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1世纪的住宅区理论.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585200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的住宅区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1世纪的住宅区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1世纪的住宅区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1世纪的住宅区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1世纪的住宅区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世纪的住宅区理论 摘要: 关于物质环境和人的关系,丘吉尔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影响了我们。”人生大约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居住区里度过的,因此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对居民影响很大。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感情、心理和行为。人通过五官体验到环境中的美与丑、动与静、舒畅与局促,悠闲与烦躁等等。虽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一种多因素、综合的系统的相互关系,但通过物质环境的设计,诱导或改变某些行为,的确使人类对物质环境的反应更具有一种持续的关系。 沙蒙说:“环境是与有机体的感觉器官、要求和活动相依存的。”相马一郎指出:“环境可以说就是围绕着某种物体,并对这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事

2、物。”关键词: 空间 序列 心理 行为 生态 绿化美国社会生理学教授G. 伊文思在环境应力一书的编着前言中阐明了环境与行为的关系:“人的行为与形体环境的关系是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方面,我们的行为影响着环境质量:我们消耗的能量、我们购买的产品和我们支持的经济与政治政策影响着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我们周围的形体环境又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居住是城市重要的功能和组成部分,居住空间则是城市空间的细化和延续。居住区空间是以居信建筑为主的群体组合而成,为了各种功能的需要有意识地分割或围合,组成不同大小、形状、特征、色彩的空间。这个空间环境应能保持个人、家庭、社会的特点,又有足够的手段

3、保持互相不受干忧,又能进行面对面的交往。我国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早期是借鉴西方的“邻里单位”模式居住区空间,接着仿苏联的“街坊”模式内部庭院,到90年初形成的以“小区组团院落”三级空间形式序列得出的以住宅组团为中介的分级空间形式。发展到现在,规划开使出现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势带来的居住外部空间则是向着空间的特征化和特色化发展,同时引入城市空间的概念和模式,包括城市的“街道空间”、“广场空间等”,体现了城市空间向居住区空间的延伸和渗透。这些居住外部空间的形态不仅展示了居住环境的多元化个性,更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和形象。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建构形式,在淡化组团空间的前提下,从住区的大环境出发

4、,在住区的整体范围内通过对基地、自然条件、地方特色、居民活动特征等的分析,在布局中形成一个的特征空间作为住区的空间主体,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住区的一种明显的特征空间并生成相应的场所载体,同时在住宅组群内部形成代表地方特色和富于个性的特色空间,如里弄空间、四合院空间等。这种向特征空间发展,向特色空间深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住宅结构和外部空间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住区的特色空间在一定范围内可成为城市的地域空间特征,而实现了城市空间向居住空间的转移和渗透,特色空间则赋予居住外部空间地方特色和个性,从而创造出更富活力的环境氛围。新的居住区空间形式给住区带来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为住区的空间、景观

5、乃至整体环境品质注入了新的活力。1. 2 良好的居民空间一般来讲,居民空间介于严格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通常有二者的各自特点,它的空间界限存在于城市与居住区之间,居住区与小区之间,小区与住宅团组之间,住宅团组与住宅之间,住宅与家之间,以至家庭与个人之间。好的居民空间设计是个人与特定城市地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真实的写照。反之,人与城市地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决定了居民空间设计本身的重要性。这其中涉及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从对周围环境形体特征的抽象描述演变为对自然表达;从个体、日常和普通的偶发事件中提炼出共同的和超验的体会;从对权威、权势以及相关社会各方面的单独表述到通过体型环境的综合体现;真实反映居民和

6、国家在促进城市建设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一言以蔽之,好的居民空间设计是形体特征,生活阅历,综合效力和社会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1. 3 居住区空间的场所感空间不等于场所,场所是有明确特征的空间。只有当人在一个具体的空间里感到自在,愿意逗留并产生某种联想时,空间才会成为场所。弄清场所的含意有利于在空间环境设计中介入人的因素和生活活动的因素。然而还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场所与场合所包含的不同概念。不同的时间形成不同的场合,一年里春夏秋冬气候不同,一天里早中晚人的需求各异。环境中必须有场合的概念,即时间的概念。创造居民乐于活动的场所要有三点必要的条件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必要的消闲、交往设施;限定的空间。居住

7、区中的居民需求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通过社会调查分析,我们将城市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分为以下5个层次生理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没有噪声干忧、要求冬暖夏凉等是求得生存的保证,乃是生理上优先的需要。安全的需求包括个人私生活不受侵犯,避免人身和财产遭受伤害和损失等也是一种求生存的基本需求,自远古至今从来如此。人与人的接触、邻里关系、互助互爱等社会交生的需求是文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离开社会交往城市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消闲指的是闲暇时间如何消谴,休息、游戏、文艺、体育、娱乐等等,各人爱好不同、内容十分广泛。美的需求不仅指赏

8、心悦目景观等环境的美,还指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产生一种自豪感,不禁令人自觉地尊重别人并受到别人的尊重。正象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美就是生活”。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认为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突出出来。不同层次的需求可能在同一时间共同发挥作用;但依据具体情况总有某一层次的需求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环境设计应尽可能满足居民正当需求,并刺激其发展,以此削弱不正当的需求,并制约其发展。1. 5 居住区的交通环境居住区的人车交通组织方式应视居住区的区位、等级规模、交通结构、建设资金以及居民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具体

9、情况而定,并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根据居住区规模进行选择对于规模较大的城市居住区或居住综合区,在机动车交通量很大的情况下,可用平面系统分流的形式,建设各自相对独立的运输体系,以提高交通效率,保障生活环境;在机动车尚未大量进入家庭时,可以采用分级组成道路网或划分居住环境区等方式,使人与车在一定的区域内、一定的程度上得以共存;另外还可以在中心部位建立大运量公交中心,吸引居民转向公共交通,从而减少其他机动车的交通发生量,营造优良居住环境。对于居住小区和小型居住区,一般可视具体情况采取人车部分分流的形式,如道路横断面分流和人车局部分流等形式。对于组团,住宅组数和住宅院落等小组规模的居住区,即可以建

10、设庭院式道路,使人车共享道路空间;又可采取人行街巷系统,创造无机动车交通发生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实行内外式分流或立体空间分流,使人行空间与车行空间完全分离。根据住区的分区进行选择区位不同的居信区、交通组织方式也应不同。在旧城区,为了改造方便,一方面可是:结合原有的街巷系统,在一定区域内构建无机动车交通发生的紧凑而有生气的传统生活空间;在对机动车拥有量适度控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原有的“干道街巷弄”逐步分级的道路系统,对各类交通系统进行组织、引导人车共存;对局部空间进行重点改造,建设庭院式道路,使人与车共享道路空间;根据原有道路情况,对不同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分别建立人行道系统,机动车道系统、自行车道

11、系统甚至公交道路系统。而另一方,可结合旧城区的大规模改造,将车行交通引导至地下或半地下,或将人行交通空间作架空或抬高处理,从而建构多层面的立体交通体系。另外,在机动车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还可实现道路断面分流。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居住区的绿化广义的内容应包括地形处理、种植设计和小品设计。地形处理 地形处理是绿地的骨架,应根据绿地的功能场地的现状,绿化后的景观和植物配置等综合处理。地面 地面的地形处理要让它接近自然。原有起伏的地貌不要轻易变动,只要不影响排水就要充分保护利用,进行必要的改造。等高线设计要自然流畅,与植物坛、台的边界线平行或垂直,有利于绿地的完整性与规律化。要十分重视对基地原有树木的保护并

12、组织到规划布局中去。 水体 利用原有水系或改造低洼地,在绿地中布置一定规模的水体来美化居住环境是行之有效的。但形成水体要注意水源和气候适宜两个基本条件。将水体自然地融汇在绿化和建筑之间的关键是处理好岸型。具体将在小节中专论。种植设计 正确选择植物品种进行合理的配置,在造景功能方面起到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分割空间,转移画面,引人入胜;二是掩蔽建筑缺陷,改变建筑线条,矫正建筑比例,在丰富室外空间环境中起积极的作用。物质品种 选择植物品种时必须结合居住区的具体条件,选用易长、易管、耐旱、耐阴的乡土树种、树冠大、枝叶茂密的落叶阔叶乔木,间以常绿树和开花灌木;落果少、病虫害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

13、激性的植物。可供选择的植物品种多种多样,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竹类等。但要掌握好植物的性能,才能正确应用。 植物配植 植物配值应根据居住区绿化的功能,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和景观效果,因地制宜综合安排,其要点a. 确定基调树种,主要是用作行道树和庭荫树的乔木树种,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求变化。b.保持居住区常年的绿化效果,注意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尤其在寒冷地区更为重要。c.为尽快形成居住区绿化面貌,植物配置应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以速生树为主。但若干年后需分批更新或用慢长树接替。d.乔灌木配合比例要得当,并与草皮花卉结合。居住区的重点部位如公共活动中心,小区入口等处可种观赏性植物。e.采用孤植,对

14、植、从植、群植、带植等配植方法,起到对景,框景、遮挡、引导等效果。如在儿童的游戏场四周植浓密的乔灌木以形成封闭的场地。f.结合日照、通风要求进行植物配植,在住宅向西一面栽植落叶乔木遮挡夏季日晒,住宅南边的乔木应远离窗口以保证室内光线充足,临窗10米内不宜种高大常绿树,面向夏季主导风向一侧应保持敞开;寒冷风大地区在面风一侧密植大树以御寒风。g.商业设计的前面避免密植高大乔灌木,可种植低矮的植物,以免遮挡通向商店的视线。小品设计 小品在绿化环境中起着方便使用,美化环境,组织空间的作用,小品和绿化植物、水体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各种风格独特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建筑空间组合得当则可构成丰富多彩的室外

15、空间。a.小品的种类 功能性坐椅、桌、园灯或路灯、垃圾筒、电话亭、售货亭、体息亭廊、标志牌、楼门牌、儿童游戏设施、地面铺装等;装饰性花架、花坛、水池、山石、雕塑、叠石等;分隔空间入口标志、围墙、栏杆、路障、台阶、挡土墙等。b.小品布置原则 景观小品从根本上来说是给人用的,而不是给人看的,当我们设计和安装时应该处处为居民着想,如何方便让他们使用,为此,小品要突出实用价值,又必须具有艺术性,要密切结合各年龄居民活动的特点和需求。1. 7 水体在环境中的运用住区中的水体,有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湖、塘、渠、瀑布、送水、落木、壁泉、水幕、挂流等各种形式,也有拟水造型的虑似水体。水体构成的景观,除水的各种态势

16、和自然属性外,还往往借助于池岸的形式、材质、砌筑方法,以及周围的生态植被和其它配景来加强的,而水中的浮萍和鱼禽也会使水体生辉。人与水体的接触,一是依靠视觉的观赏;二是依靠听觉来聆听水声;三是依靠触觉,直接戏水与游水;四是依靠渡船、小桥、云步等媒介荡漾于水中。以水造景,应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和地形地势,因式制宜地进行灵活创造。现代城市中的水景,除水景自身的景观质量外,更追求环境的容量能接纳更多的游赏者,水体的观赏价值由单一的可视性向参与性,自娱性,高刺激性方面转化,今后组景的重点在于近水、亲水、戏水、用水,水景若能为人提供身入其中为我所用,达到参与和娱乐的目的,它就会有更多的吸引力。造景的关键在造

17、境,境存于景中,对人产生情境的诱发,而人身入景中,以意领形构成一定的意境。 2.社区和邻里思想社区的建筑学思想是近代的产物。社区是一个社会学上的概念。“社”是一种集体组织,“区”是指地域,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某方面共同利益的群体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形成共同的利害关系及价值准则。通俗地说,社区就是地域生活共同体。“社区”概念的建筑学意义主要在于针砭以往的居住区,居住小区等概念对人们生动的生活及多元化的空间环境的表达力的不足,而重在体现居住的社会文化性,主要是通过建筑学方面的空间界定和划分,并综合其它因素和手段,建立一种地域感,使家庭单位联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凝聚力的,可识别的,无形的

18、统一体。居住环境如果具备了这种品质,我们就说它具有了社区性。社区思想的提出“社区”的概念之所以在近年被提出和重视,是由于人们在逐渐失去融入自然,造化自然的人文意境的寄托,失去地域的历史文化相联的古老传统。失去亲切和睦的邻里交往空间与活动场地后,突然发现他们的生存空间已异化成以多层公寓为主体的居住形式而作出的幡然悔悟。“居住区”的倡导,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在组织上,建立全新的物业管理机制;在社会学上、强调社区作为生存空间时人类心智健康的影响;在心理上,形成社区居民的共同归属感,强调社区整体环境的和睦,促进人际交往;在城市意象上,注重增强住区的特色,以可识别性和地域建筑文化为追求目标。社区

19、中的邻里关系马丘比丘宣言指出:“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在现在社会的基础社会关系组合中,居住区是家庭、工作或学习单位之外的第三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组合形式。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居住区内进行。因此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即邻里关系是构成社会关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指的是带有集体性的家庭基地,是一种地理上的空间。进入邻里人们会有到了家的感觉。作为个人来说家是邻里的中心。一般人对于邻里意象比其住宅所在的附近范围可能更大些,本自是有弹性的。Keller于是968年在城市邻里一书中把邻里活动做了五点说明内容 在危机情况下能相互帮助,交换

20、信息,尤其是与大家的共同利益有关的问题。优先程度 在农村中邻里关系住户似乎没有亲戚重要,但比朋友重要。城市化后亲戚还是很重要,但朋友比邻里住户更重要。交往程度 城市化后,邻里住户的关系减弱了。幅度与深度 绝大部分城市居民,不认识许多邻里住户,邻里住户间关系也不是很亲近。Zweig 1962年把英国的邻里住户间关系按其深度依次排列了一个顺序:以在村落中最强,城里有校长的历史的工人居民区次之,最弱是新区,尤其在那些个人拥有独院型住宅的居住区中,邻里住户间关系非常微弱。邻里住户间接触频率 邻里住户间接触的频率城里比乡下低得多,城里的邻里住户可能在家中,在街上,在社区设施中,如学校、商店中相遇。社区与

21、邻里单元邻里单元是近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指在城市中一个比较小的、可被识别的、低层次的单元,存在于居民的住宅与城市之间。从古典的观点看,一个邻里是一个在物质空间上有所限定的整体,其中设有一些低层次的,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服务设施,住在邻里单元的居民有一种社区的感觉。邻里既是一个在形式上的整体,也是一种社会功能上整体。邻里规模的大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要求所有的住户与中心设施,尤其是小学校都能在步行距离以内。邻里在城市中的实际存在,且对居民是有益的。这并非仅仅由于科学研究的结论,而是城市规划方面始终把邻里单元作为一种基本构想,把邻里单元作为城市规划中城市的次单元。2. 4 邻里单元的规

22、划目标从理论上阐明邻里单元的哲学思想,迄今仍很少见。但邻里单元要达到的规划目标,在许多规划中都有说明,如要容纳一定数量的居民,规模既不能太大,太大将破坏个人间面对面的接触,也不能太小,太小会失去多样化与变化,5000人左右的居民被认为是恰当的规模,主要原因是由此能设立一座中心小学。要提供不同的住宅类型,使不同收入的人能混居于一个邻里单元中,以获得多样化。邻里单元中的居民应住在一块不被过境交通穿越分割的居住领域中,外围要有确定的,可被辩认的边界。邻里单元中,要有恰当的服务于日常生活的设施,如:商店,娱乐设施。服务于日常生活的设施要在住户的步行可达到的范围以内。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设施吸引居民们天天

23、或至少每星期都能到这里来,以此发展社区生活及社区的认同感。把社区内的精神生活集中到社区的民主制上来。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实施民主制,可使一个人在一个巨大的城市社会里具有个人参与社会,成为社会中一个主要成员的感觉,所谓“角色感”。把邻里单元视为城市的一个细胞组织,按情况如加以重复运用,直到一座新城发育成为半自给的邻里单元构成的拼镶来的整体。社会资本和社区规划在社区中的信息网络,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传统就是社会资本的表现,在我的社区规划思想中社会活力与社会气氛是构成社会理想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本文中把它们都纳入了社会资本的范畴。社会资本的兴衰直接影响到一个社区能力大小和为居民服务的质量高低。社区的实

24、力是社区能否担负起社区事务为居民服务的决定因素,而社会资本则是衡量一个社区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因此,培育社会资本才为社区规划关注的重点。美国的社区规划模式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其内容是:寻找适当的社会组织,帮助这些组织健全机构,培训其领导人,然后开展具体的住房、环境等规划工作。由于采用这样的工作摸式,培育社会资本乃是规划师工作的内容之一。我国现在正继续迈向市场化的改革道路,政府在退休、医疗保险,住房等有关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方面的政策是:走向社会化,减少政府直接介入。规划师设计师所做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了普通的百姓。而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在规划工作中提倡公众参与,但公众参与往往仍然停留在规划展览会或一

25、般的问卷式民意调查上,而少有公众参与的实质性作用。尤其要提出的是,“公众参与”的概念多指“个人”的参与而没有上升到协助建立社区组织,以社区组织为单位的参与因而没有发挥“公众参与”作为一个过程,加强社区能力的作用。以美国的规划实践看,真正有成效的公众参与不是个人层次的参与,而是以社区组织为居民代表的参与。只有这样,开发商和主管都部才不得不认真对待公众的意见。社区组织实力越大,公众参与的成效越显着,而社区组织的实力,全在于其社会资本的多少。因此,介绍社会资本研究,更是为了推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3. 社区的生态环境。生态思想,早在亚里士多德与荀子的时代就开始萌芽了。

26、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kios,于1969年由德国生态学家海克尔首先提出,在本世纪的二十年代形成了学科框架,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六十年代来,美国的麦克哈格教授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该书深刻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评击了现代技术由于轻率和不加思索地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已经损坏了环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同时通过生态的设计,向读者描述了设计结合自然的方法。生态建筑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看作是一个自然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的建筑与环境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必须成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并遵守生态规律,才能保证整个大系统的正常运行。“生态城市”与“山水城市”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应的理论方法的建构为城市规

27、划和住区建设做了相当的理论铺垫,这也是走向生态与社区相融合的居民区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生态支持系统“城市生态支持系统是由城市中非建筑性的自然开放空间为主构成的,协调城市开发活动与自然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城市与自然共生,而为城市开发提供生态支撑的调控系统。”生态支持系统在居住范围内主要包括:中心绿地、水面、林荫道、广场、屋顶花园、庭园绿化、立体绿化等,它们虽然属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中较小的单位,但对于居住区而言,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不言自明的。正是这些较小单位的“点”,连点成线,集线成面,共同形成大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发挥生态调控效应。完善居住区范围内的生态支持系统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依据“生态决定因

28、素”的分析结果,选择适合于生态支持系统的土地、水面、墙面、屋顶;生态系统要与居住区结构形态协调;控制污染;生态支持系统设计要注重与游憩的功能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社区规划的生态网络系统思想对于过去普及的结构清晰的单体住宅组团小区的树形结构模式,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它给城市的自然性、合理性和必要的生命性特征带来极大的限制性。而代之以住宅体系与生态支持系统,交通系统,公建体系等综合交叉的近似网络结构的模式。在这里,你无法判断一个户外空间究竟是属于交通系统还是供交往娱乐的生态支持系统。立体的人行系统与广场,儿童娱乐园、绿化系统交融在一起,赋予空间多样性与兼容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其

29、设计原则是系统的原则:即各单因素设计如生态支持系统设计、交往空间设计、交通系统设计等都是有自身的系统性。连续性原则:即各系统的组成均是有连续性、不断裂。例如生态支持系统,无论是中心绿地、庭园绿化、林荫道、墙面立体绿化等均能相互连接,无裂隙。整体的原则:即各单因素系统与居住区整体对应,都是居住区整体的系统,不存在“空白地区”。耦合的原则:即各单因素体系相互作用,彼此影响联合共生。社区规划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由自然环境的中的阳光、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组成的社区外部环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来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外部环境在供热和制冷方面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整个生态设计的组成部分,社区外环境将在未来的

30、建筑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设计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太阳设计 太阳决定了建筑形式的地域性,从而表现出南北各异的不同建筑形式和建筑规划布局。对阳光还可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的主动利用。结合水的设计 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或减缓地表径流 蓄水缓释或利用。这一过程涉及到屋顶蓄水、生态地面滞水及渗水,雨水或污水管的更新设计等方面。其实施途径可通过a.沉淀过滤后用于厕所冲洗,花园浇灌,建筑清洗及洗衣等;b.通过建筑周围的人工水面来进行蒸发降温;c.通过人工瀑布的喷泉可以提高蒸发降温的效果;d.通过细腻喷酒的水雾来直接冷却室外空气;e.设计水池、跌水、喷泉、输水管以及可接近的水

31、域边界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示意图结合土地设计 指结合地形、地貌设计外,还包括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除软质铺地、生态铺地外、建筑角落、屋顶、阳台,甚至墙面等部位都是潜在还原地表土的对象。结合植被的设计 以正确方式布置的植被会在盛夏的烈日下形成自然荫凉,使得建筑外墙避免被暴晒而降低制冷量。室外植物应是落叶植物,在秋天落叶后便于冬季时建筑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四季常绿的植物在这里是不适合的,因为它们只能满足夏季要求。树林、灌木、草皮等还会给建筑的使用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同时起到改善建筑周围微观气候的作用。生态与社区的融合吴良庸教授发展了“人居环境学”的概念,指出人为建设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关系。广义建筑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提法,在规划领域,“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在理论背景上,可以说是与其相关,它把城市视为一个“社会生态”的综合体,它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性以及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生态与社区的融合正是基于广义建筑学与城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说广义建筑学是启发点,人居环境学与城市生态学是该思想的两大主要基石。生态与社区的融合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前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居民的活动空间与大自然的天然网络相融合,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对自己的社区有强烈的认同和深深的依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