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试题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十四年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夔(ku)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典史:县令的属官。洞庭:指洞庭湖。逋赋:拖欠赋税。
2、阙(qu):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疏:给皇帝的奏章。不报:不答复。诏宽:皇帝下令宽贷。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万历:明神宗年号。有司:官吏。(1)解释词语: 仕_ 濒_ 具_悯_ 邑_ 祀_(2)选择题: “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3)翻译句子: 岁罹水患_死者相踵_遂自经于鼓下_(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
3、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昔有愚人:_食之,甚美:_(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主人既闻,乃益盐。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4、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才美不外见_安求其能千里也_(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
5、映了当时_的社会现实。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j)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 , 工人削之,入木三分。【注】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笔说:论书法的书。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6、祝版:祭神的木板。(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七岁善书_恐不能秘之_语太常王策曰_(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窃而读之_今日用之_工人削之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 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
7、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 所宝以百数_ 尾搐入两股间_(2)请用两条“/”给第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题句子。 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处士笑而然之。(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常以自随C.(牧童)拊掌大笑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 6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8、。(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伯牙鼓琴 鼓:_。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_。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7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 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 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注释昔:以前,从前。君:对对方的尊称。抔(pu):量词,把,捧。(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9、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8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4)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9课外阅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0、。【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孤:幼年丧父。资:财务,钱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用办法。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书:写。闾(l)里:街坊,乡里。(1)结合语境和注释,理解下列下划线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公四岁而孤 , 家贫无资。 孤:幼年丧父。 资:财务,钱财。B.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以:用办法。 以:原因。C.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惟:只是。 务:致力,从事。D.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及:等到。 而:但是。(2)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相关成语。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3)“及其
11、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自幼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邻里街坊都有藏书,慷慨借给他阅读。D.他刻苦读书,心无旁骛。10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_,此不为_?”一儿曰:“日初出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孔子不能决也。(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字词。 及:_ 探汤:_(3)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 (4)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_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_的角度判断的。 A.触觉
12、 B视觉 C嗅觉 D听觉(5)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_?曰: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通国:_ 使:_ 援:_ 然:_(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
13、同表现。 其中一个人:_另一个人:_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这个成语来形容。(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在原文中找出来。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句话阐述。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B刻度。C量,计算。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
14、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3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 _(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_(zh zh)枝,诸儿竞 _(jng jng)走取之,唯 _(wi w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
15、)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曩:从前。履:鞋。志:标志。(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及午_至薄暮_是汝家_何不入_(2)翻译句子。 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愚者审视之,乃悟。(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15文言文阅读。 王冕孝亲(节选)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
16、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 闻:_遂:_亦:_(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B.做人要诚实守信C.做人要孝敬长辈D.做人要顾全大局16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
17、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
18、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17文言文阅读 方鼓琴而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语段用“”分成了两层,两层的关系是( )。 A.并列B.转折C.因果D.递进(3)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两句。 18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
19、走也,以为畏狐也。(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 (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 子无敢食我也!食:_。句意:_。)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走:_。句意:_。(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 19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文吕氏春秋本味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资料: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
20、记载,也流传于民间。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志在流水_ 巍巍乎若太山_(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文中的_与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_。锺子期死,伯牙_。(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 ) 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C.流水高山心自知(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 20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
21、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巍巍乎若太山:_汤汤乎若流水: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这个故事是个美好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_”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1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
22、,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费用:花费钱财。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由俭入奢易:_可办粗饭几日:_(2)翻译。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 2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
23、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注】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
24、的一项是( )。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 弱冠:二十岁B.客死归州官舍矣 客死:死在异乡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寒燠:极其寒冷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 23文言文阅读。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注】
25、少孤:年少失去父亲。书舍:书塾。得:能够。愿:羡慕。中心:内心。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数岁时:_过书舍:_有亲也:_故泣耳:_ (2)翻译句子。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24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2)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26、25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树桩,即露在地面的树根。触:撞到。因:于是。 耒l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复:又,再。)(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兔走触株 _释其耒而守株 _冀复得兔 _而身为宋国笑 _(2)找出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_ 26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
27、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 A艺术电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凶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2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
28、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令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好书画”中“好”的读音是_,意思是_。杜处士最爱的是_,从文中的“_”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2)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评价,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评价的依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杜处士:_ 依据:_(3)结合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注
29、释黄筌:西蜀著名画家。信然:确实如此。审:细密。况其大者乎:何况做大事的人呢?务:致力。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筌画雀中的“书“的意思是_(相同 不同)的。黄筌画雀出现错误是因为“_”(用原文回答)“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中的“问,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_。28文言文阅读 (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兔走 , 触株 走_ 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而身为宋国笑 身_ 冀复得兔 冀_(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
30、的成语是_。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9第二部分 阅读 文言文阅读: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注释:楚:古国名。折:调头。旋:转弯。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到。柁:同“舵”。(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始折旋疾徐 _ 乃四顾胆落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椎鼓径进_(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 30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
31、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譬如:好比,就好像。瞳子:眼睛的瞳孔。(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2)A;B(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
32、闻鼓下上吊自杀(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析: (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2)A;B(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文胜慨然诣阙上疏”青文胜看到后痛心疾首,冒着越级告状的罪名,向洪武帝连上三到奏折。“诣”是上告。“妻子贫不能归”意思是妻儿因贫不能回到故乡
33、。“归”,是指回到故乡。(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2)A;B (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34、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2(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2)从前;十分、非常(3)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解析: (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2)从前;十分、非常(3)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
35、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愚人不停地吃
36、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1)同“现”,显现。;怎
37、么。(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3)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托物寓意;封建统治者(解析: (1)同“现”,显现。;怎么。(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3)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托物寓意;封建统治者(封建社会)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愚妄无知(浅薄无能);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
38、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词语,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 法,结合语境,分析。才美不外见: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见:同“现”,显现。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安:古义:怎么。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通过平时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积累,经常进行课外文言文训练,重视国学积累 故答案为:(1)同“现
39、”,显现;怎么 (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3)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托物寓意;封建统治者(封建社会)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愚妄无知(浅薄无能);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
40、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即可。 (4)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