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扬州市城区河道清水活水方案说明
1 规划范围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淮河入江水道与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也是依水而兴的历史名城。2013年,扬州被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之一,对城区河道的水清、水美、水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城区河道的现状,提出河道清水活水方案。本次城区河道清水活水规划范围北至槐泗河、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仪扬河、西至西北绕城公路,规划范围170km2。
2 河道工程现状
(1)河道现状
扬州城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河道有自然边坡、驳岸护砌等多种断面型式,城区骨干河道共计35条,长达154.4km;本次规划范围治理对象主要为3、4级骨干河道,计32条,长达106.48km(见附表)。规划范围二级河道有古运河、沿山河、槐泗河(大官桥下游段),三级河道主要有新城河、瘦西湖、沙施河等。根据河道的地理位置、所属水系不同,河道常水位也有所不同,与古运河、仪扬河直接相通的水系,常水位一般在4.8~5.2m。
规划治理范围河道统计表
河道等级
序号
骨干河道
长度(km)
河底高程m
存在问题
二级河道
1
槐泗河(大官桥下游)
10.69
1.5~2.0
行水断面不足,河道淤积,水质较差,
2
古运河
28.2
0~0.5
河道淤积,局部束窄
3
沿山河(扬州段)
9.03
3.0~6.0
水源不足,淤积
三级河道
1
槐泗河(大官桥上游)
2.2
11~12
淤积
2
沙施河(滚水坝以北段)
4.6
3
南北水系不连通,淤积
沙施河(滚水坝以南段)
4.5
3
七里河
5.5
2
工业、生活污水,淤积
4
横沟河(广陵区与开发区交界)
4.3
1
沿线桥涵偏小,淤积
5
保障河
1.3
2.5
淤积
6
瘦西湖
3.3
2.5
淤积
7
新城河下段(江阳路以南)
1.83
2.0~2.5
1、桥涵阻水;2、行水断面严重不足;3、坝头较多;4、淤积
新城河上段(江阳路以北)
4.45
2.5~3.0
8
吕桥河
4.63
1.5~0.5
河道局部束窄厉害,与中心河连接处涵洞偏小,淤积
9
引潮河
3.22
3.0~2.2
淤积
10
西银沟
4.6
1.3~1.5
淤积
11
赵家支沟
8.9
1.5~2.0
行水断面不足,淤积
12
黄泥沟(宁通高速以北)
1.06
2.2
淤积
13
七里沟(宁通高速以南)
3.8
2.0~1.0
行水断面不足,淤积
四级河道
14
跃进河-同心河
4.9
2.0
河道不连通,淤积
15
小秦淮河
1.9
2.0~2.6
生活污水,淤积
16
北城河
2.1
2.0~2.8
淤积
17
玉带河
1.1
2.6~2.8
淤积
18
蒿草河
4.1
2.0~2.5
生活污水,淤积
19
二道河
1.6
2.5
淤积
20
安墩河
1.1
2.0~2.5
淤积
21
念泗河
1.7
2.1~2.5
淤积
22
漕河
2.4
2.0~3.0
淤积
23
邗沟
1.9
2.0~3.0
淤积
24
叶桥大沟
3.58
5.5~5.0
行水断面不足,淤积
25
冷却河(江都北路以西段)
1.6
3.5~3.0
底高较高,排水不畅,淤积
冷却河(江都北路-盐亭子闸)
2.1
3
26
仙人沟
1.77
5
断面严重不足,淤积
27
古潮河
3.33
2.2
淤积
28
横沟河(西区)
2.46
2.5
断面较小,淤积
29
七里沟北段
3.9
2
面源污染,淤积
30
黄泥沟南段
4.6
2
面源污染,淤积
31
二桥河
3.25
2
排水不畅,淤积
32
红旗河
3.4
1.0~1.5
淤积
(2)存在问题
城市河道水系是保障城市稳定发展的基本措施,承担了防洪排涝、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但由于城市建设速度较快,对河道的保护、管理等缺少重视和规划,河道断面日趋变窄、水质变差,河道功能逐渐削弱,具体问题如下:
①城区河道综合水面率偏低,城市建设与河争地时有发生,部分河道被填埋,成为断头河以及藏污纳垢的死角,水体水质较差;
②河道水面萎缩,水体连通性差,水生态功能下降;
③河道沿线截污控污措施不足,部分河道为雨污合流,污水直接入河;部分河道虽为雨污分流,但由于截污不彻底,均导致河道水体变脏变臭;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河道沿岸分布着密集的居住区或者工矿企业。一方面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发达,但截污控污措施不足,工业污染以一种难以抑制的速度蔓延河流水系;另一方面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低,雨污合流制的排水方式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④一直以来,河道清水活水未予重视,活水水源不足,活水措施缺少投入,河道生态基流缺乏保障。扬州城区西部河道无活水水源,如沿山河等河道只能靠天自蓄;京杭大运河作为扬州城区的活水水源,其水资源受邵伯湖水资源量限制,特殊年份水源欠缺,邵伯湖自身用水尚显捉襟见肘,需对邵伯湖进行补水。
⑤因扬州城区地形地貌复杂,水系水网发达,清水活水方案各不相同,为保障活水换水效率,需针对各片水系特点进行活水换水。
3 规划目标
以相关规划为依据,以保证河道水清、水美,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目标,按照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采取综合整治、源头预防、防控结合、生态修复,实施落后产能强制淘汰与严把环境审批相结合、加快截污治污设施的建设与提标改造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三大举措,落实好排污总量控制、断面水质控制、生态基流控制,打造城区河道污染防治战线。
遵循水系的特点,在对城区河道截污控污、正本清源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状水利工程,打通断头河,实现水体连通;对城区河道补充清洁水源,增强自净能力,促进活水换水,消灭黑臭水体;河道护砌采用生态护砌型式,加强水体交换。
4 规划方案
针对各条河道存在的不同问题,结合现状水系,采取不同的清水活水方案。清水方案主要采取截污控污、疏浚整治河道、打通断头河道;活水方案采取调水引流措施,调水水源主要为邵伯湖水源,瘦西湖水系活水主要利用瘦西湖总站调流;新城河以西片水系主要利用扩建黄金坝闸站调引邵伯湖水源,经古运河、邗沟河至保障河,并提引至沿山河,盘活城区西部水系。具体调水方案及规模待专题研究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