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项目院本文系 2019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野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冶渊项目编号院19ZDA364冤的研究成果遥作者简介院顾小清袁博士袁博士生导师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授渊上海 200062冤曰王欣苗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渊上海 200062冤曰李世瑾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渊上海 200062冤遥引用信息院顾小清袁王欣苗袁李世瑾袁2024.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要要要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证据回应J.远程教育杂志袁42渊1冤院61-73.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钥阴 顾小清王欣苗李世瑾
2、摘要数字教育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基础遥 在政策和研究层面袁相关主体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尧共享尧应用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探讨遥 然而袁尚未有研究从实践层面出发袁系统回应野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如何冶这一核心议题遥 鉴于此袁通过梳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内涵及其关键要素袁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评估框架袁提出从资源配置尧资源共享尧资源应用和资源评价方面袁测评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遥 在量化层面袁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评估对象袁客观考察其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差异表现袁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尧可操作性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路向遥 评估发现院渊1冤资源配置方面院主题聚焦于课程教学袁小学
3、阶段资源数量占比最多袁以语文尧数学和英语学科资源为主袁云南省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尧湖南省尧山东省尧山西省的资源配置水平位居前五曰渊2冤资源共享方面院资源共享版本主要为英语和数学学科袁资源共享的时间高峰值为 2019 年袁资源共享空间呈现东部地区跃西部地区跃中部地区跃东北地区的样貌曰渊3冤资源应用方面院小学学段的资源应用水平最高袁资源应用学科主要为语文尧数学和英语袁湖南省尧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资源应用水平位居前三曰渊4冤资源评价方面院小学学段的资源评价人数占比最高袁数学尧语文尧英语尧物理和政治学科的点赞人数位居前五遥 在质性层面袁以用户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反馈内容为分析对象袁分析当前数字教育资
4、源的发展水平遥 结果表明院目前资源内容建设重点为标准化的数字资源曰资源缺少典型应用场景袁难以深化使用曰亟需构建数据联通的平台体系遥 基于量化评估结果与质性内容分析袁提出推动我国数字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院构建各要素耦合联动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机制曰打造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模式曰建设互联互通的多层级智慧教育平台体系遥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曰评估框架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曰量化分析曰质性分析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08渊2024冤01-0061-13DOI10.15881/33-1304/g4.2024.01.008一尧问题的提出伴随 ChatGPT 以现
5、象级态势涌入教育领域袁转变学习模式尧促进个性化培养尧减轻教师负担尧优化教育治理尧 丰富教育供给等方面正发生着突破性进展渊关成华袁等袁2021冤遥 我们团队长期围绕野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冶主题开展系列研究袁并以年度发展报告的方式追踪和评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进展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袁2023冤袁以期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落地提供思路指引遥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影响辐射袁 正在加速教育生态的颠覆性重塑遥在这一过程中袁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是重要一环遥这是因为袁数字教育资源作为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土壤袁 是构建全新教学模式尧推动个性化学习与规模化培养的前提袁并在激发学习兴趣尧提
6、高教学效率尧提升教育质量方面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渊郭绍青袁等袁2016冤遥在此情境下袁 政策和研究层面的相关主体也高度重视智能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尧共享尧应用和评价遥在政策层面袁政府将数字教育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袁 并颁布了系列政策以引领和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遥如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渊2011要2020 年冤曳中明确提出野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冶野要加快探索数字61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袁 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冶遥 叶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曳叶教育信息化野十三五冶规划曳叶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曳等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袁 要大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
7、供给与共享遥在研究层面袁研究者致力于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袁加强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袁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袁 构建数字教育资源的多维评估体系袁 从而全方位推进数字教育资源的落地与发展遥事实上袁 尽管顶层设计层面和微观研究层面均有涉及数字教育资源的探索袁 但关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实践应用形态袁从量化视角展开的探讨尚未出现遥因此袁本研究从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出发袁采用量化研究方法袁从数字资源配置尧数字资源共享尧数字资源应用和数字资源评价方面袁 测评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遥 但由于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观测数据有限袁 本研究将量化评估结果与用户反馈内容的质性分析相结合袁 综合评估我
8、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袁 并据此提出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未来议题遥综上袁本研究主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院渊1冤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评估框架是何钥 有哪些指标钥 渊2冤如何选取样本数据库钥 对应各项指标的数据观测点是什么钥渊3冤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当前的发展水平如何钥 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改进钥二尧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设计渊一冤数字教育资源的再认识数字教育资源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袁制约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遥 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野十一五冶规划纲要曳中明确要求野运用远程教育袁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冶野完善教育资源服务与应用系统冶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袁2007冤袁该时期
9、的发展重点是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并实现资源的传播遥 2010 年发布的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渊2010要2020 年冤曳中指出要野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袁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冶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袁2010冤袁该阶段注重资源的应用袁强调要让更多人受益于优质的教育资源遥随着人工智能尧大数据尧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袁我国开始步入教育信息化 2.0 阶段袁该时期发布的叶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曳中提出要野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噎噎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尧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袁实现从野专用资源服务冶向野大资源服务冶的转变渊中
10、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袁2018冤遥在这一阶段袁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不仅要求资源在教育领域的海量建设袁更强调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尧更个性尧更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袁从而满足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持续发展遥在学界袁 有关数字教育资源的研究主要包含三个层面院一是理论构建层面袁 为全面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水平袁 构建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资源建设模式渊赵宏袁等袁2020冤尧资源配置模式渊杨文正袁等袁2018冤尧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渊刘丰源袁等袁2018冤尧资源服务模式渊余亮袁等袁2017冤以及资源评价机制渊柯清超袁等袁2014冤曰二是实践应用层面袁借助人工智能尧区块链尧云平台尧大数据等技术
11、袁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渊全立新袁等袁2018冤尧创新教育资源服务模式渊赵彤袁等袁2019冤尧实现教育资源的个性化推荐渊刘敏袁等袁2019冤袁从而构建数字教育资源新生态渊李新袁等袁2018冤曰三是效果评估层面袁通过调研袁对当前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袁包括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现状渊柯清超袁等袁2018冤尧应用现状渊陈伟玲袁等袁2014冤以及资源使用的影响因素渊蔡慧英袁等袁2019冤等内容遥从整体来看袁 教育资源的内涵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而进化袁如从野作为教育生态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条件冶 渊顾明远袁1990冤袁发展到野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尧支持教学活动开展而专门设计尧开
12、发的或者能服务于教育的数字课程资源 渊张世明袁2011冤冶袁再到野以培养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智能资源体冶遥 然而袁尚未有研究围绕智能时代的数字教育资源袁开展客观的量化评估与分析遥渊二冤数字教育资源的评估框架构建为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评估框架袁本研究参照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相关框架院渊1冤在宏观层面袁梳理了判断教育发展现状尧教育资源发展现状的相关模型框架袁包括基于野公平-效率冶理念的教育发展评估框架渊李慧勤袁等袁2015冤尧基于野规模尧结构尧质量和效益冶系统思维的质量评估框架渊刘惠琴袁等袁2020冤尧基于野起点-过程-结果冶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荨荨62教育时序发展评估框架渊徐光木袁2
13、014冤尧基于 CIPP模型 渊Context Evaluation,Input Evaluation,ProcessEvaluation,Product Evaluation冤的教育决策评估框架渊张炜袁等袁2022冤遥渊2冤在微观层面袁结合数字教育资源的评估要素袁有包括资源形态尧建设模式尧服务形式和评价方式的数字教育资源分析框架渊余亮袁等袁2016冤袁包括建设情况尧 使用情况和服务情况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评估框架渊陈明选袁等袁2022冤袁包括资源形态尧应用情境尧 获取方式和推广方式的数字教育资源开放成熟度框架渊黄荣怀袁等袁2015冤以及强调依据使用者利用情况与反馈内容优化资源的数字教育资源动态
14、利用模型渊刘丽君袁等袁2011冤遥借鉴上述教育发展尧教育资源发展的评估框架袁并结合数字教育资源的评估要素袁研究基于野起点-过程-结果冶和野规模尧结构尧质量和效益冶模型袁从配置尧共享尧应用尧评价方面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框架袁 客观分析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遥同时袁由于量化研究在评估事物发展水平时往往表现出盲目性尧片面性和机械性袁研究将补充数字教育资源用户的质性反馈内容袁尽可能客观尧全面地反映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袁 将其与量化评估框架相融合袁 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评估框架如图 1 所示遥需要明确的是袁资源配置是资源共享的起点袁 资源共享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袁资
15、源应用为资源评价提供契机袁资源评价能够促进资源配置尧资源共享与资源应用的优化袁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迭代更新遥其中袁 资源配置水平是指数字教育资源在主题尧学段尧学科和地区层面的配置水平遥 如此来看袁资源配置水平正是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优化利用情况袁是资源开放共享尧深化应用的基础遥 也就是说袁合理的资源配置袁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袁以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袁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遥资源共享水平是指借助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袁数字教育资源在版本尧时空等维度上的汇聚共享水平遥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袁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过程遥资源应用水平是指用户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及具体应
16、用情况袁如资源浏览量尧学习人数等遥 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终极目标指向资源应用水平的提升袁 评估当前的资源应用水平也能够间接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进化遥资源评价水平是指用户对数字教育资源评价的参与水平和质性反馈内容遥 用户的评价与反馈直观反映当前的数字教育资源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袁 能够有效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永续高效发展袁 满足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遥渊三冤数字教育资源评估的数据来源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袁 我国积极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袁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了众多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袁以统整数字教育资源并提供更个性尧更多元的资源服务遥在量化层面袁本研究选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渊https:/ 国家中小学智
17、慧教育平台的前身是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袁 由教育部统筹改版升级袁并于 2022 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线运行袁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野国家队冶的权威数字教育资源载体遥二是该平台联通各省级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袁截至目前袁已有 15 个整省试点省级平台接入国家智慧教育门户 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袁2023冤院北京尧上海尧天津尧重庆尧江苏尧浙江尧四川尧湖北尧湖南尧安徽尧福建尧江西尧青海尧宁夏尧内蒙古遥三是该平台数据公开易得且数据量丰富袁 自平台上线以来的日均浏览量达到 2891 万次以上袁最高日浏览量达到 8997 万次渊丁雅诵袁2022冤遥在质性层面袁 本研究向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群体袁
18、如基础教育处尧市/区级教育部门尧学校管理者及图 1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评估框架版本共享地区学科学段时空共享学科学段主题地区管理者师生学科学段63一线师生收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用户反馈袁 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量化评估的质性补充遥 研究的整体数据来源如图 2 所示遥渊四冤数字教育资源评估的数据观测点依据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评估框架以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可获得性数据袁 本研究确定了量化层面各指标的数据观测点袁具体如表 1 所示遥三尧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量化呈现与质性分析本研究基于构建的数字教育资源评估框架袁在量化层面袁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评估对象袁对该平台所代表的数
19、字教育资源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袁结果分别从资源配置尧资源共享尧资源应用尧资源评价四个维度进行量化呈现遥在质性层面袁总结梳理用户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反馈内容袁 呈现质性分析结果遥渊一冤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量化结果在资源配置层面袁分别从主题尧学段尧学科尧地区四个维度统计和比较我国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袁其中袁学段尧学科层面的统计数据来源于课程教学主题袁各地区的资源数量来源于平台中的地方频道袁统计结果如图 3 所示遥在主题维度袁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现设德育尧课程教学尧体育尧美育尧劳动教育尧课后服务尧教师研修尧家庭教育尧教改经验尧教材等 10 大主题板块遥从不同主题的资源数量来看袁 课程教学主题的资源
20、最丰富渊22498 项冤袁占平台资源总量的 60%以上遥 其他 9 个主题中袁教师研修主题的资源相对较多渊3341项冤袁而美育尧课后服务尧体育尧德育尧教改经验尧劳育和家庭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遥在学段和学科维度袁 因课程教学主题中的学科课程模块提供了覆盖多个教材版本的各学科各年级的学科课程资源袁 故将学科课程模块的现有教育资源进行细化统计分析袁 结果如表 2 所示遥 从学段来看袁小学阶段资源数量最多袁占比近 50%曰其次是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袁分别占比 28.62%尧24.30%遥 从学科来看袁数学和英语的资源数量最多袁占该模块总量的 53.4%曰其次是语文袁资源总量近 2000 个曰其他学科的资源
21、数量较少袁尤其是历史尧劳动与技术尧通用技术尧信息技术等学科遥在地区维度袁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共设有 31 个省级行政区渊即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尧澳门特别行政区尧台湾地区之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冤的地方频道袁其中袁地方频道中分别推荐了各区域内的名师工作室尧名校长工作室及专家团队工作室等遥将各省级行政区的资源建设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袁 结果如图4 所示院 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资源建设相对最丰富袁其次是湖南省尧山东省尧山西省尧重庆市尧陕西省袁再次是北京市尧内蒙古自治区尧吉林省尧黑龙江省尧上海市尧浙江省尧安徽省尧广东省尧四川省尧贵州图 2数字教育资源评估的数据库来源-公开数据-反馈内容基础教育处尧市/
22、区级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尧一线师生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表 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据观测点指标数据观测点分析内容资源配置水平资源数量不同主题的资源数量差异曰课程教学主题中不同学段的资源数量差异曰课程教学主题中不同学科的资源数量差异曰地方频道中不同省渊市尧自治区冤的资源数量差异资源共享水平资源版本数量尧资源发布时间尧资源来源地区课程教学主题中资源版本数量差异曰课程教学主题中备课资源模块下资源发布时间和来源地区的分布资源应用水平资源利用率与资源学习人数渊其中 100 万+估算为 500 万便于统计冤课程教学主题中不同学段的资源利用率与学习人数差异曰课程教学主题中不同学科的资源利用率与学习人数差
23、异曰地方频道中不同省渊市尧自治区冤的资源利用率与学习人数差异资源评价水平资源点赞人数及其占学习人数的比例课程教学主题中不同学段的资源点赞人数与点赞占比差异曰 课程教学主题中不同学科的资源点赞人数与点赞占比差异图 3不同主题数字教育资源数量的结果呈现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荨荨64省等地袁最后是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地方频道袁资源数量分别仅为 0 个和 9 个遥渊二冤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水平的量化结果在资源共享层面袁 分别从资源版本和资源共享的时空维度展开袁 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资源版本数量尧资源的更新时间尧资源的来源地区进行统计分析袁 数据来源为课程教学主题下的学科课程模块资源和备课模块资源的相关信息遥在
24、资源版本维度袁 以课程教学主题下的学科课程模块教育资源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袁 统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版本数量袁 统计结果如图 5所示遥从学段来看袁高中学段和初中学段的课程教育资源的版本数量分别为 31 个和 30 个袁 小学学段的课程教育资源共 21 个遥 从学科来看袁英语和数学学科的资源版本数量相对最多袁分别为 18 个和 13 个袁而地理等学科的相关课程教育资源仅有 1 个版本袁远少于全国教学使用的版本数量遥在资源时空共享维度袁 以该模块资源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袁 统计结果如图 6 和图 7 所示遥 该模块的课程教育资源来源于 2019 年度野一师一优课尧一课一名师冶活动的部级野优课冶遥
25、 从时间维度来看袁该模学科资源总量语文12733622581893数学241012917234424英语1977153610234536科学370要要370物理要396438834化学要169622791生物要196202398历史要144126270地理要148200348政治262123199584音乐67414564883美术30911174494体育55413748739技术渊通用/信息/劳动冤694299210资源数量78984800407616774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表 2各学段各学科的学科课程资源数量统计注院空缺处是由于小学学段未将物理尧化学尧生物尧历史和地理设置为独立学科袁初中和
26、高中学段未设置科学学科袁平台中没有对应的学科课程资源遥图 4地方频道资源数量的结果呈现图 5资源版本数量的结果呈现图 6资源上传时间分布图 7资源来源地区分布的结果呈现臆555050100100图例65块的课程教育资源上传时间集中在 2019 年 4 月至6 月袁且资源一经上传没有后续更新袁而自 2019 年10 月至今该模块并未更新资源内容遥从空间维度来看袁该模块的课程教育资源来源地区广泛遥按照我国对于东部尧中部尧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划分来看袁资源较多来源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袁其次是中部地区袁东北地区相对最少遥从具体省市来看袁湖北省尧江苏省尧辽宁省尧北京市尧安徽省尧宁夏回族自治区尧山东省尧河
27、南省和重庆市等地区共享资源数量相对较多袁超过 100 个曰而黑龙江省尧天津市尧云南省尧海南省等地区共享资源数量相对较少袁而来源于西藏自治区的课程教育资源仅有4 个遥渊三冤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水平的量化结果在资源应用层面袁分别以学段尧学科尧地区为差异分析的分类依据袁 以课程教学主题资源的学科课程模块资源和地方频道资源为数据来源袁 对学习人数渊或粉丝量冤和资源利用率渊或浏览量冤进行统计分析遥在学段维度袁 以课程教学主题的学科课程模块教育资源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袁统计结果如图 8 所示遥结果表明袁 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的平台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袁分别为 1.83%和 1.82%袁而高中学段的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袁
28、仅有 0.68%遥 另外袁小学学段的学习人数相对最多袁高达 1.44 亿人次曰其次是初中学段袁为 0.87 亿人次曰高中学段相对最少袁为 0.27 亿人次遥在学科维度袁 数学学科的学习人数最多袁为0.87 亿人次曰其次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学习人数相对较多遥 但在资源利用率方面袁 历史学科最高袁为4.47%曰其次是语文尧地理尧生物尧数学尧美术等学科的资源利用率较高袁达 1.9%以上曰而音乐和体育两个学科资源利用率仅有 0.5%左右袁具体统计数据如图 9 所示遥在地区维度袁截至目前袁除湖南省频道的关注人数未知外袁 云南省频道的关注人数相对最多袁 高达9693 个曰 其他多个地方频道的关注人数也达到了
29、2000 个以上遥 在资源的浏览量方面袁湖南省频道有近 48 万人次曰 云南省频道也相对较多袁 达 23 万人次曰其他地方频道的资源浏览量目前还相对较少袁具体统计数据如图 10 所示遥渊四冤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水平的量化结果在资源评价层面袁 本研究以课程教学主题的学科课程模块教育资源作为评估对象袁 以资源点赞情况作为观测数据袁以学段和学科为分类标准袁统计分析资源的点赞人数及其占学习人数的比例袁 评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评价水平遥在学段维度袁小学学段的点赞人数最多袁且占学习人数的比例相对最高袁 为 2.23%曰 其次是初中学段曰高中学段相对最低袁点赞人数仅有 35 万人次袁点赞占比为 1.2
30、4%袁结果如图 11 所示遥在学科维度袁数学和语文的点赞人数相对最高袁其次是英语尧 物理和政治学科遥 在点赞人数占比方图 9不同学科资源应用情况的结果呈现图 10地方频道资源应用情况的结果呈现图 8不同学段资源应用情况的结果呈现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荨荨66面袁语文尧科学和数学学科的占比最高曰其次是政治尧体育和技术学科的点赞占比相对较高曰英语尧化学尧历史尧 地理和美术学科的点赞占比相对最低袁 不足1%袁具体统计数据如图 12 所示遥渊五冤数字教育资源用户反馈的质性分析在质性层面袁 研究数据来源于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群体袁如基础教育处尧市级教育部门尧区级教育部门尧 学校管理者及一线师生收集的国家中
31、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反馈袁 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水平量化评估的质性补充遥通过总结梳理袁本研究将反馈内容分为资源内容尧资源应用尧平台建设三个层面袁如图 13 所示袁进一步反映出资源评价能够反馈资源各维度的发展水平袁进而促进资源配置尧资源应用与资源共享的优化袁 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迭代更新遥在资源内容层面袁首先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较为丰富袁 资源主要来源于教育部的精品课程袁整体质量较高袁但与各版本教材兼容的资源不够遥且平台的资源主要为标准化资源袁更多的价值体现在为教师备课尧 同课异构等教学准备工作提供参考资源袁由于各区域各学校的教材尧学情等均存在差异袁其广泛深入使用通常难以达到遥
32、 比如袁上海中小学的教材除国家三科统编教材之外都是授权使用上海地方教材袁 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比较多地服务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袁 而学校在日常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更新方面袁 往往更加依赖其本校自有的教学资源系统或者专业网站遥其次袁平台目前提供的数字教育资源仅是课程尧教材等内容袁缺乏互动式的在线学习指导尧评价反馈袁且未向学生提供定制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等遥在资源应用层面袁 当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度不高袁 推进过程中存在以下现实问题院渊1冤该平台的知晓度不高袁需要在保证资源的持续尧优质建设的基础上袁进一步扩大平台和资源的知晓度袁只有在知晓的情况下袁才有可能激发用户自主使用的兴趣和
33、热情曰渊2冤平台中的数字教育资源缺少典型应用场景袁 需要通过应用迭代和反馈提升等环节袁产出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袁推动平台资源的深化应用曰渊3冤将平台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袁这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袁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曰渊4冤学生在使用平台资源的过程中袁需要长时间使用智能设备袁 这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视力情况遥 这是推动智慧教育平台深入应用的主要阻力之一袁 这对矛盾的解决也是教育数字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遥在平台建设层面袁首先袁资源质量把控和持续更新是数字教育资源永续发展和深度应用的前提袁确保资源质量可以赢得好口碑袁 将各地的优秀资源在平台中适时更新袁 有助于提升平台资源的用户满意
34、度袁形成正向的持续发展态势遥 其次袁应明确各级智慧教育平台在资源建设中的职能遥 国家级平台作为综合集成的总平台袁 可参照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标图 12不同学科资源评价水平的结果呈现图 11不同学段资源评价水平的结果呈现图 13数字教育资源用户反馈质性分析维度资源内容平台建设资源应用67准和课程标准袁 提供通用且普适的必要资源遥 省市级尧 区县级平台应在避免与国家级平台资源高度重复的基础上袁聚焦该地区渊省冤特色教育教学资源遥再次袁资源建设主体应当以教师为主袁建议采用众筹的数字资源建设模式遥为激发教师建设资源的积极性袁需要建立激励机制袁 如将教师参与数字资源建设作为教学成果尧考核评价尧职称评聘和评先
35、评优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袁通过组织教学展示尧经验交流尧课例分享等方式袁鼓励教师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袁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尧共享精品资源遥同时袁需将一定的人力尧物力尧财力投入到资源审查尧评选工作中袁由下至上按周期逐层推荐优质资源袁 这些资源既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袁也要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遥 最后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的建设不能仅停留于资源流通袁数据融通也应作为后续工作的重点之一遥 要以国家级平台为数字基座袁为省区提供统一的尧具有可扩展能力的数据标准袁定期对省尧市尧区尧校沉淀的数据进行采集尧挖掘尧聚类分析袁从而野让数据说话冶袁反哺数字教育资源工作遥四尧结论与讨论结论一院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主题中占比
36、 60%以上曰小学学段资源配置最多且主要为语文尧数学尧英语学科曰云南省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尧湖南省尧山东省尧山西省的资源配置水平位居前五遥本研究对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分别从主题尧学段尧学科尧地区层面进行量化呈现遥从主题层面来讲袁 我国现阶段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聚焦在课程教学主题方面袁 缺乏面向学生群体的德育尧体育尧美育尧劳育等教育资源袁面向教师群体的教师研修尧教改经验尧课后服务等教育资源袁以及面向家长群体的家庭教育资源遥从学段学科层面来讲袁 小学学段的教育资源远多于初中和高中学段袁语文尧数学尧英语学科的教育资源远多于其他学科遥 这表明目前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内容仍以学校课程资源为主袁
37、尤其是语文尧数学尧英语学科袁缺少其他学科资源袁需要进一步满足国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遥同时袁对于小学学段的教育资源投入程度远高于初中和高中学段袁 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的问题遥因此袁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部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袁 满足不同学段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遥从区域层面来讲袁 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方频道资源最丰富袁而上海市尧江苏省尧浙江省尧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等地方频道的数字教育资源数量较少遥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三点院 一是上海市尧江苏省尧浙江省等地凭借自身较为雄厚的教育实力袁在本区域已建设了较为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袁因此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地方
38、频道的资源建设并非其工作重点内容袁 导致其在平台中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较低遥 二是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较为重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袁并将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曳 的工作部署作为资源建设的良好契机袁 以此大幅度提高资源建设水平遥三是黑龙江省尧吉林省尧青海省尧西藏自治区等地的教育实力有待提升袁 其能够投入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人力尧物力尧财力有限袁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袁 致使当前的资源建设处于较低水平遥因此袁应当通过提高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水平袁 进一步改善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所导致的区域层面资源差异遥结论二院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版本集中于英语和数学学科曰 资源共
39、享空间呈现东部地区跃西部地区跃中部地区跃东北地区的样貌曰资源更新速率缓慢遥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袁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包含的教材版本较为丰富但不够全面袁且共享资源的来源地区广泛但更新速率低遥在资源版本方面袁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包含多个教材版本袁 但呈现出资源共享水平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上的差异袁具体表现为院初中和高中学段版本数量多于小学学段袁 英语和数学学科版本数量远多于其他学科遥在资源来源地区方面袁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来源于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区袁但资源共享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袁东部地区共享资源数量最多袁东北地区共享资源数量最低遥 这与不同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综合指数水平相呼应渊李
40、世瑾袁等袁2023冤遥 在资源更新速率方面袁 由于当前的资源建设机制为上传式建设袁资源建设偏向项目型尧临时性尧一次性袁一经上传该项资源不再更新袁 使得数字教育资源的更新速度缓慢袁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智能时代教育资源的高质量发展遥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荨荨68总体来讲袁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较低袁尤其是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遥一方面袁部分版本资源的缺失和资源来源分布的极不均衡现象袁 反映出部分地区缺乏可靠的数字教育资源获取来源袁 同时因本区域内的教育实力不足袁 导致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匮乏遥另一方面袁我国数字教育共享资源的更新速率慢袁 这反映出区域层面对于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投入力度不足尧监管效率不高
41、袁没有充分带动各资源建设主体的共享意识遥因此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袁就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袁促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袁 发挥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佳效能遥结论三院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聚焦于小学学段曰资源应用学科主要为语文尧数学和英语曰湖南省尧 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资源应用水平位居前三遥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袁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具有一定规模的学习人数但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袁 现有的数字教育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师生使用袁且在不同学段尧不同学科尧不同区域均有一定差异遥在学段方面袁 小学学段的学习人数远多于初中和高中学段袁 小学和初中学段的数字教育资源利用率远高于高
42、中学段遥在学科方面袁语文尧数学尧英语学科的学习人数相对较多袁但历史尧语文尧地理等学科的资源利用率较高遥一方面袁资源的应用水平能够反映出现有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亟待提升袁 需要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准入规范袁 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质量袁从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水平遥 另一方面袁小学学段的师生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意识水平和对资源的需求较高袁 而初中和高中学段的学生学习时间愈发紧张袁 其通过资源平台自主获取学习资源的动力逐渐下降袁 因此需要适当提供资源推荐服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袁以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应用水平遥在区域方面袁湖南省尧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水平相对较高袁 这与区域层面的资源配置水平相
43、呼应遥湖南省尧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资源建设数量较丰富袁 且资源学习人数与浏览量均在较高水平袁 这表明当较为关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情况时袁应用成效也较为显著袁也进一步说明了区域层面的重视袁 对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至关重要遥结论四院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手段主要包括点赞尧星级评价和文字评论袁其中小学学段的资源评价人数占比最高袁数学尧语文尧英语尧物理和政治学科的点赞人数位居前五遥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袁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对用户开放的评价手段较为单一袁主要形式包括点赞尧星级评价以及文字评论遥 以点赞情况为代表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袁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方面的整体水平较低袁且在不同学
44、段尧不同学科方面具有一定差异遥在学段方面袁小学学段的点赞人数最多袁且占学习人数比例相对最高遥在学科方面袁数学尧语文尧英语尧物理和政治学科的点赞人数位居前五遥点赞人数与点赞占比代表了用户的反馈意愿以及对资源内容的认同情况遥 当前资源点赞水平较低袁一方面袁说明资源建设水平较低袁现有资源质量并不能满足师生的真实需要袁应用价值不高袁因此用户难以做出野点赞冶行为遥 另一方面袁表明我国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进程中袁缺乏对用户评价的激励与管理袁致使用户对现有数字教育资源的反馈意愿不高渊陈明选袁等袁2022冤遥 因此袁想要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评价反馈水平袁除了加大教育投入与提高资源本身的质量之外袁 还应建立资源评
45、价机制袁加强用户有效反馈对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导向作用袁在鼓励用户进行资源评价的同时袁使评价内容规范化袁为其他用户选择资源提供参考和为资源的优化再生指引方向遥结论五院 用户对于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反馈内容表明当前的资源内容建设重点为标准化的数字资源曰资源缺少典型应用场景袁难以深化使用曰亟需建设数据联通的平台体系遥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层面的反馈表明袁 当前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尽管比较丰富袁 但建设重点为标准化资源袁难以兼容各版本的教材内容袁导致学校在日常教学资源开发与更新方面袁 更加依赖地区或学校特有的资源平台遥 这与本研究中数字教育资源的量化结果相呼应袁 体现了除课程教学主题的资源最丰富外袁其他资源
46、较为匮乏袁且现有资源版本远少于全国教学使用的版本数等资源配置现状遥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层面的反馈表明袁 我国统一建设的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典型的应用场景袁 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参考袁但69由于教材版本多样化袁 统一建设的标准化资源难以满足各区域各学校的个性化需求袁 且资源本身缺乏在线指导反馈与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遥同时袁将数字教育资源深度融入课堂教学袁 这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袁 且在课堂中无法实现学生长时间使用智能设备遥 这是推动数字教育资源深化使用的主要阻力遥 这些现实问题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尽管我国已经建设海量的数字教育资源袁 但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的资源应用现状遥
47、此外袁 质量把控和持续更新是数字教育资源永续发展和深度应用的前提遥将平台视为资源载体袁构建多层级平台体系尧明确各级职能尧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袁是优化数字教育资源配置尧保障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尧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遥总体而言袁 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反馈内容充分反映了数字教育资源各维度的发展水平袁对资源配置尧资源应用与资源共享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遥五尧推动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核心议题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袁综合评估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水平遥整体来看袁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尧资源共享力度不够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尧 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尧 资源评价途径单一且
48、用户反馈率不高等问题遥因此袁为推动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全面高质量发展袁 应当构建各要素耦合联动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机制尧 打造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模式尧建设互联互通的多层级智慧教育平台体系袁为实现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保驾护航遥渊一冤机制保障院构建各要素耦合联动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机制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是一个开放尧动态的过程遥其中袁资源共享使优质教育资源野流动冶起来袁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曰 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帮助提升资源与服务质量袁进而深化资源应用袁以全面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发展遥 因此袁积极构建野配置尧共享尧应用尧评价冶耦合协调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机制袁 是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新生态的重要保障
49、袁 以推动数字教育资源持续高质量建设遥首先袁开放共享是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教育资源现实需求的有力手段袁也是破解我国当前教育资源供给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渊柯清超袁等袁2021冤遥 通过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优质共享尧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袁 进而全面提升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水平遥经济学家道格拉斯 窑 诺斯渊2002冤曾指出袁野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是适应效率而非配置效率冶遥 因此袁要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优质共享袁资源共享的适应性效率是关键渊苏珂袁2018冤遥 具体地袁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应当突出需求导向袁 提高资源供给精准度袁破解资源闲置与需求并存的难题遥 同时袁校际尧区域之间应以明确各自资源配置水平为基础袁
50、以野优势互补尧共同发展冶为原则袁互联互通优质资源袁进而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水平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遥其次袁 评价是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关键环节袁 对改进资源建设尧 提升资源服务具有导向性作用袁从而实现野以评促建尧以评促用冶遥 从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流程的角度出发袁 资源评价机制主要由两个阶段组成院渊1冤资源准入阶段遥一方面袁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应设计规范的资源评价标准袁 对资源的可用性尧科学性等进行严格审核袁以确保资源符合国家政策与育人目标的要求遥另一方面袁教育领域专家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教育资源评价中袁 借助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质量进行综合评定袁 并将评定结果作为资源准入和推荐的参考依据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