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 我们的地球模型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2. 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其中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3.地球是一个球体。4.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公转。同时,地球还在自转。5. 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年。6.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7.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纬线
2、;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经线。第2课 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2.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3.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或1天)。4.昼夜交替的假说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5.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地心说”和“日心说”学说名称地心说日心说天文学家托勒密哥白尼示意图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
3、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地球是否是球体是是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能能2. 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1) 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是倾斜的。(2) 反光的小圆片的作用:方便我们研究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变化情况。(3) 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自转半周前小圆片处于白昼,自转半周后小圆片处于黑夜。3. 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4.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第4课 谁迎来黎明1.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2.大家手拉手做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红色纸片模拟太阳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按某种方向转动模拟
4、地球的自转贴有地名的同学模拟不同的地区先看到红纸片模拟先迎来黎明(1) 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北京”先见到“太阳”。(2)大家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3.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4.观察者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围着观察者转动,且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5.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6.在地球仪上再次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1)先将反光小圆片贴在地球仪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上,再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一个同学让地球模型按正确的方向(自西向东)旋
5、转,另一同学从“太阳”的位置进行观察。(2)这两座城市,北京先迎来黎明。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第5课 影长的四季变化1.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2.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3.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4.根据圭面上表的日影长度,人们就可以确定四季和二十四节气。5.制作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6.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1)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2)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长。(3)从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长。(4)从冬至到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
6、渐变短。(5)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一样长。(6)在连续测量到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或最长之间的时间是一年。7.昼夜长短的变化(1)同一地方,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夜最长、昼最短,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2)同一地方,从夏至到冬至,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从冬至到夏至,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8.太阳高度角(太阳仰角):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第6课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1.地球的公转(1)公转是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转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2.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会改
7、变,始终指向北极星。3.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每年七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4. 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5.四季变化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1)“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北半球的夏季。(3)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而同一时间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是一个定值。6.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塑料小球模拟地球塑料小球上的线模拟赤道圆盘模拟地球公转轨道塑料小球倾斜模拟地轴倾斜第7课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地球不停的自转
8、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2.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2)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3)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4)有一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例如,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昙花和夜来香也会随昼夜交替而变化。3.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2)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蛇、蛙、熊等。(3)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
9、杨树。(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小科默默(适合默写的知识点,答案见小科背背)第1课 我们的地球模型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_、_、_组成。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_和_组成的。其中海洋的面积_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3.地球是一个_。4.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_。同时,地球还在_。5.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_年。6.不同的_适合表达不同的_。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7.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_;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_。第2课
10、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是一个_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_,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_。2._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3.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_。4.昼夜交替的假说我们可以用_模拟_,用_模拟_。通过_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5. 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昼夜交替与地球_有关。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地心说”和“日心说”学说名称地心说日心说天文学家_示意图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地球是否是球体是是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能能2. 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
11、拟实验(4) 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是_的。3.地球会绕地轴_,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现象。4.地球还会绕着太阳_。第4课 谁迎来黎明1.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_。_的北京比_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3.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_。4.观察者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围着观察者_,且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_。7.地球_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并形成了天体_的现象。第5课 影长的四季变化1.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_变化有关。2._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3.正午时,物体影子随_呈有规律的变化。4.根据圭面上表的日影长度,人
12、们就可以确定_和_。6.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1)_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2)_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长。(5)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_。7.昼夜长短的变化(1)同一地方,_时昼最长、夜最短,_时夜最长、昼最短,_、_时昼夜平分。第6课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1.地球的公转(1)公转是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转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_转动。(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2.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_改变,始终指向_。3.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_,每年_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每年_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6. 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
13、,四季变化与_有关。5.四季变化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2)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北半球的_;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北半球的_。(3)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_。而同一时间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是一个定值。第7课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_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_。2.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2)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_。(3)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_。(4)有一些植物会随着_而变化。例如,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昙花和夜来香也会随昼夜交替而变化。3.四季变化对生物
14、的影响(1)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_,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2)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_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蛇、蛙、熊等。(3)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_,比如枫树、杨树。(完)一、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 A.老花镜B.一滴水珠C.近视镜【答案】 C 【解析】【解答】老花眼镜和一滴水珠都有放大功能。而近视镜是缩小的凹透镜,无放大作用。故答案为:C。【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A.大肠杆菌B.木耳C.酵母菌D.青霉【
15、答案】 A 【解析】【解答】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大肠杆菌是细菌 。故答案为:A。【分析】真菌的形态多样,一般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酵母菌属于单细胞,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都属于多细胞的真菌。3如图所示为蝇的复眼,根据放大倍数判断观察者所用的工具最有可能( )A.高倍显微镜B.放大镜C.电子显微镜【答案】 B 【解析】【解答】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故答案为:B。【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
16、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4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答案】 C 【解析】【解答】A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就是晶体,B不符合题意,C. 晶体并不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 如石墨, 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
17、它们称为晶体。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是对人体有害的B.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D.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答案】 D 【解析】【解答】A 、酵母菌是无害的,可以酿酒、发面 。不符合题意。B、病菌是微生物,放大镜看不到,只能使用显微镜。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起程度有关,但是也有极限 。不符合题意。D、病菌是微生物,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18、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 )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答案】 B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大小、镜片直径没有任何关系,放大倍数只与凸起的程度有关,凸起程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分析】重点掌握显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只与放大镜的凸透程度有关。7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看到的是( )。 A.粉末状物质B.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C.液体D.什么也看不到【答案】 B 【解析】【解答】盐是晶体,能溶解
19、在水中,也能用蒸发的方法把盐从水中析出来。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结晶。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盐能溶解在水中,也能用蒸发的方法把盐从水中析出来。8下图是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观察到的花粉和花粉管,观察到花的这些结构必须使用的工具是(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答案】 B 【解析】【解答】花粉和花粉管都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原子、分子等。9有关显微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电子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B.放大镜一光学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一光
20、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D.放大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答案】 C 【解析】【解答】放大镜观察到毫米等生物,光学显微镜能看到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看到的是分子、原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到最微小的生物体。【分析】肉眼仅仅能看清昆虫等物体,放大镜能看清毫米长的物体,显微镜能够看到细胞和微生物10看图回答问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A.细胞核B.细胞膜C.液泡D.细胞质【答案】 A 【解析】【解答】洋葱表皮细胞形态类似于一间间房子,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细胞核最大,所以黑点是细胞核【分析】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体积较大,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1
21、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显微镜、放大镜B.放大镜、放大镜C.显微镜、显微镜D.放大镜、显微镜【答案】 A 【解析】【解答】洋葱表皮细胞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蜗牛爬行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分析】细胞、微生物等微小生物只能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12使用显微镜时的正确步骤是( )。调节准焦螺旋和光线,看清标本.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将显微镜向着光摆在平坦的桌面上。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调节反光镜,能从目镜内看到一个亮的光圈。A.B.C.D.【答案】 A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时,首先把显微镜放在平面上,然后调解反光镜控制光线的进出。其
22、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看清标本。最后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分析】使用显微镜时要保证显微镜的安全,不要将显微镜放置于不平滑的表面。13下列物体的内部,不存在细胞的是( )。 A.松树B.蝗虫C.花岗岩【答案】 C 【解析】【解答】松树是植物体,蝗虫是动物体,属于生物,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花岗岩属于石头,不属于生物。【分析】细胞构成生物,生物体有排泄、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14春天,池塘里的水常常发绿,其原因是( )。 A.绿色工业废水大量流入池塘B.绿地上的绿草、绿树倒映在水中C.水中绿色藻类植物大量繁殖D.水中苔藓植物大量繁殖【答案】 C 【解析】【解答】A. 绿色
23、工业废水流入池塘不会使池塘全部发绿,不符合题意;B. 倒影在水中 只会是一小部分 水还是清澈的,不符合题意;C. 水中绿色藻类生长在水中 大量繁殖 经久不衰 会使池塘保持绿色,符合题意; D. 苔藓植物大量繁殖 只会停留在水底 不会使水色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春季藻类会大量繁殖导致池水发绿。15观察草履虫时,常放一些脱脂棉纤维,目的是( )。 A.使草履虫运动缓慢,便于观察B.方便盖玻片的存放【答案】 A 【解析】【解答】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
24、,便于观察。故答案为:A。【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6如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移动装片。 A.右上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答案】 C 【解析】【解答】物体在显微镜形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使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物像移动到中央,应该将物体往左下方移动。虚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17下列生活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草履虫B.蚂蚁C.船形硅藻【答案】 B 【解析】【解答】草履虫、船型硅藻属于微生物。蚂蚁属
25、于昆虫。故答案为:B。【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8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控制微生物运动正确的做法是( )。 A.吸掉一些水B.滴上一些水C.用夹子夹住【答案】 A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上面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里的水或者用吸水纸吸去周边多余的水分,可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故答案为:A。【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9放大镜具有将物体图像放大的功能,它的放大倍数与( )有关。 A.中间凸起程度B.镜片直径C.镜片厚度【答案】 A 【解析】【解答】放大镜放大倍数与中间凸起程度有关
26、。故答案为:A。【分析】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20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大小的微小物体。 A.3分之1毫米B.5分之1毫米C.10分之1毫米【答案】 B 【解析】【解答】5分之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是人的最高视力看清楚的大小。【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1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是(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调节反光镜,看到白亮的视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A.B.C.D.【答案】 B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部。对光时有四
27、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的方法。22关于放大镜及其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放大镜和人的头部不动,前后移动物体,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B.使用放大镜能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获得更多信息C.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答案】 C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故答案为:C。【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8、 )。 A.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B.各种各样的细胞,它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共同完成了生命的所有活动C.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精细的细胞结构D.红细胞薄而有弹性,使它们能通过微小的血管【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观察洋葱的细胞时,应该将洋葱的表皮细胞制作成玻片而进行观察。不能直接将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所以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观察的原则。24( )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列文虎克B.牛顿C.培根【答案】 C 【解析】【解答】应该学者培根在清晨的露水中,发现透过小水滴看到的物体被放大
29、了,由此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可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发现史。25要使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该是向( )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答案】 A 【解析】【解答】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使玻片右上角的像移动到中央,应该将物体往右上角移动。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26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时,应该选取( )做成玻片。 A.果肉B.洋葱根C.洋葱叶D.干枯的表皮【答案】 A 【解析】【解答】在观察洋葱细胞时,应该选择细胞数目较多的果肉,A选项符合题意。
30、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时,应选择细胞数目较多、细胞饱满的结构或组织。这样才能便于我们观察研究。27( )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及像生物细胞那样的精细结构。 A.放大镜B.望远镜C.显微镜【答案】 C 【解析】【解答】显微镜是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工具。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28下图所示的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 A.B.C.D.【答案】 A
31、 【解析】【解答】蝗虫的触角具有细长的特点,如丝状,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蝗虫触角的外形特点。29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B.折射C.不变【答案】 B 【解析】【解答】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原理。30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大肠杆菌。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答案】 B 【解析】【解答】科学家们用电子显微镜
32、观察大肠杆菌。【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二、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选择题31观察如图所示的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地球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答案:A3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答案:C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托勒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B哥白尼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C科学探索需要不断寻找新证据,来排除或修正观
33、点答案:C34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答案:B35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太阳 B地球 C地球公转轨道答案:B36我们用塑料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来进行实验,探究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演示实验 C模拟实验答案:C37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转椅,观察到周围的景物是( )运动的。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北向南答案:A385月8日下午2时,状状的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此
34、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竟然还是5月8日下午2时。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球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B美国机场的时钟在12小时之前停止了工作C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答案:C39猫头鹰在夜晚活动,郁金香在白天开放,都是受( )的影响。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太阳热量答案:A40下列动物中不需要冬眠的是( )。A刺猬 B熊猫 C乌龟答案:B三、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41撬棍在生活中的运用。(1)图中这个简单机械装置称为( )。 A.杠杆B.轮轴C.斜面(2)图中小明向下压撬棍的力( )木箱的重力 A.大于B.等于C.小于(3)如果将A点向8点靠近,那么撬起木箱时( )。 A.用力大小
35、不变B.变得省力 c.变得费力(4)如果小明向下压撬棍50厘米,那么木箱向上抬起的距离( )。 A.小于50厘米B.等于50厘米C.大于50厘米【答案】 (1)A(2)C(3)B(4)A 【解析】【解答】(1)根据杠杆的结构,我们得出图中这个简单机械装置称为杠杆;(2)由于撬棍属于省力杠杆,所以小明向下压撬棍的力小于木箱的重力;(3)如果将A点向8点靠近,那么撬起木箱时变得省力;(4)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小明向下压撬棍50厘米,那么木箱向上抬起的距离小于50厘米。【分析】根据杠杆的结构以及杠杆原理,可以解决本题。42选择题。 (1)下面几个斜面中,省力效果最好的是( )。 A.B.C.(2)( )没有应用斜面省力的原理。 A.盘山公路B.开瓶器C.螺母(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轮轴、动滑轮、斜面都可以省力B.坡度为90。的斜面最省力C.沿斜面提升重物一定是费力的【答案】 (1)C(2)B(3)A 【解析】【解答】斜面的坡度越大,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子就越大,越容易省力。所以对于斜面,坡度越大,越省力。【分析】重点掌握坡度越大,越省力。43如图所示,小明和爸爸两个人玩跷跷板。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跷跷板可以看作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