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活态化保护路径研究_余奕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757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活态化保护路径研究_余奕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活态化保护路径研究_余奕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活态化保护路径研究_余奕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大众文艺非遗研究一、前言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具高文化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结晶。一千七百多年前起,彝族漆器与民族生产生活就紧密关联,至今传承不断。从满足传统社会生产需求的用具,到现代社会生活装饰用品,彝族漆器品类繁多,工艺精致,其髹饰技艺是具传承价值的民间非遗手工艺,但当下该手工艺正在走向衰亡。趋于同质化的外观,缺乏创新的品类纹样1,为降低成本选择改换漆料、胎骨,以次充好扰乱市场2,低价竞争导致漆器无利可图,种种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非遗的保护迄今有许多观点,从静态保护发展至活态保护,经过了大量实践与理论的验证。活态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根本途径3,非遗的保护不能单靠将文化收录入书籍

2、或博物馆,要维持活力以吸引更多人进入产业,促进文化保护传承。活态保护应使文化融入特定族群的生活中4,只有当非遗文化与所属族群处于相互依托的良性状态时,文化才是鲜活发展的。传承是保护的核心,活态保护强调非遗的生命力,除经济价值之外更注重非遗的文化意义5。相比静态保护,活态保护更能够使非遗技艺处于发展传承的活性状态中。KJ法即亲和图法,可以通过信息的片段化收集归纳来获得有效信息6,从复杂的关系中获得问题关键,帮助确定解决方向。该方法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颇有效用,应用在非遗保护领域则有助于打通传统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但在该领域还鲜有应用。目前针对彝族漆器的研究集中于创新和旅游纪念品,对文化保护发展的

3、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基于活态保护理论,使用访谈法及KJ法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意义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活态化保护创新提供建议。二、研究过程在非遗活态保护中,文化本身的传承固然重要,但在商品经济的时代背景中,创造市场价值也同样重要。妥善运用市场力量,可以为彝族漆器产业带来高经济收益,吸引更多人从事相关工作,学习传承技艺。有了市场价值,漆器髹饰技艺就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技艺的传承发扬。但在市场冲击之下,技艺如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迁,也会导致文化变异。因此,在创造市场价值时,要将文化传承与市场机制有机融合。(一)市场需求针对市场价值的研究应主要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市场需

4、求,研究对象还应包括漆器的其他相关人群,如非遗传承人、漆器产业从业人员。在活态保护过程中,民族主体对文化的情感与认同,以及文化的旅游传播是重要因素57,因此,消费者群体又细分为彝族人与外民族的旅游群体。以消费者、非遗传承人、从业人员三大利益相关群体为访谈对象,选择六位四川彝族与五位曾到过西昌的非彝族旅游群体,三位彝族漆器销售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从外观、工艺材料、实用性三个部分进行。将访谈结果与针对彝族漆器非遗传承人吉伍巫且的视频与文字采访资料结合,共收集到155个相关词条或短句,使用KJ法整理后得出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点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呈现明显交集。游客群体中,有一

5、部分较重视价格和便携性,另一部分则重视品质,二者都对漆器的文化意义及观赏性有需求。在彝族群体中,漆器的质量、实用性是一大需求点,其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认同相关联,是该群体购买漆器的主要因素。总体上,消费者都对漆器的品质与文化意义有需求,认为漆器最好为传统手工制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活态化保护路径研究余奕楠(澳门城市大学,澳门 999078)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文化传承意义,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作为民族非遗之一,富保护传承价值,但当前彝族漆器在市场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彝族漆器文化内涵,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得出彝族漆器的活态化保护发展路径。文章利用访谈法、KJ法对彝族漆器的市场需

6、求点进行收集归纳,结合彝文化内涵,提出彝族漆器在当代的发展要围绕设计创新、品质调控、市场推广来进行。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KJ法;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4-0003-034大众文艺作,兼顾文化内涵与美观,在工艺材料上并重安全性与实用性,在文化意义上重视民族内部情感认同。在销售人员角度,销路不广是彝族漆器如今面临的问题。高品质漆器的高昂成本与目前的市场购买力不匹配,对于依然以熟人推荐及门店售卖为主要销售方式的漆器商人来说,昂贵的天然木材手工漆器的客户群体十分有限。要解决此困境,就要利用当代信息工具打开销路,扩张客户群体

7、。此外,从业者认为产品在外观及种类的创新有利于吸引更多顾客。在漆器传承人角度,漆器的创新方向多样,但要基于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吉伍巫且十分重视漆器技艺的传承,他创办传习馆将该技艺广而传之,希望吸引更多人入行,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广彝族漆器。在他手中,漆器种类新增了三十余种,图样上,他还将彝文化中的鹰与汉文化中的龙做了融合创作。吉伍巫且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漆器也不能一成不变。根据市场需要创新,对漆器的发展有利。彝族漆器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以文化内涵为基础的创新需求、品质需求与推广需求几个部分。其中,文化内涵基础上的创新需求包括外观、器物种类的创新;品质需求与生产工艺及材料选择有关;推广需

8、求则指漆器的市场推广。(二)文化内涵明确漆器表现形式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避免盲目创新,保有文化价值。研究从彝族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讨彝文化要素,为漆器髹饰技艺在当代的创新发展提供基本思路。文化内涵通过髹饰技艺在漆器外观上表现为色彩与纹样两个部分。先说色彩。彝族漆器一般黑漆为底,用红色与黄色漆料在底漆上髹饰,形成黑、红、黄三色交织的色彩特点。有学者通过彝族史诗传说与史籍对彝族色彩文化进行了梳理,将彝族色彩模式粗略分为四类,即日月、天地、四方、五色8。其中,认为日月在彝族色彩观中分别为青与红9,天地亦然。彝族先民认为天由清气上浮显为青,地由浊气下沉显为赤。四方指色彩与方向的对应,东为红,南为黄,西为黑,

9、北为白8。五色指黑、白、赤、黄、蓝。这里的蓝指代天地清浊之青。彝文化中的五个重要色彩初步明朗,但色彩间的关系与象征仍不明确。据西南彝志,在清浊尚未形成天地之时,天地混沌的表现为黑魆魆,青红形成天地后,产生了白与黄,其中黄为先10。可见,在彝族宇宙观中,黑为万物之始,继而产生青与红,分别为天与地,而后天地变换又产生黄与白。五色中,黑、红、黄成了彝文化的代表色。三色分别代表威严庄重、炽烈勇敢与光明昌盛,在彝族漆器中交织缠绕,将民族的美好向往一一描绘。在技艺活态保护过程中,三色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发展,加入五色中的青与白。再说纹样。有学者认为,漆器中的纹样体现了彝族的图腾崇拜11。各民族历史上

10、的图腾观念不尽相同,有民族将图腾动物视作神灵崇拜,有民族认为图腾源于生产生活,也有民族将图腾与本民族进行血缘上的联结。12在彝文化中,图腾与神灵挂钩,还与血缘祖先连接。彝族崇拜自然,惊叹于日月星辰之永恒不灭辉光灿灿,叹服于巍峨山川崇峻壮丽奔涌不息,因此在漆器纹样中以自然为灵感的纹样多不胜数。彝族崇拜祖先,广阔天空中翱翔徘徊的龙鹰是英雄支格阿龙的祖先,滔滔大江中潜游盘桓的神龙是哀牢夷始祖九隆之祖先,漆器的动物图腾纹样中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血缘始祖观。除去含图腾崇拜意味的纹样外,漆器中还使用源于日常生活的纹样。漆器纹样的创新有两条路径,一是根据传统纹样的创作原则为基础创作当代背景下的新纹样,二是从纹

11、样排布入手进行创新。两条路可齐头并进,但需兼顾传统文化的延续及其与当代社会的接轨,不可过度重传统而致墨守,也不可为求新而弃文化。只有扎根于传统而不与时代脱轨,才能使非遗技艺在保有文化内涵的同时与时俱进。三、发展建议以研究结果结合活态保护理论,可以进一步探索彝族髹饰技艺的保护路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创新发展以文化内涵基础上的创新需求、品质需求,以及推广需求三大点为基石进行讨论,形成活态保护框架。(一)基于文化内涵的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延续性13,保证文化内涵,增强观赏性的同时维护族群内部情感认同。此部分包含外观创新与种类创新,其中外观又分为色彩与纹样两个部分。首先是色彩,目前大部分漆器都仅

12、使用黑、红、黄三色,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掺杂使用青、白二色的漆器。五色都来源于彝文化,但青、白二色在彝文化中的分量相比黑、红、黄仍有一定差距,且消费者普遍认为黑、红、黄三色民族特色更鲜明。因此,青、白二色在应用中要注意使用比例,避免大量运用弱化漆器的彝风特点。如此,可以在保证漆器的文化意涵与民族象征性的前提下,增加审美多元性,满足消费者的外观与文化需求。其次是纹样。纹样的创新有两个方向,一是图案创新,二是排布创新。传统纹样背后或承载了彝族的宇宙观等族群思想观念,或表现了族群曾赖以生存的渔耕纺牧、繁衍生息的高山深谷。从花鸟鱼虫到日月星辰,都被彝族先民看在眼中,绘制成图样,向后人传递他

13、们的所思所想与生活片段。至今,彝族聚居地风貌不似从前,族群开始与其他民族广泛接触,文化交融传播成为趋势。时代的变迁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可以谱绘出蕴含彝族当代生活、观念元素的新图样。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中未被表现的进行纹样化创作。比如民俗节日、族群观念、婚丧嫁娶等,这些彝文化中已有的传统民俗民艺或社会理念都独富魅力,但在传统纹样中还没有以此进行创作的。通过以上两个方向进行图案创新,可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当代创新发展齐头并进。非遗研究5大众文艺除图案创新,纹样排布创新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产品观赏性的需求。通过观察彝族漆器,从平面构成角度对纹样排布进行分析,发现重复、放射、近似、

14、对比使用最为普遍,重构、特异相对较少,肌理、空间、渐变则基本没有用到。在漆器的涂绘中,纹样多以放射构成呈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围绕中心点分布,或以重复构成手法带状排序;近似构成多用以在单个或成套漆器中增强纹样整体律动感;对比构成则多利用纹样大小疏密及色彩形成强烈对比。至于重构构成,在彝族漆器中有初步体现,但少被熟练运用。此外,特异一般仅运用在构成中心,形成视觉焦点。对比当代平面构成的几种形式,彝族漆器髹饰纹样还缺乏三种构成形式,即空间、肌理、渐变。其中,大部分构成都可通过色彩与线条的重组和变化来完成,唯独肌理构成与技艺手法密切相关。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以髹涂描绘为主,肌理光滑,器物表面的凹凸都为胎骨本

15、身形状。在各派漆艺中,有许多技法能创造不同肌理感,如堆漆、填嵌、刻画、雕镂等,其中,大多能为彝族髹饰技艺所学习融合,促进技艺发展。最后是器物种类创新。自吉伍巫且起,彝族漆器种类扩展了茶具、装饰物等三十余种品类,后来的从业者也多有创新,出现了漆器手镯、耳饰、钥匙扣等,漆器也开始与珍珠等其他材质物品共同组合成一件产品。虽然目前应用尚且不够广泛,但已是创新的开端。使漆器融入当代生活,便会催生出各式各样新颖潮流的漆器物件,当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彝族漆器就能真正成为生活一部分,成为活非遗。(二)产品品质非遗传承人及消费者都对天然材料手工制作的漆器青睐有加,但其面临成本与市场不匹配的问题。传统漆器制

16、作周期长,成本高,产品价格高居不下,难以大规模产出。如今部分漆器厂家使用化学漆、塑料胎底等以降低成本,产品质量严重下滑。低成本、高收益的漆器挤兑传统天然漆市场,造成传统技艺市场的进一步低迷。低质量的漆器既不符合市场的品质需求,也不利于技艺的活态保护,因此,在漆器发展过程中,可以尝试新材料,但盲目以低价材料替代天然材料并不可行。在材料创新的过程中,应专注于品质,在销售过程中要标明用料,实现与天然材料漆器的市场区分。(三)市场推广除却技艺的创新发展,非遗文化的市场化保护同样重要。彝族漆器商家及非遗传承人都认为当前彝族漆器仍有推广的空间,可以扩大客户群体,提升知名度,并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目前,从事

17、彝族漆器生产销售的群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当代前沿市场信息与企业管理等相关领域不甚熟知,因此相关企业没有形成系统化管理,难以打造独立品牌,在销售端也缺乏营销,导致客户群体十分有限,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依然依赖熟人介绍与开设门店来产生产业收益。要改善该情况,需要从业人士对相关知识学习了解,从公司的企业化管理开始,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整合销售端与工厂端,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细分消费群体,提炼产品特色并加以指向性宣传,初步打造品牌。在宣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扩大宣传广度,利用大数据增加宣传精度,利用当代多样化的营销方式提高宣传效率,实现扩大客户群体的目的。结论步入多文化交融的时代,并不意味着彝文

18、化要就此衰退。在守住文化根源的基础上,对其他文化、事物积极学习,将其本土化运用,就能在文化保护的同时达到促进文化发展的目的。传统手工艺要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才能保持活性,延续传承文化,如若一味停留于过去,则随着时代变迁,工艺愈发落后,生产价值不高,将导致无人传承,终沦为博物馆中的文化化石。因此,应趁手工艺还未消失,积极促进传统工艺与时俱进,融合当代多元需求与审美,以发展的形式对其进行活态保护。彝族漆器色泽明艳,纹饰独特,要保护该手工艺,就要运用当代市场的力量,同时严格把控发展方向,既不能恪守传统而忽视市场需求,也不能任由市场规律决定技艺的走向。要将漆器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最大化结合,利用市场带来

19、经济效益促进髹饰技艺的活态保护与发展。参考文献:1颜伟娜.浅析四川彝族漆器的传承与发展J.美术观察,2021(06).2张建世.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以四川少数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为例J.民族研究,2017(02).3田里,光映炯.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的互动与发展路径以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5(05).4赵心愚,罗布江村,杨嘉铭,等.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与保护利用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5郑颖捷.法律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活态保护初探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6姚湘,胡蓉,杨熹,胡鸿雁.基于用户需求的老年人可穿戴设备功能层次研

20、究J.包装工程,2018,39(20).7孙九霞.旅游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选择J.旅游学刊,2010,25(05).8鲍冬丽.凉山彝族尚色组合的象征文化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03).9姜澄清.中国色彩论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0叶宏,邱尼姑.凉山彝族漆器色彩与纹饰的文化溯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10(03).11范例.彝族漆器的造型、色彩及图纹意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2张福.彝族古代文化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13汪莉君,张亚池,杨丁,骆军.凉山彝族纹样的创新与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1).作者简介:余奕楠(1998-),女,彝族,云南丽江,硕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