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珠海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有关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1与2是同位角B3与4是内错角C3与5是对顶角D4与5相等2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A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B飞碟的快速转动C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D电梯的上下移动3点A(-2,-4)所在象限为(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给出以下命题:对顶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内错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5直线,直线与,分别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ABCD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CD7一把直尺和一块直角三角尺(含3
2、0、60角)如图所示摆放,直尺的一边与三角尺的两直角边BC、AC分别交于点D、点E,直尺的另一边过A点且与三角尺的直角边BC交于点F,若CAF42,则CDE度数为( )A62B48C58D728如图,长方形的各边分别平行于轴、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同时出发,沿长方形的边做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BCD二、填空题9已知=2.493, =7.882,则=_10若点A(1m,1n)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则(mn)2020的值是_11如图,在中,.三角形
3、的外角和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_度.12如图,已知ab,如果170,235,那么3_度13如图,点E、点G、点F分别在AB、AD、BC上,将长方形ABCD按EF、EG翻折,线段EA的对应边EA恰好落在折痕EF上,点B的对应点B落在长方形外,BF与CD交于点H,已知BHC134,则AGE_14观察下面“品”字图形中各数字之间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规律得出a+b的值为_15已知,则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那么点的坐标为_三、解答题17(1)(2)(3)18求下列各式中的的值(1); (2)19如图,已知1+A
4、FE=180,A=2,求证:A=C+AFC 证明: 1+AFE=180 CDEF( , )A=2 ( ) ( , ) ABCDEF( , ) A= ,C= ,( , ) AFE =EFC+AFC , = 20如图,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请写出三角形ABC各点的坐标;(2)将 三角形ABC经过平移后得到三角形A1B1C1,若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M(a,b)与三角形A1B1C1的对应点的坐标为M1(a-1,b+2),写出A1B1C1的坐标,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21已知a是的整数部分,b是的小数部分(1)求a,b的值; (2)求的平方根二十二、解答题22
5、工人师傅准备从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工料上裁剪出一块18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工件.(1)求正方形工料的边长;(2)若要求裁下来的长方形的长宽的比为3:2,问这块正方形工料是否合格?(参考数据:=1.414,=1.732,=2.236)二十三、解答题23已知,(1)如图1,求证:;(2)如图2,作的平分线交于点,点为上一点,连接,若的平分线交线段于点,连接,若,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且,求的度数24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的度数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APC(1)按小明的思路,易求得APC的度数为 度;(2)如图3
6、,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BCP=试判断CP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间的数量关系25如图1,已知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C、BD,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如图2,CAB和BDC的平分线AP和D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仔细观察,在图2中有 个以线段AC为边的“8字形”;(2)在图2中,若B=96,C=100,求P的度数;(3)在图2中,若设C=,B=,CAP=CAB,C
7、DP=CDB,试问P与C、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用、表示P),并说明理由;(4)如图3,则A+B+C+D+E+F的度数为 26已知在中,点在上,边在上,在中,边在直线上,;(1)如图1,求的度数;(2)如图2,将沿射线的方向平移,当点在上时,求度数;(3)将在直线上平移,当以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的定义判断即可求解【详解】A、1与2不是同位角,原说法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1与4不是内错角,原说法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3与5是对顶角,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4与5不相等,原说法
8、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线八角的定义及其区分2D【分析】判断是否是平移现象,要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即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详解】解:A: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这是翻折现象;B:飞碟的快速转动,这是旋转现解析:D【分析】判断是否是平移现象,要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即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详解】解:A: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这是翻折现象;B:飞碟的快速转动,这是旋转现象;C: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这是轴对称现象;D:电梯的上下移动这是平移现象故选:D【点睛】本题
9、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而误选3C【分析】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点A所在的象限【详解】A(-2,-4)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负数,符合点在第三象限的条件,所以点A在第三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所在的象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B【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真命
10、题;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原命题是假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原命题是假命题故选:B【点睛】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难度较小5B【分析】由对顶角相等得DFE=55,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F=125,即可求出的度数【详解】解:由题意,根据对顶角相等,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的求出6B【分析】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立方根的定义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合并同类项法则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A、3,故此选项错误;B、,故此选项正确;C、|a|a0(a0),故此选项错误;D、
11、4aa3a,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立方根的定义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合并同类项,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7B【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ED,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出CDE【详解】解:DEAF,CAF=42,CED=CAF=42,DCE=90,CDE+CED+DCE=180,CDE=180-CED-DCE=180-42-90=48,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A【分析】根据两个物体运动速度和矩形周长,得到两个物体的相遇时间间隔,进而
12、得到两个点相遇的位置规律【详解】解:由已知,矩形周长为12,甲、乙速度分别为1单位/秒,2单位/秒则两个物体解析:A【分析】根据两个物体运动速度和矩形周长,得到两个物体的相遇时间间隔,进而得到两个点相遇的位置规律【详解】解:由已知,矩形周长为12,甲、乙速度分别为1单位/秒,2单位/秒则两个物体每次相遇时间间隔为秒,则两个物体相遇点依次为(-1,1)、(-1,-1)、(2,0),2021=3673+2,第2021次两个物体相遇位置为(-1,-1),故选:A【点睛】本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动点坐标规律探究题,解答关键是找到两个物体相遇的位置的变化规律二、填空题993 【解析】试题分析:当被开方数
13、扩大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于算术平方根,当被开方数每扩大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当被开解析:93 【解析】试题分析:当被开方数扩大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于算术平方根,当被开方数每扩大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当被开方数每缩小1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缩小10倍;对于立方根,当被开方数每扩大10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扩大10倍,当被开方数每缩小1000倍,则算术平方根就缩小10倍.101【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进
14、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点A(1+m,1-n)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1+m=3,1-n=2,m=解析:1【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点A(1+m,1-n)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1+m=3,1-n=2,m=2,n=-1,(mn)2020=(2-1)2020=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掌握点的坐标特点是解题关键11【分析】如图,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求出DAC+ACF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B=40
15、,解析:【分析】如图,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求出DAC+ACF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B=40,1+2=180B=140,DAC+ACF=36012=220,AE和CE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整体的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27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的度数得到,再利用平角的性质可得的度数【详解】解:如图:,故答案为:75【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解析:75【分析】根据平
16、行线的性质和的度数得到,再利用平角的性质可得的度数【详解】解:如图:,故答案为:75【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的应用1311【分析】由外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出的度数,即可求出的度数,进而求出的度数,求得的度数,即可求出的度数【详解】解:如图,折叠,故答案为:11解析:11【分析】由外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出的度数,即可求出的度数,进而求出的度数,求得的度数,即可求出的度数【详解】解:如图,折叠,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之间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折叠就是轴对称,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14【分析】由图可知,最上面的小正方形的数字是
17、连续奇数,左下角的数字是2n,右下角的数字是2n1+2n,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可知,每个图形的最上面的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连续奇数,所以第n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最上面的小正方形的数字是连续奇数,左下角的数字是2n,右下角的数字是2n1+2n,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可知,每个图形的最上面的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连续奇数,所以第n个图形中最上面的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2n1,即2n1=11,n=62=21,4=22,8=23,左下角的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2n,b=26=64右下角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2n1+2n,a=11+b=11+64=75,a+b=75+64=139故答案为:139【点睛】本
18、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观察出题目正方形的数字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51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示,根据,三点坐标建立坐标系得:则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利用直角坐标系求三角形的解析:1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示,根据,三点坐标建立坐标系得:则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利用直角坐标系求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面积解答16【分析】由题意可知,每隔四次移动重复一次,继续得出A5,A6,A7,A8,归纳出点An的一般规律,从而可
19、求得结果【详解】,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可分别得:,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每隔四次移动重复一次,继续得出A5,A6,A7,A8,归纳出点An的一般规律,从而可求得结果【详解】,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可分别得:,2021=5054+1的横坐标为2505=1010,纵坐标为1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规律问题,点平移的坐标特征,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关键是由前面若干点的的坐标寻找出规律三、解答题17(1);(2);(3)【分析】(1)先化简后计算即可;(2)先化简后计算即可;(3)首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即可【详解】解:(1)原式(2)原式(3)原式【点睛】此题主要
20、考查了实解析:(1);(2);(3)【分析】(1)先化简后计算即可;(2)先化简后计算即可;(3)首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即可【详解】解:(1)原式(2)原式(3)原式【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关键是掌握数的开方,正确化简各数18(1)或;(2)【分析】(1)两边开平方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先整理变形为(x2)38,开立方根得出x22,求出即可【详解】解:(1),或解析:(1)或;(2)【分析】(1)两边开平方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先整理变形为(x2)38,开立方根得出x22,求出即可【详解】解:(1),或;(2),【点睛】本题是根据
21、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将方程系数化为1变形为:x2a(a0)或x3b的形式,再根据定义开平方或开立方,注意开平方时,有两个解19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分析】根据同旁解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分析】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 CDEF,根据A=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根据平行同一直线
22、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ABC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AFE ,C=EFC,根据角的和可得 AFE =EFC+AFC 即可【详解】证明: 1+AFE=180 C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2 ,( AB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 A= AFE ,C= 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FE =EFC+AFC , A = C+AFC 故答案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23、【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的和差,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关键20(1)A(-2,-2),B(3,1),C(0,2);(2)A1(-3,0),B1(2,3),C1(-1,4),图见详解;(3)7【分析】(1)利用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分别写出点A、B、C的坐标;解析:(1)A(-2,-2),B(3,1),C(0,2);(2)A1(-3,0),B1(2,3),C1(-1,4),图见详解;(3)7【分析】(1)利用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分别写出点A、B、C的坐标;(2)先利用点的坐标平移的规律写出点A、B、C的对应点A1、B1、C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得到A1B1C1;(3)利用一个矩形的
24、面积分别减去三个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ABC的面积【详解】解:(1)如图观察可得:A(-2,-2),B(3,1),C(0,2);(2)根据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M(a,b)与三角形A1B1C1的对应点的坐标为M1(a-1,b+2)可知,ABC向左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坐标为:A1(-3,0),B1(2,3),C1(-1,4),平移后的A1B1C1如下图所示:;(3)【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确定平移后图形的基本要素有两个:平移方向、平移距离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21(1
25、)a=2,b=;(2)3【分析】(1)首先估算出的范围,从而得到和的范围,可得a,b值;(2)将a,b的值代入计算,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1),a=2,b解析:(1)a=2,b=;(2)3【分析】(1)首先估算出的范围,从而得到和的范围,可得a,b值;(2)将a,b的值代入计算,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1),a=2,b=;(2)=的平方根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平方根的定义,正确得出a,b的值是解题关键二十二、解答题22(1)正方形工料的边长是 5 分米;(2)这块正方形工料不合格,理由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值即可;(2)设长方
26、形的长宽分别为3x分米、2x分米,得出方程3解析:(1)正方形工料的边长是 5 分米;(2)这块正方形工料不合格,理由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值即可;(2)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3x分米、2x分米,得出方程3x2x=18,求出x=,再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和5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正方形的面积是 25 平方分米,正方形工料的边长是 5 分米;(2)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 3x 分米、2x 分米,则 3x2x=18,x2=3,x1= ,x2=(舍去),3x=35,2x=25 ,即这块正方形工料不合格二十三、解答题23(1)见解析;(2)【分析】(1)根据平行线
27、的性质得出,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2)过点E作,延长DC至Q,过点M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可得出,再根据平角的解析:(1)见解析;(2)【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2)过点E作,延长DC至Q,过点M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可得出,再根据平角的含义得出,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推出;设,根据角的和差可得出,结合已知条件可求得,最后根据垂线的含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2)过点E作,延长DC至Q,过点M作,AF平分FH平分设,【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
28、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能灵活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4(1)110;(2)CPD=+,见解析;(3)当P在BA延长线时,CPD=-;当P在AB延长线上时,CPD=-【分析】(1)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求A解析:(1)110;(2)CPD=+,见解析;(3)当P在BA延长线时,CPD=-;当P在AB延长线上时,CPD=-【分析】(1)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求APC即可;(2)过P作PEAD交CD于E,推出ADP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PE,=CPE,即可得出答案;(3)画出图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PE,=CPE,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
29、)过点P作PEAB,ABCD,PEABCD,A+APE=180,C+CPE=180,PAB=130,PCD=120,APE=50,CPE=60,APC=APE+CPE=110故答案为110;(2)CPD=+,理由是:如图3,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DPE,=CPE,CPD=DPE+CPE=+;(3)当P在BA延长线时,CPD=-,理由是:如图4,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DPE,=CPE,CPD=CPE-DPE =-;当P在AB延长线时,CPD=-,理由是:如图5,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DPE,=CPE,CPD
30、=DPE -CP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题目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5(1)3;(2)98;(3)P=(+2),理由见解析;(4)360.【分析】(1)以M为交点的“8字形”有1个,以O为交点的“8字形”有2个;(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AP=解析:(1)3;(2)98;(3)P=(+2),理由见解析;(4)360.【分析】(1)以M为交点的“8字形”有1个,以O为交点的“8字形”有2个;(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AP=BAP,BDP=CDP,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CAP+C=CDP+P,BAP+P=BDP+B
31、,两等式相减得到CP=PB,即P=(C+B),然后把C=100,B=96代入计算即可;(3)与(2)的证明方法一样得到P=(2C+B)(4)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B+A=1,C+D=2,再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答案【详解】解:(1)在图2中有3个以线段AC为边的“8字形”,故答案为3;(2)CAB和BDC的平分线AP和DP相交于点P,CAP=BAP,BDP=CDP,CAP+C=CDP+P,BAP+P=BDP+B,CP=PB,即P=(C+B),C=100,B=96P=(100+96)=98;(3)P=(+2);理由:CAP=CAB,CDP=CDB,BAP=BAC,BDP=BDC,C
32、AP+C=CDP+P,BAP+P=BDP+B,CP=BDCBAC,PB=BDCBAC,2(CP)=PB,P=(B+2C),C=,B=,P=(+2);(4)B+A=1,C+D=2,A+B+C+D=1+2,1+2+F+E=360,A+B+C+D+E+F=360故答案为36026(1)60;(2)15;(3)30或15【分析】(1)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即可得出结论;(2)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得出结论;(3)分和两种情况求解即可得解析:(1)60;(2)15;(3)30或15【分析】(1)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即可得出结论;(2)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得出结论;(3)分和两种情况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由(1)知,;(3)当时,如图3,由(1)知,;当时,如图4,点,重合,由(1)知,即当以、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度数为或【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的和差的计算,求出是解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