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1.读句子,正确拼写词语。
(1)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jūn yún( ),没有chóng dié(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kòng xì( )。
(2)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zhuāng jià( )得到guàn gài( ),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bó) 薄弱(bó) 薄饼(bó)
B.关系(xì) 联系(xì) 系鞋带(xì)
C.下降(jiàng) 降临(jiàng) 投降(jiàng)
D.弯曲(qū) 曲折(qū) 委曲(q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B.我的奶奶是个通情达理的人,邻居们都很愿意和她说话。
C.成绩一直很优异的表姐,这次又破天荒地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D.每逢节假日,邓小平铜像广场、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等景点便人山人海。
4.将词语补充完整,并填空。
( )( )如归 精( )( )国 刚正( )( )
( )面无 ( ) ( )( )高远 英勇( )( )
(1)这个人办事不讲情面、公正严明。可以用成语( )形容他。
(2)形容一个人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这个词语是(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校长在开学仪式上的讲话,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B.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C.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D.看着四年(3)班同学的精彩表演,我异口同声地说:“精彩极了!”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恭勤不倦(肃敬勤勉) 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B.过是溪(这) 还卒业(完成)
C.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D.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翁媪(老妇人)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填写汇款单上的金额时,数字必须大写。
B.“锲而不舍、焦躁不安、心急如焚”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C.“他站在窗口远眺”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一样。
D.“地球上的第一只恐龙和狗一般大小”这句话运用比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8.和“有一种叫做‘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不一样的句子是 ( )
A.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B.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C.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D.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蔡恒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3)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股红。(根据诗意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古人常借诗词言志。苏轼感叹对世界的认识角度时说:“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李清照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豪迈的从军情结。
(2)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积累的气候谚语有:“夏雨少,__________”;还积累了鼓励勇于提问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地球的衣裳
①人有各种料子做成的衣裳,穿起来有的凉爽,有的保暖。
②地球也有各式各样的衣裳,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变化。
③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起着冬天暖和、夏天凉爽的作用。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温度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了,起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④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
⑤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得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冰雪所掩盖,穿起了白色的衣裳。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我们要努力帮它穿上合适的衣裳。植树造林、合理密植就是在加紧织造绿色的衣裳;修水库扩大水田则是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这些工作的结果又都使黄色的衣裳逐渐减少。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将要进行。
11、关于地球绿色的衣裳,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我国领土面积,绿色的衣裳特别少。
B.绿色的衣裳中掩盖地面最密的是森林。
C.绿色的衣裳对改善气候的作用不太大。
D.能使地球冷暖干湿更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衣裳。
12、下列描述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黄色的衣裳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
B.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起着冬天暖和、夏天凉爽的作用。
C.大气拦截阻挡太阳射来的热,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
D.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
13、以下是对短文第⑩自然段的概括,你认为最全面的一项是( )
A.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
B.修水库扩大水田,可以给陆地穿上更多蓝色的衣裳。
C.植树造林合理密植,可以给地球制造更多绿色的衣裳。
D.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密切,我们要努力帮它穿上合适的衣裳。
14、第④自然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
15、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黄色的衣裳是______,白色的衣裳是_________,绿色的衣裳是________。无色的衣裳是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馒头。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汤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分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欣慰( ) 奇迹( ) 奖励( ) 慌乱( )
17、根据所给出的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辛勤劳动。( )
(2)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
18、“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这句话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当时“我”的家境贫寒。
19、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完这篇文章,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习作。要求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字数不少于350字。
(1)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请选一件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题目自拟。
(2)水乡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乐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请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吧!注意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推荐的理由写充分。题目自拟。
1. 均匀 重叠 空隙 庄稼 灌溉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匀、叠、隙、稼、灌、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项:薄饼báo bǐng:面食之一,用烫面做成很薄的饼,两张相重叠,在锅上烙熟后分开。
B项:系鞋带jì xié dài:把鞋带打个结。
C项:投降tóu xiáng:停止抵抗,向对方屈服。
3.C
【解析】C
【详解】考查词语的搭配。
C.破天荒:(动)指从没有过的或第一次出现的。 结合“成绩一直很优异的表姐”来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的事情,所以搭配“破天荒”有误。
故先C。
4. 视 死 忠 报 不 阿 铁 私 志 存 无 畏 铁面无私 刚正不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与理解。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畏惧。
精忠报国:意思是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无偏私。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英勇无畏:意思是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作答时要先判断所给句子的病句类型,再根据修改病句的方法进行修改。常见病句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分类不当、重复啰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不合事理、指代不明、含糊不清、标点用错、比喻不当、关联词语不当。修改病句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A.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经过”,句子修改为:校长在开学仪式上的讲话,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B.句子没有语病。
C.句子一面对两面,可删去“是否”,句子修改为: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D.句子搭配不当,“我”与“异口同声”搭配不当,“异口同声”指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可将“我”改为“我们”,句子修改为:看着四年(3)班同学的精彩表演,我们异口同声地说:“精彩极了!”
6.D
【解析】D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A项,“恭勤不倦”出自《囊萤夜读》,恭勤不倦:谨慎、勤奋而不知道疲倦。“恭勤不倦”中“恭勤”是肃敬勤勉的意思。
“博学多通”出自《囊萤夜读》,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明白。
B项,“过是溪”出自《铁杵成针》:他路过一条小溪。是:这。
“还卒业”出自《铁杵成针》:就回去完成学业。卒:完成。
C项, “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翻译: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平明:天刚亮。
“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乾坤:天地间。
D项,有误。“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疏疏:稀稀疏疏。
“翁媪”出自《清平乐村居》: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
7.B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词语的理解。
A.正确。“填写汇款单上的金额时,数字必须大写。”说法正确。
B.有误。“焦躁不安、心急如焚”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是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
C.正确。“他站在窗口远眺”句子中的“窗口”意思是窗户。“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句子中的“窗口”意思是指的是展示精神上的。
D.正确。“地球上的第一只恐龙和狗一般大小”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8.B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结合“比钢铁结实百倍”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碳纳米管”与“钢铁”进行比较。
A:结合“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纳米的小球”与“乒乓球”进行比较。
B:结合“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可知,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结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太阳”与“地球”进行比较。
D:结合“D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恐龙”与“狗”进行比较。
9.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因为现在蔡恒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解析】
(1)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比喻句。
本题可对老麻雀是如何“落在猎狗面前”进行比喻。如: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支箭一样落在猎狗面前。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也就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使之更加形象。
(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蔡恒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与“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存在因果的关系,因此应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3)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题目描写的是诗句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0. 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当作人杰 古来征战几人回 秋霜早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本题考查谚语俗语和名人名言。
夏雨少,秋霜早。意思:夏天如果雨水少,秋天的霜降就来得比较早。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C
【解析】11、C
12、A
13、D
14、列数字
15、 沙漠或半沙漠地区 两极和高山地区 植物 大气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的第九段讲的是地球绿色的衣裳。
A.从文中的“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可以知道相对于我国领土面积,绿色的衣裳特别少。选项说法正确。
B.从“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知道绿色的衣裳中掩盖地面最密的是森林。选项说法正确。
C.从“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知道绿色的衣裳对改善气候的作用很大。选项说法错误。
D.从“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可以知道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C的说法错误。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从第五段的“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可以知道黄色的衣裳不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选项说法错误。
B.从第三段的“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起着冬天暖和、夏天凉爽的作用。”可以知道选项说法正确。
C.从第五段的“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可以知道选项说法正确。
D.从第八段的“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可以知道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A的说法错误。故选A。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十段是文章的最后一段,通常末段有总结全文的作用。第十段先提出中心句“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我们要努力帮它穿上合适的衣裳。”,再列出我们如何帮地球穿上合适的衣裳。因此,对短文第⑩自然段的概括,最全面的是: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密切,我们要努力帮它穿上合适的衣裳。故选D。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列举的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第四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约有71%”和“大约1/5”都是比较准确的数字,运用了这些数据更加准确地说明地球上海洋和沙漠或半沙漠地区的覆盖率。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可知,第三段主要介绍了蓝色的衣裳——海洋湖泊;第四段介绍黄色的衣裳——沙漠或半沙漠地区;第五段介绍——大气;第六至八段介绍白色的衣裳——两极和高山地区;第九段介绍绿色的衣裳——植物。文章没有直接表明无色的衣裳是什么,但根据常理可知,大气层是透明无色的。因此,无色的衣裳是大气。
16、 wèi jì lì huāng
17、 起早摸黑 故伎重演
18、 比喻 日子 干枯的灯笼花
19、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维护孩子自尊心的人。
20、妈妈,我也经常做错事,为了维护我的自尊,您从不当面批评我,而是慢慢地让我自己体会。妈妈,我因有您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解析】
16、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欣慰xīn wèi:(形)高兴而且感到安慰。
奇迹qí jì:(名)很难想象和做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奖励jiǎng lì:(动)从精神上或物质上进行鼓励。
慌乱huāng luàn:(形)慌张而混乱。
17、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语境和词语的释义进行分析,本题中“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辛勤劳动”是指起早摸黑;“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是指故伎重演。
18、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中结合原句的内容“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这句话中把日子比作干枯的灯笼花,是运用了修辞的手法。
19、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可以看出母亲非常的勤劳和善良。结合原文: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可以得出母亲非常的爱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20、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文段中对于母亲的描写。写出想对母亲说的话,围绕“感谢”“自豪”等方面来展开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21、
【解析】 我的心儿砰砰跳
每个人可能都有几次心儿怦怦跳的经历吧。有人是高兴,有人是害怕,还有的人是羞涩。而我心儿怦怦跳是那次开运动会。
“下周开运动会”,教师将消息传达给我们后,全班都沸腾了。全都在聊报什么项目。我也毫不犹豫地报了我最拿手的50米短跑。
一周后,运动会如期拉开了帷幕。开始没多久,50米短跑就开始了。明明信心满满的我却情不自禁地紧张起来,心怦怦跳个不停。“砰”,只听发令枪一响,选手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冲去。我也不甘示弱,拼命地向前跑,暂时领先几位选手。跑着跑着,背后的人反超了我。我很着急,就开始加速了。可他们跑得太快了,怎样都超可是他。眼看就要到终点了。我想:不管了,拼一把吧。我的心怦怦跳个不停。索性闭上眼睛,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在最终一刻反超了他,成为小组第一名。接下来的还有许多小组呢,想到这,不免又紧张起来了,但还是站在原地观看比赛。
比赛结束了,最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来了,我的心又一次怦怦跳个不停。当听到“张书维,第一名”时,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呆呆地站在原地。直到同学们把我推向讲台时,奖状发到我手上时,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不由地在心里暗自庆幸自我没给班级丢脸。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永远忘不了那次运动会,永远忘不了那次心儿怦怦跳。
【详解】(1)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要求围绕“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一篇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事让我们兴奋、激动或紧张、害怕,让我们的心“怦怦直跳”。回顾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什么事让你的心儿怦怦直跳?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和同学们分享的去写。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这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注意: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⑤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地方。想想你喜欢的地方是哪里,选择一处你印象深刻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做到有详有略。同时要有丰富的想象,让习作文采飞扬,在写景的文章中,有了想象,会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写景一定要有顺序。写景还要表达出对所写地方的热爱之情。
开头:环境描写式开头或开门见山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详细描述你所喜欢的地方。注意: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结构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