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算式中,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 )AB32C(3)D(3)22已知多项式与多项式的次数相同,则多项式的值为( )A100BC50D3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m天,乙单独完成需要10天,甲单独做a(am)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完成,那么乙完成工程需要的天数()A10(1)B10aC10(1)Dm(1)4如图,在下面四种用相同的正方体储物箱堆放在一起的形态中,从正面看到的和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相同的是( )ABCD5如果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三点的连线段长分别为6cm,8cm,10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A不超过6cmB6cmC8cmD10cm
2、6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B圆锥C四棱柱D圆柱7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 )A方程,去分母得B方程,去括号得C方程,系数化为得D方程,移项得8如图AOC=BOD=,4位同学观察图形后分别说了自己的观点.甲:AOB=COD;乙: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6个;丙:AOB+COD =;丁:BOC+AOD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9已知:如图, ,直线经过点,则( )ABCD二、填空题10计算:31+14,32+110,33+128,34+182,35+1244,归纳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的规律,猜测32011+1的个位数字是()A0B2C4D811单
3、项式的系数是_,次数是_.12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0.5x+12x+b的解为x2,那么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0.5(y -1)+12(y-1)+b的解为_13若,则x -y=_.14已知,则的值为_15下列说法:a是负数: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其中正确的是_16如图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的值为100,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50,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25,则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为_17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实数c满足,那么请你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实数c的值:c=_三、解答题18如图,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
4、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3个图案由10个基础图形组成,则第2020个图案中由_个基础图形组成19计算题: (1)8+(-6)+4+(-9)(2)8()(3)-5 (4) 18+(-3)2(-2)220化简:(1) (2) 22某风景区旅游信息如下表:旅游人数收费标准不超过20人每人收费500元超过20人且不超过50人其中20人,每人收费500元,超过部分每人9折收费超过50人其中50人,每人9折收费,超过部分每人8折收费试解答下列各题:(1)某公司组织10名员工到该风景区旅游,需要支付给旅行社费用 元(2)若该公司组织员工m(20m50)人到该风景区旅游,需要支
5、付给旅行社多少元?(用含m的式子表示)(要求:列式、化简)(3)若该公司先后组织两批员工到该风景区旅游,两批员工的人数分别为30人、40人利用(2)中的结论分别计算该公司两次支付给旅行社的费用;若该公司把这两批旅游的员工合起来到该风景区旅游,可以节省多少费用?22(1)已知AB是直线上的两点,且AB=6,若P在这条直线上,且PA=5.画出P点在直线AB上的大致位置图;求PB长.(2)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已知线段,求作:线段MN,使MN=.23观察下列两个等式:,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 成立的一对有理数为“共生有理数对”,记为,如:数对,都是“共生有理数对”(1)判断下列数对是
6、不是“共生有理数对”,(直接填“是”或“不是”) , (2)若 是“共生有理数对”,求的值;(3)若是“共生有理数对”,则必是“共生有理数对”请说明理由;(4)请再写出一对符合条件的 “共生有理数对”为 (注意:不能与题目中已有的“共生有理数对”重复)24如图,城乡公交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这条路上有A,B,C三个站点,已知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千米,千米,且每个站点的停靠时间为4分钟已知甲、乙两车于上午8:00分别从A站,C站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的速度均为30千米/小时,设两车出发t小时后,问:(1)甲、乙两车到达B站分别用时多少?(2)求两车相遇的时刻(3)当两车相距4千米时,求t的值25
7、(阅读理解)射线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若COABOC,则我们称射线OC是射线OA关于AOB的伴随线例如,如图1,若AOCBOC,则称射线OC是射线OA关于AOB的伴随线;若BOD COD,则称射线OD是射线OB关于BOC的伴随线(知识运用)如图2,AOB120(1)射线OM是射线OA关于AOB的伴随线则AOM_(2)射线ON是射线OB关于AOB的伴随线,射线OQ是AOB的平分线,则NOQ的度数是_(3)射线OC与射线OA重合,并绕点O以每秒2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OD与射线OB重合,并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射线OD与射线OA重合时,运动停止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秒),使得COD
8、的度数是20,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当t为多少秒时,射线OC、OD、OA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的一边的伴随线26已知:如图1,点M是线段AB上一定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M4cm,当点C、D运动了2s,此时AC ,DM ;(直接填空)(2)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3)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2AC,则AM (填空)(4)在(3)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B解析:B
9、【详解】A;B32=-9;C(3)=3; D(3)2=9所以选B3D解析:D【分析】利用多项式次数的确定方法得出关于n的等式,求得n的值,代入原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的次数相同,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次数,正确得出n的值是解题关键4A解析:A【分析】直接利用工程问题表示出完成的工作量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甲的工作效率为,乙的工作效率为,工作总量为“1”,则有:=10(1a)10(1)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正确掌握工作量的求法是解题关键5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视图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A、从正面看到的和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底层是三
10、个小正方形,中层和上层的左边分别是一个小正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从正面看到的和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底层是两个小正方形,上层的左边是一个小正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从正面看到的和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底层是三个小正方形,上层的左边是一个小正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从正面看,底层是三个小正方形,上层是两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底层是三个小正方形,上层的左边是一个小正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6A解析:A【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两种情况:当4cm是垂线段的长时,当4cm不是垂线段的长时,求
11、出即可【详解】解:6810,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6cm是垂线段的长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6cm;当6cm不是垂线段的长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6cm,即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或等于6cm,即不超过6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分析】通过展开图的面数,展开图的各个面的形状进行判断即可【详解】从展开图可知,该几何体有五个面,两个三角形的底面,三个长方形的侧面该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展开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几何体展开图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8A解析:A【分析】根据解方程的步骤逐一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12、【详解】A:方程,去分母得,故A选项符合题意;B:方程,去括号,得,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方程,系数化为1,得,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方程,移项,得,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甲AOB+BOC=BOC+COD=90,AOB=COD,故甲正确;乙AOB,AOC,AOD,BOC,BOD,COD,故乙正确;丙AOB=COD,故丙错误;丁:BOC+AOD=BOC+AOB+BOD=AOC+BOD=180,故丁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补角的定义和角
13、的有关推理的应用,能正确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0C解析:C【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AOD=180-AOC=180-130=50,然后利用AOB=AOD+BOD=90即可计算出BOD的度数【详解】解:直线CD经过点O,AOD=180-AOC=180-130=50,AOB=AOD+BOD=90,BOD=90-50=4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熟悉邻补角的和是180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D解析:D【分析】根据一系列等式,归纳总结得到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的规律为以4,0,8,2循环,用2011除以4得到余数为3,即可得出其个位上的数字【详解】解:根据一系列等式,归纳总
14、结得到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的规律为以4,0,8,2循环,201145023,则32011+1的个位数字是:8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属于规律型试题,弄清题中的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12-3 6 【分析】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详解】单项式-3a2bc3的系数是-3,次数是 6故答案是:-3;6【点睛】此题考查单项式,解题关键在于在判别单项式的系数时,要注意包括数字前面的符号,而形如a或-a这样的式子的系数是1或-1,不能误以为没有系数,一个单项式的次数是几,通常称这个单项式为几次单项式13y=3【分析】先根据x=2是方程的
15、解代入求出b的值,将b代入关于y的方程求出y的值即可【详解】解: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0.5x+12x+b的解为x2,得到,解得:b=-2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0.5(y -1)+12(y-1)-2,0.5y-0.5+1=2y-2-2,1.5y=4.5,y=3,故答案为:y=3【点睛】本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148【分析】根据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知x3=0且y+5=0,求得x、y的值,代入求解可得【详解】|x3|+|y+5|=0,x3=0且y+5=0,则x=3,y=5,xy=3(5)=3+5=
16、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和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15【分析】由题意可得,然后作差求解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加减运算,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负数是比0小的数,带负号不一定是负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有理数可分为正数、负数与0;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为0和正数;据此依次判断即可.【详解】a不一定是负数故错误;解析:【分析】负数是比0小的数,带负号不一定是负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有理数可分为正数、负数与0;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为0和正数;据
17、此依次判断即可.【详解】a不一定是负数故错误;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故错误;一个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0,故错误;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故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相关性质,熟练掌握各自概念是解题关键.171【分析】根据设计的程序进行计算,找到循环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导计算【详解】解:由设计的程序,知依次输出的结果是50,25,32,16,8,4,2,1,8,4,2,1,发现从解析:1【分析】根据设计的程序进行计算,找到循环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导计算【详解】解:由设计的程序,知依次输出的结果是50,25,32,16,8,4,2,1,8,4,2,1,发现从8开始循环则2
18、020-4=2016,20164=504,故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是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探索与表达规律正确发现循环的规律,根据循环的规律进行推广该题中除前4次不循环外,后边是4个一循环18答案不唯一,如【分析】根据数轴确定ab,再结合可知c0,从而可得答案.【详解】由数轴得:a=-3,b=2,ab,c0,答案不唯一,如c=等.【点解析:答案不唯一,如【分析】根据数轴确定ab,再结合可知c0,从而可得答案.【详解】由数轴得:a=-3,b=2,ab,c0,答案不唯一,如c=等.【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196061【分析】设第n个图案由an个基础图形
19、组成(n为正整数),观察图形,由各图案中基础图形的个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n=3n+1(n为正整数)”,再代入n=2020即可求出结论解析:6061【分析】设第n个图案由an个基础图形组成(n为正整数),观察图形,由各图案中基础图形的个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n=3n+1(n为正整数)”,再代入n=2020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设第n个图案由an个基础图形组成(n为正整数)观察图形,可知:a1=4=31+1,a2=7=32+1,a3=10=33+1,an=3n+1(n为正整数),a2020=32020+1=6061故答案为:6061【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图案
20、中基础图形的个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n=3n+1(n为正整数)”是解题的关键20(1)-3,(2),(3),(4) 3【分析】(1)化简符号,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把除变乘,再算乘法即可,(3)直接约分即可,(4)先算括号中的乘法与乘方,再算括号内的,解析:(1)-3,(2),(3),(4) 3【分析】(1)化简符号,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把除变乘,再算乘法即可,(3)直接约分即可,(4)先算括号中的乘法与乘方,再算括号内的,最后计算除法即可【详解】(1)8+(-6)+4+(-9),=8-6+4-9,=12-15,=-3,(2)8(),= ,=,(3)-5 ,=,(4) 18+(-3)
21、2(-2)2,=,=,=3【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问题,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会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2(1);(2)【分析】(1)原式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2)原式先乘法运算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详解】解:(1)(2)【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解析:(1);(2)【分析】(1)原式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2)原式先乘法运算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详解】解:(1)(2)【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乘除,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相关法则22(1)5000;(2)(450m+1000)元;(3)14500元;19000元;节省3000元.【分析】(1)由于不超过20人,根据每
22、人500元计算出10人的费用即可;(2)20解析:(1)5000;(2)(450m+1000)元;(3)14500元;19000元;节省3000元.【分析】(1)由于不超过20人,根据每人500元计算出10人的费用即可;(2)20人的收费加上超过部分的收费即可得到;(3)根据(2)的结论分别计算即可;由于人数干过50人,根据超过50人的标准收费,再与的结论相减即可.【详解】(1)50010=5000(元);(2)需要支付给旅行社的费用为:50020+(m-20)5000.9=450m+1000(元);(3)30名员工的费用为:50020+(30-20)5000.9=14500(元);40名员工
23、的费用为:50020+(40-20)5000.9=19000(元);该公司把这两批旅游的员工合起来到该风景区旅游支付的费用为:505000.9+(70-50)5000.8,=22500+8000=30500(元),(14500+19000)-30500=3000(元).该公司把这两批旅游的员工合起来到该风景区旅游,可以节省3000元.【点睛】理解收费的标准,列出总费用的代数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作图见详解;1或11(2)作图见详解.【分析】(1)根据题意利用直尺画出P点在直线AB上的大致位置图即可;根据题意分当P点在点A的右侧以及P点在点A的左侧两种情况,并根解析:(1)作图见详解;1或
24、11(2)作图见详解.【分析】(1)根据题意利用直尺画出P点在直线AB上的大致位置图即可;根据题意分当P点在点A的右侧以及P点在点A的左侧两种情况,并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由题意作射线MF,在射线MF上截取MG=a,在线段GM上截取GN=b,线段MN即为所求【详解】解:(1)P点在点A的右侧,如图1,P点在点A的左侧,如图2,当P点在点A的右侧,如图1,AB=6,PA=5,PB=AB-PA=6-5=1,P点在点A的左侧,如图2,AB=6,PA=5,PB=AB+PA=6+5=11,综上所述,PB长为1或11(2)如图线段MN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两点间的距离以及线段的
25、和差定义等知识,根据题意正确的画出图形并掌握线段的和差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4(1)不是;是;(2)a=;(3)见解析;(4)(4,)或(6,)【分析】(1)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2)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根解析:(1)不是;是;(2)a=;(3)见解析;(4)(4,)或(6,)【分析】(1)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2)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4)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2-1=-3,-21+1=1,-2-1-21+1,(-2,1
26、)不是“共生有理数对”,3-=,3+1=,3-=3+1,(3, )是“共生有理数对”;故答案为:不是;是;(2)由题意得:a- =,解得a=(3)是 理由:-n-(-m)=-n+m,-n(-m)+1=mn+1(m,n)是“共生有理数对”m-n=mn+1-n+m=mn+1(-n,-m)是“共生有理数对”,(4); (4,)或(6,)等故答案为:是,(4,)或(6,)【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1)甲车到B站用时16分钟,乙车到B站用时8分钟;(2)8:14两车相遇;(3)小时或小时【分析】(1)根
27、据时间=路程速度列式即可求值;(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行求值即可 ;解析:(1)甲车到B站用时16分钟,乙车到B站用时8分钟;(2)8:14两车相遇;(3)小时或小时【分析】(1)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列式即可求值;(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行求值即可 ;(3)分三种情况:两车相遇前,乙车刚到B站时,两车相距4千米,两车相遇后,乙车经过B站,甲车还没有到B站时,两车相遇后,甲乙两车都经过B站时,分别列出式子表示即可;【详解】解:(1)甲车到B站用时(小时)=16(分钟)乙车到B站用时(小时)=8(分钟)(2)由题意可列方程解得:小时=14分钟所以两车在8:14两车相遇(3)分三种情况:两车相遇前
28、,乙车刚到B站时,两车相距4千米,此时(小时)两车相遇后,乙车经过B站,甲车还没有到B站时,解得:,此时甲车已经过B站,与假设矛盾(舍去)两车相遇后,甲乙两车都经过B站时,解得:(小时)综上所述:当小时或小时时,两车相距4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的应用,第三问分情况讨论要注意,不要遗漏;26(1);(2);(3)当t=20秒或28秒时,COD的度数是20;当t为或或或秒时,射线OC、OD、OA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的一边的伴随线【分析】(1)根据伴随解析:(1);(2);(3)当t=20秒或28秒时,COD的度数是20;当t为或或或秒时,
29、射线OC、OD、OA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的一边的伴随线【分析】(1)根据伴随线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伴随线定义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3)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分相遇之前和之后进行列式计算即可;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分相遇之前和之后四个图形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根据伴随线定义得,;故答案为:;(2)如图,根据伴随线定义得,即,射线OQ是AOB的平分线,;故答案为:;(2)射线OD与OA重合时,(秒),当COD的度数是20时,有两种可能:若在相遇之前,则120-3t-2t=20,t=20;若在相遇之后,则3t+2t-120=20,t=28;所以,综上所述,当t=20秒或28
30、秒时,COD的度数是20;相遇之前,射线OC是射线OA关于AOD的伴随线,则AOC=COD,即,解得:(秒);相遇之前,射线OC是射线OD关于AOD的伴随线,则COD=AOC,即,解得:(秒);相遇之后,射线OD是射线OA关于AOC的伴随线,则AOD=COD,即,解得:(秒);相遇之后,射线OD是射线OC关于AOC的伴随线,则COD=AOD,即,解得:(秒);综上,当t为或或或秒时,射线OC、OD、OA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的一边的伴随线【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定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难点是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27(1
31、)2,4;(2)6 cm;(3)4;(4)或1【分析】(1)先求出CM、BD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2)先求出BD与CM的关系,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3)根据已知解析:(1)2,4;(2)6 cm;(3)4;(4)或1【分析】(1)先求出CM、BD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2)先求出BD与CM的关系,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3)根据已知得MB2AM,然后根据AM+BM=AB,代入即可求解;(4)分点N在线段AB上和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再分别根据线段的和差倍分即可得【详解】(1)根据题意知,CM2cm,BD4cm,AB12cm,AM4cm,BM8cm,ACAMC
32、M2cm,DMBMBD4cm,故答案为:2cm,4cm;(2)当点C、D运动了2 s时,CM2 cm,BD4 cmAB12 cm,CM2 cm,BD4 cmAC+MDAMCM+BMBDABCMBD12246 cm;(3)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MC,MD2AC,BD+MD2(MC+AC),即MB2AM,AM+BMAB,AM+2AMAB,AMAB4,故答案为:4;(4)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1,ANBNMN,又ANAMMNBNAM4MNABAMBN12444;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NBNMN,又ANBNABMNAB12;综上所述或1故答案为或1【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上的动点问题,线段的和差,较难的是题(4),依据题意,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