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1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椎间盘是椎体之间连接部分,除第一,二颈椎无椎间盘外,成人共有椎间盘23个。本病易发于20-40岁之间,儿童极少发病,经典髓核突出症也少发生于老人。临床上以腰4-5和腰5,骶1之间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2页 分型分型.依据髓核突出方向,分为三型:1.1.向后突出向后突出(普通所指椎间盘突出普通所指椎间盘突出):实际皆属这类。因向突出髓核可实际皆属这类。因向突出髓核可 压迫神经根,产压迫神经根,产生显著症状,故为三类中最主要者。后方生显著症状,故为三类中最主要者。后方2.2.向前突出向前突出(不能引发特殊症状不能引发特殊症状):故无实际临床意义。故无实际临床意义。3.3.向椎体内突出向椎体内突出:是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椎骨是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椎骨 松质骨,形成杯状缺口。多发于青年期。松质骨,形成杯状缺口。多发于青年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3页 1.1.1.1.向后突出,向后突出,向后突出,向后突出,依据突出部位,可分三型。依据突出部位,可分三型。(1 1)单侧型:临床最为多见,髓核突出)单侧型:临床最为多见,髓核突出 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2 2)双侧型:髓核向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下肢)双侧型:髓核向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下肢皆有坐骨神经痛,但往往是一先一后。当一侧症皆有坐骨神经痛,但往往是一先一后。当一侧症状出现时,另一侧症状已减轻或消失,似有交替状出现时,另一侧症状已减轻或消失,似有交替现象。两侧症状同时存在时,多是一轻一重,或现象。两侧症状同时存在时,多是一轻一重,或一侧症状消失,一侧存一侧症状消失,一侧存(3 3)中央型: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普通不压迫神)中央型: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普通不压迫神经根,而压迫是马尾神经。所以,所产生症状多经根,而压迫是马尾神经。所以,所产生症状多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效障碍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效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4页3.3.依据髓核突出程度分三型依据髓核突出程度分三型 1.1.幼弱型(隐藏型):纤维环未完全破裂,环自内向外幼弱型(隐藏型):纤维环未完全破裂,环自内向外形成裂隙,裂隙较小,外层尚完整。但椎间盘内压力形成裂隙,裂隙较小,外层尚完整。但椎间盘内压力升高,使椎间盘向周围膨出。此型临床症状较轻。升高,使椎间盘向周围膨出。此型临床症状较轻。2.2.成熟型(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纤维环成熟型(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破裂处,自椎间隙向外突出,甚至可游离于椎管内。破裂处,自椎间隙向外突出,甚至可游离于椎管内。突出物可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出现严重临床症状。突出物可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出现严重临床症状。3.3.移行型(突出型):介于幼弱型与成熟型之间,纤维移行型(突出型):介于幼弱型与成熟型之间,纤维环靠近完全破裂,椎间盘内压力较高,髓核膨出亦较环靠近完全破裂,椎间盘内压力较高,髓核膨出亦较大。可转变为成熟型或幼弱型。此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大。可转变为成熟型或幼弱型。此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时轻时重,时好时坏。时轻时重,时好时坏。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5页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腰部疼痛腰部疼痛腰部疼痛腰部疼痛:多数病人有数周或数月腰痛史,或有重复腰痛:多数病人有数周或数月腰痛史,或有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普通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疼痛加普通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疼痛加剧。剧。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腰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腰4-54-5或或5 5至至骶骶1 1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臂部开始,逐步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可疼痛由臂部开始,逐步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可至足背外侧,足根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假如突出部至足背外侧,足根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假如突出部在中央,则有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在中央,则有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腰侧性或交替性。腰1-21-2或腰或腰2-32-3椎间盘突出者,一侧下肢出椎间盘突出者,一侧下肢出现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放射性疼痛。现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6页.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显著;少数病人在前屈时显著受限。碍为显著;少数病人在前屈时显著受限。.脊柱侧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多数病人有不一样程度腰脊柱侧弯。侧凸方向多数病人有不一样程度腰脊柱侧弯。侧凸方向能够表明突出物位置和神经根关系。突出位于神经根腋部,能够表明突出物位置和神经根关系。突出位于神经根腋部,即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时,脊柱为了使神经根躲开突出物,即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时,脊柱为了使神经根躲开突出物,乃凸向健侧;反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上方,则脊柱凸向乃凸向健侧;反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上方,则脊柱凸向患侧,以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患侧,以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主观麻木感:主观麻木感:主观麻木感:主观麻木感:病程较久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病程较久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根或足掌。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鞍腿后外侧,足背,足根或足掌。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鞍状麻痹。状麻痹。.患肢温度下降患肢温度下降患肢温度下降患肢温度下降:不少病人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验,患肢:不少病人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验,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此乃交感神经温度较健侧降低,有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此乃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须与栓塞性动脉炎相判别。受刺激所致,须与栓塞性动脉炎相判别。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7页 检验检验 1.腰脊柱姿势:腰脊柱姿势:80-90%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腰脊柱弓。2.2.压痛点:压痛点:在腰4,5或腰5,骶1之间棘突旁常有显著压痛,用力按压时放射性疼痛加剧,在居髎、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等穴也常有程度不一样压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8页3.3.特殊检验:特殊检验:1 1)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严重者仅能抬腿15-30度。加强试验阳性。2)拇指背伸或趾屈力减弱3)腹压增高则腰痛加剧,且有下肢放射性疼痛。4)屈颈试验阳性,严重者坐位屈颈试验(林德勒氏正试验)不能完成。5)下肢后伸试验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9页4.4.腱反射及皮肤感觉改变:腱反射及皮肤感觉改变:突出椎间盘压迫腰3或腰4神经根,引发同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骶1神经根受压,则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早期患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痛觉过敏,稍后为减退。感觉减退在小腿上外侧及拇趾根部,为腰5神经根受压;外踝部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为骶1神经根受压5、X线检验:腰骶椎X线检验目标在于排除其它疾病,如结核,肿瘤,骨折等,和发觉本病线索,如椎间隙变窄,椎间隙前窄后宽;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10页治疗标准治疗标准 舒筋活血、理筋整复回纳间盘、解除粘连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11页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 取穴取穴:肾俞、腰眼、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肾俞、腰眼、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操作操作:患者俯卧位。在腰椎两侧肌肉上,用缓解而深透:患者俯卧位。在腰椎两侧肌肉上,用缓解而深透滚法、按法、压法、分筋法、拨筋法重复操作数次,手法滚法、按法、压法、分筋法、拨筋法重复操作数次,手法由轻到重,使力量深透到肌层,重点在腰部压痛点周围,由轻到重,使力量深透到肌层,重点在腰部压痛点周围,时间约时间约8 8分钟。然后用按、拿法自臀部沿下肢后侧向下操分钟。然后用按、拿法自臀部沿下肢后侧向下操作,往返作,往返3-53-5次,并按揉上述穴位,以酸胀为度。然后作次,并按揉上述穴位,以酸胀为度。然后作腰椎牵引,用机械牵引或用牵抖腰部手法操作。可使椎间腰椎牵引,用机械牵引或用牵抖腰部手法操作。可使椎间隙拉宽,盘内压力降低,突出物回纳。再用后伸扳法、斜隙拉宽,盘内压力降低,突出物回纳。再用后伸扳法、斜扳法、旋转复位法或背法,来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回扳法、旋转复位法或背法,来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回纳椎间盘。也可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经和腘绳肌,纳椎间盘。也可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经和腘绳肌,对松解粘连可起一定作用。最终,在腰、臀及下肢后侧,对松解粘连可起一定作用。最终,在腰、臀及下肢后侧,用轻柔揉、推法操作数次,以舒筋活络,调经理气用轻柔揉、推法操作数次,以舒筋活络,调经理气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12页药品疗法药品疗法西药:西药:惯用以消炎止痛为主如芬必得、意施丁、奈丁美酮等等中药:中药:主要以通经活络、活血止痛为主。惯用有腰痛宁胶囊、根痛平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13页 按语按语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医学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处于坐位前屈位时,椎间盘所受载荷最大;卧硬床时腰椎前屈减小,椎间盘载荷最小。所以,病人以卧硬板床休息为佳。同时,可指导病人做背飞练习,即患者俯卧,以腹部着床,头和下肢同时向上抬起。以病人感觉不过分疲劳为度。此方法可增强腰部肌肉,增加椎间盘外压力,起到稳定椎间盘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题讲座第14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