0.9040.4320.058组态 4荫荫0.8820.2430.015组态 5茵伊茵伊0.9010.4320.4320.8640.432低碳排放强度非低碳排放强度0.8620.764荫荫茵伊茵伊荫茵伊荫茵伊荫渊3冤考虑到条件变量作用于结果具有一

44、定滞后性袁因此对所有条件变量滞后一期后进行稳健性检验袁结果见表 6袁虽结构主导型组态丢失袁但组态 1 可归类为绿色创新要结构协同型袁组态 2 可归类为绿色创新主导型袁组态 3 可归类为技术要环境缺失型袁虽非低碳排放强度的稳健性检验与前文并不完全一致袁但同为技术和环境层面的缺失袁滞后一期的组态分类与先前基本相同袁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稳健性遥表 6 条件变量滞后一期稳健性检验茵伊组态 1荫荫0.9650.5620.026组态绿色创新水平渊GI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渊DIGI冤政府绿色投入渊GREEN冤环境规制渊ER冤产业结构合理化渊IND冤一致性原始覆盖度唯一覆盖度总体解的一致性总体解的覆盖度组态 2

45、荫0.8990.2640.017组态 3茵伊荫茵伊0.9120.4930.4930.9120.493低碳排放强度非低碳排放强度0.8740.793茵伊茵伊荫荫荫五尧结论与启示渊一冤研究结论为了探究碳减排的组态效应袁本研究以 30 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袁综合考虑技术尧组织尧环境等层面因素构建 TOE 分析框架袁在测算了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袁创新性地采用 fs-QCA 方法从组态视角深入研究绿色创新水平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尧政府绿色投入尧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等 5 个前因条件对碳排放强度多重并发的联动效应遥 结论如下院渊1冤以 TOE 框架为基础袁探明碳排放强度受到多个条件变量的共同影响袁各条件变量

46、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袁相关文献大多研究分散性前因条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遥 渊2冤低碳排放强度有绿色创新要结构协同型尧结构主导型尧绿色创新TOE 框架下地区碳减排的组态路径研究44-主导型三种驱动模式袁其中绿色创新要结构协同型最为普遍袁论证了条件变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导致低碳排放强度袁具有野殊途同归冶效果袁且部分条件在一定情境下具有替代作用遥 渊3冤非低碳排放强度有技术要结构缺失型一种驱动模式袁技术条件的缺失是造成非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原因遥 渊4冤横向对比分析发现袁技术条件尤其是绿色创新水平在低碳排放强度和非低碳排放强度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袁绿色创新水平在推动地区低碳发展的进程中具有核心

47、作用遥渊二冤研究贡献本文基于 TOE 分析框架袁采用 QCA 方法探讨技术尧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前因条件对碳排放强度的组态效应袁具有以下三点贡献遥渊1冤将 TOE 框架引入碳排放强度的组态研究中袁从技术尧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分析选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前因条件袁利用 QCA 方法探究绿色创新尧数字经济尧政府绿色投入尧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组合影响袁不仅丰富了碳减排的研究视角袁而且深入挖掘了 TOE 框架在中国情境下的内涵遥渊2冤从内容上看袁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分散性前因条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袁本研究与之不同的是关注技术尧组织和环境对碳排放强度的组合影响袁丰富了碳排放强度的研究内容遥 有关碳排放强

48、度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在变量提出上较为分散袁并未从理论上将前因条件进行整合袁且内在机理不明晰袁本文则基于 TOE 理论框架同时研究了五个前因条件的组合作用袁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作用机理袁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遥 渊3冤从研究结论来看袁研究揭示了造成低碳排放强度和非低碳排放强度的多种组态路径袁 研究得出了低碳排放强度及非低碳排放强度的不同组态路径袁进一步分析发现了技术尧组织尧环境条件在不同组态中的异质性作用袁这极大增强了降低碳排放强度对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遥渊三冤政策启示为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院第一袁地区要提高对绿色创新的重视程度袁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袁充分调动行业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袁通过打造绿色文化

49、等多渠道吸引绿色创新投入袁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袁建立绿色创新的研发中心和孵化器袁推动绿色成果转化和高效发展遥 创新循环经济模式袁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生成袁通过回收尧再利用和废物处理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袁减少碳排放遥 同时袁我国存在绿色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袁为应对资源不均匀性挑战袁相关主体一方面可以搭建绿色技术平台袁加强区域合作袁加速绿色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袁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丰富的绿色创新资源优势袁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支持力度袁以形成良好的减排合力遥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袁提高中西部地区对绿色创新人才的吸引力遥 优质人才通过开发清洁能源尧研发高效低碳排放的绿色创新技

50、术助力碳减排工作遥第二袁优化产业结构袁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尧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尧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遥 研究发现袁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降低碳排放强度有重要作用遥 首先袁政府相关部门应全力打破绿色创新和技术变革间的门槛袁提高存量资源利用率袁鼓励企业采用低碳尧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资源的精准管理和优化配置袁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袁引导产业结构高级化尧合理化发展遥 其次袁市场配置资源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等特点袁因此要充分利用野看得见的手冶的力量遥例如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袁通过资金补贴尧税收优惠等方式袁鼓励企业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经济研究2023 年 6 月45-进行投资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