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路的思考_钟金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558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路的思考_钟金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路的思考_钟金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路的思考_钟金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 12 月第 6 期(总第 153 期)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Dec.2022No.6(Gel.153)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路的思考钟金意(宁波市社会主义学院,浙江宁波315031)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经历了探索和酝酿、确立和建设、恢复和发展、开拓和创新四个历史阶段,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路存在同频共进的关系,都经历了不断探索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处理政党关系和建设新

2、型政党制度的认识持续深化,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一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性;二是满足人民群众期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三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著实践价值,既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大局,也创新了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制度支撑。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型政党制度;历史逻辑;实践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22)06-51-10收稿

3、日期:2022-10-29基金项目:2022 年度浙江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课题“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和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ND2204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钟金意,男,宁波市社会主义学院文化和统战理论教研部讲师。中共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下简称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的土壤当中生长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4、士的伟大政治创造。可见,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史同频嵌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路中,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522022 年第期与中国式现代化互促共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不仅全面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深刻内涵和特色优势,而且深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因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深入理解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作用,有必要首先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从而清楚认识到选择和建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

5、政党制度的实践价值作出考察,全面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一、文献回顾和研究缘起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讨论时,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创新论断,并用三个方面的“新”来阐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指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正因为我国政党制度是“出于中国政治的传统、基于中国政治的经验的”2,学界积极围绕着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经验和内在逻辑展开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一是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比如,把新型

6、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划分为探索与初步确立、巩固与规范发展、丰富与日臻成熟三个阶段3;或者恢复与发展、坚持与探索、深化与发展、创新与完善四个阶段4;还有研究认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变革稳进超越”的历史变迁,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提出的“中国方案”5。二是论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问题。有研究认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时间起点,而且在新型政党制度基础上形成的新政协超越了国民政府时期的旧政协6;有学者则从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底蕴的角度来分析其历史逻辑,指出新型政党制度蕴含了“天下为公”“以民为本”传统文化精华和“和而不同”“兼容

7、并蓄”优秀文化基因7;还有学者从历史政治学的视野分析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认为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对政治现代化的回应与自我调适,实现了最高政治权威与凝聚社会力量的统一8。三是对坚持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自信展开分析。如有学者认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自信从探索历程中来,它是从中国自己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道“风景”,不是中国从西方照搬过来的“盆栽”,是一个有“根”有“魂”的制度9。综上所述,对于新型政党制度历史发展的研究是一个值得不断拓展和深入的课题,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知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然而,由于受时间阶段和研究视角等因素的限制,既有研究成果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方面,需要在新型

8、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另一方面,研究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论,必须不断观照现实实践的需要,探讨其实践价值。虽有部分研究分析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启示和时代价值,以及现代化进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2022 年第期53程中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10,但在结合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路展开分析,首先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进程及逻辑,从而更加清楚认识到选择和建立新型政党制度

9、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价值作出考察,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作用,有利于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这一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路存在同频共进的关系,都经历了不断探索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处理政党关系和建设新型政党制度的认识持续深化,新型政党制度的建设也逐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中国式现代化。(一)探索和酝酿阶段: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积累了政治经验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寻找国家富强和人民

10、幸福的现代化之路而苦苦求索。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1921 年,这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在觉悟和信仰上都走在资产阶级政党前面的无产阶级政党,而且更有领导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但是,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处理政党关系的认识还不成熟,对党派合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但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派合作的认识就有了明显转变,当时通过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提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主张,表示愿意与其他革命性质的政党进行合作。正是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在这一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新生的政党,力量还比较薄弱,最终确定的合作方式是中共党员以个人的名

11、义加入国民党,所以国民党在此次国共合作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继而背叛革命制造“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最终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在这次失败中,共产党受到了深刻教育,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也逐渐认识到,只有革命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党独裁和专制统治,才能真正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过程中,以及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扩大自己的统一战线,实施“三三制”政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例如 1935 年 8 月发表的八一宣言,就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决心,这一宣言也得到了

12、爱国人士和进步人士的热烈响应。这表明,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关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于政党制度的酝酿也日趋成熟,这也为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逐渐走向合作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二)确立和建设阶段:为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奠定了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公开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标志性事件是“五一口号”的发布以及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因此也就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政治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542022 年第期格局得以形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1949 年 9 月 21 日,第一届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得以正式确立。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多党合作的存废问题出现过一些争论,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新型政党制度仍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行探索者11,毛泽东同志在 1956 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对这些争论作了很明确的回应,认为还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2。这一处理政党关系的思想后来在中共八大上被确立为多党合作的“八字方针”。然而,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使得我国政党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新型政党制度以及相关的组织体系受到重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

14、度在这个时候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三)恢复和发展阶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多党合作事业得到了恢复。邓小平同志在客观思考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推动多党合作事业进一步发展,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13,这也就成为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在此背景下,多党合作的“八字方针”得以发展为“十六字方针”,也就是 1982 年中共十二大确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这成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行动指南。这一方针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于长期

15、以来多党合作实践经验的全面客观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内在特点和独特优点的充分展现,使得新型政党制度从理论层面以及实践层面都得到了丰富和拓展。1987 年中共十三大报告中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概念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表述,表明党对这一制度的内涵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198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则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定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肯定了这项制度以及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迈入了制度化建设的新征程。在中共十四大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

16、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继而 1993 年被写入了我国宪法。2005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对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前景作了阐述,进一步推动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四)开拓和创新阶段: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构建了体系支撑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各项工作和法规政策得到不断开拓和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多党合作事业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的方面来积极推动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发展,这从中共十八大第一次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写入报告就可以得到印证。2015 年,一系

17、列与这一基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2022 年第期55本政治制度相关的法规制度得以颁发,其中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这一重要党内法规,以及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关的概念、形式、平台、渠道和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进一步彰显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中共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了深入阐述,并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纳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当中,使其定位和优势进一步明确

18、。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对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的深刻阐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型政党制度认识上的创新,为推动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21 年 6 月 25 日发表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全景式呈现了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有利于进一步构建起科学、权威的中国政党理论话语体系。中共二十大则把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充分表明了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式现

19、代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要创立一种政党制度,必然不能离开相应的历史土壤,并且会打上十分鲜明的历史印记。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党外人士和人民群众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创立的,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要走向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否则,将难以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性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中华民族第一次如此沉重地面临着主权方面的危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在受着外部力量的压力而被迫开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使得中国两千多年的

20、封建帝制最终走向结束。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一些人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方面的革新,他们把目光转向西方社会,将这些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度移植到中国来,实行多党竞争的制度,但却造成了民国初年的中国政党林立,无序的竞争导致了社会的撕裂,最终却把国家推向动乱无序的状态。民国初年对多党竞争制度的探索最终没有结出理想的果实,这也历史地证明了从西方照搬过来的竞争性政党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也无法使中国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的革命事业才有了崭新而且更加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它对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建设方面的认识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

21、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全面分析了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情况,最终认识到必须要把统一战线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探索一种良性可持续的政党关系。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562022 年第期为了将共同的敌人彻底打败,从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共同愿望和目标,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民族和国家的大局,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积极主张并建立了联合各方面积极力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多党合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与这一举措相反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却坚持“一党专政”的政治立场和政策,奉行“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将专制独裁

22、的统治贯彻到方方面面,这一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最终失去民心,受到其他进步政党的强烈反对。在国民党反动派一党独裁专制与中国共产党积极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政策对比中,各民主党派认清了历史大势,做出了正确的历史抉择,通过响应“五一口号”表示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二)满足人民群众期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新型政党制度要行稳致远就必须做到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期望。“任何政党和政治力量,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站住脚跟,就看你是否能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问题,完成这个民

23、族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14一个民族的历史任务具体来说就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利益需求问题是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将谁作为依靠、为谁服务彰显的是一个政党制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要求。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而能够真实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且最广泛地代表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基于鲜明真实性。随着社会利益诉求的不断差异化和多元化,要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就需要有一种政党制度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

24、本利益,并将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出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就是积极呼应这一历史要求,通过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充分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各阶层群体的真知灼见都能有效地表达并被吸纳,最终通过对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凝聚起广泛的社会共识,真实有效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基于广泛代表性。新型政党制度既要坚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要尊重不同阶层群体的不同意见,要做到包容团结、求同存异,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代表的广泛性和各方面利益诉求差异性的有机统一。再次,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

25、度基于持久稳定性。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确立,以及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方针,能够协同实现各阶层、各团体的利益,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政治局面的长治久安。(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所建构的现代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2022 年第期57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而一种政党制度一定是立基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之上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滋养当中生长起来的,其内在都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新型政党制度也是这样的,它的根是

26、植于我国长期以来积淀的“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兼容并蓄”“民为邦本”等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 礼记礼运 当中记载的千古名句,而 吕氏春秋贵公当中则更加直白地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可见,“天下为公”是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崇尚的信念和追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过程中也没有丢弃这一理想信念,而是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为公”和“以民为本”思想当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在探索和建立新型政党制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广泛团结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的重要性,整合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27、本利益出发,坚决反对一党独裁和封建专制,从而在水火当中拯救民族危亡。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所坚持的方针政策,当中蕴含着和谐包容、团结共赢的思想理念,同样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兼容并蓄”思想基因。“和合”理念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所倡导的,积极主张“贵和尚中”“以和为贵”,中国共产党对这种“和合”文化的精髓进行了有效吸收,创立了既不同于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又不同于国民党反动派一党专政而是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从而实现了一种和谐共存的政党关系。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儿女,已经渗入到人们的血脉和基因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生长的

28、文化土壤,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理念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新型政党制度之所以能产生并成长于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它通过传承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找到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文化根基,用肥沃的文化土壤滋养着其健康持续生长。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价值作为从中国历史土壤当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民主政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具有非常显著的制度优越性和实践价值。(一)构建了中国的和谐政党关系,有利于营造中国式现代化的良好环境中国

29、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明确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既是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又是共同协商、相互监督的合作关系。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党,而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两者定位不是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关系,更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相互竞争、互相攻讦的关系,而是团结协作、共存共事、同舟共济的亲密友党型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是政治上的领导,与此同时,各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582022 年第期治协商等活动方式履行自身的参政党职能,为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建

30、言献策、凝心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新型政党制度积极有效地搭建起了友好合作型的和谐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和职责都在这里面得以明确,各自的角色与定位也得以厘清,从而能够实现职责明确、协作配合与良性互动,有效避免了无序竞争、互相倾轧而导致社会撕裂和政局动荡等恶性后果,有力维护了中国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这一制度创造性地处理好了政党之间的关系,也对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进行了十分有效的破解。当前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的复杂环境也成为了挑战我国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推进团结协作、合作共商的理念,才能真正保持国家的安定和

31、社会各方面的团结。(二)创新了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有利于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渠道人类在探索政治文明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而政党政治正是人们为了完善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而做出的一个重要探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政治文明形态,它扬弃了旧式政党制度存在的种种不足,是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存在的,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优势。具体来讲,西方政党制度的民主特征主要体现在竞争性选举过程当中,所以它更强调

32、竞争而不是合作,它把重点更多地是放在如何构建更复杂选举程序当中,维持看似稳定有序的竞争秩序。也就是说,西方政党制度服务的仅仅是一种形式民主,而这种“竞争性的选举民主形式由于具有强化社会分歧和赢家通吃效应,容易造成利益排斥”15,所以,在这种政党制度中,各个政党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不但没有共同的目标作为合作的共识,而且还是一种离心的互相竞争关系。相反,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通过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各个政党之间相互协商、相互合作的关系,是为了真正服务于民、谋求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实质民主的实现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这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实现形式突破了西方竞争性代议制民主

33、的局限,将民主的本质和形式之间进行了有效的粘合。(三)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有利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而经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有各方面的推动力量,也离不开相应的监督力量。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发挥民主监督的优势,能够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决策的落地落实,这对于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新时代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已经成为新型政党制度中民主监督这一特色和优势的创新发展。例如,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各民主党派围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民主监督,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

34、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2022 年第期59成为了宁波市多党合作事业的一张“金名片”。通过开展各民主党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民主监督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跟踪监督,既拓宽了各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渠道,也有效助推了宁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探索采取“体验式”“协商式”“跟踪式”等多种监督形式,架起政企沟通的桥梁,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地,切实提高了民主监督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整体效果。此外,要把民主监督的制度化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还需要在机制形式上进行系统化创新,福建省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例如,福建省各民主党派积极探索“民主监督+考察调研+政党协商”

35、新形式、新途径,围绕有关重要文件和法规政策的制定与修改建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主题,积极开展政党协商,切实把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效能。省各民主党派高效落实“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工作制度,聚焦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居民增收和编制“十四五”规划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间,累计开展调研 2988 场次,撰写调研报告 3094 件、社情民意信息 13675 件,在省两会上提交提案 709 件、发言 492 件16,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高效赋能全省经济高质量

36、发展和社会高水平治理。五、结语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和自主创新的成果,是中国人民团结合作的伟大政治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文明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一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厘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之间团结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避免了两党制和多党制缺乏一致目标共识而混乱竞争的局面,从而“维系国家的内在统一,保持国家整体转型与发展”17,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这种政党制度模式符合了中国的实际,也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更是适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切实将政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新

37、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探索如何实现政党制度模式的创新优化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拓宽了世界政党制度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8-39.2 徐锋,高国升.正谊明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何以为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3.3 刘家强.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对新型政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J.红旗文稿,2021(16).4 余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3).

38、5 亓光.伟大的政治创造: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国探索与历史贡献基于“变革-稳进-超越”的政治解释J.社会科学研究,2019(5).6 哈伯先.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时代价值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20(2).7 钟德涛,孔海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然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J.广西社会科学,钟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研究602022 年第期2020(7).8 袁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逻辑的历史政治学分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3).9 黄天柱.坚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自信 N.学习时报,2022-02-09(03).10 石琳琳.中国新型

39、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基于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探索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1).11 李朋飞.毛泽东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EB/OL.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2022-10-03)2022-11-03https:/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1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5.14 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75.15 房宁,张茜.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逻辑 J.文化纵横,2017(6).16 林清智,刘贞天,傅振宇.同心谋发展 接力谱新篇福建省各民主党派五年建设发展综述N.福建日报,2022-06-08(01).17 林尚立.制度与发展:中国制度自信的政治逻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2).(责任编辑:龚继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