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者王峻峰_葛昌永.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171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者王峻峰_葛昌永.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长者王峻峰_葛昌永.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5 档案记忆2023.1疫情防疫政策调整前后,我宅居沪上两月,突然有书友来一微信,告知王峻峰老先生辞世的消息。我顿时愕然。王峻峰老先生出生于 1922 年,至今整整一百岁。长命百岁,王老做到了。2020 年春节前,我例常去王老家看望他。王老头脑清晰,只是患有耳背,与他说话,需要大声叫喊,否则他听不清楚,只是对着你笑。王老夫人也已愈九十高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没有什么记忆,需要王老贴身照顾。王老是离休干部,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两个职务,一个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个是湖北省第二届书法家协会主席。他当省书协主席,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儿。首届省书协主席张昕若之后由王老接班,在钟鸣天任第三届省书

2、协主席时,王老担任名誉主席。我到省书协当秘书长时,王老依然是名誉主席。有时候在一起开会,我提前把工作餐安排好,想让大家会后聚一聚,王老却对我说,“葛呀,我得请假,不能在这吃饭,我得回家给老娘做饭哟!”那时,王老已经是八十多岁了,拳拳孝心,溢于言表。在我的印象中,湖北书法界的几位老先生,吴丈蜀是 1919年出生,比陈方既稍大两岁,走于 2006 年,活到了米寿。陈义经更大一点,1914 年生,走于2007 年,也活到了 93 岁。陈方既 1921 年生,2020 年 8 月走,接近百岁。我当时写有一首七律诗怀念他:“人生双九实难如,更复高堂累锦书。种豆得瓜多硕果,鸿篇巨制享声誉。如今驾鹤缘弘道,

3、往昔耕堂重授渔。昨日音容犹尚在,笙歌一曲送仙车。”而如今,王老也走了。老先生中年纪稍大的,便只留下孙方老。孙方老 1924 年出生,今年也百岁了。孙老的身体比陈老、王老还要好,现在还时常与年轻人一起跳交际舞咧!书法这门艺术,真是能让人健康长寿呢!王峻峰是河北定州人,字冰石,笔名微吉。1937 年毕业于定县达材学校,后投身革命,曾任县委、地委、区委组织部干事,南下后任中南局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冶金部第七冶金建设公司经理、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在书法及文化界,曾任东湖书画院院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他自幼爱好文学和书法,发表不少诗歌、散文、杂文,书法作品被收入多

4、种展览专集,刻入黄河碑林、翰园碑林,并为湖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暨南大学艺术馆等多家收藏,作品及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 等。曾参与创办 书法报与楚文阁,主编湖北历代书法作品选粹等,是一位对湖北书法事业有颇多建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老的书法作品,说不上新潮,属于具有童子功力、有国学基础的老学究一派书风,写得奇崛硬朗,个个铮铮铁骨。有如李尔重先生,也是河北人,曾任武汉市委书记、中南局宣传部部长、河北省委书记,2009 年去世,享年 97 岁,写过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李老也曾是湖北省书协名誉主席,在世时,我们常到家中看望他。李老说话一板一眼,句句都有分量。王老和李老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特

5、点,就是刚劲不含糊,一字一板,没有柔情似水,只有爱憎分明。如今,不少书法家讲究炫技,讲究写字就是写字,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是如此了。长者王峻峰文/葛昌永百姓记忆26 档案记忆2023.1王老总是操一口河北腔,声音爽亮,高门大调,让人听了长精神。他是宽厚长者,愿意与年轻人交往,不居高临下,不倚老卖老,对人诚恳,让人亲切。每有展览事宜,我告知他截稿时间和要求,他总能按要求书写,按时交稿,从不拖拉,不卖关子,而且常常是自己提个手提袋送稿到协会来。遇到书定内容是他自己所撰诗或联,一定要让我先看看,谦虚地说看看平仄与对仗有什么问题没有,态度谦逊诚恳。倘若告诉他哪些地方需要做些修改,他定会真心感谢。这种谦虚

6、风格,令我印象深刻。时光如梭,岁月无情。每个人都会由年轻慢慢变老。能活到百岁,是一种福分。什么是老?不到八九十岁以上,算不上老。书法家活到老,才有人书俱老的资格。现实社会里,也唯有书法、绘画、中医、非遗作品,才会越老越有分量、越老越有价值。湖北的老书家是湖北书坛的财富。想想他们,我们便会受到鼓励。受到鼓励的我们,也要在人书俱老的道路上淡然前行,不计所得,顺其自然,直到也是百岁或百多岁,留下为后人念叨的一些东西。以后,再也看不到王老的音容笑貌了。我只好提笔写下这段文字,作为对王老的怀念。(作者系第六届中国书协理事,曾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责任编辑:黄敏国营单位的时代印记文/陈放国营单

7、位是时代的产物。作为曾经的国营单位子弟,国营单位带给我的记忆,既是荣耀的,也是忧伤的。沾亲带故的工友们1988 年秋,我出生在四川一个国营企业的厂医院里。算起来,我是这里的第三代。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企业的职工。1960 年代,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当年的背景是三线建设,大量工业企业内迁。他们的子女,也就是我的姑姑、叔叔和舅舅们,在成年后也以不同的途径,进入了企业。那时候管这个,叫接班。于是,两代人都有了同一个单位,整整齐齐的。工作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个人问题。老职工们似乎都认为,让彼此成为儿女亲家,是最好的安排。这不光是知根知底的问题,多少还有点“级别般配”的意思。我们那个厂是省工业厅爷爷和父辈们同在一个工厂百姓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