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呼呼 吸吸 Respirationp1321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页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间气体交换过程。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间气体交换过程。呼吸全过程:呼吸全过程:外呼吸外呼吸气体运输气体运输内呼吸内呼吸 肺通气肺换气2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页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肺通气肺通气概念:肺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过程。概念:肺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过程。结构基础:结构基础:l呼吸道呼吸道l肺泡肺泡l胸廓胸廓3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1.1.1.1.肺内压与外
2、界环境之间肺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肺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肺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压力差压力差压力差压力差是肺通气是肺通气是肺通气是肺通气直接直接直接直接动力动力动力动力。肺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泡内压力称为肺内压:肺泡内压力称为肺内压:肺泡内压力称为肺内压:肺泡内压力称为肺内压。当肺内压大气压时,气体进入肺泡,称为吸气。当肺内压大气压时,气体进入肺泡,称为吸气。当肺内压大气压时,气体进入肺泡,称为吸气。当肺内压大气压时,气体进入肺泡,称为吸气。当肺内压大气压时,气体从肺泡流出,称为呼气当肺内压大气压时,气体从肺泡流出,称为呼气当肺内压大气压时,气体从肺泡流出,称为呼气当肺内压大气压时,气体从肺泡流出
3、,称为呼气 4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2.2.2.2.肺内压改变肺内压改变肺内压改变肺内压改变是形成肺泡和外环境之间压力差是形成肺泡和外环境之间压力差是形成肺泡和外环境之间压力差是形成肺泡和外环境之间压力差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ll了解肺内压与呼吸运动意义:为实现人工呼吸了解肺内压与呼吸运动意义:为实现人工呼吸了解肺内压与呼吸运动意义:为实现人工呼吸了解肺内压与呼吸运动意义:为实现人工呼吸提供理论依据。提供理论依据。提供理论依据。提供理论依据。ll人工呼吸原理
4、:是经过人为方法造成肺内压与人工呼吸原理:是经过人为方法造成肺内压与人工呼吸原理:是经过人为方法造成肺内压与人工呼吸原理:是经过人为方法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来实现。分有正压人工呼吸大气压之间压力差来实现。分有正压人工呼吸大气压之间压力差来实现。分有正压人工呼吸大气压之间压力差来实现。分有正压人工呼吸(如吸氧,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和负压人工呼(如吸氧,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和负压人工呼(如吸氧,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和负压人工呼(如吸氧,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和负压人工呼吸(如胸外按压等)。吸(如胸外按压等)。吸(如胸外按压等)。吸(如胸外按压等)。5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
5、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3.3.3.3.胸廓容积改变胸廓容积改变胸廓容积改变胸廓容积改变引发肺内压改变。引发肺内压改变。引发肺内压改变。引发肺内压改变。6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4.4.4.4.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引发胸廓容积改变。引发胸廓容积改变。引发胸廓容积改变。引发胸廓容积改变。(1 1 1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收缩舒张引发是指呼吸肌收缩舒张引发是指呼吸肌收缩舒张引
6、发是指呼吸肌收缩舒张引发 胸廓扩大和缩小。胸廓扩大和缩小。胸廓扩大和缩小。胸廓扩大和缩小。(2 2 2 2)参加呼吸运动肌肉:)参加呼吸运动肌肉:)参加呼吸运动肌肉:)参加呼吸运动肌肉:ll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ll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7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7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主要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主要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主要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主要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ll1 1 1 1)膈肌:)膈肌:)膈肌:)膈
7、肌:ll是最主要吸气肌,其作用是使胸廓上下径增大是最主要吸气肌,其作用是使胸廓上下径增大是最主要吸气肌,其作用是使胸廓上下径增大是最主要吸气肌,其作用是使胸廓上下径增大ll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abdominal breathing)(abdominal breathing)(abdominal breathing)。8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8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主要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8、主要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主要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主要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ll1 1 1 1)膈肌:)膈肌:)膈肌:)膈肌:ll2 2 2 2)肌间外肌:)肌间外肌:)肌间外肌:)肌间外肌:ll其作用是使胸廓左右径和前后径增大。其作用是使胸廓左右径和前后径增大。其作用是使胸廓左右径和前后径增大。其作用是使胸廓左右径和前后径增大。ll由肋间肌舒缩活动引发以肌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由肋间肌舒缩活动引发以肌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由肋间肌舒缩活动引发以肌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由肋间肌舒缩活动引发以肌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thorac
9、ic breathing)(thoracic breathing)(thoracic breathing)(thoracic breathing)。ll 3 3 3 3)辅助吸气肌:)辅助吸气肌:)辅助吸气肌:)辅助吸气肌:ll平静呼吸不起作用。只有在用力呼吸时才发挥。平静呼吸不起作用。只有在用力呼吸时才发挥。平静呼吸不起作用。只有在用力呼吸时才发挥。平静呼吸不起作用。只有在用力呼吸时才发挥。ll主要辅助肌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主要辅助肌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主要辅助肌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主要辅助肌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9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9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
10、通气原理主要呼气肌:腹肌(最主要)、肋间内肌。主要呼气肌:腹肌(最主要)、肋间内肌。主要呼气肌:腹肌(最主要)、肋间内肌。主要呼气肌:腹肌(最主要)、肋间内肌。ll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作用,用力呼吸才参加。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作用,用力呼吸才参加。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作用,用力呼吸才参加。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作用,用力呼吸才参加。ll在平静呼吸时特点是只有吸气肌参加,此时吸气是在平静呼吸时特点是只有吸气肌参加,此时吸气是在平静呼吸时特点是只有吸气肌参加,此时吸气是在平静呼吸时特点是只有吸气肌参加,此时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主动,呼气是被动。主动,呼气是被动。主动,呼气是被动。10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0页(3
11、)呼吸过程:平静呼吸 吸气运动(主动过程)膈肌收缩膈肌收缩胸廓纵径胸廓纵径胸廓扩大,肺扩张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量肺容量平静吸气平静吸气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横径胸廓横径11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1页(3)呼吸过程:平静呼吸 呼气运动(被动过程)膈肌舒张膈肌舒张胸廓纵径胸廓纵径胸廓缩小,肺回缩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量肺容量平静呼气平静呼气肺内压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外肌舒张胸廓横径胸廓横径12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2页 (4)呼吸过程:用力呼吸机机体体活活动动时时或或异异常常情情况况下下(缺缺氧氧或或二二氧氧化化碳碳分分压压升升高)引发深而快呼吸,也称深
12、呼吸。高)引发深而快呼吸,也称深呼吸。特点: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运动。特点: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运动。13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3页(5)呼吸表现形式:用力程度:用力程度:平静呼吸:平静时呼吸平静呼吸:平静时呼吸用力呼吸:加深加紧呼吸用力呼吸:加深加紧呼吸呼吸困难呼吸困难 主动主动 主动主动被动被动主动主动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吸气肌舒张吸气肌舒张+呼气肌收缩呼气肌收缩吸气肌吸气肌+辅助吸辅助吸气肌均收缩气肌均收缩吸气肌吸气肌舒张舒张 吸气肌吸气肌 收缩收缩参加呼吸参加呼吸肌肌 呼气呼气 吸气吸气 呼气呼气 吸气吸气 用力呼吸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平静呼吸 区分点区分点14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4页一、肺通气原
13、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一)肺通气动力5.5.5.5.胸膜腔内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主要原因。胸膜腔内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主要原因。胸膜腔内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主要原因。胸膜腔内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主要原因。(1 1 1 1)胸膜腔:)胸膜腔:)胸膜腔:)胸膜腔:ll胸膜壁层和脏层围成密闭胸膜壁层和脏层围成密闭胸膜壁层和脏层围成密闭胸膜壁层和脏层围成密闭潜在腔隙。潜在腔隙。潜在腔隙。潜在腔隙。ll无气体,只有少许浆液,无气体,只有少许浆液,无气体,只有少许浆液,无气体,只有少许浆液,15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5页一、肺通气原理一
14、、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胸膜腔是潜在腔隙,其内内没有气体,仅有少许浆胸膜腔是潜在腔隙,其内内没有气体,仅有少许浆胸膜腔是潜在腔隙,其内内没有气体,仅有少许浆胸膜腔是潜在腔隙,其内内没有气体,仅有少许浆液,这一薄层浆液作用是:液,这一薄层浆液作用是:液,这一薄层浆液作用是:液,这一薄层浆液作用是:在两层胸膜之间起润滑作用,降低摩擦。在两层胸膜之间起润滑作用,降低摩擦。在两层胸膜之间起润滑作用,降低摩擦。在两层胸膜之间起润滑作用,降低摩擦。浆液分子内聚力使两层胸膜贴附在一起,不易分浆液分子内聚力使两层胸膜贴附在一起,不易分浆液分子内聚力使两层胸膜贴附在一起,不易分浆液分子内聚力使两
15、层胸膜贴附在一起,不易分开。开。开。开。16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6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2 2)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定义:胸膜腔内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简定义:胸膜腔内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简称胸内压。称胸内压。17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7页吸气吸气呼气呼气-7cmH2O胸内压胸内压肺内压肺内压-4cmH2O18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8页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2 2 2 2)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胸内负压意义:胸内负压意义:胸内负压意义:胸内负压意义:ll有利于维持肺扩张状态有利于维持肺扩张
16、状态有利于维持肺扩张状态有利于维持肺扩张状态;ll有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有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有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有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吸气时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加紧。吸气时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加紧。吸气时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加紧。吸气时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加紧。19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19页(二)(二)肺通气阻力肺通气阻力 肺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 占占总总弹性阻力弹性阻力 阻力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 70%70%气道阻力气道阻力 占总阻力占总阻力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惯性惯性阻力阻力 30%30%粘滞阻力粘滞阻力 20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0页(二)肺通气阻力1.1.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
17、气阻力。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含: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含有反抗变形力。弹性阻力大小可用顺应性高低有反抗变形力。弹性阻力大小可用顺应性高低来表示。来表示。顺应性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可变形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可变形性。弹性阻力大者,变形程度小,顺应性小;反之,弹性阻力大者,变形程度小,顺应性小;反之,弹性阻力小者,变形程度大,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者,变形程度大,顺应性大;21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1页(二)肺通气阻力1.1.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1 1)肺弹性阻力
18、和肺顺应性)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肺在扩张变形时可产生弹性回缩力。肺在扩张变形时可产生弹性回缩力。肺弹性阻力起源:肺弹性阻力起源:l肺组织本身弹性成份:肺组织本身弹性成份:占肺总弹性阻力占肺总弹性阻力1/31/3。l肺表面张力:肺表面张力:占肺总弹性阻力占肺总弹性阻力2/32/3。22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2页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在肺泡内面覆盖有一层极薄液体,与肺泡气在肺泡内面覆盖有一层极薄液体,与肺泡气体之间形成液体之间形成液-气界面。气界面。在肺泡内液在肺泡内液-气界面上存在表面张力,其协气界面上存在表面张力,其协力方向指向肺泡中央,使肺泡含有缩小倾向,力方向指向肺泡中央,使肺泡含有缩小倾向,产生
19、妨碍肺扩张弹性阻力。产生妨碍肺扩张弹性阻力。表面张力对呼吸影响:表面张力对呼吸影响:l妨碍肺泡扩张,增加吸气阻力;妨碍肺泡扩张,增加吸气阻力;l使大小不一样肺泡内压不稳定;使大小不一样肺泡内压不稳定;l轻易产生肺水肿。轻易产生肺水肿。23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3页(二)肺通气阻力1.1.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1 1)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肺弹性阻力起源:肺弹性阻力起源: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24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4页起源:由起源:由型肺泡上皮产生型肺泡上皮产生成份:二棕榈酰卵磷脂成份:二棕榈酰卵磷脂 (DPPCD
20、PPC)。)。作用:降低肺泡液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气界面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生理意义生理意义维持肺泡稳定性;维持肺泡稳定性;降低肺间质和肺泡内降低肺间质和肺泡内 组组织液生成织液生成,预防肺水肿预防肺水肿降低吸气阻力,降低吸气作功降低吸气阻力,降低吸气作功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25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5页(二)(二)肺通气阻力肺通气阻力1.1.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1 1)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2 2)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l来自于胸廓弹性成份。来自于胸廓弹性成份。l胸廓弹性阻力既可能是吸气或呼气阻力,也
21、能够是胸廓弹性阻力既可能是吸气或呼气阻力,也能够是其动力,这取决于胸廓位置。其动力,这取决于胸廓位置。26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6页(二)肺通气阻力1.1.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肺通气阻力。2.2.气道阻力是非弹性阻力主要成份,占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是非弹性阻力主要成份,占非弹性阻力808090%90%。l气道管径大小气道管径大小是影响气道阻力主要原因。是影响气道阻力主要原因。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气道管径气道管径4127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7页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一)肺容积和肺容量(一)肺容积和肺容量(一)肺容
22、积和肺容量(一)肺容积和肺容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 (TVTVTVTV)l l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气量为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气量为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气量为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气量为潮气量。l l 平静吸气时,成人:平静吸气时,成人:平静吸气时,成人:平静吸气时,成人:400400400400 600ml 600ml 600ml 600ml .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 (IRVIRVIRVIRV)l l 平静吸气末,再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气量l l
23、成人:成人:成人:成人:1500150015001500 ml ml ml ml 28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8页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深吸气量l l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气量。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气量。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气量。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气量。l l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l l是衡量最大通气潜能一个主要指标是衡量最大通气潜能一个主要指标是衡量最大通气潜能一个主要指标是衡量最大通气潜能一个主要指标.补呼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EVRE
24、VREVREVR)l l 平静呼气末,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气体量平静呼气末,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气体量平静呼气末,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气体量平静呼气末,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气体量 l l 成人:成人:成人:成人:900900900900 1200ml 1200ml 1200ml 1200ml 29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29页30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0页.肺活量肺活量肺活量肺活量:概念: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最大概念: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最大概念: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最大概念: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最大概念: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最大概念: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最大 气量
25、。反应了肺一次通气最大能力。气量。反应了肺一次通气最大能力。气量。反应了肺一次通气最大能力。气量。反应了肺一次通气最大能力。气量。反应了肺一次通气最大能力。气量。反应了肺一次通气最大能力。肺活量肺活量肺活量肺活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正常值:成年男性正常值:成年男性正常值:成年男性正常值:成年男性正常值:成年男性正常值:成年男性 3500ml 3500ml 3500ml 3500ml 3500ml 3500ml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成年女性成年女性成年女性成年女性 2500ml 2500ml 2500ml 2500ml 250
26、0ml 2500ml 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31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1页.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 一一一一一一 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定时间内所能
27、呼出气量。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正常值:正常值:正常值:正常值:正常值:正常值:1s=80%,2s=96%,3s=99%1s=80%,2s=96%,3s=99%1s=80%,2s=96%,3s=99%1s=80%,2s=96%,3s=99%1s=80%,2s=96%,3s=99%1s=80%,2s=96%,3s=99%。意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意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意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意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意义:
28、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意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32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2页.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定义: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 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
29、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气量。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以它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表示:正常值:正常值:正常值:正常值:正常值:正常值:1s=80%1s=80%1s=80%1s=80%1s=80%1s=80%,2s=96%2s=96%2s=96%2s=96%2s=96%2s=96%,3s=99%3s=99%3s=99%3s=99%3s=99%3s=99%。意意意意意意 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义:是衡量肺通
30、气功效最正确指标。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义:是衡量肺通气功效最正确指标。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33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3页(二)(二)(二)(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1.1.每分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定义: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总量。定义: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总量。定义: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总量。定义: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总量。(基础状态下测定基础状态下测定基础状态下测定基础状态下测定)。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
31、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呼吸频率=500ml12=500ml12次次次次/min=6L/min/min=6L/min 二、肺通气功效评价二、肺通气功效评价34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4页(二)(二)(二)(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2.2.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定义:以尽可能快速度和尽可能深幅度吸定义:以尽可能快速度和尽可能深幅度吸定义:以尽可能快速度和尽可能深幅度吸定义:以尽可能快速度和尽可能深幅度吸气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总量。气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总量。气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总量。气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
32、总量。(基础状态下测定基础状态下测定基础状态下测定基础状态下测定)。成人最大通气量普通可达成人最大通气量普通可达成人最大通气量普通可达成人最大通气量普通可达70120L.70120L.35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5页3.3.无效腔无效腔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有通气但不进行气体交有通气但不进行气体交换区域。换区域。*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从鼻到终末细支气管:从鼻到终末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通道,气体在此处不是气体进出肺通道,气体在此处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150ml150ml*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未发生气体交换肺泡:未发生气体交换肺泡容积。容积。36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6页4
33、.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定义定义:每分钟吸入肺泡新鲜气量,是与血液每分钟吸入肺泡新鲜气量,是与血液进行真正有效气体交换气量。进行真正有效气体交换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500-150)12=35012=4.2L/min浅而快呼吸浅而快呼吸:(250-150)24=10024=2.4L/min深而慢呼吸深而慢呼吸:(1000-150)6=8506=5.1L/min37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7页第二节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38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8页1.呼吸膜结构呼吸膜结构含肺表面活性物质含肺表面活性物质液体层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上皮
34、基底膜上皮基底膜基质层基质层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二、肺换气二、肺换气39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39页(二)(二)肺换气过程:肺换气过程:肺泡与肺泡肺泡与肺泡CapCap血液血液间间O O2 2和和COCO2 2交换交换肺肺CapPCOCapPCO2 2,PO,PO2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Gas exchange in lungO2二、肺换气二、肺换气40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0页1.1.呼吸膜厚度呼吸膜厚度 反比反比l正常:呼吸膜很薄,气体交换快正常:呼吸膜很薄,气体交换快l病理:肺水肿、肺炎等,呼吸膜变厚,气体交换慢病理:肺水肿、肺炎等,呼吸膜变厚
35、,气体交换慢 2.2.呼吸膜面积呼吸膜面积 正比正比l正常:扩散面积大,气体交换多正常:扩散面积大,气体交换多l肺不张、肺实变:交换面积降低,气体交换降低肺不张、肺实变:交换面积降低,气体交换降低3.3.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V/Q)(V/Q)lV/Q=V/Q=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每分肺血流量每分肺血流量l正常成人平静时为正常成人平静时为0.840.84,此时肺换气效率最高。,此时肺换气效率最高。(三)(三)影响肺换气原因影响肺换气原因41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1页通气过剩,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血流相对不足,造成肺足,造成肺泡无效腔泡无效腔通气不足,血流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相当相对过多
36、,相当于发生了功效性于发生了功效性A-V短路短路换气效率换气效率缺缺O2和和CO2潴留。潴留。(主要主要是缺是缺O2)42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2页 三、组织换气三、组织换气(1 1)组织换气过程)组织换气过程组织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组织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动力动力:分压差分压差组织毛细血管组织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PO2 100 40 PCO2 40 46(2 2)影响组织换气过程)影响组织换气过程 细胞和毛细血管间距离细胞和毛细血管间距离 组织代谢组织代谢 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毛细血管血流速度43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3页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气体在血液中运输4
37、4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4页1.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1.5%1.5%2.2.化学结合:主要运输形式,占化学结合:主要运输形式,占98.5%98.5%一、氧运输一、氧运输(一)(一)运输形式运输形式HbHb+OO2 2HbOHbO2 2POPO2 2POPO2 2去氧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hemoglobin)(hemoglobin)氧合蛋白氧合蛋白氧合蛋白氧合蛋白(oxyhemoglobin)(oxyhemoglobin)HbOHbO2 2为鲜红色为鲜红色 去氧去氧HbHb为蓝紫色为蓝紫色紫绀紫绀(cyanosis)(cyanosis):血中去氧:血中去氧HbHb5g
38、/100ml5g/100ml血液血液时,皮肤、粘膜呈蓝色,可作为缺氧标志。时,皮肤、粘膜呈蓝色,可作为缺氧标志。45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5页(二)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特征(二)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特征 1.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受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受POPO2 2影响影响。2.2.是是氧合氧合而不是氧化。血红蛋白上而不是氧化。血红蛋白上FeFe2+2+与与O O2 2结合后,不变价。结合后,不变价。HbO2 Hb+O2PO2低低(组织)(组织)O2高高(肺)(肺)46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6页3.3.一分子一分子 Hb Hb可结合四分子可结合四分子O O2 2 1g Hb 1g Hb可结合可结合
39、1.39 ml O1.39 ml O2 2 氧容量氧容量(oxygen capacityoxygen capacity)每每100ml100ml血中血中HbHb所能结合最大氧量。所能结合最大氧量。氧含量氧含量(oxygen content oxygen content)每每100ml100ml血中血中HbHb实际结合氧量。实际结合氧量。氧饱和度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oxygen saturation)每每100ml100ml血中血中HbHb实际结合氧量与血中实际结合氧量与血中HbHb所能结合最大氧量之比。所能结合最大氧量之比。氧饱和度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含量/氧容量氧容量X
40、 100%X 100%47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7页4.Hb4.Hb与与O O2 2结合或解离呈结合或解离呈S S形形 48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8页(三)氧解离曲线(三)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上段:上段:PO2 60100mmHg,曲线较平坦。,曲线较平坦。Hb与与O2结结合部分。此范围内合部分。此范围内PO2改变对改变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氧饱和度影响不大,不会引发显著低氧血症。不会引发显著低氧血症。中段:中段:PO24060mmHg,曲线较陡。,曲线较陡。血氧饱和度改变较显著,血氧饱和度改变较显著,反应反应HbO2解解离释放离释放O2部分。部分。下
41、段:下段:PO21540mmHg,坡度更陡。,坡度更陡。HbO2解解离释放离释放O2部分。部分。代表代表O2贮备。贮备。Hb与与O2结合或解离曲线呈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型,与型,与Hb变构效应相关变构效应相关49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49页l1.静脉血流经肺泡壁静脉血流经肺泡壁Cap时时Hb与与O2结合;结合;l2.动脉血流经外周组织动脉血流经外周组织Cap时时Hb与与O2解离;解离;l3.组织耗氧量增加促进组织耗氧量增加促进Hb与与O2解离。解离。50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0页(四)影响氧解离曲线原因:(四)影响氧解离曲线原因:pH和和PCO2温度温度2,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其它原因其它原因
42、 右移:亲和力降低右移:亲和力降低左移:亲和力升高左移:亲和力升高51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1页(四)影响氧解离曲线原因:(四)影响氧解离曲线原因:1.pH1.pH和和PCOPCO2 2pH值值PCO2HbHb与与O O2 2亲和力下降亲和力下降P P5050增大,氧离曲线右移增大,氧离曲线右移机理:波尔效应机理:波尔效应酸度对酸度对HbHb氧亲和力影响氧亲和力影响52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2页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3%碳酸氢盐碳酸氢盐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二、二、CO2运输运输物理溶解:物理溶解:7%(一)(一)CO2运输形式运输形式53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3页2.温度温度Hb与与O
43、2亲和力下降亲和力下降P50增大,曲线右移增大,曲线右移温度温度H+活度活度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代谢活跃代谢活跃温度温度CO2乳酸等乳酸等酸性产物酸性产物释放更多释放更多O2供组织利用供组织利用冬天末梢循环冬天末梢循环+氧离难氧离难局部红,易冻伤局部红,易冻伤54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4页3.23.23.23.2、3-3-3-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2 2 2 2、3-DPG3-DPG3-DPG3-DPG)红细胞无氧糖酵解产生红细胞无氧糖酵解产生2、3-DPG缺氧缺氧缺氧缺氧2 2、3-DPG3-DPGHH+R R型型型型T T型型型型意义:意义:意义:意
44、义:缺氧时促使缺氧时促使O O2 2释放释放HbHb与与与与OO2 2亲和力亲和力亲和力亲和力P P5050增大,曲线右移增大,曲线右移增大,曲线右移增大,曲线右移55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5页4.影响影响Hb与与O2 2结合其它原因结合其它原因(1 1)COCO:l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O O2 2与与HbHb结合,结合,COCO与与HbHb亲和力是亲和力是O O2 2250250倍;倍;lCOCO还能增加还能增加O O2 2与与HbHb亲和力,使氧离曲线左移,亲和力,使氧离曲线左移,使使O O2 2不易释放入血不易释放入血(2)HblHbFe2+HbFe2+被氧化成被氧化成Fe3+Fe3+,将
45、失去运氧能力,将失去运氧能力56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6页二、二、COCO2 2运输运输 运输形式运输形式1.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5 5 2.2.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59557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7页1.碳酸氢盐碳酸氢盐58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8页 在肺在肺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2O2+CO2+HHHbNHCOOH+O2在组织在组织59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59页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调整呼吸调整一、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形成一、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形成(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中枢神经系统内中枢神经系统内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
46、整呼产生和调整呼吸运动神经细胞群。吸运动神经细胞群。60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0页迷走迷走N N完完整整切断迷走切断迷走N NABCD脊髓脊髓延髓延髓桥脑桥脑中脑中脑呼吸节律无改变呼吸节律无改变呼吸运动停顿呼吸运动停顿呼吸变慢变浅呼吸变慢变浅喘息样呼吸喘息样呼吸61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1页(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1.1.延髓延髓:基本节律中枢基本节律中枢2.2.脑桥上部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呼吸调整中枢3.3.高位脑高位脑:呼吸随意控制呼吸随意控制62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2页二、呼吸反射性调整二、呼吸反射性调整(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1.1.1.1.化学感受器(
47、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chemoreceptorchemoreceptorchemoreceptor)(1 1 1 1)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2 2 2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3 3)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A A血或脑脊液中血或脑脊液中 CO CO2 2、O O2 2和和H H+浓度改变。浓度改变。63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3页 外
48、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peripheral chemoreceptor)(peripheral chemoreceptor)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64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4页(1)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位置:位置:颈动脉体颈动脉体、主动脉体主动脉体 动脉血动脉血pH PO2 PCO2 颈动脉体颈动脉体舌咽神经窦舌咽神经窦N主动脉体主动脉体呼吸加深加紧呼吸加深加紧延髓延髓迷走迷走N65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5页(2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central chemoreceptor)chemoreceptor)部位:部位:于延髓腹外侧区浅
49、表部位于延髓腹外侧区浅表部位Chemoreceptor LocationChemoreceptor Location66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6页(2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位 置:置:延髓腹外侧延髓腹外侧浅表处神经元浅表处神经元适宜刺激适宜刺激:脑脊液或局部细胞外液中脑脊液或局部细胞外液中 H H+血液中血液中PCO2 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脑脊液中H+中枢化学中枢化学感受器感受器呼吸加深加紧呼吸加深加紧血液中血液中H+不一样经过血脑屏障67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7页(1)CO2:是:是兴奋呼吸兴奋呼吸最主要生理性体液因子最主要生理性体液因子COCO2 2刺激呼吸运动路径:刺激呼
50、吸运动路径: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主要作用,但反应慢起主要作用,但反应慢)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与快速呼吸反应相关与快速呼吸反应相关)2.CO2.CO2 2、H H+和低和低O O2 2对呼吸调整对呼吸调整当当PCOPCO2 2 反射性呼吸运动反射性呼吸运动加深加紧。加深加紧。当当PCOPCO2 2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抑制和麻痹抑制和麻痹呼吸。呼吸。COCO2 2主要是经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发挥作用主要是经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发挥作用68呼吸医学知识培训第68页COCO2 2 对呼吸影响对呼吸影响1 1 时时呼吸开始加深;呼吸开始加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