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从有效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是属于()A控制噪声源B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C保护受噪声影响者D控制噪声的音调和音色3如图所示,严寒的冬季, 将热水泼向空中, 立刻变成冰凌。与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相同的是()A荷叶上水珠消失B山头上浓
2、雾弥漫C潮湿的衣服结冰D草叶上有霜产生4下列对常见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A本考场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B一个鸡蛋悬浮在盐水中,所受浮力约为2NC本考场内的空气质量约为15kgD本考场内的气压约为1105Pa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 B干手机将手烘干C树叶上的霜 D 冰雪消融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7如图是小涵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看到放大的虚像B电视画面的颜色是
3、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C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准他看到的鱼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C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此图一致D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9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河岸、帆船B帆船、河岸C都是帆船D都是河岸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
4、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5s8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D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的快二、填空题11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_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部分空气柱振动的_,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_。12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_而形成的太阳“像”;(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选填“深”或“浅”);(3)湖中孔桥的“倒影
5、”,是由于光的_而形成的像13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现象;在这七种颜色的光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_”。若用红光照到白纸上,看到的白纸将为_色。14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会_,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体积就要变大,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升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边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_现象(均填物态变
6、化名称),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同时液化变成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15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眼球的折光系统如图甲所示,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图乙为远视眼(老花眼)、近视眼成因原理图,其本质是物体所成的像无法落在_上,配戴“眼镜”就是纠正这个问题,近视眼应配戴_透镜。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木块的长度是_cm。17晴朗的夜晚看到星星在“眨眼”是光的_现象;夜晚的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月亮,这是光的_现象;“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_像。18小敏从冰箱内取出一些固体粉末,
7、装入杯内,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变化,记录之后得到如下图像,由此可知,这种物质是_,该类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_。19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登录网页。如图所示,二维码_光源(选填“是”或“不是”),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摄像镜头应位于_(选填“大于”或“小于”)2倍焦距处。20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两车运动6秒时,甲车的速度为_米/秒,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_米。三、作图题21(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折射光线如图甲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_;(2)请完成图乙中的光路图_;(3
8、)如图丙所示,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同样可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画出一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图示的大致位置,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_。四、实验题22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1)如图1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序号橡皮筋长短橡皮筋粗细振动快慢声音甲相同细快尖锐乙相同粗慢低沉(2)如图2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塑料球弹起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塑料球被弹起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
9、(1)主要研究声音的_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频率是否有关;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实验(2)主要研究声音的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实验中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音叉微小的振动,是物理学中的_.法。23小涵在做“探究萘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她每隔5min记录一次萘的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5101520253035温度/508080808090100(1)在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是_。在第15min时,萘处于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
10、3)在观察萘的熔化时,_。由此小涵得出结论萘的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填小涵的探究过程)2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可折转纸板(光屏)、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此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2)实验器材中,可折转纸板可以非常方便地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则这个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纸板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是否在_所决定的平面内;(3)如图所示,实验中同学们多次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分别测量ON两侧i和r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次数ir135352505037575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_;(4)实验中多
11、次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目的是_。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刻度为50cm处。(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若蜡烛烧短后,烛燃的像成在光屏的_(选填“上方”或“下方”)。(3)在(2)小问的基础上若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应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选填“远视眼镜”或“近视眼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
1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26(1)如图, 在测量温度时, 甲、 乙、 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 正确的是_,读数是_C。(2)如图停表的读数是_s。(3)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_cm,用公式_可计算得出小车由 D到F 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_ m/s。【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故A符合题意;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故B不符合题意;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噪声的大小,而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D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即响度大,音量即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A解析A【详解】“禁止鸣喇叭”标志牌是不允许鸣喇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A。3C解析C【详解】A将热水泼向空中,立刻变成冰棱,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荷叶上水珠消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4、液态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潮湿的衣服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解析D【详解】A本考场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8m没有这么高的桌子,课桌应为学生身高的一半最为合适,约为80cm,故A不符合实际;B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悬浮在盐水中时等于自身重力,所以所受浮力约为0.5N,故B不符合实际;C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考场的空间容量约为由可得考场内空气的质量约为故C不符合实际;D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Pa,考场内气压与之差不多,故D符合实际。故选D。5C解析C【详解】A、干冰变
15、小,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此过程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B、干手机将手烘干,手表面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C、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重点是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6A解析A【详解】A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承接在光屏上也能够用眼睛观察,故A正确;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也改变,故B错误;C光在反射
16、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C错误;D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故选A。7B解析B【详解】A放大镜是凸透镜,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故A错误;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故B正确;C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故C错误;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故D错误。故选B。8B解析B【详解】A图中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
17、意;B把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则像距将变小,同时像将变小。所以,此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故B符合题意;C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图中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D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B【详解】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和“孤帆”是运动的;其中青山相对帆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所以青山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帆船,“孤帆”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所以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河岸
18、。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C【分析】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根据求出;【详解】A、在2s5s内,通过的路程为0,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5s-8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故C是正确的;D、由图象可知,小车早0s2s内通过的路程为2m,故速度为;小车在5s8s内通过的路程为4m,故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1振动 频率 音调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乐音是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19、。23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12光沿直线传播 浅 反射 【详解】(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由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2)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穿过水面,此时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3)湖中的孔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13色散 三原色 红 【详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自然界中,红、绿、
20、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因此它们被称为光的“三原色”。3若用红光照到白纸上,白纸会反射所有色光,故白纸为红色。14熔化 汽化 【详解】1冰吸热会发生熔化,由固态到液态。2液氨吸热会发生汽化,由液态到气态。【点睛】15晶状体 视网膜 凹 【详解】1眼睛的晶状体的形状为中间厚边缘薄,起到凸透镜的作用,在眼球的折光系统中起到主要作用。2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上,才能通过视觉神经最终将信号传到解析晶状体 视网膜 凹 【详解】1眼睛的晶状体的形状为中间厚边缘薄,起到凸透镜的作用,在眼球的折光系统中起到主要作用。2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上,才能通过视觉神经最终将信号传到大脑,远视眼(老花眼)、近
21、视眼成因,其本质是物体所成的像无法落在视网膜上。3近视眼对光的会聚本领过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需要将光线发散,所以应该戴凹透镜。1630【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的左端在刻度尺6.00cm位置,右端在刻度尺7.30cm位置,木块的长度为1.30cm。解析30【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的左端在刻度尺6.00cm位置,右端在刻度尺7.30cm位置,木块的长度为1.30cm。17折射 反射 实 【详解】1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
22、时大时解析折射 反射 实 【详解】1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所以晴朗的夜晚看到星星在“眨眼”是光的折射现象。2夜晚的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月亮,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3小孔成的像,光屏能够承接,所以“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18晶体 温度不变 【详解】12由图可知,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是晶体。解析晶体 温度不变 【详解】12由图
23、可知,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是晶体。19不是 大于 【详解】1当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它反射的光线进入手机照相机形成图像,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2照相机是凸透镜,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解析不是 大于 【详解】1当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它反射的光线进入手机照相机形成图像,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2照相机是凸透镜,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所以扫描二维码时,摄像头应位于大于2倍焦距处。20运动 2 6 【详解】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2甲车的速度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
24、,甲、乙两车间的距离解析运动 2 6 【详解】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2甲车的速度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三、作图题21【详解】(1)1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与主光轴射解析 【详解】(1)1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以此规律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3)3平行
25、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经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焦点,据此画出凸透镜;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两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再根据法线和平面镜垂直画出平面镜,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音调 控制变量法 响度 转换法 【详解】(2)1 声音的尖锐、低沉反映的是声音音调的特性,说明该实验主要研究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频率是否有关;2 两根橡皮解析音调 控制变量法 响度 转换法 【详解】(2)1 声音的尖锐、低沉反映的是声音音调的特性,说明该实验主要研究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频率是否有关;2 两根橡皮筋长短相同,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
26、筋,说明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 两次敲打音叉力度不同,塑料球弹起高度不同;说明音叉振动时振幅不同,重敲音叉,塑料球被弹起高度较大,声音响度大,说明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4 实验中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音叉微小的振动,是物理学中的转换法。23固液共存 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萘不继续熔化了,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萘又继续熔化 【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70。2由表格可知,15分钟时萘解析固液共存 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萘不继续熔化了,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萘又继续熔化 【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70。2由表格可知,15分
27、钟时萘的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中,因此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3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各个时刻对应的温度点,然后把描出的点连成平滑的线,就得到了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4小涵得出的结论是萘的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所以先将萘隔绝热,观察其不再熔化,然后再将萘加热,观察其继续熔化;具体做法是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萘不继续熔化了,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萘又继续熔化。24量角器 入射光线和法线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详解】(1)1实验中需要测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故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量角器。(2)2解析量角器 入射光线和法线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多次
28、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详解】(1)1实验中需要测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故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量角器。(2)2将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因此此光屏在弯折时可以探究反射光线是否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3)3由表中数据可知,采用不同的入射角实验时,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可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4一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可能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可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250 同一高度 右 放大 上方 远视眼镜 D 【详解】(1)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和像距都等于凸透
29、镜的二倍焦距,解析0 同一高度 右 放大 上方 远视眼镜 D 【详解】(1)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和像距都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图中物距为2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为了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34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该向右移动光屏。5由于光屏上的像是倒立像,若蜡烛烧短后,烛焰向下移动,烛燃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3)6在(2)小问的基础上若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应该使成
30、像光线变得更会聚一些才能使像成在光屏原来的位置,所以应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远视眼镜。(4)7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成像的光线变少了,会使像变暗,但是由于物距不变,这样的操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和像的大小,故选D。26乙 -3 337.5 8.00 0.2 【详解】(1)12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3。(2)解析乙 -3 337.5 8.00 0.2 【详解】(1)12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3。(2)3小表盘在5和6之间,是5min,超过了一半刻度线,所以大表盘读数为37.5s,时间为5min37.5s,即337.5s。(3)456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12.50cm-4.50cm=8.00cm速度公式为,小车由 D到F 运动的平均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