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以幼儿文学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36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以幼儿文学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以幼儿文学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以幼儿文学课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微课堂1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以幼儿文学课程为例陈志燕本研究通过分析幼儿园“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幼儿文学“课”程与教育技能“赛”、教师资格“证”书,对“岗课赛证”融通路径进行分析,从调整教学目标、构建“四融育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评价体系和考核内容等方面,以儿童诗歌教学为例,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实施的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有了新部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岗课赛证”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聚焦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建设正是推

2、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落地环节。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对“岗课赛证”教育教学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不过主要集中于理论或课程体系的研究,而聚焦某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岗课赛证”嘉研究还比较少。幼儿文学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掌握幼儿文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提升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掌握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改编能力,提高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组织能力。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较难实现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因此,教师应贯彻落实“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把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融人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把教育技能竞赛训练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联,把课堂教学与幼儿园教师

3、资格证考试相结合,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岗”就是岗位要求和人才需求。立足岗、服务岗是“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改革专业课程内容的逻辑起点。”教学诊断与改进、人才融通路径的“源于岗、85培养方案修订、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均以岗位需求为主要依据。从幼儿园教师岗位招聘条件和岗位调查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体现在幼儿文学课程方面主要有:提高幼儿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感受幼儿的世界,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提高幼儿文学鉴赏能力、改编与创作能力;掌握幼儿文学教学组织能力。学生除需具备扎实的幼儿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幼儿文学素养外,还应具备幼儿文学教学能力。二、高职幼儿文学

4、课程、技能赛和考证现状及问题分析(一)课程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大部分是中文专业毕业,很少兼有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更别说接受过专门的幼儿文学专业培训。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通常从文学角度来组织教学过程,比较重视学生的幼儿文学修养与审美意识,较容易忽略学生的演绎能力、创编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二)技能赛方面与幼儿文学课程匹配的竞赛为教育技能赛,比赛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在故事讲述环节。故事讲授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

5、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与幼儿园教师真实岗位工作高度匹配。这对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等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能积极主动参加比赛的学生寒无几。目前,教育技能赛训练与课程教学内容几乎脱节,备赛难度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不明显。(三)考证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证书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等。目前,绝大多数学生考证是为了满足毕业条件或者增加应聘筹码,从而有更多的就业选择。职业证书标准没有融人专业课程教学,没有实现课证融通。综上所述,目前幼儿文学课程、技能赛和职业证书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课赛证”融通的成效不够显著,这是深化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6、呕须解决的问题。三、“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一)育训结合,明确三维教学目标幼儿文学课程教学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技能训练为目的、职业技能为导向,根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知识技能、职业技能、情感价值三维目标。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对应职业证书考试大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通过分析学情,把握教学难点。(二)以生为本,构建“四融育人”教学模式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实用为先”,构建课岗融通、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德技融通的“四融育人”教学模式。强化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融通,把幼师日常面对的幼儿文学问题引人课堂,按照“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提升教学组织能力;职

7、业证书与课堂知识的融通,按照“课前评测一分析学情一对应考点一查漏补缺”的步骤,强化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与技能竞赛的故事讲述环节融通,按照“改编、创作一展示交流一取长补短”的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幼儿文学教学能力与师德培养并重,引导学生成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引领实施“岗课赛证”融合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教法,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等学法,选择自主建设的朗诵测评系统、VR虚拟仿真设备、云班课、打卡圈等信息化手段及平台,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确保教学目标达成。(四)创新评价体系,优化

8、考核内容建立三方参与,全过程、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实习单位三方组成。考核内容以职业能力为主,理论知识为辅。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课前、课中、课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资源学习、职业行为养成、任务完成、测试等。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核、个人诵读、创意表演和模拟教学等。同时,关注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成绩增86量,作为增值评价的参考,探索体现增值评价的评价系统构建。此外,在课程考核中引人实习单位评价,以岗位需求评价教学效果,四、幼儿文学课程“岗课赛证”融合具体举措(一)课岗对接,技能导向对照幼师岗位需求,教师在授课中把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

9、,把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对接岗位,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实践价值,灵活运用。比如,在幼儿文学课程中,教师将儿童诗歌的作用与活动目标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呈现出儿童诗歌的作用,即滋养幼儿的心灵,给予幼儿美的熏陶,开启幼儿的想象之门,等等。把儿童诗歌鉴赏方法与幼儿教师岗位能力对接,通过VR虚拟仿真技术、交互游戏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沉浸式自主感悟作品意境,品味儿童诗歌的语言美、内容美、音乐美、童趣美、意境美,达成提升鉴赏幼儿文学作品这一技能目标。同时,协同朗诵测评系统,解决学生在儿童诗歌朗诵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朗诵技巧,让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诵儿童诗歌。(二)课证融合,夯实基础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10、强调“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点与课堂知识的融合。比如,对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养科目中的儿童诗歌文化素养考点。以证定标,检验才学。根据课前测试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应职业资格证书考点进行查漏补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真题与面试题目,探索考试趋势,把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融人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三)课赛融通,以赛促教把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技能点列人教学内容,发挥技能赛的导航作用,把技能赛内容转化为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模块内容,技能赛评价标准转化为教学评价标准,技能赛资源转化为课程课堂教学资源,实现“学训一体”的课赛融通,让教学过程与技能赛流程对接,达到教学

11、、技能赛同频共振、互促互进。通过布置演绎任务,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绘画、演绎等方式输出感受,如声情并茂地朗诵儿童诗歌、创编儿童诗歌和自编自导表演儿童诗歌戏剧等。课外还可以通过创办儿童诗歌作品朗微课堂诵大赛和会演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儿童诗歌作品讲授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设计幼儿文学教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五、“岗课赛证”融通达到的目标(一)信息化手段驱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与传统课堂相比,本研究引人了较多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有效驱动。通过儿童诗歌朗诵测评系统数据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朗诵能力,在情感、节奏、气息、变化、平五个维度有5%1 5%的提升。借助VR技术创造全新的学习场景,8 7%的学生

12、能准确把握儿童诗歌意境。通过云班课数据实时监测,课后基础知识测试9 0 分以上人数为8 5%,较课前的6 3%增长2 2%。通过观察法,项目学习结束后,学生用写作、演讲汇报、作品演绎等方式清晰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幼儿作品内容的理解,表明学生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法,8 7%的学生表示自己能设计一堂有意思的幼儿文学启蒙活动课。(二)“岗课赛证”联动,实现能力迁移除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外,学生的创编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锻炼、提升,实现了从学习能力到岗位能力的迁移。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1 项。此外,学生在社会

13、实践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儿童诗歌朗诵活动,创编古朗月行作品,获得了园方和幼儿家长的好评。(三)铸魂育人提质增效,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在实践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进幼儿园,为幼儿策划儿童诗歌启蒙活动,分享文人励志故事,助力乡镇发展,个人的社会服务意识、担当精神得到了培养。六、结语“岗课赛证”融通幼儿文学课程标准的建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使得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在教学中,学生对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运用效果良好;在实践中,创编能力、演绎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技能显著增强,实现了从学习能力到岗位能力的迁移,达到了铸魂育人提质增效、职业技能明显增强的效果。(作者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