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J OURNAL OF J I AMUS I VOCATI ONAL I NS TI TUTE1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J OURNAL OF J I AMUS I VOCATI ONAL I NS TI TUTE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房蔚,于德信(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 3 0 1 1 8)中国梦作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结果,其凝聚着新一代民众的使命担当,亦承载着新一代青年群体的接力奋斗,民族复兴梦必须依靠一代代青年力量,只有
2、这样才能在前进道路中直面挑战和困难,从而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身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与建设者,更是落实国家伟大梦想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力量,所以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对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新时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元文化交融,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产生盲目追求外来文化的情况,这为大学生思政教育造成一定反向影响,导致高校有关教育工作亦面临全新挑战。在此紧要关头,各所院校及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并发挥文化自信育人作用,深入分析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系,最大化发挥其教育功能,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获得理想成效。可见,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既是落实民族复兴梦的内在需求,更是
3、现如今高校教改工作顺利推进的现实需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文化自信,能够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自豪感,并且对加强学生思政素养,树立正确三观均具有重要意义。一、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一)教育内容缺乏较强针对性一般而言,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诸多要素协同的过程,包括知、意、情、信及行等,是联结师生信息传播的纽带与桥梁。诚然,文化自信是涵盖中华传统文化、国家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自信。所以,培养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要以教育内容体系的整体为出发点,不仅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还要强化革命文化及先进文化教育力度,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全方位学习和吸收文化知识,强化文化
4、自信教育成效。但是,部分高校在文化自信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仅零散地传播文化自信有关知识,其教育内容整体性存在设置不足的问题,仅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内容,或以选修课程教学形式加强学生们素质水平,并未设置专门的课程传授文化自信知识,导致文化自信有关教育内容缺乏较强针对性。思政理论课程是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培养的不可或缺的课程,其旨在引导与帮助学生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政治立场、方法及观点,始终坚持党中央基本理论与方针路线,明确积极三观。此种教育内容虽有助于传播国家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内容,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涉猎有所不足,仅是零散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一来,一方面高校在大学生文化自信相
5、关课程设置层面并未构建专门且完善的课程体系,实施专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和吸收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依托公共课程或选修课程实施文化自信教育,教育主客体范围狭窄,加之文化知识自身具备抽象化与空洞化特征,难以实现内化于心及外化于行的教育成效。所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要以教育内容整体为出发点,全方位且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活动,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1。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并重点强调其在“四个自信”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起到的作用。国家繁荣发展既源自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源于文化的兴盛,若文化底气不坚定,则难以将民族复兴梦贯彻落实,这也进一步彰
6、显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意义及重要价值。高校作为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主阵地,要把文化自信渗透到思政教育中,不断探索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真正承担以文化人及以文育人的时代重任,为国家进步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4-0016-03收稿日期:2022-11-09修改日期:2023-01-09基金项目:2020 年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办“儒家德育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H20133)作者简介:房蔚(1994.5),女,满族
7、,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21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于德 信(1974.6),男,吉林德惠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7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17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党建思政(二)教育方式的选择存在单一性在新时代社会知识中心主义浪潮下,无论是知识技能学习,还是道德知识教育,均具备相同特点,即知识性特点,部分高校面向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侧重道德知识传授,主要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与讲授式教学方法。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讲解使得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逐渐忽略学生
8、课堂主体性,主要呈现在教师在课堂中以单向知识灌输为主,大学生在课堂中普遍扮演着知识被动接受者角色。大学生通常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理解并消化教师所讲知识,其主体地位难以发挥。而教师课堂单向灌输往往会产生教师费力讲授知识内容,而学生则在座位上聊天、睡觉或玩手机等现象。此种教育方式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文化自信知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教师要正确认知教育过程需要始终遵循双边性规律。具体来说,教师课堂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应充分融合,若两者缺少其一,均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成效。诚然,灌输是有效的教育方法,此种教育方式对传播与发展中华文化有着积极作用,能够直接把文化知识尤其是优秀文化知识内容传授给大学生,此
9、种快速且直接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大学生迅速接触丰富文化知识,有效提升其知识水平。但是,教师在确定教育方向时,要借助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引领,引导学生秉持正确态度看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基于该角度而言灌输确为有效教学方式。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过程中,并非全盘否定此种教育方式,而是要思考如何面向学生群体展开科学灌输,切实呈现出灌输的实际教育意义。这便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革新教育方式,融合学生兴趣与心理需求,加强其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学习、认同本土文化2。(三)教育保障机制建设不完善近年来,各所高校高度重视并关注大学生思政教育,遵循以文化人及以文育人的全新教育理念,然而因为配套管理机制
10、建设不完善,导致高校在推进文化育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深陷困境。一方面,多数高校在思政教育改革及创新方面投入一定资金,但在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层面所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甚至仅仅是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此外,这些资金欠缺统一标准,导致高校方面更愿意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其他专业教研工作中。另一方面,为确保大学生群体可以熟练把握文化自信有关知识,学校方面要设置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保障。诚然,当前高校面向思政教育成效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仍不够成熟,最终评价结果亦失之偏颇,导致学生群体文化自信培养及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不理想。除此之外,现如今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方法,即面
11、向学生群体与授课教师队伍文化自信培养意识展开周期性调查和督促,但是多数高校尚未构建完善的考核监督体系,使得文化自信培养成效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并未高度匹配。所以,高效且完善的保障机制是大学生群体树立文化自信与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一)以优秀文化丰富教育内容众所周知,思政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而在思政教育既定目标与模式的基础上,丰富思政教育内容,选择具备较强育人价值的优秀文化资源,在提升学生群体文化认知、强化文化心理认同感以及自觉践行文化自信等层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中华文化是强化学生群体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思
12、政教师在文化资源筛选过程中是否具备教育性及针对性,将对文化自信教育、培养最终成效起到直接影响。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发展和沉淀中生成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丰富多样的文化体系,但并非所有文化资源均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在筛选和应用文化资源过程中,必须呈现出文化资源所具备的经典性特征,以经典文化资源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们情感体验。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师应借助典型理论、故事、人物及科技文艺进行教育工作,彰显本土文化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的特征,以此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革命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其蕴藏着
13、深厚的精神财富,是引领新中国繁荣与强大的关键精神力量。在革命年代,多数英雄儿女秉持着坚强不屈与舍生忘死的精神,为国家革命胜利奉献自我。恰恰是在革命战争当中,生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塑造了基于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在该时代背景下,涌现出大量英雄儿女并凝聚了典型的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品质,而这些精神品质均以典型作品广为流传,激励着人民群众。在闪闪的红星与红岩等优秀作品中,其呈现出典型英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对强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发挥着榜样示范作用。此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新时代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多数榜样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均为青年大学生群体坚定文化自信发挥表率作用。例如,黄文秀、李
14、萌及航天科研人员等,这些榜样人物将青春奉献给祖国,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承载的时代使命,其崇高的精神品质是基于爱国主义情怀的梦想、团结、奋斗与创造等精神的集中与生动写照,更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所以,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筛选与应用典型且具备实际教育价值的文化资源,以此为思政教育供给强大理论支撑,切实加强思政18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J OURNAL OF J I AMUS I VOCATI ONAL I NS TI TUTE18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4期总第245期No.04.2023Sum 245J OURNA
15、L OF J I AMUS I VOCATI ONAL I NS TI TUTE课堂教学感染力,让中华文化可以真正根植在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之中3。(二)借助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促使新媒体逐渐成为社会群体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这对社会群体思想与行为均带来深远影响,而大学生群体亦不例外。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场域活跃度最高的群体,其心理素质、道德观念及政治素养等均会受到网络影响,但同时网络新模式亦会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与新途径。所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为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搭建新渠道,不但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也能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例如,教师
16、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文化自信,一方面,在校园网中开发文化自信教育板块,定期通过简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面向学生推送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思政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以是传统美德故事,亦可以为红色主题影视剧片段,还可以为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正能量事件,以此为依托激励学生们见贤思齐,生成积极道德情操与意愿。另一方面,利用周末与节假日,邀请深受学生追捧和喜爱的专家名师在校园专栏中进行精品思政课程教学直播,呼吁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借助微课形式优化学生文化生活质量,让其在无形之中生成高尚文化与精神修养。此外,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构建文化自信主题数据库,引导学生借助查阅与浏览文献资料的形式,熟练掌握优秀传
17、统文化,进而让其可以对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快速反应和解决。同时,还可借助 QQ、新浪微博与微信等学生经常使用的软件工具及时传播文化自信有关信息。当前,多数高校均已注册官方微信公众号与新浪微博账号,所以其能够将传统节日作为契机,进行文化自信的网络宣传,以图片与音视频融合的形式,面向学生群体展示我国传统节日由来及历史发展,抑或借助革命纪念日推送党史故事与经典红歌等音视频资源,让学生在点击和浏览信息时可以深刻感知本土文化内涵,接受文化熏陶与洗礼。(三)促进教育保障机制完善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指的是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与管理条例等。把文化自信渗透到校园制度体系当中,能够在校园文化管理过程中引
18、导与增强大学生群体观念意识及行为规范,真正发掘校园制度文化所具备的育人功能。第一,科学拟定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制度保障。若想促进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拟定合理且科学的政策方针与管理机制。教育部门要提高文化自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的重视程度,完善整体规划,基于高校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撑。高校应全面履行各级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颁发契合本校实际状况的融入政策,构建完善由学校领导层与思政工作相关部门构成的管理机构,同时配备涵盖校园党委组织、团委组织、学工部门、思政部教师与辅导员等构成的管理小组,科学部署融入工作,让各部门可以明确分工自身任务,承担自身责任,协同开展思政工作
19、。大学生身为校园制度体系的重要践行者,若想发挥其主体性,可以借助校长信箱为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融合提出合理建议与意见,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刻感知文化自信感染和熏陶,而且还可以推动文化自信与校园制度融合工作的完善及创新。第二,构建完善的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激励机制。在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中构建激励机制,可以强化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思政教育整体成效。有关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激励机制,需要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双重保障。借助对各院系、年级与班级文化自信教育现状,涵盖文化自信有关课程考试成绩、参与校园及院系文化实践活动频次、对传播或者践行文化自信具有卓越贡献等
20、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突出个人与先进班级评比活动,给予助学金与奖学金等多样性物质奖励,以此促进学生主动接受文化自信相关教育活动。此外,亦要实施精神激励,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具备强大且充满正能量的内在精神世界,而进行精神激励便是隐形助推力,推动大学生生成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构建激励机制过程中应始终坚定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并重,加强教育成效4。三、结语总而言之,文化自信是扎根于中华文明 5 000 多年历史的沉淀、映照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其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与壮大的精神滋养。现如今,我国正立足于全新历史起点,要不断坚定学习与发展国家文化自信,以此为民族复兴梦的
21、实现积淀更为持久与深沉的力量。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希望与未来,承载着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的重大使命,其是否具备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对此,必须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育中,不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人文素养及爱国情怀,帮助其树立积极三观。参考文献:1李芳,邓斯琪,潘晓彦医学生思政教育融入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与路径探析J光明中医,2022,37(16):2916-29192陈媛媛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5):160-1623曹丙燕,邓赛,吕雪宁饭圈乱象下以思政教育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2(2):55-58+704熊灵,等文化育人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4(2):97-100(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