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章私营公司竞争谋略 现在中国社会之活跃,之开放是二十几年前的中国人难以想象的,这种开放与活跃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创造了机会,以前那种什么事都想“靠国家,靠集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相反,一有机会就下海,在竞争的大潮中搏击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对于办公司的人来说,唯其参预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大了。而且改革开放也已20年了,熟悉游戏规则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在这样一个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里,如何不至被竞争的大潮卷走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迎潮而上,靠勇气、靠魅力,当然也靠比对手更强的实力、更高的技巧,赢得竞争。这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生存是有法则有技巧的,了解这些法则和技巧才能成为适应竞争的
2、强者。一、做好竞争准备1.弄清谁是竞争对手。竞争,这是每家企业在考虑确定经营范围之时,或公司开张营业之前必须充分思考的问题,要全面考虑开业后,公司将会遇到哪种竞争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倘若对此问题尚未酝酿成熟,宁可暂缓开业,甚至于不开业。直接竞争指经营同类或类似产品的行业之间的竞争。间接竞争指经营种类不同但用途相同的产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例如,倘若两家商店都在销售同一类型的食品搅拌器,他们之间的竞争就是直接的竞争;他们与其他销售别种类型(用于食品加工)家用电器商品的商店之间的竞争,则是间接的竞争。顾客的购买力总是有限的,他们花钱买了某种商品之后,在一段时间内除有特别的需要,否则是不会再买该商品
3、的。有关竞争的具体问题是:此种商品在市场竞争中是否激烈?是否存在着控制当地商场的主要竞争的对手?主要竞争对手一方占有哪方面的优势?存在哪些可以被利用的弱点?自己组织产品销售遇到哪些困难?能否降价竞销?自己能否改进对顾客的服务?此外,任何一家公司都还得面临这样的挑战:利润平均化;市场迅速变革;出现新的产品;顾客越来越聪明和富有经验;经营经验过时。等等。市场竞争并不仅仅是同行竞争,商战更多时候没有具体竞争对手。所以,当你高喊反击竞争对手时,不妨先问一问自己:竞争对手究竟是谁?2.如何巧妙对待竞争。要知己知彼,认真分析对手。在某些行业里,如果竞争对手只有两家或寥寥几家,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有:谁能控制
4、市场,或大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市场?竞争对手的实力是否雄厚?地位是否稳固?有何优势和弊端?本公司可能获取的贸易份额是多少,或者,至少享有多大的贸易份额才能维持营业?等等。如果当地市场某种行业的生意并非由某家大户独占,而是像零售市场那样由相当多的大小商户共同分享的话,详细了解各家竞争对手的营业地点,则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透过“营业地点”,可以一般地推断他们的顾客来源和主要销售商品的种类。有关竞争对手的问题哪些需要作深入研究和分析,通常根据企业营销业务的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候,甚至某些看起来是枝节的事情,譬如说竞争商家的负责人的脾气和嗜好等,可能也是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类似这些技术的问题,经常有可能是
5、构成衡量利弊、判断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弱点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比较竞争的商品。常言道:“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对比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则要求设身处地地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将自己所要销售的商品与别的竞争商家现行销售的同类商品作一番比较,找出销售成功或销售失败的原因或差距所在。为此,通常要想一想,并确切回答下列问题:同是一种商品(或服务项目),那么为什么会买我的而不买他的?或者,为什么会买他的不买我的?如此等等。“货比货”是顾客经常用以选购商品的方法之一。公司大都采用优惠价与其他同行竞争。某些消费品亦有与此类似的情况:顾客由于平日耳闻目睹大量宣传广告,很多商品的牌号和商标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顾客会对牌号
6、和商标进行直接比较并推断其质量或性能的优劣程度,而后才择优选购。当然也有好些商品(或服务项目),顾客是不可能用规范化的质量标准进行直接比较的,只能根据各自的偏爱或信赖而决定向谁购买,例如,家具、服装、室内装修服务,就属这类商品或营业项目。为此,在分析有关销售商品(或服务项目)的竞争情况时,无论经营什么项目,要想做成生意,“吸引顾客和取信于顾客”这一关是必须要过好的。当然,如果发现有某些竞争对手无暇顾及或鞭长莫及的空缺品种,并由此也可成就某项大业的话,更应毫不犹豫地充分利用此种机会,并力求合理加以垄断。二、竞争取胜的资本1.给产品起个好名字。一个人如果有个好名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想起来或气
7、势不凡,或意味深远,能使初次见面的人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同样的道理,一种产品在诞生之后,还必得有个好名称,好牌子,只有当商品有一个有特色、易读、易记的名字,它才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拿中国百姓熟悉的可口可乐来说,它最初被人译为“口渴口蜡”,结果因为谁也不愿意“口渴时喝蜡”,而无人问津,销售业绩惨淡。结果,在精通中西文化的专家(据说是林语堂)的帮助下,换了“可口可乐”的新名,才由于喝它既可口,又能使人快乐,而大受中国人的欢迎。有的企业主认为,自己只需造好的产品,要想扩大产品影响,让广告公司去做好了。其实不然,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员固然经过广告设计方面的专业训练,但对于产品的性能,特定适用人群等,他们就
8、远没有企业自身人员了解得清楚,所以通常情况下,给产品起名的事还是最好由企业自己来做。有个事例就是例证。美国有一种著名饮料“AppleSidra”,在台湾地区设立大西洋饮料公司及工厂负责产销。1966年,这种饮料在试销一阵后,便计划运用广告以促进市场发展。当该公司主持人和国际工商传播公司商议广告中该商品在台湾的译名问题时,双方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广告主提出,用“美国苹果西打汽水”这一名称。因为“西打”(Sidra)这个名词在当时的饮料界,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加上“汽水”的两字,可以便于消费者了解,这是一种有苹果味道的汽水,而且容易产生印象,加以台湾人信美国货,所以要加“美国”二字。而公
9、司主持人却不愿用这个名字,因为在研制产品时,他们就已对市场作了调查,发觉在国际各大都市里,汽水已逐渐被人们视为一种低档饮料,其地位已被各种可乐或果汁所代替。“Applesidra”“是一种新型果汁饮料,所以它决不能和汽水混同,否则这种新产品将无法在市场中创出新路。”更何况“美国苹果西打汽水”这个名字实在太长,听起来费事,读起来拗口。广告人士因坚信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与公司主持人争执不下,最终因实在拗不过公司主持人,只好用了公司的建议,叫这种饮料为“苹果西打”。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品牌很快被台湾民众接受。这不俗的名字,正符合该商品不含色素的高品质,成为中、高收入家庭的首选饮料。由此看来,公司主
10、持人之所以不同意广告人的译名,确实是因为公司作为产品的制造者和最终利润的享有者,深知一个商品的名称是否妥当,是否完善,对销售前景很有影响。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讲品牌的社会里,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更为重要。不仅是商品需要一个好的名字,作为企业来说尤其对那些有鸿鹄之志的企业来说,给企业取个好的名字更重要。中国人熟悉的“索尼(Sony)”是个名字,也是世界驰名品牌。它既是公司的名字,也是公司的标志,还是公司产品的品牌。多少年来,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为索尼公司赢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赞誉度。但它的诞生,确实费了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的一番苦心。该公司原名叫东京电讯工业株式会社,创建之初仅有20名职工,资金500美金
11、,公司虽小,但公司创始人却下定决心,一定要使自己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为此,盛田昭夫开始了出国考察。在认真学习大公司的管理经验时,他发觉自己公司的名字“东京电讯工业株式会社”,听起来就知是一个地方性的企业,这和自己力创国际企业的梦想离得太远。他进一步想到,如果自己的产品果真打入国际市场,那这个名字就更不合适了,因为它读起来太拗口,不适宜印在产品上,若是翻译成英文,就更是累赘。这时他意识到要使自己的企业成为国际企业,必须有一个响当当的、适宜世界的名字。于是,盛田昭夫下定决心要给公司易名,他想,这个名字最好既能作公司的名称,又能当产品的品牌,这样就可以不必为公众熟悉两个名字而付双重广告费,更能为公司
12、创显赫声名。为找到这个合适的名字,盛田昭夫和他的助手们真可谓煞费苦心。因为既是产品牌号,同时又是公司标志的名字一定不能太长,最多不超过四五个字母。为了便于打入世界市场,这个名字要在世界各国都能辨认,而且在任何语言中发音相似,以避免产生歧义。翻了好几本辞典,最后发现一个拉丁词sonus意思是“声音”。当时日本语中借用英语中的俚语和绰号已不足为齐,机灵的年轻人和聪明的小孩被叫作“索尼南海”(Sonnyboys)。Sonny和他们发现的那个拉丁词Sonus发音相近,又充满声韵,生机勃勃,他们很高兴找到这个词,而且自认为自己就是一群聪明的(Sonnyboys)。但不幸的是,在日语的发音中,Sonny会
13、被读成“Sohnee”,是“丢钱”的意思,自然对推销不利。后来,他们把中间的字母去掉,创造出一个没有任何意思的新词Sony,用它来代表公司。盛田昭夫最终决定用Sony代替公司原有的名字,并将它作为自己产品的品牌,此举一出,受到很多同行的嘲笑,说他“生意不好怪名字”,认为他这种做法纯属多事。但盛田昭夫不为所动,他加紧研制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结果,当然是他成功了,随着袖珍收音机到随身听等一系列高品质电子产品的成功推出,索尼公司产品开始行销世界。这时人们才不得不佩服盛田昭夫当年改名的成功。Sony,在任何国家的语言中都被念作“索尼”,没有歧义,不会引起误解,这短短4个字构成的名字易读,易记。再加以
14、它是由拉丁字母构成的,学习拉丁语和英文的人都能很快记住它,而很多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都会把它视为自己的语言,而很快接受它,进而接受这一品牌的产品。与Sony公司起响当当的名字、傲首走天下相反的是美国东方航空公司却因长期受公司名称的困扰而影响发展。以“在所有自由世界的航空业中第二大航运公司”为口号的“东方航空公司”,在多次对公众所作的调查中,都被排列在联合航空公司(UnitedAirlines),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Airlines)、德尔他航空公司(DeltaAirlines)之后,位居第四位。这并非因为“东方航空公司”在实力、服务等方面有所逊色,而主要吃亏在它的名称。因为它不像“联合
15、航空”、“美国航空”那样具有一个全国性的名称。而“东方”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名称。对于大多数不了解的公众来讲,“东方航空”所引起的联想只是一家以纽约、波士顿、费城、华盛顿、迈阿密等东部城市为主要起降点的地区性航空公司,人们很自然地把它降低了一个层次,将其同一些较小的地方性航空公司相提并论,而把它排除在“美航”、“联航”等大公司之外。因为这个缘故,尽管“东航”每年要花7000万美元来做广告,却总难改变人们认为“东航”档次不高的印象。由此可见,取名慎重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品牌定位,定位低了,以后想再提升,可就真“事倍功半”了。俗话说“人要衣妆,佛要金妆”。好的产品名称、企业名字,恰如一块
16、金字招牌,在当今社会,只有那些既有质量又有金字招牌的企业才吃得开。这个世界再也不是讲谦虚,讲含蓄,讲韬晦的时候了,要想成功,快亮出你的好招牌,在品牌的天空中自由飞舞吧。2.创建坚强品牌。刚刚讲到好名称对于产品和企业来说都至为重要,但还须补充的是,名字并不等于品牌,显然,事情并不是让别人知道本公司的名字就拥有了品牌这么简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节约时间,你经常去你家附近的一个发廊打理头发,而且附近的很多居民都知道它的名字“一剪美”,那你能说这“一剪美”是个品牌吗?当然不能,充其量它只是个可以让顾客想起的名字而已。那什么是品牌呢?品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能将产品与消费者的认可迅速连接的神奇东西;是一
17、种财富;是一种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无形资产。举个例子,以前中国消费者想起运动鞋,就仅仅是运动鞋:一双合脚、便宜、多用途的球鞋。消费者通常做的最大选择就是买贵一点的,还是便宜一点的。现在就不一样了,你说要买运动鞋,朋友们就会问你:“那买什么牌子呢?Addidas,还是Nike、Puma、锐步还是纽巴伦(NewBalance)?”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增多,新产品的不断诞生,人们可以挑选的余地比过去大大增多了,这时,他们就需要一些醒目的东西如品牌作为消费导引。品牌也就成了企业的一种财富,它甚至可以明码标价,如“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就值630亿美元。那
18、怎么创品牌呢?首先要在产品上下功夫。而现在的产品早已不是“一种有使用价值的待售商品”的简单的概念。而成为了一个复杂的概念。所以为创品牌,在开发某一产品时,产品设计者需要从三个层次加以考虑。第一层次是核心产品,它回答“购买者真正要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每一个产品实质上是为解决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手段。例如,露华浓公司的查尔斯雷弗森早就意识到:“在工厂里,我们生产化妆品;在商店里,我们出售希望。”妇女在购买唇膏时并非只是为了买到涂嘴唇的颜色,而是为了使自己显得更年轻,更漂亮。产品设计者考虑好核心产品后,接下来就要考虑第二层次,即有形产品。有形产品包括五个要素:质量水平、特色、式样、品牌及包装。最后,产
19、品设计者还必须考虑第三层次,即产品的附加利益,即附加产品。附加产品通常包括安装、送货、信贷、担保、售后服务等等。如果企业不仅能提供一种有形的产品,如像IBM那样提供计算机,同时还擅长提供附加产品,如IBM在售出产品后为顾客所提供的软件程序、编程服务、快速修理、担保的功能。那么你出售的就不只是一件光秃秃的商品,而是整个系统。顾客在提起这产品时,想到的也就是企业所提供的“整体概念”,这就大大加重了产品的分量,顾客也更容易对提供这种产品的企业产生信赖感,而消费者的依赖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是创品牌的第一步,但不是全部。在铸造过硬的“整体产品”后,当然需要用广告这个助推器来推动产品和
20、企业,使之更易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心扉,直至牢牢占领那里。比如说Nike,尽管该公司很早就致力于不断创新更有个性、更舒适、更安全、更符专业性的各种运动鞋,但直到公司在80年代后选中了乔丹以“飞人一号”、“飞人二号”系列运动鞋的Nike公司,才惊喜地发现,“Nike”产品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换句话说,Nike已成为世界性品牌,引来追随者趋之若骛。到这时Nike这位胜利女神灿烂的笑容才在世界各地绽放。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是Pampers(帮宝适),该产品60年代推出,他们把产品对顾客的新好处(让婴儿得到更舒适的尿片)与明确传达其价值的广告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为宝洁公司在以后的20年
21、里创造了巨大的品牌价值。如今,光说洗发水一项,宝洁公司就占有中国的半壁江山。当然,单是做广告并不能建立品牌。例如美国公司FoxyLetture为建立一个莴苣品牌而大做广告。不幸该公司的莴苣与食品店里卖的无名莴苣没有太大区别,做广告既没有吸引更大的市场份额,又没有得到价格好处,只有偃旗息鼓。所以,在有了过硬的“整体产品”后,品牌才有基础,而要建立品牌,企业还要用广告体现本产品的独特性,使自己的产品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区别开来;并且将广告和营销中对品牌的描述与其真正放送的东西联系起来。只有当顾客意识到你的产品独特无二,且又能将产品的名称或服务的名字,与可以从中获得的有形的好处联系起来,那么这个名称或
22、名字才能成为品牌。当然,要打造坚强品牌,公司还必须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向消费者展现雄厚实力,增强其信任感。在这一点上确实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品牌不能管理,只能培育”。综上所述,想实行品牌策略的企业,必须用产品,服务、宣传等手段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有形和无形的联系,这样,品牌就会在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时刻,扮演重要角色。美国运通是世界服务行业中最受人推崇的品牌,而它起初只是个从事快递服务的小公司。后来他们发明了旅行支票,一种供旅行者使用的现金替代物。现在他们可以提供金融服务和与旅行相关的多项服务。在世界上130个国家设立了1700个办事处,雇员多达7万人。谈到创建品牌,该公司
23、的负责人曾说:“我们不只是局限在通过广告和交流树立形象,而是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和如何做中,体现品牌管理的标准。在客户期望的服务和我们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创造一种平衡,美国运通品牌结构是:核心客户、成功的商家和旅行者需求、卓越的服务、尊重和承认、全球通用、安全的网络、主要产品赊账卡、和品牌承诺、上乘的服务(特殊的待遇)、承认和尊重(特殊的人群)、全球通用、安全可靠。”正是因为运通公司能够提供这样的产品:上乘的服务、尊重服务对象、全球漫游,应急安全网及赊账卡、旅行支票等,而所有这些产品都实现了品牌承诺:上乘的服务、承认和尊重、全球通用和安全可靠。将核心客户、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与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结合起
24、来。所以提起运通公司,人们就会联想到信心、安全感、可靠、声誉和优质服务。正因为我们看到可口可乐,就会将其看作美国文化的象征,想起保时捷就认为它能保证强壮的男士的驾车体验,而有人提起迪斯尼时,就能将它与快乐相连,我们便更知品牌的美丽。正是这一系列的联系表明:品牌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能持续发送一种可靠进行某项工作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唤起消费者的信赖或其他情感享受,从而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现在的中国,品牌意识已越来越深地占据了普通人的心,人们肯花更多的钱买海尔、耐克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品牌是一种资产,一种财富,若你的企业还无此资产,那么就请加快脚步锻造品牌吧,锻造得越早、越结实,才在竞争中越有光明
25、的前途。三、活用竞争的几种手法1.确定自己的主导营销方法。商业竞争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常见的有:减价、更新产品、改进服务、改变销售渠道、广告宣传等等。私营公司采用什么样的竞争手法,经常受到销售产品(或服务项目)的性质所制约。例如推销汽车大都采用形形色色的优惠价格手法进行竞争。除此之外,一般还可以向顾客多做些宣传工作,以求吸引顾客买货。总括来说,在分析竞争手法时,应该首先联系销售产品(或服务项目)的性质以及行业特点,决定营销的方法。无论何时,认真研究竞争对手现时采用的营销方法总是很有必要的,也很容易,但要进一步确切了解其营销方法的成效如何,倒是较为困难的。不过,求得一般了解,看其是“大有成效
26、”、“有所成效”还是“全无成效”也并非全无办法。其中办法之一,就是逐一研究他们使用各种营销措施的历史情况。看其中某种营销法是否长期使用,或经常重复使用。按常理来说,如果某种方法被长期重复使用的话,其效果定是甚佳,至少亦是尚佳。如果长期以来只是断断续续地用过一两次便不见再用了,那就可以断定这种方法是无成效的。不过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是相当困难的,通常只能向那些过去是竞争对手的顾客,但现时已成为自己的客户们查询。此外,还可以委托亲戚朋友特意进行现场观察,并进行判断竞争对手现时使用的营销方法究竟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优势和弱点分别表现在哪里?等等。当然,话也应该说回来,了解竞争对手现时做什么或怎么做,无疑
27、是重要的,但生意竞争的成败要全部取决于“我现时在做些什么”。因此,一旦确切了解竞争对手现时做什么或怎么做之后,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决定你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赢得顾客,为企业开创和扩展销路。2.为自己物色一个竞争对手。许多公司老板都怕别人和自己竞争,其实,只有在竞争中公司才能有活力,才能发展。树立一个竞争对手,对于鼓舞员工士气,让员工产生忧患意识,知道正有人在抢自己的饭碗因此而将更加勤奋地工作是很有帮助的。最初,日本热水瓶行业由“泰佳”牌热水瓶独霸天下。有一家生产“象”牌热水瓶的公司,规模很小,在市场上没有什么影响,直到一个名叫市川重幸的年轻人接手了公司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市川要求员工
28、以独占热水瓶业的“泰佳”公司为对手,为此他提出了许多措施,总的目的是要员工相信“象”牌热水瓶可以打败“泰佳”。他甚至要求员工到外地出差时,如果在旅馆或餐饮店遇到服务员拿着“泰佳”牌热水瓶时,员工应离开那儿,到别的地方去吃饭、住宿。起初,职工们根本不相信“象”牌热水瓶能和“泰佳”竞争,对市川有些过分的要求更是无法理解。但渐渐地,市川的要和“泰佳”竞争的意识深入到了每个员工的内心里,全公司逐渐形成了一致的“战胜泰佳”的思想。“象”牌热水瓶销售量开始上升,甚至侵入到“泰佳”的地盘。他们气势咄咄逼人,“泰佳”则反应迟缓,等到发现情况不妙时,“象”牌热水瓶的销售量已经和“泰佳”相差无几了。此后“泰佳”公
29、司换了领导,新任董事长菊池义一上任,就视“象”牌为主要竞争对手,他不断告诉员工:“只有战胜象牌,我们才能生存。”于是全厂齐心协心,在产品外观、质量和广告宣传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开始收复失地,向“象”牌发动反击。两家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谁也不甘落后。这样,在日本上百家经营热水瓶的企业中,只有这两家公司销售额不断上升。当有人问及两家公司管理者为什么公司效益这样好时,他们都回答是因为和对方进行了竞争。为你确立一个对手,就等于为你订了一个目标,它可以防止你轻懈怠慢,督促你不断进取。3.掌握情报,战胜对手。要想获得竞争的胜利,第一个应遵循的法则就是加强了解,掌握情报。中国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老话
30、,现在有“信息爆炸”的新语,不论是新语还是老话,都告诉我们信息的重要。在古代,在通讯极不方便的情况下,有眼光的战略家都已指出,既了解自己又了解敌人,打一百个仗都不会输;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会有一半获胜的机会;不了解自己又不了解敌人,就会每战必败。商场如战场,战场的作战法则也适合于商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我们已处于信息社会,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典型特征,谁不了解最新的信息,谁就会滞后于时代的需求。在一个供大于求的社会中,谁滞后于时代,谁就会被时代抛弃。现在如果还有人在那里“闭门造车”,他会赔得车、人全无外加一屁股债。反之,掌握了准确的独有的情报,就会获取巨大的独享的利润。英国的
31、金融家奈森就曾享受过这样的高额利润。在英军正和拿破仑军队进行滑铁卢决战时,尽管人们都很关心战事的进行状况,但只有奈森一个人(作为私人)雇人传递最新战报。尽管当时没有电报,没有电话,他还是通过专门雇用的“飞毛腿信使”和海上的“消息快船”,最先得知拿破仑惨败滑铁卢的消息。他不动声色地来到股票交易大厅,利用人们对拿破仑的迷信,装作得知英国失败的样子,抛售公债,从而引起抛售狂潮。很快公债价格跌到最底点,奈森突然转为大量收购,令时人不解。结果,不几天,所有的人都知道英国赢了,公债价格一路飙升,奈森也就在短短几天内使自己的财产翻了十几倍。所以说“了解”情报是经商的必要条件。那么又应该怎样去进行了解呢?若有
32、可能当然是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哪怕是一些现在看似无用的信息,将来在某个时候,都会以或明或暗的方式,给你以帮助或启迪。但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了解对手的情报和了解经营的外部环境自然是首要的。就了解对手来讲,需要了解谁是自己的对手,了解对手的经营规模,了解对手下一步的经营方向,了解对手的优势,了解他的短处总之对对手的情报了解得越多,对自己就越是有利。从了解外部环境而言,就得知道市场需要什么,需求量有多大;市场缺少什么,缺口又有多大;哪些东西是市场即将淘汰的,哪些又是急需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明经营方向,掌握生产的主动权。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公司的对手是来自多方面的,广义的对手不仅仅是指同行竞争,还包括
33、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与发展,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政策的变化,顾客消费习惯的转移与变化等等。这些看似与己无关的东西,其实无一不与公司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公司只有掌握尽可能详尽的情报,才有可能使自己长时间地处于不败之地。获取情报的方式各种各样,在商海中摸爬滚打的人是各有各的高招。从了解对手而言,有观察分析法,设计用间法等。而要了解外部环境,除了直接观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以外,还可用投石问路、打草惊蛇等办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目的都只有一个:用掌握的情报制定出战胜对手的方法。下面就只说一说设计用间法和调查分析法。设计用间法:这是战场厮杀和商海拼搏都常用到的方法。国家之间互相驱逐不
34、受欢迎的经济间谋已是大家熟知的了,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了。但公司之间互派商业间谍却是大多数人不太了解,同时也不太赞成的。其实,公司在竞争中,如果能用计获取对手的情报,对自己是大为有利的,而且绝不需要有什么心理障碍,你不用,别人也会用,关键是看谁用得巧。日本人是精于此道的高手。在日本人心目中,“情报就是生命,情报就是金钱”,而日本的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经济、科技情报的源源不断。他们获取情报的方式,有的是窃取,有的是通过研究分析。以计算机生产为例,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个行业都还是为国际商用公司所垄断的,该公司的IBM电子计算机占有商用电子计算机市场75%的份额。这一点为日本人所眼红,
35、所不容。可是IBM之所以称雄,是因为他们生产的电子计算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最适用于商务的。以日本人当时的技术实力,一时半会之间,是无法超过国际商用公司的,他们甚至连达到对手的水平都很难。在这种情况下,靠正常途径,日本人决无可能在短期内打破IBM的垄断,也就不能在电子计算机市场中分一羹粥了。可眼睁睁地看着国际商用公司独享这丰厚的利润,又是日本人不能容忍的。他们想自己研制太慢,仿制吧,技术达不到,也很难。怎么办,那就干脆“偷”吧。于是他们派出最精悍的队伍,组成情报搜集小组,以期“获得”有关情报。结果这个小组使出了种种手段,最终窃取了国际商用公司有关电脑生产的27本指导手册。没过多久,日本人
36、就打破了国际商用公司在商用电脑方面的垄断地位,他们依靠窃取的情报战胜了对手,不管这样做道德与否,很多公司还是乐此不疲,因为这些情报一般都迅速地转化成为利润,而追求利润是每个企业家的天职。观察分析法:当然,获取有关对手的情报并不是都要用商业间谍这种极端方式的,高明的竞争者常常可以通过自己的头脑,综合分析从正常途径获得的信息,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作出正确的反应。60年代初期,我国成功地开发出了大庆油田,为防止国际敌人对油田的破坏,我国政府只是宣布发现了油田,但对于油田的具体位置、生产规模等都作为绝密情报,严加保密。可日本制造石油生产工具的公司,还是得知了有关油田的相对位置和规模。他们是从公开发行的
37、人民日报上合法地了解信息,然后再综合分析得出情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幅工人站在油罐旁的相片,相片没有注明地点,更没有注明油田产量等具体数据,只是用这么一张普通的相片,来宣传我国摆脱贫油国的事实。相片上的工人是站在油罐旁的铁梯上的,日本人就从工人身高与油罐高度的比例,算出了油罐的大小,从而进一步估算产量;他们又从工人身着厚厚的棉衣,戴大厚棉帽,推出油田的位置大体在东北或华北。从这些分析中,他们得出结论,中国肯定大量需要防寒的油田工作服,以及在较冷地区采油的相关工具。结果,通过这样的分析,日本及时而且基本上是独家地向中国提供了这些物资,并且大赚了一笔。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要用特别手段去获得情报的,
38、但手头没有些情报是绝对不行的。4.抢占先机获胜。人总是在不断地和时间赛跑,和同伴赛跑,跑在前面的人,才会赢得竞争。在商业竞争中更是跑在前面的人才能赢得利润,以至于“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谋才害命”的话都被人说滥了。但是,知道说不等于明白做,说这样的话只需要上下嘴皮动一动,真正做到事事领先,却是要敏锐的判断力,坚强的毅力,以及最重要的果敢的行动能力。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中的这样一幕:巴顿将军率领大军疾行向前,可是当他们来到一座小桥时,却发现有一辆驴车,拉了一车东西,横在桥中间不走了。它这一不走不打紧,整个大军都无法正常通过了。士兵们急了,推的推,拉的拉,可倔驴就是不挪窝。这
39、时候,巴顿将军走过来了,了解情况后,只说了一句,“推它下去。”在巴顿的指挥下,士兵们向车主付足了钱,然后,把驴连车一起推下了桥。大军顺利通过了桥,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最后赢得了那场战役。巴顿的这一举动应该可以给很多开公司的人以启示。在强手如云的激烈竞争中,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只有先抓住它的人,才能把握成功。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在水的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得快的水势能量大,因此在洪峰来临时,常常能见到咆哮的水,裹挟着平时看来不可能挪动的巨石飞速向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速度的较量。香港厂商抢占美国电话机市场的胜利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1982年以前,美国是禁止私人购买电话机的。美国的法
40、律规定,所有的电话机用户,都只能向美国电话公司租用电话机,所有私人购买电话机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可是电讯业发展到1982年,这样的规定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不适应电讯业的进一步发展。于是,美国政府取消了电报公司的专利权,允许私人购买电话机。这一法律政策的转变,使得美国一下有了8000万个家庭及公司机构成了有可能购买电话机的主顾。在世界各地的厂商中,香港厂家是最先得知这一政策变化,并首先采取行动的。他们在一得知美国电讯行业的新政策后,马上就采取行动将原来生产收音机、电子表的工厂迅速转向,全部改为生产电话机。再将生产出的电话机迅速运往美国市场。结果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厂家动作都没有他们快,他们很快以
41、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美国的电话机市场。先行一步的回报是丰厚的,他们摘到了美国电话机市场这个大桃子,口袋鼓鼓。与之相反,失去先机,将失去很多。中国的家电行业和纺织行业就曾有过这方面的惨痛代价。那次丧失先机的地方是在墨西哥。前几年,墨西哥开放家电市场和纺织市场,宣布外国家用电器产品进入,不需要申请许可证,平均关税降低到20%。同时,纺织品进口也取消配额,并且也降低了关税。这对于中国的家电行业和纺织行业真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和绝佳的发展机会。可惜的是,当时中国的企业大多没有很好的抢先意识,了解这一信息就比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商人晚了一步,而了解之后,计划经济又使他们习惯于等待,等待的结果就是失掉市场,
42、失去竞争。在墨西哥纺织品取消配额的第4天,韩国和美国的纺织品商人就到墨西哥谈生意了。有人说,美国离墨西哥近,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我们姑且接受这种说法,那对于和我们离墨西哥一样远的韩国在这次竞争中大大获利又怎样解释呢?唯一的解释是不需要解释,别人抢在前面行动起来,当然就抢在中国商人到来之前就把赚的钱放进了腰包。这里说的似乎都是一些离普通商人很远的大生意,看起来,与开个小公司、做点小生意无关。我们暂且不说人要有大志向之类的话,就拿做小生意来说,其实做小生意更需要抢先一步。你没有强大的实力,没有雄厚的资金,如果再没有先行一步的意识,那么请问,你究竟何以为胜?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榨汁机在中国
43、的命运就很能说明问题。现在满街都可以看见榨汁机,在大城市,在旅游景点,你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榨汁机,并且很方便地买上一杯,解渴生凉。如果有人对你说,买一杯新鲜果汁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一个卖果汁的人一年可收入10万元人民币,你肯定会说:“别逗了,要是那样的话,那满街都是10万富翁,再说了我也没瞧见谁在排队买果汁,有那工夫,喝点什么不行。”这话放在现在当然是对的,可是放在10年前就不对了。那时,中国人还不知道榨汁机是何物,一到夏天,旅游景点常见的风景是人们在喝完自己军用水壶里的水后,各人手捧一块西瓜,大啃特啃。一天,北戴河一个卖西瓜的小贩发现大家如果有水,宁愿喝水,也不买西瓜。他开始琢磨这是为什么。
44、不久他就明白了,大家是觉得边走边吃西瓜不太雅观,而且不太方便,如果把西瓜加工一下,把它弄成和喝冰水一样方便和舒服,买的人肯定会多。说干就干,当天晚上他就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榨西瓜汁机,在一个大的透明的塑料容器内,在中间放一个用来榨汁的铁篦子。第二天,他把这个机子搬到街上去,当街榨西瓜汁,结果大受欢迎,西瓜很快就卖完了。但自制的机子使起来不太方便,他想国外肯定有类似的机器,于是,托人给他买回了一台冰镇榨汁机。当他把这台机器搬到北戴河的旅游点时,出现了游人排起长队买果汁的壮观场面,而且一段时期里,成为北戴河一景。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买回了榨汁机,当街摆卖。而这时,第一个用榨汁机的人,已经把那台中国第一
45、的榨汁机卖了,转到别的领域做更大的生意了,此时他已拥有了几十万元的资产,而不久前他还是个当街叫卖的小贩。写到这里,想起弗兰西斯培根的一段名言:“机会在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以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他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的。在开端是善用机会,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确实,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制敌先机”,闯荡江湖讲究的是先抢码头,做生意就一定要有比别人更快的动作才行,因为商战不仅是力量的角逐,智慧的角逐,更是速度的角逐。有速度,才有优势。5.迟半步跟随再超越策略。这一竞争方法与上面说的正好相反。它并不是靠自己的创新,抢先占领市场
46、的竞争方式。与先行进攻不同,这是一种跟随策略。因为任何一种新产品,都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完美无瑕,它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待改进。采取“迟半步”策略的企业,就是不投资抢先研究新产品,抢占市场,而是等市场上出现新产品后,再马上派人仿造或改进,达到迅速超越对方的目的。迟半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省去了开发新产品所需的庞大开销,而且不必担风险,不存在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弄出一个新东西,待到投放市场时,才发现这一发明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并不对市场的味口,以至于损失惨重。其次,它更有针对性,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当别的公司新产品出台之后,它可以做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顾客对产品的反映,对产品倒底满意于否,
47、满意程度如何,对产品还有哪些期待等。这样一来,迟半步的公司就能不冒任何风险地超越对手。能轻轻松松地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实现在竞争中超越对手的目的。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公元6世纪前后,他们仰慕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所以下定决心向中国学习,从文字到生活习惯无一不学,边学边改,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这次学习改造对日本人生活的影响。19世纪末,中国落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于是日本又有了明治维新的全盘西化。结果他们成为亚洲最早摆脱殖民枷锁,进而称霸世界的国家。确实,日本人常常能够在学习对手的过程中,实现所学知识的为我所用,完成对对手的超越。我们知道,现在,日本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是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的,可他们并没有多少世界称道的一流科学家。从理论研究的状况而言,德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