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885744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对,人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了线的风筝的那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世界上第一架螺旋桨飞机诞生于________年,发明者是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中的“这番情景”指的是________。 (3)请仔细地读短文,把描写莱特兄弟努力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的语句用“________”画下来。 (4)读了短文,你想对当初挖苦莱特兄弟的过路人和莱特兄弟分别说什么?请写下来。 对过路人说:“________” 对莱特兄弟说:“________” 解析: (1)1903;莱特兄弟 (2)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3)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4)你们不应该嘲笑他们。;我要向你们学习敢于实践、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答案不唯一)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1903、莱特兄弟 (2) 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3)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4)你们不应该嘲笑他们。我要向你们学习敢于实践、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答案不唯一) 【点评】(1)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勇于“自责”的荷兰人     ①提起荷兰,我们不禁会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度:那里有旖旎的风光、转动不停的风车和成片的各色郁金香。当我真正到了荷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荷兰人勇于自责的品质。     ②一天,我在家中接到了一个“自责”的电话。     ③“您好,请问是梁先生吗?”     ④“是啊,您是?”     ⑤“我是电力公司的。”     ⑥“请问有什么事?”     ⑦“您家这个月的电费比以前多了26欧元,我可以知道原因吗?”     ⑧这是什么意思?我有点儿生气,这个工作人员可能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在荷兰,能源有限,电力紧张,按照规定,居民要使用节能灯具。     ⑨“您是在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吗?”我的声音有点儿高。     ⑩“不不,您误会了。我发现您的电费上涨了,担心是哪里漏了电,所以想请您注意一下。如果您认为有必要的话,我们就上门去检查一下。”     ⑪原来是这样,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脸红,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我不说话,对方就不停地道歉,说马上派人来检修,并对由此产生的影响表示歉意。半小时后,两个身着工作服的人来到我家,对房间里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线路没有问题。     ⑫这件事让我想起最近收到的一封信,信是警察局寄来的。信中说,我对荷兰的一些交通规则不太熟悉,曾两次违规。信末尾的一段文字让我很是意外:“尊敬的先生,您的车两次违规,我们想知道原因,是不是红灯等交通设施所处的位置不合理,或者是发生了故障?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希望您能将您的意见告诉我们,谢谢!”     ⑬我送两位检查线路的工作人员出门时,看到了邻居爱德华。他老远就朝我挥手。爱德华是来“忏悔”的。     ⑭“我听说您的车因为违规被警察处罚了。”     ⑮“是的。不过,这与您有什么关系呢?”     ⑯“您忘记了吗?前段时间我借过您的车。”几天前,爱德华借我的车去接孩子,前后也就半个小时。他的话让我大跌眼镜:“虽然我只用了一会儿,但是红灯有可能是我闯的;即使与我没有关系,我也有责任,我应该时常提醒您!”此时的我,惊讶得瞠目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⑰遇到事情时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责怪别人,这也许是荷兰人的习惯。他们的“自责”,时而是一种潜意识的善意呵护,时而又是彼此难以名状的信任,给人带来温馨,带来社会的和谐。荷兰人这种勇于自责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忏悔:________    难以名状: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填空。     在第①自然段中,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度,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本段用一个“却”字,点明了文章的________ 。     在②一⑪自然段中,“我”的情绪先是生气,这是因为________;后来为自己的态度脸红,这是因为________。     第⑫自然段,信的末尾让“我”很是意外,把“意外”换成一个成语可以是________ 。     第⑯自然段________ 、________ 两个四字词语写出了“我”由于意外而感到十分惊讶。 (3)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写的三件事。 (4)通过阅读全文,你知道荷兰人的“自责”实际指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谈淡你的感悟。 解析: (1)认识了过去的错误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 (2)荷兰人勇于自责的品质;中心 ;电力公司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我误会了电力公司 ;出乎意料 ;大跌眼镜 ;瞠目结舌 (3)①“我”电费上涨,电力道歉。②“我”两次交通违规,警察局道歉。③“我”两次交通违规,借我车的邻居道歉。 (4)荷兰人的“自责”,时而是一种潜意识的善意呵护,时而又是彼此难以名状的信任,给人带来温馨,带来社会的和谐。荷兰人这种勇于自责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谈自己的理解,回答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表示悔过,请求宽恕。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 (2)荷兰人勇于自责的品质;中心;电力公司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我误会了电力公司;出乎意料;大跌眼镜;瞠目结舌 (3)①“我”电费上涨,电力道歉。②“我”两次交通违规,警察局道歉。③“我”两次交通违规,借我车的邻居道歉。 (4)荷兰人的“自责”,时而是一种潜意识的善意呵护,时而又是彼此难以名状的信任,给人带来温馨,带来社会的和谐。荷兰人这种勇于自责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的海水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连成一片。一阵风吹过,郁金香在风中摇摆,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穿着裙子在跳舞,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色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枝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     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短文中重点写的花是(   )。 A.郁金香 B.风信子 C.百合花 D.薰衣草 (2)“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的原因是(   )。 A.有环保意识 B.天生爱土地 C.土地来之不易 D.世界上地势最低 (3)短文第二段画横线的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4)短文中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郁金香的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短文通过几方面描写了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请你简要概括。 解析: (1)A (2)C (3)D (4)动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郁金香随风摇摆的动态美。 (5)三方面。①走遍荷兰,郁金香到处开放且荷兰人给每种颜色的郁金香都起了美妙的名字;②有人用酿酒厂和小石屋换郁金香;③荷兰人将柔弱的郁金香培育成端庄美丽的花朵。 【解析】【分析】(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连用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4)考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A; (2)C; (3)D; (4)1、动态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郁金香随风摇摆的动态美。 (5)三方面。①走遍荷兰,郁金香到处开放且荷兰人给每种颜色的郁金香都起了美妙的名字;②有人用酿酒厂和小石屋换郁金香;③荷兰人将柔弱的郁金香培育成端庄美丽的花朵。 【点评】(1)、(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对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在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继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连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受,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一片忠心却成了罪名。”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仔细打磨,果然是一块熠熠发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________         贡献——________ (2)短文一共写了____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3)短文用一件物品贯穿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4)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解析: (1)欺骗;奉献 (2)四;卞和 (3)和氏璧;线索 (4)C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短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蒙骗:欺骗或哄骗。贡献:进奉;进贡。(2)、(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填空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欺骗、奉献(2)四、卞和(3)和氏璧、线索(4)C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庄湖色     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园林之一。她虽然名为山庄,规模却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而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悟  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趣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更富牵襟扯裾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zhé)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她,她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  引诱)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六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  倾泻)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吸引,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把文中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用“/”画去。 (2)文章采用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写作方法,由美丽动人的山庄全貌转而写到迷人的塞湖风光,对塞湖奇观进行了细致描绘。 (3)文中画线句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作者把“她”比作了__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考查语文要素]将描写方法选填到对应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填序号)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①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________ ②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________ ③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________ ④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 (1)领悟;引诱;倾泻 (2)整体;部分 (3)塞湖;碧玉;形象地写出了塞湖色彩的美 (4)B;A;B;A (5)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及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读句子,”亲身领悟、强烈的引诱、倾泻进湖中“更为合适。 (2)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阅读文章可知,作者先介绍整个避暑山庄,再详细介绍山和湖,采用先整体后部分的写作方法。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介绍塞湖的,由此可知,“她”指的是塞湖。这里用到比喻的修辞,可以形象地写出塞湖色彩的美。 (4)考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①从“拥抱着、流泛”可以看出,是动态描写,②本句是描写的静态的湖面③从“细浪跳跃”可以看出,是动态描写,④本句是描写的静态的湖面。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本文可知,作者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及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1)领悟;引诱;倾泻 (2)整体、部分 (3)塞湖、碧玉、形象地写出了塞湖色彩的美 (4)B、A、B、A (5)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及热爱之情。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方法的掌握能力。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 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6.课外阅读。 童心悠悠(节选)     每当我看见儿童——捉迷藏、跳房子、办家家酒……我的血就加快了流速,全身微微发热,心里格外兴奋。     我盼望成天和儿童一起。终于和他们在一起了!     难忘啊——我们一起在湛蓝的天空下阅读优美的散文、诗句,讲孙悟空遨游太空的故事;我们一起在乡间田野上畅谈,又登上俏丽的小山,拾片红叶、采朵秋菊,跟着放牛娃唱牧歌;我们在充满神秘、哲理的松坡林里捉迷藏,你找,我躲;这儿一角衣襟,那儿又冒出半截脑袋,林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这些声音常常掀开我童年的窗帘——     那时,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饥饿(    )可畏(    )法国的雨果说过(    )好奇是饥饿的粮食(    )每遇到它就想吃(    )那么我的饥饿可算是“好奇症”吧(    )因为这“病”的缘故,我很小就会拆卸玩具、收音机、安装小汽船;知道了洋娃娃为什么会“哇哇”地叫、怎样使一块铁皮不沉水;懂得了野鸭为什么叫候鸟、而喜鹊又叫留鸟;想象着今后要到天宫去取桂花酒,下海里龙宫找龙王;因为这“病”的缘故,妈妈说我是淘气的野孩子;叔叔因我拆收音机打了我两巴掌;隔壁李奶奶说这孩子长大了要翻天的。     啊,我希望我的“好奇症”继续发作下去,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在好奇中生活。永远过那追求、探索、惊奇、天真、快乐的儿童生活。童心,童心把我带回到五十个小朋友的欢快笑声之中。 (1)给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的“病”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我”的“病”实际指的是________。作者说“我”是一个充满饥饿的孩子就是说________。 (3)读了全文,可以知道作者的职业是________。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________时的快乐生活,也写出了自己现在和________在一起的快乐。 (4)你觉得妈妈、叔叔、李奶奶对“我”的态度对吗?为什么? (5)你还知道哪些和童年有关的名人名言呢?写一写吧。 解析: (1),  !  :“  ,  。”  ! (2)并不是真病;“我”的好奇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3)小学教师;童年;学生 (4)不对。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应该鼓励和保护,而不应该扼杀。 (5)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的,这就是他们最初的爱,遏止这种爱是不明智的。(泰戈尔)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5)考查对名言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名言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  !  :“  ,  。”  ! (2)1、并不是真病 2、“我”的好奇心 3、“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3)小学教师、童年、学生 ; (4)不对。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应该鼓励和保护,而不应该扼杀。 (5)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的,这就是他们最初的爱,遏止这种爱是不明智的。(泰戈尔)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名言的含义。 7.课外阅读。 荷兰的郁金香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然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个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文中找出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3)先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再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描写某一种花草。 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生”,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解析: (1)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2)短文从三个方面写荷兰人最迷郁金香:①到处种着各种郁金香;②舍得出高价购买郁金香;③从原产地——中国带回国后,细心栽培郁金香。 (3)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句略。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自然段。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把“白花”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故答案为:(1)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2)短文从三个方面写荷兰人最迷郁金香:①到处种着各种郁金香;②舍得出高价购买郁金香;③从原产地——中国带回国后,细心栽培郁金香。 (3)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句略。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课外阅读。 泥人张(节选)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    )到桌子下边,打鞋底(    )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    )杯饮酒,眼睛也只(    )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    )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    ),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个儿。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瞅  抠  伸  端  捏弄  摆弄 (2)从泥人张捏泥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后面的“贱卖海张五”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4)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泥人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解析: (1)伸;抠;端;瞅;摆弄;捏弄 (2)从泥人张捏泥人的动作中,我体会到泥人张捏泥人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娴熟准确,是具有高超技艺的。 (3)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4)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泥人张是一个技艺高超、从容内敛、不畏豪强、胸有成竹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体会泥人张捏泥人的动作,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3)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 伸;抠;端;瞅;摆弄;捏弄 ; (2) 从泥人张捏泥人的动作中,我体会到泥人张捏泥人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娴熟准确,是具有高超技艺的。 (3) 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4)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泥人张是一个技艺高超、从容内敛、不畏豪强、胸有成竹的人。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2)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9.课外阅读。 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  他就点一下头  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     “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1)“助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题目“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的“美食”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怎样的感情呢? 解析: (1)帮助增加兴致;“我”又喊又叫,增加祖父烤鸭子的兴致 (2), , :“ , , 。” (3)烧小猪;烧鸭子;烧鸭子 (4)我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浓厚的祖孙深情,以及在回忆往事时对祖父深切的怀念。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1、帮助增加兴致2、 “我”又喊又叫,增加祖父烤鸭子的兴致; (2) , , :“ , , 。” (3)烧小猪、烧鸭子、烧鸭子; (4) 我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浓厚的祖孙深情,以及在回忆往事时对祖父深切的怀念。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0.课外阅读。 杯弓蛇影     晋朝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做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得这样啦?好些了么?”那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前次去你家做客,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么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在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弓的影子(① )在酒杯中了。     看罢朋友,乐广回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便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  ②)地请客人喝。那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1)文中所括号位置选择合适的词语。 ①(      ) A.倒影    B.倒映 ②(      )A.崇敬     B.恭敬 (2)朋友很久没去乐广府是因为________。 (3)乐广再次请客,那朋友又看到________,实际上是________。乐广用________的办法治好了他朋友的疾病。这真是“心病还得________,解铃还需________。” (4)跟“杯弓蛇影”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都用来比喻________。 解析: (1)B;B (2)那朋友在乐广府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回家后就病到了。 (3)酒杯中有蛇影;墙上的弓在酒杯中的投影;场景重现;心药医;系铃人 (4)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比喻疑神疑鬼,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