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初一(2)班的同学们敲响了队鼓,他们时而轻击时而重敲,鼓声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3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雾的形成 蜡烛滴“泪”冻衣服晾干露珠的形成ABCD4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图是迷你
2、“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A2mmB6cmC6mmD2cm5用飞机向高空云层(气温低于0)喷洒干冰(固态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过程为()Aa eBa d fCb cDa b6为了让市民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西安市环卫局安排洒水车每天定时进行洒水除尘工作。洒水车在进行洒水作业时,人们常常会
3、看到如图所示的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洒水车喷出的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只对光起反射作用B彩色光带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色散现象C洒水车观后镜的原理是利用凸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工作的D用相机拍摄该情景时所成的像在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7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人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A甲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乙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C甲是凸透镜,可用于娇正远视眼D乙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8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以下生活用品和与其对应的光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
4、是()A近视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放大镜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穿衣镜平面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手机刷脸支付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9如图是今年在重庆智博会上一家公司展示的机器人服务员,这是他穿行在餐厅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餐桌C托盘D墙壁10如图是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模型,甲是光屏(胶片),乙是镜头,丙是二者组合以后的情形。关于自制相机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一侧对准明亮的室外成像效果较好B若由“拍摄”近处的物体,改为“拍摄”远处的物体,则光屏应后退才能接到清晰的像C若景物成像于光屏偏上方,则将镜头下移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中央。D若光
5、屏即使退出镜头所在的纸筒都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则换用较薄的透镜能解决问题二、填空题11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在振动;笛子等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靠_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_。12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够看见水中的鱼与鸟在一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现象;找到一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选填“不变”或“变化了”);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透过玻璃瓶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选填“不
6、变”或“改变”)。13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使影院里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并且白布能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14在生活中的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吹气”和“哈气”往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夏天对着热水“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_,使水温度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能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15为了抗击新冠疫情,学校安装了体感测温门,师生通过该门时,显示器就能显示体温,这种检测门是靠感应人体发出的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温度的;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形成近视眼,就要
7、配戴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16测量是一项基本技能。如图甲,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cm;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示数为_。17小明在期末复习过程中,发现课本上有几处知识不太清楚,请你帮他解决一下(1)研究声能时,在扬声器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目的是_;(2)研究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时,可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并在水中滴几滴牛奶,其目的是_。18小美同学对某固体加热,图反映了该固体先熔化成液体再到沸腾的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你的判断依据是_,它的熔化时间为_min,它的沸点为_。19如图所示的照相机,它的镜头是凸透镜,拍摄时,底片上成
8、的是_(填成像性质)实像,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像的大小将_ ,像距将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和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三、作图题21(1)在图中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2)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四、实验题22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长度有关;猜想3琴
9、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规格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0.5(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_;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_;(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23小明和小亮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
10、验中,两人组装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_(选填“”或“”)铁圈。(2)当水温升到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后停止读数,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丁所示,则图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4)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人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小明在实验中的水比小亮实验中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写出一种即可)。(5)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11、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_(写出一条即可)。24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 _ 放置在平面镜上。(2)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为了便于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 _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_ (填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_ 在 _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还应该多做几次实验,这是为了 _ 。25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
12、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_(举一例)。保持烛焰和光屏的距离不变,在烛焰和光屏之间任意移动透镜,在光屏上还能形成_次清晰的像。(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不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凸透镜向_(选填“上”、“下”、“左”或“右”)调节。(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0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4)实验完成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
13、像,可将蜡烛适当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5)如图,小明周末在公园里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同一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判断照片甲是用焦距_(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的镜头拍摄的。26如图甲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需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选填“快”或“慢”);实验中的起始点O最好_(选填“选”或“不选”)在管子的最底端处,是因为在开始的一小段距离里气泡作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
14、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比。气泡上升时,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底端的塞子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3)某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气泡在该过程中的运动速度为_,并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图像。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他们时而轻击时而重敲,改变了鼓振动的幅度,鼓声的响度发生了变化。故选B。2D解析D【详解】A无论是鸟鸣声还是流水声都是声音,只要是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由于鸟鸣声和流水声发声体的材料和振动方式不同,所以二者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区分鸟鸣声和流水声是靠音色,故B错误;C鸟鸣声和流水声都是声音,它们在空气中传播
15、的速度大约是340m/s,故C错误;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茂密的树林会被吸收,所以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故D正确3D解析D【详解】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故选D。4D解析D【详解】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cm左右。由图知,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所以在2cm左右。故选D。5B解析B【详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
16、熔化,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B解析B【详解】A洒水车喷出的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既可对光起反射作用,也可对光起折射作用,故A错误;B彩色光带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由于不同色光折射时折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C洒水车观后镜的原理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从而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C错误;D用相机拍摄该情景时,物体在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所成的像在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和一倍
17、焦距之间,故D错误。故选B。7A解析A【分析】解决此题可以首先判断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甲乙分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然后结合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要用凸透镜开矫正分析解答【详解】由图知,光会聚于b点;光经过甲透镜后会聚在右侧的c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远离主光轴,说明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透镜后会聚在左侧的a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靠近主光轴,说明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的是甲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的是乙透镜故选A8A解析A【详解】A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B放大镜是利用
18、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C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手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的,故D错误。故选A。9C解析C【详解】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机器人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即机器人是运动的;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即机器人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10C解析C【详解】A镜头一侧对准明亮的室外成像效果较好,故A错误;B若由“拍摄”近处的物体,改为“拍摄”远处的物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光屏应靠近才能接到
19、清晰的像,故B错误;C若景物成像于光屏偏上方,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则将镜头下移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故C正确;D若光屏即使退出镜头所在的纸筒都不能看到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的焦距较大,应换用焦距较小的透镜,换用较厚的透镜能解决问题,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1树叶 空气 被反射 【详解】1风吹树叶哗哗响,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2笛子是管乐器,声音是由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的,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12折射反射变化了变长改变【解析】【详解】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射折射形成的虚像,所以光的折射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平面镜
20、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找到一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玻璃瓶相当于一凸透镜,透过玻璃瓶,因为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变化了;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成的虚像更大,所以透过玻璃瓶看到铅笔尖会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以后,即大于焦距后,会成倒立的实像,所以铅笔尖的方向改变。13漫反射 反射各种 【详解】1放电影的银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粗糙的白幕布,是为了发生漫反射,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同学的眼睛,使观众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2由于银幕是白色的,而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能使观众看到多彩的画
21、面。14水蒸发吸热 液化放热 【详解】1夏天对着热水“吹气”,加快了热水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使蒸发加快,因蒸发吸热,故水的温度下降。2冬天对着手“哈气”,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因液化放热,故使手表面温度升高。15红外线 凹透镜 【详解】1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2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解析红外线 凹透镜 【详解】1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2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2、,所以,用凹透镜来矫正。1640 1 -3 【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左端在1.00cm刻度处,末端刻度值为4.40cm,木块的长度为L=4.40cm-1.解析40 1 -3 【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左端在1.00cm刻度处,末端刻度值为4.40cm,木块的长度为L=4.40cm-1.00cm3.40cm23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的下方,显示的温度低于0,温度计的示数为-3。17从蜡烛火焰晃动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显示光在空气或水中的传
23、播路径 【详解】(1)1研究声能时,在扬声器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当扬声器发声时,传递能量,从而使烛焰晃动,故放一支解析从蜡烛火焰晃动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显示光在空气或水中的传播路径 【详解】(1)1研究声能时,在扬声器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当扬声器发声时,传递能量,从而使烛焰晃动,故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目的就是从蜡烛火焰晃动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2)2为了便于观察光束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和在水中滴几滴牛奶。这是利用光的漫反射现象来显示光路。18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6 98 【详解】1由图像可知,该固体的熔点固定为晶体。2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
24、熔点。3由图可知,固解析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6 98 【详解】1由图像可知,该固体的熔点固定为晶体。2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3由图可知,固体在0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为熔化过程,时间为6min。4由图可知,该物质在98时再次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沸腾,沸点为98。19倒立、缩小 变大 变大 【详解】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解析倒立、缩小 变大 变大 【详解】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3根据凸
25、透镜成像的原理,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则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的实像也变大。20甲 丙 乙 【详解】12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解析甲 丙 乙 【详解】12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
26、的。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三、作图题21(1);(2)【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2)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解析(1);(2)【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2)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详解】
27、(1)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2)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AB 55 快慢 不正确 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详解】(1)1由题意知,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解析AB 55 快慢 不正确 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详解】(1)1由题意知,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改变横截面积,应选编号AB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2猜想3
28、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应该保持琴弦的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改变材料。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55。3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所以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快慢。(3)45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琴弦材料不变,琴弦的横截面积和长度都发生了改变,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不能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23B 96 丁 98 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因此应该先固定铁圈。(2解析B 96
29、 丁 98 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因此应该先固定铁圈。(2)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3)3水在沸腾前,水温较低,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又同时有一部分水蒸气会马上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少,且会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因此图丁是沸腾前的情形,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因此图丙是沸腾时的情形。(4)4由图像知,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5水的质量的多
30、少、水的初温的高低都能影响水沸腾的时间,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小亮组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或小明组的水的初温比小亮的高)。(5)6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前面的图象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4垂直 反射光线OB 不能 法线 同一平面上 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 【详解】(1)1因平面镜水平放置,为了便于探究,故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解析垂直 反射光线OB 不能 法线 同一平面上 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 【详解】(1)1因平面镜水平放置,为了便于探究,故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2)2345为了便于探究,需要记录入射角与折射角的读数,
31、即需要在纸板上记录反射光线OB,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折过去的纸板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因为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故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3)6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还应该多做几次实验,原因是可以对多组数据进行处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25放大 投影仪 1 下 B 远离 小一些 【详解】(1)12由图甲可以看出,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则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析放大 投影仪 1 下 B 远离 小一些 【详解】(1)12由图甲可以看出,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则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32、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或者幻灯机。3根据光现象中光路可逆的原理,可以知道当透镜移动至40.0cm处时,还会再成1次清晰的像。(2)4凸透镜成实像是倒立的,蜡烛燃烧短了烛焰会向下移动,那么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凸透镜向下移动。(3)5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0cm刻度线处时,u=6cmf=10cm,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同侧,则人眼在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4)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则成像远离透镜,即像距变大,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
33、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增大物距,则应将蜡烛远离透镜。(5)7根据像的大小和凸透镜焦距的关系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小,像越小。甲和乙两张照片中,甲照片上的像小一些,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也应小一些。26秒表 慢 不选 变速 正 运动 4 【详解】(1)1实验中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2)2为便于测解析秒表 慢 不选 变速 正 运动 4 【详解】(1)1实验中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2)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这样可以延长气泡运动的时间。34由于气泡在开始做变速运动,过一段时间才会做匀速运动,所以实验中的起始点O点最好不选在管子的最底端处。5匀速运动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6因为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3)710s时运动了40cm,速度为8匀速运动速度不变,为4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