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厦门双十中学初中部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钟面上( )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A.3 B.4 C.6
2.李爷爷今年收了360千克大枣,比刘爷爷少收120千克,刘爷爷的大枣是李爷爷的百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 ).
A. B.
C. D.
3.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和顶角度数的比是,这个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
4.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冬至到了,奶奶和小丽一起包饺子.奶奶包了106个饺子,如果奶奶再包2个,就是小丽包的饺子数的3倍了.小丽包了多少个饺子?
A.106+2=3x B.3x+2=106 C.106﹣3x=2 D.106﹣2x=3
5.下图中与5号相对的面是( )号。
A.2 B.3 C.4
6.在“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女生人数是单位“1” B.女生比男生人数多
C.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D.男生比女生人数少
7.有下列四个说法:①0的倒数是0;②《中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与订阅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③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相等;④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8.小华今年12岁,身高160厘米,标准体重应该是( )千克。
少年儿童(7~16岁)体重(千克)分类标准
标准体重=(身高–100)×0.9 轻度肥脂;超过标准体重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面以上
A.45 B.54 C.63 D.72
9.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根据圆点的变化,探究其规律,则第8个图形中圆点的个数为( ).
A.25 B.26 C.27 D.29
二、填空题
10.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约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这个数写作(________)平方千米,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亿平方千米。
11.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增加(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最小的质数。
12.自然数a、b,a=5b(b≠0),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13.一个时钟的分针长10cm,经过30分钟,分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________)cm,分针扫过的面积是(________)cm2。
14.六(1)班有学生45人,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有(________)人,男生有(________)人。
15.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实验小学少年宫的路程是3厘米,实际路程应该是(________)千米。
16.四个同样大小的圆柱拼成一个高为40厘米的大圆柱时,表面积减少了72平方厘米,原来小圆柱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17.小林期中考试考了四门功课,语文78分,科学83分,英语51分,数学得分比四科的平均分多7分,问:数学考试得了(_____)分.
18.李阿姨和王阿姨各抢到一张“满40元减10元”的消费券,相约去超市购物。李阿姨购买原价是40元的水果,只需付(________)元;王阿姨购买原价是50元的冷冻食品,实际付出的钱相当于打(________)折。
1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10cm,EF=6cm,那么三角形EBC与阴影部分面积的比是(______)。
三、解答题
20.直接写得数。
1.2+7.8= 10-0.1= 0.1÷0.1= 1.2×0.6=
2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12.5×16 ×+× 6.8-1.45-0.55+3.2
×0.76+24%÷ 6.2-5.7+3.8-4.3 7.5×[(9.8+)÷0.5]
22.求未知数x。
(1)2x-9.2=0.8 (2)6∶5=1.8∶x
23.尼罗河全长6670km,长江比尼罗河的还长297km.长江全长多少千米?
24.“双十一”期间,一种工具书降价20%后是每本96元。
(1)这本工具书的原价是多少元?(列方程解答)
(2)这种工具书实际是打几折出售的?
25.某小学六年级选出男生的和12名女生参加数学竞赛,剩下的男生人数是剩下女生人数的2倍,已知这个学校六年学生共有156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6.甲车和乙车平均速度的比是3∶2,已知甲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8km,乙车从A地到B地行驶了2小时45分,你知道A,B两地相距多少km吗?
27.在一个底面半径是40厘米、水深2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有一段底面半径是20厘米、高为15厘米的圆锥形钢材沉没在水中。当把钢材从水桶里取出时,这时水深多少厘米?
28.
全月收入不满800元
免税
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
缴超过部分5%的税。
全月收入超过1300元,到2800元的部分
缴超过部分10%的税。
全月收入超过2800元,到5000元的部分
缴超过部分15%的税。
(1)张红父母10月份的收入分别是1250元和2570元。他们两人10月份各需缴税多少元?
(2)吴老师上月交个人所得税60元,请算出吴老师上月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29.下边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播出各类节目的时间统计。
(1)“校园快讯”每星期播出48分钟,红领巾广播站一星期播出多少分?
(2)“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多少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略
2.C
解析:C
【详解】
略
3.B
解析:B
【分析】
一个底角和顶角度数的比是1∶2,底角是1份,顶角是2份,三个角相当于是4份,可以求出一份是多少度,再计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进行判断。
【详解】
(度)
(度)
所以这个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选:B。
【点睛】
由于两个底角都是1份,顶角是2份,可以发现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那么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4.A
解析:A
【详解】
解:设小丽包了x个饺子,则106+2=3x
3x=108
3x÷3=108÷3
x=36
答:小丽包了36个饺子.
故选A.
5.A
解析:A
【分析】
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可知,1号和3号相对,6号和4号相对,5号和2号相对,据此选择。
【详解】
由分析可知,与5号相对的面是2号。
故选择:A
【点睛】
此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明确相对面的中间隔一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6.B
解析:B
【分析】
找含有分率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如:比、相当于、等于、是、占……;将女生人数看作5,男生人数看作4,全班人数是5+4,差÷男生人数=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差÷女生人数=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
【详解】
A.女生人数是单位“1”,说法正确;
B.(5-4)÷4
=1÷4
=,选项说法错误;
C.4÷(5+4)
=4÷9
=,选项说法正确;
D.(5-4)÷5
=1÷5
=,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关键是掌握找单位“1”的方法,差÷较大数=少几分之几,差÷较小数=多几分之几。
7.A
解析:A
【分析】
根据所给说法,逐句分析,找出正确的。
【详解】
①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②两个相关联的量,如果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关系;如果商一定,则成正比例关系。《中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与订阅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原题说法错误。
③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半径相等,半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相等;原题说法正确。
④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倍,因为它们的底面积不知道,所以体积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原题说法错误。
所以正确的是③。只有1个。
故选择:A
【点睛】
此题考查了知识面比较广泛,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8.B
解析:B
【分析】
根据上表中的标准体重和身高的关系式求出标准体重即可。
【详解】
(160-100)×0.9
=60×0.9
=54(千克)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关系式解答。
9.D
解析:D
【详解】
4×8-3=29(个)
则第8个图形中圆点的个数为29个.
故选D.
二、填空题
10.4
【分析】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①几在什么数位,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几;②哪个数位没有数字,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说明要保留到亿位,则看千万位,根据四舍五入法,千万位上是6,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最后再加上亿字。
【详解】
这个数写作362000000平方千米,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4亿平方千米。
【点睛】
掌握含亿级数的读写和改写方法,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
【分析】
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是2,2里面含有16个,用2里面含有的分数单位个数减去里面含有的分数单位个数即可。
【详解】
的分数单位是;
16-5=11(个)
【点睛】
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以及质数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b a
【分析】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判断: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那个数字;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自然数a、b,a=5b(b≠0),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判断方法的掌握,方法有很多种,学生需要根据具体题型条件进行选择。
13.C
解析:4 157
【分析】
经过30分钟,分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圆周长的一半,其中半径就是分针的长度,走过的面积是半圆的面积,根据圆的周长C=πr,圆的面积S=πr2,解答即可。
【详解】
3.14×10=31.4(厘米),分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31.4厘米;
3.14×102÷2
=314÷2
=157(平方厘米),分针扫过的面积是157平方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了圆周长和面积的综合应用,需牢记其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14.27
【分析】
由题意可知,女生占总人数的,男生占总人数的,根据比的应用即可求得男女生的人数。
【详解】
女生:45×=18(人)
男生:45×=27(人)
【点睛】
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
解析:27
【分析】
由题意可知,女生占总人数的,男生占总人数的,根据比的应用即可求得男女生的人数。
【详解】
女生:45×=18(人)
男生:45×=27(人)
【点睛】
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5.15
【分析】
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得到实际距离即可。
【详解】
3÷=1500000(厘米),1500000厘米=15千米,所以实际路程应该是15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
解析:15
【分析】
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得到实际距离即可。
【详解】
3÷=1500000(厘米),1500000厘米=15千米,所以实际路程应该是15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16.120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得,原来小圆柱的高是:40÷4=10厘米,拼成大圆柱后,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6个圆柱的底面的面积,由此可得圆柱的底面积是:72÷6=12平方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
解析:120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得,原来小圆柱的高是:40÷4=10厘米,拼成大圆柱后,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6个圆柱的底面的面积,由此可得圆柱的底面积是:72÷6=12平方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
解:原来小圆柱的高是:40÷4=10(厘米),
圆柱的底面积是:72÷6=12(平方厘米),
小圆柱的体积是:12×10=120(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120.
点评:抓住四个相同的小圆柱拼组大圆柱的方法,得出小圆柱的高和底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80
【分析】
设数学得x分,根据“总数÷科目数量=平均数”用未知数表示出四门功课的平均数,进而根据“数学分数﹣四门功课的平均分=7”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解:设数学得x分,由题意可得方程
解析:80
【分析】
设数学得x分,根据“总数÷科目数量=平均数”用未知数表示出四门功课的平均数,进而根据“数学分数﹣四门功课的平均分=7”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解:设数学得x分,由题意可得方程:
x﹣(78+83+51+x)÷4=7
x﹣(212+X)÷4=7
[x﹣(212+x)÷4]×4=7×4
4x﹣212﹣x=28
3x﹣212=28
x=80
答:数学得80分.
故答案为80.
18.八
【分析】
根据满40元减10元可知,李阿姨付的钱是(40-10)元;王阿姨付的钱是50-10=40元,然后用40÷50即可解答。
【详解】
(1)40-10=30(元)
(2)(50-1
解析:八
【分析】
根据满40元减10元可知,李阿姨付的钱是(40-10)元;王阿姨付的钱是50-10=40元,然后用40÷50即可解答。
【详解】
(1)40-10=30(元)
(2)(50-10)÷50
=40÷50
=0.8
=八折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中满减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19.3∶2
【分析】
读图可知:三角形EBC与三角形ABC等底,则三角形EBC面积∶三角形ABC面积=EF∶AD=6∶10,因为三角形ABC面积=三角形EBC面积+阴影部分面积,将第一个式子中三角形AB
解析:3∶2
【分析】
读图可知:三角形EBC与三角形ABC等底,则三角形EBC面积∶三角形ABC面积=EF∶AD=6∶10,因为三角形ABC面积=三角形EBC面积+阴影部分面积,将第一个式子中三角形ABC面积用三角形EBC面积+阴影部分面积代替,化简后即可得三角形EBC与阴影部分面积的比。
【详解】
三角形EBC面积∶三角形ABC面积=EF∶AD=6∶10=3∶5
因为三角形ABC面积=三角形EBC面积+阴影部分面积
所以三角形EBC面积∶(三角形EBC面积+阴影部分面积)=3∶5
5×三角形EBC面积=3×(三角形EBC面积+阴影部分面积)
2×三角形EBC面积=3×阴影部分面积
三角形EBC面积∶阴影部分面积=3∶2
【点睛】
本题考查比的意义,抓住三角形EBC与三角形ABC等底,它们的面积比即为两个三角形高的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0.9;9.9;1;0.72;
;;;
【详解】
略
解析:9;9.9;1;0.72;
;;;
【详解】
略
21.(1)50;(2);(3)8;
(4);(5)0;(6)150
【详解】
【分析】(1)先把16分成4×4,再根据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2)根据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3)根据加减法的性质、加法交
解析:(1)50;(2);(3)8;
(4);(5)0;(6)150
【详解】
【分析】(1)先把16分成4×4,再根据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2)根据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3)根据加减法的性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4)根据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5)根据运算律进行计算。
(6)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详解】
=(0.25×4)×(12.5×4)
=1×50
=50
=(+)×
=1×
=
=(6.8+3.2)-(1.45+0.55)
=10-2
=8
=×(0.76+0.24)
=×1
=
=(6.2+3.8)-(5.7+4.3)
=10-10
=0
=7.5×[10÷0.5]
=7.5×20
=150
22.x=5;x=1.5;x=42
【分析】
(1)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上9.2,然后两边同时除以2即可。
(2)首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6即可。
(3)首先
解析:x=5;x=1.5;x=42
【分析】
(1)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上9.2,然后两边同时除以2即可。
(2)首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6即可。
(3)首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乘即可。
【详解】
(1)2x-9.2=0.8
解:2x-9.2+9.2=0.8+9.2
2x=10
2x÷2=10÷2
x=5
(2)6∶5=1.8∶x
解:6x=5×1.8
6x=9
6x÷6=9÷6
x=1.5
(3)∶=x∶21
解:x=21×
x=18
x×=18×
x=42
23.长江全长6300千米.
【分析】
根据题意,把尼罗河的全长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尼罗河全长的,再加上297千米就是长江的长度.
【详解】
6670×+297,
=6003+29
解析:长江全长6300千米.
【分析】
根据题意,把尼罗河的全长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尼罗河全长的,再加上297千米就是长江的长度.
【详解】
6670×+297,
=6003+297,
=6300(千米);
答:长江全长6300千米.
24.(1)120元
(2)八折
【解析】
【详解】
(1)解:设这本工具书的原价是x元。
x—20%x=96
x=120
(2)1—20%=80%=八折
解析:(1)120元
(2)八折
【解析】
【详解】
(1)解:设这本工具书的原价是x元。
x—20%x=96
x=120
(2)1—20%=80%=八折
25.男生99人,女生57人.
【解析】
【详解】
某小学六年级选出男生的参加竞赛,则剩余男生为1-.女生减少12人后,剩下的男生人数是剩下女生人数的2倍,剩下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原有人数的(1-)÷2=,
解析:男生99人,女生57人.
【解析】
【详解】
某小学六年级选出男生的参加竞赛,则剩余男生为1-.女生减少12人后,剩下的男生人数是剩下女生人数的2倍,剩下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原有人数的(1-)÷2=,那么男生人数为(156-12)÷(1+)=99(人).女生人数为156-99=57(人).
26.143千米
【分析】
甲车和乙车平均速度的比是3∶2,把两车的速度分别看成3份和2份,用78除以3,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就是乙车的速度,然后再乘乙车行驶的时间,就是A,B两地之间的距离。
【详解】
解析:143千米
【分析】
甲车和乙车平均速度的比是3∶2,把两车的速度分别看成3份和2份,用78除以3,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就是乙车的速度,然后再乘乙车行驶的时间,就是A,B两地之间的距离。
【详解】
2小时45分=2.75小时
78÷3×2
=26×2
=52(千米/小时)
52×2.75=143(千米)
答:A、B两地相距143千米。
【点睛】
解决本题先根据两车的速度比得出乙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解。
27.75厘米
【分析】
根据圆锥体积公式:求出圆锥形钢材的体积,根据圆柱底面公式:求出底面面积,然后用圆锥体积除以底面面积,即可求出水面下降高度,然后用原水深减去下降水深即可求出现在的水深。
【详解】
解析:75厘米
【分析】
根据圆锥体积公式:求出圆锥形钢材的体积,根据圆柱底面公式:求出底面面积,然后用圆锥体积除以底面面积,即可求出水面下降高度,然后用原水深减去下降水深即可求出现在的水深。
【详解】
圆锥体积: 20×3.14×15×
=1256×15×
=6280(立方厘米)
20-6280÷(3.14×40)
=20-6280÷5024
=20-1.25
=18.75(厘米)
答:当把钢材从水桶里取出时,这时水深18.75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浸入物体的理解,浸入物体体积=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或下降高度。
28.(1)22.5元;152元
(2)1650元
【分析】
(1)1250元属于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计算出超出800元的部分,再乘5%;分别求出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和超
解析:(1)22.5元;152元
(2)1650元
【分析】
(1)1250元属于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计算出超出800元的部分,再乘5%;分别求出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和超过1300元,到2570元的部分,的缴税金额,再求和即可。
(2)收入在1300元时缴税金额为25元,由(1)可知吴老师上月收入在1300到2570之间,即吴老师的缴税金额分为5%税率部分和10%税率部分,进而求出超过1300元部分,在加上1300,就是吴老师上月的收入。
【详解】
(1)(1250-800)×5%
=450×5%
=22.5(元)
(1300-800)×5%+(2570-1300)×10%
=500×5%+1270×10%
=25+127
=152(元)
答:他们两人10月份各需缴税22.5元、152元。
(2)60-(1300-800)×5%
=60-500×5%
=35(元)
35÷10%=350(元)
1300+350=1650(元)
答:吴老师上月的总收入是1650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税率问题,解题时要注意税率随着缴税金额的变化而变化。
29.(1)120分;(2)12分
【分析】
(1)把广播站每星期播出的总时间看做单位“1”,“校园快讯”每星期播出的48分钟对应的分率是40%,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分率即得单位“1”;
(2)先求出“音乐欣
解析:(1)120分;(2)12分
【分析】
(1)把广播站每星期播出的总时间看做单位“1”,“校园快讯”每星期播出的48分钟对应的分率是40%,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分率即得单位“1”;
(2)先求出“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的分率,进而用单位“1”的量乘上分率即可。
【详解】
(1)48÷40%=120(分);
答:红领巾广播站一星期播出120分。
(2)120×(25%﹣15%),
=120×10%,
=12(分);
答:“音乐欣赏”每星期的播出时间比“童话故事”少12分。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如何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计算解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