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樊继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59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樊继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樊继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樊继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经济研究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樊继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摘要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从落后弱小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然选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改变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世界一流原创成果产出偏少、企业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从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与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

2、激发各类人才创新积极性等方面实现突破。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创新型企业,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 F06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4175(2023)02-0105-07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第3个十年以后,我国发展的生产函数发生明显变化,各类硬约束显著增多,内部也积累了一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过去依靠要素投入、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然不具有可持续性。外部环境正在剧烈变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创新必须更有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3、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 30,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需解决许多重大问题1 13。解决好这些问题,显然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以科技自立自强来保障国家发展与安全。(一)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挑战,塑造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链位”优势,关键在于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4、深入发展,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其特点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带来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生物空间的深度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产品生产从大规模制造转向精细化定制,新的增加值从制造环节延伸至服务环节,程序化劳动转向智能化协作,生产力将极大提高,生产关系将深度调整。谁能快速实现跨行业、跨企业的智能连接,谁就能率收稿日期 2023-01-05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经济结构优化研究”(22STA038),主持人李江涛。作者简介 樊继达(1977-),男,江苏赣榆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5、博士生导师。105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经济研究先进入精细化定制时代;谁能高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装备,谁就能抢占价值链中高端;谁能及时推进劳动力转型,谁就能助推国民收入均衡增长。纵观全球,世界经济大国纷纷瞄向科技创新,希望借此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大国之间科技创新竞争愈发激烈。但是,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相比,与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特别是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来看,我国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供应链无法实现自主可控,断供破链风险不容忽视,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在迈向实现第二个

6、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通过科技自立自强,解决部分“卡脖子”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稳定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培养部分“杀手锏”关键技术,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增强我国的抗压能力、对冲能力与反制能力,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先发优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度、程度、效度。(二)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核心在于科技自立自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的是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积聚了一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实体

7、经济与虚拟经济、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经济与生态、经济与社会等领域,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有效供求、发展动力、市场潜力等方面。我国迫切需要通过推动科技创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培育长期经济增长动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第一动力,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占居核心地位,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的核心领域与关键环节,同时引领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实际上,我国存在的许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都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加以优化完善。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助力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可以有效转换发展动能动力,提升发展效率效益,拓展发展广度深度,促进城

8、乡区域协调与绿色转型,助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三)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重点在于科技自立自强在经历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但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仍在供给侧。供给侧方面,科技自立自强可以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最大限度激发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合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扩展生产可能性曲线。科技自立自强还可以促进生产关系调整,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同时,通过简政放权、放松监管等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制度供给,以生产关系

9、调整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需求侧方面,在消费端,以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与模式更新为特征的科技自立自强,能够有效拓展消费空间,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新型消费的提质扩容,进而匹配民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在投资端,科技自立自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能更好地支撑人工智能、5G基站、数据中心等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赋能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出口端,科技自立自强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也有助于强化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枢纽”地位,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二、新时代新征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挑战步入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

10、显著,习近平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1 2但毋庸讳言,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1 13。(一)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难题如鲠在喉创新涉及方方面面,但最主要指的是科技创新,这是因为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极其容易被“卡脖子”、极其容易受制于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经过多年持续奋斗,我国从一 106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经济研究个落后的

11、传统农业国家转型成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成为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重重压力,制造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攀升,已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是三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之和,成为保障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但不可否认,部分领域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2019 年,工信部对全国 30 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在所用到的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中,32%的关键材料在我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的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2。制造领

12、域的工业基础材料、工业母机严重依赖进口,超高精度机床、轴承、光学仪器等装备大量依赖进口。生命健康领域的高性能医疗器械、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高端试剂、透射式电镜等基本依靠进口。信息领域的基础算法、操作系统、开发平台、数据库、大型工具软件等瓶颈制约非常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高端芯片制造能力较弱更是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造成一定的阻碍。(二)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世界一流的原创成果产出偏少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是事关我国科技长远发展的根基。前文提及的诸多“卡脖子”技术,实际上是“卡脑子”,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底层技术、基础理论的供给不足已

13、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基础研究具有较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主动提供的意愿偏低,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多年的“跟随型”追赶策略影响下,我国长期倚重技术引进形成了路径依赖,即便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偏好“引进”,轻视“消化吸收”,无论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乃至企业,都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积累不足。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达 3.09 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 2位;研发强度(R&D占GDP比重)为2.55%3,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居前列。具体到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例为 6.32%3,而美国、日本、英国

14、、法国等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占比在15%左右。从先发国家的经验来看,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技术突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深厚的基础研究能力,创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支撑,国家的发展与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障。(三)企业创新能力快速进步,但与美国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 78%,高新技术企业数从 2012 年的4.9万家增加到33万家4,涌现出华为、大疆无人机、海康威视等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但与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还存在

15、一定差距。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2022年世界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榜单显示,我国上榜企业数量 7家,而美国高达 27家5,差距依然较大。客观评价,我国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创新机会偏少,产学研合作程度偏浅,企业“不会创新、不敢创新、不想创新、不能创新”的情况没有根本扭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致使部分企业存在创新惰性,考核机制不合理导致国有企业管理者承担风险的意愿极低,协同机制的“梗阻”导致创新效率低下,资助体系不完善也影响了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四)创新人才供给不足,人才支撑强国建设任重道远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是高质量发展最持久

16、的动力和最重要的支撑。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比例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截至2021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约为562万人年,位居世界第1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由2012年的42.6人年提高到75.3人年6,但距离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仍差距较大。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总体上稳居全球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1年左右。但是,我国高层次领军人才、世界级大师较为匮乏,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全球占比偏低,技能型人才数量相对缺乏,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顺等因素都抑制了创新人才活力的激发。107

17、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经济研究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想象力、创新力最活跃,也最容易出成果的时期。在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之际,释放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红利迫在眉睫。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必须看到,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目前面临成长通道狭窄、竞争异常激烈、薪酬待遇不高、生活压力大等共性难题,无法真正做到安身、安心、安业。无论在高校还是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项目申报、职称评审等方面,基于“好奇心”的研究明显不够。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在人才竞争中存在不少短板,多数城市国际化

18、程度较低,科技人才的待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具竞争力。缺少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或研究平台,且国际科技界的交流语言多为英语,我国也不占优势,世界公认的一流学术刊物更是偏少,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科学中心任重道远。(五)体制机制有待优化,创新激励效能不够显著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提升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实践中发现,我国经济科技领域的体制机制难以满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必须推进深层次改革,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的强大动能。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70%以上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来自于民营企业的贡献。但是,在公平竞争

19、机制方面,民营企业仍无法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地位,部分企业家创新信心受到严重影响。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方面,中央高度重视健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工作,但实践中发现,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存在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地方庇护重等弊病,许多企业也因此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想创新,知识产权成为创新的基本保障尚需时日。在科研体制方面,我国仍存在不少短板。目前我国科研投入虽位居世界前列,但有些体制机制改革举措落实尚不到位,科技资源配置行政化长期得不到解决,创新整体效率并不高;科研人员必须通过积极参与竞争申报项目才能获得必要的经费支持,科研项目多注重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真正瞄准“四个面向”,利国利民的颠覆性成果不多;部

20、门之间也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科技政策、体制机制协调不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高效协作不畅,创新成果与产业协同不强,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应对国外在科技领域极限施压的合力。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进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应聚焦创新短板弱项,贯彻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整合创新资源,力争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突破,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一)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

21、体系的中坚力量。从世界发展史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成为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变局和随时可能升级的外部遏制打压,我国必须重视并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其一,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现代创新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学研究的复杂程度大幅度提升,需要多学科协同和多技术领域的协作,必须依靠国家力量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树立“大科学”思维,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国家科技组织模式。坚持系统观念,兼顾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需求,凝练科技问题,布局战略力量,配置创新资源。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以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

22、程建设为依托,强化项目、人才、基地、资金等创新要素的一体化配置。其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主体的统筹协同和融通创新。协同部署产业链和创新链,畅通创新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对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任务,实行“揭榜挂帅”“军令状”等管理方式;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与部门、地方共同组织实施,探索完善“赛马制”“悬赏制”等任务管理方式;对科技创新前沿探索的任务,在竞争择优的基础上鼓励自由探索。其三,不断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按照党的二十 108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经济研究大的

23、战略部署,优化各类战略科技力量定位,国家科研机构应加快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国家实验室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推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应成为国家重大科技突破与基础研究的生力军,在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上更好发挥作用。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其“顶天立地”的作用,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其四,以开放心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追求科技自立自强与开

24、放创新并不矛盾,科技自立自强绝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创新,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国应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世界主要创新国家的多层次、广领域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构建多边科技合作机制。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鼓励支持各国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改变当前受制于人的局面,保障我国发展与安全,必须抓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强调在尊重科学规律、经济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凝聚和集成国家战

25、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左右协同、上下联动,进而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首先,瞄准国家战略利益需求,紧扣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建立战略性任务决策机制,坚持国家意志主导、战略需求牵引,锁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形成国家战略布局。在重要新兴技术领域加大攻关力度,搞出更多具有先发优势的独门绝技、“看家本领”,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科技支撑能力。其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加大跨部门、跨学科、跨军民、跨央地整合力度。健全主管部门向国家、牵头单位向国家主管部门、参

26、与单位向牵头单位逐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机制,赋予牵头单位技术路线制定权、攻关任务分解权、承担单位决定权、国家资金分解权,做到权责一致。改革优化科技经费管理制度、科技评价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不断提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再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近30年来,传统强国德国、英国、法国之所以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类高科技企业,与其市场规模偏小、无法构建规模优势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韧性强、潜力足,这是我国难得的比较

27、优势。应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释放出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创造条件为创新产品与技术迭代升级提供应用场景。必须意识到,政府不是创新主体,政府的职责在于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创新主体创造外部条件和生态。未来应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完善支持攻关成果与应用和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强化首台(套)政策落实,优化政府采购及招投标政策,创造出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三)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与水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早日建成科技强国,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28、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下好“先手棋”,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其一,加强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克服我国实验室体系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整合全国创新资源,重组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一批引领型、突破型的国家实验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国家实验室应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在独创性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久久为功,在原创发现、原创理论、原创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 109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经济研究做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提

29、升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形成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其二,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强化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强化不同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积极开辟新的学科发展方向,跳出“跟随型研究”窠臼,迈向“引领型研究”。推进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从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从科学原理、问题、方法上集中进行攻关,积极探索开辟新的技术路线,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更多源头支撑。

30、其三,稳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基础研究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属于“慢变量”,需要持续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我国到2025年将把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投入的比例提升到8%,但即便如此,也仅为美、日、法等国家基础研究占比的一半左右。笔者建议进一步提升投入强度,力争到2025年达到10%以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重视和发展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优化基础研究投入结构,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健全颠覆性和非共

31、识性研究的遴选和支持机制。对开展基础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应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之一。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创新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创新发展规律,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大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7 35-36。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

32、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顶天立地式科技型领军企业。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顶天立地”的科技领军型企业要领衔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形成良好的外溢效应。“铺天

33、盖地”的中小微企业要发挥其灵活多变、适应市场瞬息万变新要求的优势,研发“专精特新”产品,多出颠覆性创新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创新格局。二是优化激励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国有企业应力争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先行军,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管理和考评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原创技术投入、加强创新人才引育,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快速连接通道。健全国有企业研发容错机制及尽职免责机制。只有卸下担责的心理包袱,国有企业研发人员才能轻装上阵。国有企业研发人员尽职合规开展原创技术研究造成失误和损失的,应依法依规予以免责。民营企业应主动参与承担各级政府部署的重大创新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民企建立重

34、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各项财政、金融等公共经济政策,建立金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企业创新友好型”的政策环境。三是大力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市场活力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面对前所未有的创新需求和创新机遇,企业家应有所作为,敢于冒险,敢闯敢干。企业家要做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政府部门在 110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经济研究国家科技战略

35、、规划制定及重大项目立项评审中要注重发挥企业家作用,健全征集和项目设计机制,完善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用户多方参与论证机制,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造和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五)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积极性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国家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战略科技能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在于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因此要统筹谋划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培养、发现、使用、激励政策,依靠高水平人才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一是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

36、本,教育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应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激励一流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创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高校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通过夯实支撑科技创新的学科专业基础,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培养适应科技强国建设需要的基础学科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培养我国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大

37、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二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善用全球创新人才资源,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构建国际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用活用好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各类国家战略人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解决各类创新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各类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加快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做到任务可检验可核实,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

38、性。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开展基于信任的科学家负责制试点,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鼓励科学家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科学前沿探索。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使命驱动的思想与行动自觉。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把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使更多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参考文献:1 本书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 刘峰峰.紧抓数字化发展建设机遇期 聚焦高端芯片制 造EB/OL.https:/ 国家统计局:2022年我国R&D经费投入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 EB/OL.https:/ EB/OL.http:/ 这些中国公司入选2022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EB/OL.https:/ 这十年我国科技投入成绩单发布: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 EB/OL.https:/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于晓媛 111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