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9915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宜宾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将答题卡背面座位号对应标号涂黑。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务必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1. 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错落 蹉跎 挫折 措手不及B. 环绕 涣散 魔幻 容光换发

2、C. 飘零 聆听 绫罗 壮志凌云D. 休憩 修葺 栖息 休戚相关【答案】B【解析】【详解】B.容光换发容光焕发。故选B。2. 填入下列空格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多年以来,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素 。面对荣誉,屠呦呦 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 于对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才能够 。A. 闻名于世 一如既往 矢志 历久弥新B. 家喻户晓 一如既往 立志 长盛不衰C. 闻名于世 长此以往 立志 长盛不衰D. 家喻户晓 长此以往 矢志 历久弥新【答案】A【解析】【详解】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家喻

3、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团队让全世界都知道青蒿素,故应填“闻名于世”。一如既往:跟从前一样。长此以往:老这样下去(多含有变得更坏的意思)。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跟从前一样地淡定,故应填“一如既往”。矢志:发誓立志。立志:指立下志愿,树定志向。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虽年老,但依然发誓立志从事对青蒿素的研究,故应填“矢志”。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结合语境,这里形容中医药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故应填“长盛不衰”。故选A。3. 下列句子,属于祈使语气的

4、一项是( )A. 谢谢你下午陪我去看了电影。B. 下午你陪我去看电影好不好?C 你下午可以陪我去看电影吗?D. 下午你陪我去电影院看电影。【答案】D【解析】【详解】A.此句是表示感谢对方陪自己看电影,是陈述语气;B.此句是问能不能陪“我”看电影,是疑问语气;C.此句是问可不可以陪“我”看电影,是疑问语气;D.此句表示直接命令的语气,是祈使语气;故选D。4. 请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用说明性语言向学弟学妹简要介绍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任意一个亮点,限80字内。【答案】示例:九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关

5、注人类,关注自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要对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内容充分了解,并用说明性语言进行介绍表述,注意字数限制。示例: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百家争鸣、古代生活。注重让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5. 中国画是一种偏重写意的艺术,惯于以形似创设意境取胜。右图是徐悲鸿先生的画作,请从这个角度简要描述画作内容,限80字内。【答案】示例:画图中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作答

6、时,仔细观察这幅骏马画,抓住意境的角度简要描绘画作内容,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示例:一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还不时回头张望,马匹栩栩如生,仿佛要破纸而出,富有动态美感。二、现代文阅读(36分)(一)(9分)读下面的说明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边?按道理说,虽然不一定看得到,但是再大的东西也得有边!这个问题是我在各种场合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提问者从6岁的孩子到已经退休的老人家,各行各业的人基本上都有。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宇宙。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宇宙就是物质世界的总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

7、如果回答宇宙有边界,那么你一定会接着问:边界外面是什么?答案是:边界外面依然是宇宙。你如果接着问:再往外呢?答案仍然是:再往外仍然是宇宙。所以我只能回答:宇宙没有边界。没有边界不就意味着宇宙是无穷大了吗?没错,这就是当前学术界的标准回答。然而,爱因斯坦当年就是不相信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他也不认为宇宙有边界,那怎么办?爱因斯坦当然不会被这个问题难住,他认为我们的宇宙是有限无界的。什么是有限无界?比如,一只蚂蚁在一个很大的球面上,它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个球面的边界,但是很显然,这个球面是有限的,因为它是闭合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宇宙是一个闭合的宇宙,我们就不可能找到宇宙的边界,但是这个宇宙仍然是有

8、限的。比如,有一个很漂亮的宇宙模型“认为”,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四维黑洞的三维视界面,当然就是有限无界的,当然就没有边,也没有宇宙的外面这个概念了。那么,我们的宇宙是闭合的吗?这个问题就是科学研究可以回答的了: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宇宙是否闭合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密度高于一定的值,空间的弯曲就类似于一个球面,所以可以闭合起来;密度低于一定的值,空间的弯曲就类似于一个马鞍形,不能合拢。而这个值恰好就是前面所说的临界密度,当宇宙平均密度等于这个值的时候,空间就恰好是平坦的,对应于欧几里得几何描述的空间,也叫作闵可夫斯基空间。所以,如果能够精确测量宇宙的平均密度,也包括宇宙的所有能量,那么

9、就可以根据广义相对论确定我们的宇宙是否是闭合的。现在的观测结果告诉我们,宇宙的平均密度极为接近临界密度、但是在目前的测量精准范围内,既不能完全排除宇宙是闭合的,也不能确定宇宙就是开放的,只能等待未来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宇宙大尺度空间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在目前的测量精度范围之内,宇宙是平坦的,尽管也不能完全排除宇宙是开放的还是闭合的。因此,尽管爱因斯坦不相信宇宙会是无限的,但是目前的科学研究并不能给出明确答案,这就是科学和哲学的区别。科学需要证据,而哲学只需要理性思考。(选自极简天文课)6. 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一直认定,宇宙是没有边界的。B.

10、 爱因斯坦设想,宇宙是有限无界的。C. 宇宙是一个四维黑洞的模型视界面。D. 大量数据证明,宇宙肯定是平坦的。7. 下面对选文语言特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准确而得体。B. 含蓄而生动。C. 准确而含蓄。D. 生动而得体。8. 下面对选文所运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的判别,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间顺序。B. 空间顺序。C. 逻辑顺序。D. 方位顺序。【答案】6. B 7. A 8. C【解析】【6题详解】A根据文章第段“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宇宙就是物质世界的总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回答宇宙有边界的”内容可知,作者是在一定前提下认为宇宙是有边界的,故选项“本文一直认定”的表述是错误的。

11、C根据文章第段“有一个很漂亮的宇宙模型认为,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四维黑洞的三维视界面”内容可知,“宇宙是一个四维黑洞的模型视界面”只是一个宇宙模型,所以选项表述错误。D根据文章第段“在目前的测量精度范围之内,宇宙是平坦的,尽管也不能完全排除宇宙是开放的还是闭合的”内容可知,选项“宇宙肯定是平坦的”的表述太过绝对,所以选项是错误的。故选B。【7题详解】文章第段“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宇宙大尺度空间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在目前的测量精度范围之内,宇宙是平坦的,尽管也不能完全排除宇宙是开放的还是闭合的”表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文章第段“科学需要证据,而哲学只需要理性思考”表现了文章语言的得体性。文章

12、并没有表现语言生动和含蓄的句子,所以选项B、C、D均不正确。故选A。【8题详解】本文由宇宙的边界问题,引出宇宙是有限无界的;再由有限无界的概念引出宇宙是否是闭合的讨论,以提问的逻辑形式探讨宇宙的边界问题,所以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故选C。(二)(9分)读下面的演说辞,完成下面小题。我要笑遍世界奥格曼狄诺我要笑遍世界。只有人类才会笑。树木受伤时会流“血”,禽兽会因痛苦和饥饿而哭嚎哀鸣。然而,只有我才具备笑的天赋,可以随时开怀大笑。从今往后,我要培养笑的习惯。笑有助于消化,笑能减轻压力,笑是长寿的秘方。现在我终于掌握了它。我要笑遍世界。我笑自己,因为自视甚高的人往往显得滑稽。千万不能跌进这个

13、精神陷阱。虽说我是造物主最伟大的奇迹,我不也是沧海一粟吗?我真的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吗?我现在所关心的事情,十年后来看,不会显得愚蠢吗?为什么我要让现在发生的微不足道的琐事烦扰我?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多少日落的记忆呢?我要笑遍世界。当我受到别人的冒犯时,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只会流泪诅咒,却怎么笑得出来?有一句至理名言,我要反复练习,直到它们深入我的骨髓,让我永远保持良好的心境;这句话,传自远古时代,它们将陪我渡过难关,使我的生活保持平衡。这句至理名言就是:这一切都会过去。我要笑遍世界。世上种种到头来都会成为过去。心力衰竭时,我安慰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当我因成功洋洋得意时,

14、我提醒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穷困潦倒时,我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腰缠万贯时,我也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昔日修筑金字塔的人早已作古,埋在冰冷的石头下面,而金字塔有朝一日,也会埋在沙土下面。如果世上种种终必成空,我又为何对今天的得失斤斤计较?我要笑遍世界。我要用笑声点缀今天,我要用歌声照亮黑夜;我不再苦苦寻觅快乐,我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忘记悲伤;我要享受今天的快乐,它不像粮食可以贮藏,更不似美酒越陈越香。我不是为将来而活,今天播种今天收获。我要笑遍世界。笑声中,一切都显露本色。我笑自己的失败,它们将化为梦的云彩;我笑自己的成功,它们恢复本来面目;我笑邪恶,它们远我而去;我笑善良,它们发扬

15、光大。我要用我的笑容感染别人,虽然我的目的自私,但这确实是成功之道,因为皱起的眉头会让顾客弃我而去。我要笑遍世界。从今往后,我只因幸福而落泪,因为悲伤、悔恨、失意的泪水毫无价值,只有微笑可以换来财富,可以建起一座城堡。我不再允许自己因为变得重要、聪明、体面、强大而忘记如何嘲笑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在这一点上,我要永远像小孩子一样,因为只有做回小孩子,我才能尊敬别人;尊敬别人,我才不会自以为是。我要笑遍世界。只要我能笑,就永远不会贫穷。这也是天赋,我不再浪费它。只有在笑声和快乐中,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只有在笑声和欢乐中,我才能享受到劳动的果实。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会失败,因为快乐是提味的美酒

16、佳酿。要想享受成功,必须先有快乐,而笑声便是那伴娘。我要快乐。我要成功。9.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全文观点的一项是( )A. 养成微笑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B. 笑自己可以让自己多一分清醒。C. 要在微笑中告别过去点缀今天。D. 我们应禁止悲伤、悔恨、失意。10. 下面围绕“我要笑遍世界”所进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我要笑遍世界”为题,鲜明表达出作者的观点与主张。B. “我要笑遍世界”意在揭示:世界上有很多可笑之人及可笑之处。C. “我要笑遍世界”在文中反复出现,在表情达意上极富感染力。D. 文章没有深刻说理,生活化语言很契合“我要笑遍世界”理念。11. 从

17、全文主旨表达看,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懂得快乐,更容易收获成功。B. 享有成功,才能够产生快乐。C. 学会微笑,就不会遭遇失败。D. 渴望成功,自然会远离悲伤。【答案】9. D 10. B 11. A【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由第段“从今往后,我只因幸福而落泪,因为悲伤、悔恨、失意的泪水毫无价值,只有微笑可以换来财富,可以建起一座城堡”可知,作者强调要幸福,要微笑,但并非禁止悲伤、悔恨、失意,选项曲解原意。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由第段“笑有助于消化,笑能减轻压力,笑是长寿的秘方”,第段“我要反复练习,直到它们深入我的骨

18、髓,让我永远保持良好的心境;这句话,传自远古时代,它们将陪我渡过难关,使我的生活保持平衡”,第段“我要用笑声点缀今天,我要用歌声照亮黑夜;我不再苦苦寻觅快乐,我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忘记悲伤;我要享受今天的快乐,它不像粮食可以贮藏,更不似美酒越陈越香”,第段“只要我能笑,就永远不会贫穷”可知,“我要笑遍世界”意在表明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拥抱成功,幸福生活,而不是“世界上有很多可笑之人及可笑之处”。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表达。享有成功,才能够产生快乐。 学会微笑,就不会遭遇失败。 渴望成功,自然会远离悲伤。B.由第段“只有在笑声和快乐中,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19、”“要想享受成功,必须先有快乐”可知,是因为先有笑声和快乐,才会体会成功的滋味;C.由第段“笑声中,一切都显露本色。我笑自己的失败,它们将化为梦的云彩”,第段“只有在笑声和欢乐中,我才能享受到劳动的果实。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会失败,因为快乐是提味的美酒佳酿”可知,学会微笑,并不一定就不会遭遇失败。D.由第段“我不再苦苦寻觅快乐,我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忘记悲伤”,第段“从今往后,我只因幸福而落泪,因为悲伤、悔恨、失意的泪水毫无价值,只有微笑可以换来财富,可以建起一座城堡”可知,文中谈到的是快乐、微笑会远离悲伤,并没有说“渴望成功,自然会远离悲伤”。故选A。(三)(18分)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

20、小题。种稻得道周华诚插秧结束好几天了,指甲缝里居然还残留着一点泥巴。这天晚上朋友给我发微信,说他把“父亲的水稻田”的泥巴,带到了南京路上。朋友到上海出差,住四星级酒店,泡在浴缸里,看见隐藏在脚趾甲下的一点泥巴,顿时觉得意味深长。最觉有趣的,还是小孩子。水水的女儿好好,今年六岁,已是第三次下田。她初次莅临稻田是两岁,爸爸妈妈带她到田间,她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脖子,挂在爸爸身上不肯下水。现在,她已是水稻田的老朋友了,毫不犹豫地把小脚伸进泥水中。大概,这也算是一种亲切的相见吧,一年两次,跟泥巴的相见。在城市中,这样亲近土地的机会可不多。晚上,住在乡下,她又把插秧经历写进拼音日记,笨拙的一笔一画,记下自己

21、的心情,说手伸进泥里很好玩,明天还想再插秧。好好有了小弟弟,这小子,上一次来到水稻田才刚会爬。这次算是第一次下田,并没有像姐姐当年那样挂在爸爸身上不肯下来,而是很有点小男子汉的样子,干脆地糊了一身的泥水。吃晚饭的时候,这小子还以为,他吃的米饭就是自己当天种出来的呢。现在谁还知道水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插秧,什么时节开花,什么时节收获?本来,我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只是想记下父亲一年当中的农事,作为一份社会人文资料。因我从小在村庄长大,如今却一点儿都不会种田了。一转眼,我都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离了故土,又如何把这些记忆传承下去。这几年,我一年一年回到乡下,跟着父亲种田,又带着城里大小朋友一

22、起种田,也算是与家乡、与泥土一次亲近的机会吧。从种稻的劳作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事情不必着急。水稻生长,一年一季,至多两季,着急也没有用。何不放慢生活的脚步,让一切自然生长。从种稻的劳作里,孩子们也知道了,原来大米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原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是这样愉快的事情。今年,“父亲的水稻田”招募了20位“地主”共同参与劳作。说好了,每个人都可以回到这一片小小的土地上,劳动,或者仅仅只是在田埂上小坐,听听蝉鸣,看看萤火虫,一起喝乡下的茶,夜深时对饮一碗粮食烧(酒),都是好的。上海的“地主”钱先生,那几天公司里有重要事项走不开,错过插秧,特意写了一幅字,又找人装了框送来“种稻得道”。我觉得,这算是

23、一种鼓励吧,或者是目标。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这些日常当中获得领悟道在日常,道在一日一日的劳作当中。(选自经典美文)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中“居然”一词既写出泥巴残留时间长,又表现朋友见它时的惊讶。B. 第段中用“离”“回”这一组反义词,表达“我”对故土的不舍和依恋。C. 第段中“地主”特指哪怕没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在土地上劳作、闲坐之人。D. 第段用“或者”将“鼓励”与“目标”两词并列,表示两者意思没有差别。13. 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用对比手法写小女孩下田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其由恐惧到享受的巨大变化

24、。B. 第段对小男孩的一系列描写,生动表现了孩子对自己当日劳动体验的自豪之感。C. 第段第一句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我”的担忧,交代“我”发起活动的初衷。D. 全文以质朴的叙述为主,适当的议论为辅,让人读来感觉亲切而又不觉陷入深思。14. 请围绕“种稻”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15. 从全文看,“种稻得道”的“道”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作答。【答案】12. D 13. B 14. 先从种稻残留的泥巴引发感慨,引出下文;然后回忆了小孩子种稻的趣事;继而交代了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体验种稻及其结果;最后抒发“种稻得道”的感悟。 15. 亲近自然(土地);了解自然规律,传承农耕文化;感悟生活真谛;

25、享受生活乐趣。【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段“我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只是想记下父亲一年当中的农事,作为一份社会人文资料”和段“每个人都可以回到这一片小小的土地上,劳动,或者仅仅只是在田埂上小坐,听听蝉鸣,看看萤火虫,一起喝乡下的茶,夜深时对饮一碗粮食烧(酒),都是好的”可知,钱先生对我的做法表示认可和赞赏,“鼓励”对我而言是赞赏,对钱先生而言是鞭策;根据“上海的地主钱先生,那几天公司里有重要事项走不开,错过插秧,特意写了一幅字”可知,钱先生因为重要事缠身没有参加本次种稻,“目标”应是以后一定或准时残疾的意思。“鼓励”与“目标”两词虽用“或者”并列,但

26、含义不同,而非“两者意思没有差别”。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B.分析不正确。根据“吃晚饭的时候,这小子还以为,他吃的米饭就是自己当天种出来的呢”,结合段“现在谁还知道水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插秧,什么时节开花,什么时节收获”,可知,第段对小男孩的一系列描写,意在表现亲近自然的欢乐,引出对现代人对农事常识渐行渐远的忧虑;主要目的不是“表现了孩子对自己当日劳动体验的自豪之感”。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思路。根据段“插秧结束好几天了,顿时觉得意味深长”,可知,开头由种稻残留的泥巴引发的感慨,引出下文;根据段“最觉有趣的,还是小孩子”、段“好好有了小弟弟,这小子”可知,回忆

27、了小孩子种稻的趣事;根据段“现在谁还知道水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插秧,什么时节开花,什么时节收获?”、段“种稻的劳作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事情不必着急”可知,交代了“我”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体验种稻的原因和结果;根据段“今年,父亲的水稻田招募了20位地主共同参与劳作”、段“上海的地主钱先生,那几天公司里有重要事项走不开,错过插秧,特意写了一幅字”可知,今年因为钱先生,有了“种稻得道”的感悟。【15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含义。根据段“大概,这也算是一种亲切的相见吧,一年两次,跟泥巴的相见。在城市中,这样亲近土地的机会可不多”,可知“道”有亲近自然(土地)之意;根据段“吃晚饭的时候,这小子还以为

28、,他吃的米饭就是自己当天种出来的呢”、段“现在谁还知道水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插秧,什么时节开花,什么时节收获”,可知“道”有了解自然(植物生长)规律之意;根据段“我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只是想记下父亲一年当中的农事,作为一份社会人文资料”,可知“道”有传承农耕文化之意;根据段“从种稻的劳作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事情不必着急何不放慢生活的脚步,让一切自然生长”,可知“道”有感悟生活真谛之意;根据段“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这些日常当中获得领悟道在日常,道在一日一日的劳作当中”,可知“道”有享受生活乐趣之意。三、古诗文阅读(28分)(一)(16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冰雪

29、文序张岱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

30、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噫!此岂可与俗人道战!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战!16. 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B.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31、。C.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D.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17. 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寿:使保持新鲜B. 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藉:借助C. 凡人遇旦昼则风日 凡人:平凡的人D.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 恨:遗憾18. 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2)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答案】16. A 17. C 18. (1)所以说:诗文(体现冰雪之气)的这一本质规律,做诗文的

32、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2)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故断句为: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C.句意为:大凡人们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凡人:大凡人们。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33、。重点字词有:(1)故,所以;固,本来、原本;尤,更加。(2)岂,怎么;俗人,平常人;道,说;何从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从何来”,从哪里来。【点睛】参考译文: 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

34、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

35、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春秋时代干将铸剑在于千锤百炼,和晋代张华从斗牛分野之间的天象辨别宝剑,雷焕在监狱中挖出宝剑相比,能识别的人的精通神奇实在高于铸剑的人之上。由此看来,剑有光芒和山有空阔翠绿、夜气有水雾、月亮有烟霜一般白亮、竹叶有苍翠深红、食物的味道有天然新鲜、古铜器有青绿色、玉器有古旧的光泽、诗文有冰雪一样的气质,这都是天然的物相。苏长公(苏轼)说:“子由(苏辙)最近所作的栖贤僧堂记,读来悲惨凄凉,有悬崖飞瀑、逼人寒栗的感觉。”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二)(6分)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

36、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9. 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B. 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C. 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D. 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20. 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37、B. 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C. 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D. 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答案】19. D 20. D【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D.甲诗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的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表达的是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因此D项“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表述不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艺术手法的辨析。甲诗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巧妙地虚写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

38、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本诗的点睛之笔,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警示后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有放眼大局、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因此本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的是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诗

39、人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因此本诗也是侧重咏物寓理;故选D。(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21. 在空白处按要求填写。(1)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2)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苏轼水调歌头“_,_”以“月”寄托思念之情并表达美好祝愿。(4)岳阳楼记中“古仁人”“_,_”的悲喜态度与迁客骚人迥然不同。【答案】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大漠孤烟直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

40、意“致、漠、婵娟、己”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四、名著阅读(6分)22. 鲁迅朝花夕拾书名中“朝花”和“夕拾”即提示了本书编选文章的文体、内容及整体上的写作价值,请任举其中一篇予以简析。【答案】示例:藤野先生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

41、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分析。鲁迅朝花夕拾书名中“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作答时,列举篇目要正确,文体要关联“回忆散文”,内容要对应所选篇目或涉及“过去、童年、青春”等,写作价值要关联“中年回顾、现实思考及未来忧思”等。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

42、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五、写作(60分)23. 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堂音乐课,我们很有艺术气质的音乐老师建议同学们用思辨的句式给自己的成长写一句歌词。同

43、学甲写道:欢乐与忧伤都是青春季节动听的音符。同学乙写道:向往与困惑都是成长乐章里有价值的诗行。而我写下了这样的答案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人名。【答案】范文欢乐与忧伤泪与笑,经常是我们传达情绪最直接的方式。痛苦悲伤时流泪、欢喜愉悦时微笑,我们的一生,几乎就是由泪和笑交织而成的。那是属于人类最真实的情感,丰富了每个人的生命与心灵。从小,我便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遭逢挫折困顿,我仍在众人面表现出坚强无所谓的样子。即使眼眶中有泪,也使劲地不让它轻易流出。我是那样地害怕一滴眼泪就泄露了自己的脆弱和恐惧、一个笑容便绽出了内心的喜悦和欢

44、欣,种种的压抑只能在更深人静时诉诸于静谧的夜晚,似泉涌的泪水也只能在孤独中得到释放。后来,我渐渐明白,好哭的人不代表软弱、爱笑的人也不一定快乐。一个舞台上大方自信的笑容,也许是由舞台背后无数的泪水换得的;一个在台上逼大家欢笑的人,可能私底下是十分木讷严肃的。人们往往看到的,都只是表面当下的情绪。你说他拥有一个迷倒众生的阳光笑容。却可曾了解那咧嘴、露齿这样看似容易的动作,是他经过多少次笑到脸颊僵硬、眼泪直流才练就的呢?“你笑,全世界都跟着你笑;你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这句话中的“笑”和“哭”,代表的其实是看世界角度和心情。一个若常带微笑,并带着感恩,乐观的心情过日子,生命中即使不尽如意,他仍能

45、一笑置之,继续往自己的目标迈进。但若是他成天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把生活中遇到的失意和挫折无限放大,不求改进而只是悲观地流泪,那他的生命必然是充满泪水与颓丧的。而且,身边的人非但不会沾染悲伤,更不会寄予同情。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泪或笑,我想只要抱着健康的心态,黑夜总会过去,黎明终将到来。因此,我期许以后的人生能多一些惜福、感恩、坚毅、欣赏与赞美的笑容,少一点抱怨、责怪与不幸的泪水,定能让生命更美好,世界更开扩。【解析】【详解】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得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健词句,再由这些关键词句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1.审题立意:第一,通读材料,找准关键

46、词句。由材料可知,“思辨”“成长”是关键词。“成长”是作文里永恒的主题,同学们都很熟悉;“思辨”则是“新课标”在核心素养内涵里明确提出的要求,要求同学们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不能单一片面地认识问题。第二,寻根溯源,敲定核心问题。理解了关键词,我们即可发现,本次写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思辨来写成长?第三,仔细推敲,确定最佳立意。在厘清思路之后,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确定最适合自己的主旨来写作。2.思路点拨:通过材料中两位同学的例句,我们可以知道青春成长路上有欢乐也有忧伤,有向往也有困顿,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都能助力我们成长。所以写作时要参考例句,至少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呈现。比如: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受挫折的痛苦;既有得到,也有失去,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希望,也有失望;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既有最苦,也有最乐;既有迷茫,也有憧憬;既有坚守,也有放弃;既有快乐,也有忧伤;等等。可巧取题目,选择擅长文体。我们可以借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