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7293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春华秋实 周而复始 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 (1)各具风韵 (2)风餐露宿 (3)美不盛收 (4)因地治宜 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李娜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夺冠,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此事,喜悦与自豪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4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连贯的话。(2分) 呼朋引伴 草长莺飞 回味无穷 抑扬顿挫 6默写填空。(10分) (1)风烟俱净, 。从流飘荡, 。 (吴均与朱元思书)

2、(4)十则中提倡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处世之道是“ , 。” 7请依据你阅读名著的积累和体验,填写相应的内容。(6分) (1)提示词:骆驼祥子 人物经历 主题 三起三落(任举两例): 主题: (2)名著人物 事件人物作为性格水浒武松施恩快活林酒店被霸占 宋江 梁山泊主事 忠心二、古诗文阅读(l 6分) (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

3、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吴广素爱人 (2)以激怒其众 (3) 从民欲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 的决心。(1分)(二)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

4、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禽:通“擒”。 白马:地名。 封:封存。 1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及羽杀颜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B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C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4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三)夏夜追凉 杨万

5、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5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花开半时偏妍,完成1619题。(14分)花开半时偏妍李光烈 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

6、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_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

7、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愿我们知晓“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智慧。 (选文有删改) 16作者由“花开半时偏妍”,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 17第段是如何阐述“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的?请

8、简要回答。(4分) 18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虚实相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撩拨”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19第段中说“不把事情做得太过”,请从初中语文课文中选取一个事例加以印证。(正、反面事例均可,30字以内)(4分) (二)阅读回家去问妈妈,完成20-24题。(22分)回家去问妈妈毕淑敏 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

9、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

10、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

11、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2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21如何理解第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2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4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

12、“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四、作文(70分) 2 5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这样做,值得 或许是一次选择,或许是一种坚守,或许是一个尝试当我们回眸时,因为它表现了真我,磨炼了意志,增加了勇气,丰富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并为之深深回味。 要求: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赵、小刘代替。 (2)“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自然万物皆能容纳,一个人、一个国家何尝不应如此呢?容纳是包容,是接纳,是

13、一种胸怀和气度它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 请以“容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己立意;自选文体,但要文体明确;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挛、小赵、小刘代替。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求、写 错字、写出田字格外的不得分。2(4分)(1) yn (2)s (3)胜 (4)制(一处1分)3(2分)人们津津乐道地述论此事(津津乐道地谈论)修改意见:把“津津乐道”改为“津津有味

14、”(把“津津乐道”改为“饶有兴趣” 删去“地谈论此事”)(正确标示语病处1分,修改意见1分)4(2分)示例1:春天来了,草长莺飞,鸟儿呼朋引伴,唱出宛转的歌。 示例2: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令我们回味无穷。(不合情理、不合逻辑、 只用一个词或有一个词运用不当,扣1分)5(2分)B6(10分)(1)天山共色任意东西 (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每小题2分。两空累计写错两个字扣1分,写错3个字该小题不得分)7(6分)(1)辛苦攒钱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为安葬虎妞把

15、车卖掉(三选二,一点1分,共2分) 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旧社会穷苦人难以翻身)(1分) (2)醉打蒋门神(1分) 仗义(有恩必报)(1分)改聚义厅为忠义堂(立起“替天行道”杏黄旗)(1分)二、古诗文阅读(1 6分) (一)8(3分)(1)平时(向来、一向) (2)来(用来) (3)依从(顺从、听从) (每小题1分)9(2分)军官拔出剑来,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杀死了军官。(译出“剑挺”得1分,大意对得1分)10(1分)反抗命运(与命运抗争、不甘心受奴役) (二)11(2分)C12.(2分)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译出“乃得1分,大意对得1分)13(2分)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

16、其所赐拜书告辞(划对两处得1分,划对三处得2分,划五处及五处以上不得分)14.(2分)(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三)15(2分)“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1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1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 16作者由“花开半时偏妍”,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 17第段是如何阐述“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的?请简要回答。(4分) 18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虚实相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但妙就

17、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撩拨”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19第段中说“不把事情做得太过”,请从初中语文课文中选取一个事例加以印证。(正、反面事例均可,30字以内)(4分)(一)花开半时偏妍 16(2分)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17(4分)首先阐述抽象无形之物难以入画(1分):接着举出齐白石留白的经典之作的例子(1分),阐明留白产生的艺术效果(1分);最后得出结论:运用“半的智慧,可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境界(1分)。 18.(4分)(1)眼前景色和想象的美景相互交融(2分)。 (2)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 方法(“撩拨赋予“画以入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激发、引起的

18、意思(1分), 突出了留白的妙处(突出了齐白石虚出一半的妙处)(1分)。 19.(4分)示例:夏洛克冷酷无情,坚持索要一磅肉,落得人财两空。(杨修恃才放旷, 多次触及曹操的忌讳,最终酿成杀身之祸。)(事例典型3分,表意流畅1分,超出字格扣1分,事例不是取自初中语文课文不得分。)2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21如何理解第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2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4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二)回家去问妈妈

19、20(4分)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2分)感悟: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 流。(2分,答出两点即可)21(3分)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1分),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1分),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 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1分)。22(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 (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分)。23(4分)本段起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1分);紧扣 文题(1分),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1分)。24(7分)要求:能联想“问”(沟通、交流)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表达流畅。四、作文(70分)25分项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