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附解析(一)一、选择题1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初一(2)班的同学们敲响了队鼓,他们时而轻击时而重敲,鼓声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在市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3如图所示,严寒的冬季, 将热水泼向空中, 立刻变成冰凌。与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相同的是()A荷叶上水珠消失B山头上浓雾弥漫C潮湿的衣服结冰D草叶上有霜产生4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物理
2、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你所在考场温度约45B你所用的新2B铅笔长度约18cmC中期体育测试中,你跑完1km所用时间约为1min14sD你步行的速度约是10m/s5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6小明对下列光学现象实例进行分析小孔成像;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成像;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B由于反射而
3、成的像是C属于虚像的是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7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光本领就越强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8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9图中的“神舟八号”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站实现太空对接成功。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A月球B地球C太阳
4、D“天宫一号”10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在060s内物体一直在运动B在2040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m/sC物体在020s比在4060s内运动得快D在06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二、填空题11悠扬的笛声是_振动产生的,人们在开会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处减弱噪声。12如图所示,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所形成的_(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进入了水中;一只小鸟在深度为8 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 m时,该“倒影”距小鸟_m,若小鸟往高处飞,则
5、“倒影”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家颁给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三位发明者,在此前,红色、绿色发光二极管已经面世,但直到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后,利用发光二极管才能产生白色光源(如图甲所示)。鹦鹉的嘴成红色,翅膀成绿色,若在暗室中,用_(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射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_色。 14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载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座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基地成功发射升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
6、(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巨大的轰鸣声”是表示声音的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5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眼患者戴的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_0.05 m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眼镜对光线有_作用。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木块的长度是_cm。17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现象,后者是光的_现象。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_(选填“实像”“虚像”),鱼叉应瞄
7、准_(选填“看到的鱼的方向”、“看到的鱼的上方”或“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18(1)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min;加热至第1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态;(2)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3)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19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_(填“实”或“虚”)像。20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
8、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的速度为_m/s;以甲为参照物, 乙是的_(静止/运动);当时间t=_s时,两车相距8m三、作图题2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角,画出图中该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_;(2)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_。四、实验题2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钢尺做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1)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改变钢尺振动的快慢。从实验可观察到钢尺振动越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_ 。(2) 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钢
9、尺,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从实验可观察到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 _ 。(3) 用手握住钢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 而产生的。(4) 该同学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声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_ 。该同学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面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比较好的是 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若另一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
10、顺序为 _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响度听不见声音听不见声音听不见声音23在客流量较大的区域,部分面食店为了减少顾客的就餐等待时间,会把面食的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热水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将不同质量、不同温度的水在绝热容器中进行混合,并测出混合后的温度。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热水的质量m1(克)热水的温度t1(C)冷水的质量m2(克)冷水的温度t2(C)混合后的温度t(C)1106010103523060101047.533080302452440601010505404520030640602004074075200508409040205594060
11、402040(1)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4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与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随热水的质量m1的增大而_;(2)分析实验序号1(或3或8或9)的数据可以得出当热水的质量m1等于冷水的质量m2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满足关系式_;(3)某同学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冷水温度t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请您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_;(2)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A的像的大小_(
12、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 小明用光屏代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4) 如图乙所示是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她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25小丽和小红共同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所示。小丽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在实验时,小丽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如图中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若看到如图中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均填字母)A小于10cm B
13、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3)小丽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_(选填“上”或“下”)调整。(4)小丽完成实验后,小红继续探究,她把两只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光屏上、两处会得到清晰的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用一厚纸板挡住处的蜡烛,则,在光屏_(选填“”或“”)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山发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原理是_。(2)图中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14、AB=_。(3)不同实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_不同。(4)要测AC段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AC=;方法vAC=;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_(1或2)。(5)小车从A到C运动图象是_。ABCD【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他们时而轻击时而重敲,改变了鼓振动的幅度,鼓声的响度发生了变化。故选B。2D解析D【详解】A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而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B减少噪声的方法可括不让物体发出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或在人耳处控制,故B错误;C在市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错误;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
15、声传播,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C【详解】A将热水泼向空中,立刻变成冰棱,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荷叶上水珠消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潮湿的衣服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解析B【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为37,考场内气温不高于体温,更不可能达到45,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1
16、km的成绩一般在4min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解析C【详解】干冰放入玻璃杯中,会迅速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出现了白气。而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热气是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体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B解析B【详解】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投影仪屏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汽车观
17、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属于虚像的是;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故选B。7A解析A【详解】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聚能力与焦距大小有关,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光本领就越强,故A正确;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于焦距大小有关,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大,故B错误;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都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都是虚焦点,故C错误;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A。8C解析C【详解】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相当于光
18、屏;因为像成在光屏上,所以为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经晶状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9D解析D【详解】神舟八号相对于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都在改变,所以神舟八号相对于月球、地球、太阳是运动的。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相对于天宫一号的位置不变,保持相对静止。故选D。10D解析D【详解】AB物体内运动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AB不符合题意;C物体在内运动的速度物体在内运动的速度所以物体在比在内运动得慢,故C不符合题意;D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分析清楚图示图象即可正确解题,难点是从图象中得到相关信息。二、填空题1
19、1空气 声源 【详解】1笛声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人们在开会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反射 虚像 折射 6 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成的像是虚像;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湖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鸟距水面3m时,像距水面也是3m,故像与物的距离是6m;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特点可知,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
20、不变故答案为(1). 反射 (2). 虚像 (3). 折射 (4). 6 (5). 不变【点睛】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3红色 黑 【详解】1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的物质反射所有的光;所以当红光照在鹦鹉身上时,嘴仍然是红色,翅膀呈现黑色。14汽化 液化 响度 【详解】1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水受热变成气态,即发生汽化现象。2火箭升空时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3巨大轰鸣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15大于 发散 【详解】1近视眼患者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的边缘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大,故
21、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析大于 发散 【详解】1近视眼患者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的边缘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大,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630【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的左端在刻度尺6.00cm位置,右端在刻度尺7.30cm位置,木块的长度为1.30cm。解析30【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的左端在刻度尺6.00cm位置,右端在刻度尺7.30cm位置,木块的长度为1.30cm。17反射 折射 虚像 看到的鱼的下方 【详解】1岸边大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
22、,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2鱼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解析反射 折射 虚像 看到的鱼的下方 【详解】1岸边大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2鱼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34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的像都是虚像,所以渔夫看到水中的鱼也是虚像。由于光的折射,会使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所以看到的鱼的高度比实际鱼的位置要高,因此应该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18液 E 变高 【详解】(1)12从图象上看,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
23、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加热至第15min时解析液 E 变高 【详解】(1)12从图象上看,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加热至第15min时冰完全熔化处于液态。(2)3据题意可知,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3)4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他看到的铜钱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加满水后,由于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19凸透
24、 实 【详解】12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图案到手机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凸透 实 【详解】12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图案到手机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0运动 4 【详解】1由图象知,4s时,甲通过的路程是24m,乙通过的路程是16m,甲的速度v甲=6m/s,v乙=4m/s;2因为v甲v乙,所以,以甲为参照物,解析运动 4 【详解】1由图象知,4s时,甲通过的路程是24m,乙通过的路程是16m,甲的速度v甲=6m/s,v乙=4m/s;2因为v甲v乙,
25、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3设t时两车相距8m,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有v甲t-v乙t=8m,6m/st-4m/st=8m,t=4s。三、作图题21【详解】(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度,则入射角为60度,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及反射角的大小也为60度,所以作图如下解析 【详解】(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度,则入射角为60度,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及反射角的大小也为60度,所以作图如下(2)2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先过A、B两点分别作镜面的垂线,在镜后面的两垂线上分别
26、取两点A、B,这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分别与A、B两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镜中的像,所以作图如下四、实验题22低; 大; 振动; 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 锡箔纸衣服。 【详解】(1)1 钢尺振动的快慢表示频率大小,振动越慢说明频率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解析低; 大; 振动; 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 锡箔纸衣服。 【详解】(1)1 钢尺振动的快慢表示频率大小,振动越慢说明频率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2)2 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大;(3)3 用手握住钢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4)4
27、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因为机械闹钟方便调节,可以持续发声;5 A方案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听见声音的响度,响度变化不很明显时记录距离变化误差较大,B方案现象明显,误差较小;6 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越小,说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好,所以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塑料 锡箔纸衣服。23升高 不正确,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且冷水温度t2为0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 【详解】(1)1通过分析表格中实验序号1与2与4的数据可解析升高 不正确,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且冷水温度t2为0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 【详解】(
28、1)1通过分析表格中实验序号1与2与4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与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随热水的质量m1的增大而升高。(2)2通过分析表格中实验序号1(或3或8或9)的数据可以得出当热水的质量m1等于冷水的质量m2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满足关系式(3)3通过分析表格中实验序号567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且冷水温度t2为0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所以该同学得到的结论不正确。2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变 不能 多次实验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详解】(1)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
29、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解析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变 不能 多次实验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详解】(1)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2)2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3)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4)3在实验中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分别测量、记录物距与像距,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250 B A 下 缩小 照相机 C 【详解】(1)1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
30、会聚于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知道,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解析0 B A 下 缩小 照相机 C 【详解】(1)1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知道,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40.0cm-30.0cm=10.0cm(2)2因为图A的情形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B。3图B的情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看到图B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即物距应该满
31、足的条件是A。(3)4由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知道,蜡烛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蜡烛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4)56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7若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B处烛焰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仍然可以成像,所以在光屏上C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现象。26路程区间 见解析 B 【详解】(1)1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刻度尺测出路程,用停表测出时间,通过公式计算出速度。(2)2从图中读出AB段的路程为,则AB段解析 路程区间 见解析 B 【详解】(1)1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刻度尺测出路程,用停表测出时间,通过公式计算出速度。(2)2从图中读出AB段的路程为,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3)3不同实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路程区间不同。因为AB段的初速度小于BC段的初速度,所以平均速度不同。(4)4因为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方法一是根据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的,方法二是两段速度的平均值,所以方法一正确。(5)5小车从A到C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B的v-t图像是速度越来越大的,符合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