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900188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题30篇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面练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市。者:(怎么样)的人。度(du):量长短,动词。坐:通假字,同“座”,座位。履:鞋子。度(d):量好的尺码。(1)为文言文中的“度”字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 度:A尺码;B程度,限度;C计算,测量;D气度。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_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底。”_宁

2、信度,无自信也。_(2)下列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宁信度,无自信也。A.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B.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办事情应该严谨谨慎,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搞教条主义。2根据文言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 一儿曰:“_,而_。” 一儿以_,而_。 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 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 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1)根据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一儿曰:“

3、_,而_。”一儿以_,而_。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这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

4、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以至于斯也 斯:_从而谢焉 谢: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固,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 而疑邻人之父。(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宋:宋国。雨(y):下雨,名词作动词。筑:修补。盗:小偷。父(f):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暮:晚上。亡:丢失。家:指这家人。甚:很,非常。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国有

5、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

6、害之。(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昔有愚人:_食之,甚美:_(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主人既闻,乃益盐。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6阅读理解。 东床姣婿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注释】郗(x)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曾

7、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 太 傅 在 京 口 遣 门 生 与 王 丞 相 书 求 女 婿(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丞相语郗信:告诉B.白郗曰:姓氏C.咸自矜持:都D.因嫁女与焉:于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7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

8、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1)这篇短文主要讲_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_。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_,“其织”的“其”是指 _。 8提高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度”字。 先自度其足_吾忘持度_宁信度_(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

9、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_ 至之市_ 而忘操之_ 反归取之_ 何不试之以足_(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伯牙鼓琴 鼓:_。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_。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10、流水。(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10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填四字

11、词语) (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1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 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 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注释昔:以前,从前。君:对对方的尊称。抔(pu):量词,把,捧。(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2、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12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4)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13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矛与盾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

13、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u):出售。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坚:坚硬。陷:这里有“刺穿”的意思。利:锋利。或:有人。以:用。子:你。弗:不。应:回答。(1)翻译画线的句子。 (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

14、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附参考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

15、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谏:_三旦:_善哉: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A.习惯早晨锻炼B.用弹弓打黄雀C.观察螳螂捕蝉D.引起吴王注意。(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15文言文阅读。 王冕孝亲(节选)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

16、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 闻:_遂:_亦:_(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B.做人要诚实守信C.做人要孝敬长辈D.做人要顾全大局16快乐阅读: (一)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 复_。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_”画出来。 (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

17、高,锺子期_高。 (5)伯牙绝弦是因为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幕。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 (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 17古文赏析。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

18、,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注释】轩冕:指车子。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断交。(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窃见管神色_尔非吾友也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8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文吕氏春秋本味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

19、为鼓琴者。资料: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志在流水_ 巍巍乎若太山_(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文中的_与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_。锺子期死,伯牙_。(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 ) 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C.流水高山心

20、自知(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

21、,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注】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 弱冠:二十岁B.客死归州官舍矣 客死:死在异乡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寒燠:极其寒冷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

22、概括作答。 20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2)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21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23、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盘盂 _(y y) 孰为汝多知乎_(sh sh)(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及:_ 沧沧凉凉:_探汤:_ 决:_孰:_ 汝:_(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22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兔走触株 株:_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冀复得兔 冀:_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_(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

24、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23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

25、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 A艺术电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凶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2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令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6、(1)“好书画”中“好”的读音是_,意思是_。杜处士最爱的是_,从文中的“_”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2)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评价,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评价的依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杜处士:_ 依据:_(3)结合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注释黄筌:西蜀著名画家。信然:确实如此。审:细密。况其大者乎:何况做大事的人呢?务:致力。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筌画雀中的“书“的意思是_(相同 不同)的。黄筌画雀出现错误是因为“_”(用原文回答)“耕当问奴,

27、织当问婢”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中的“问,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_。25第二部分 阅读 文言文阅读: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注释:楚:古国名。折:调头。旋:转弯。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到。柁:同“舵”。(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始折旋疾徐 _ 乃四顾胆落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椎鼓径进_(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 2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8、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孰为汝多知乎:_(2)用自己的话表述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观点:_依据:_观点:_依据:_(3)你从“孰为汝多知乎中体会到了什么? 27完成文言文阅读 一轴鼠画 东安(a)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b),献之邑令(c)。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d)而过之,轴必坠地,

29、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e),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f)举轴,则踉跄(g)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注释:a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b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c邑令:县令。漫:漫不经心,随意。d旦:早晨。e物色:察看。f逮:等到,及。g踉跄:形容猫跳跃捕鼠的样子。(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东安一士人善画_ 漫悬于壁_(2)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 (3)翻译: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28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

30、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

31、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29文言文阅读(二)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杜处士是个_的人,对戴嵩的牛特别喜爱,从文中“_”和“_”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来。(用文中原词原句来回答) (2)解释句子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_。“一日曝书画,有

32、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的意思:_。(3)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_,由此可以看出牧童 _的性格特点。 (4)画线句中“搐”的意思是_,“乃”的意思是_。这句话写出了牧童对斗牛的_。 (5)“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_, 他的“笑”包含了_。可见杜处土是个_、_的人。 (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_;从牧童角度的收获:_。30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_,此不为_?”一儿曰:“日初出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孔子不能决也。(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字词。 及:_ 探汤:_(3

33、)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 (4)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_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_的角度判断的。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5)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1)C;A;A(2)B(3)B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

34、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解析: (1)C;A;A(2)B(3)B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故答案为:(1)C、A、A;(2)B;(3)

35、B;【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2(1)辩斗;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决也;孰为汝多知乎(2)一个是根据所解析: (1)辩斗;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

36、如车盖;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决也;孰为汝多知乎(2)一个是根据所看到的太阳的大小,另一个是根据感受到太阳的温度。(3)两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他们只是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4)说明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文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

37、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5)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辩斗 、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远 、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 、则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 、如探汤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2)一个是根据所看到的太阳的大小,另一个是根据感受到太阳的温度。(3)两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他们只是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能够坚

38、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4)说明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点评】(1)针对古文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5)开放性试题。3(1)这样;道歉(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解析: (1)这样;道歉(2

39、)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2)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故答案为:(1)这样、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4(1)D(2)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见注释及译文),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D;(2)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解析: (1)D(2)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见注释及译文),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D;(2)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