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情报概念研究述评.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585097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情报概念研究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我国情报概念研究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我国情报概念研究述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我国情报概念研究述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我国情报概念研究述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情报概念研究述评【内容提要】我国情报概念经历了由军事情报概念,到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到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至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变迁。情报概念的演进体现了对情报认识的深化。我国情报概念同时具有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的功能,它是我国情报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应紧紧围绕“情报”这一独特概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学理论。【摘 要 题】理论探索【关 键 词】情报/信息/情报概念/述评【正 文】“情报”是我国情报学中一个核心概念。但什么是情报,学术界看法很不一致,至今没有定论。对情报概念的理解实际上关系到对情报学学科的认识、定位。回顾我国情报概念的演变历程,可从一个

2、侧面梳理情报学的发展历程,探索我国情报学的基本特征,认清当前情报学的发展趋势。1军事情报概念译冯克劳塞维茨名着战争论时,也使用了“情报”一词,含义为“与我国有关的敌人和敌国的全部知识”。1情报活动最早产生于军事领域。1915年版辞源将情报定义为:“军中集种种报告,并预见之机兆,定敌情如何,而报于上官者。”1939年版辞海解释为:“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曰情报。”情报用于军事术语,指军事活动中的敌情报告,基本上与“谍报”同义。现代军事情报概念即由此发展而来,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军事情报”的定义是:“为保障军事斗争需要而搜集的敌对国家、集团和战区的有关情况及其研究判断的成果。”这是我国传统的情

3、报概念,也是狭义的情报概念。它的基本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主要是敌情,是对敌斗争中搜集的情况及对其分析研究的成果,情报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据;(2)情报活动内容侧重于特情、耳目、间谍、秘密据点等秘密情报活动的经营与管理;(3)情报活动方式是侧重于侦察、跟踪、监听、卧底、打入内线等秘密情报手段;(4)情报过程侧重于主观过程,即情报的产生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情报人员个人的目的性、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等决定了情报的价值。军事情报概念是现代情报学产生以前,我国形成的一个特有的概念,体现了我国过去对情报一词含义的一般理解。它揭示了构成情报的两个本质属性:“情”,即情况、消息,“报”

4、,即报道、传递。它还对情报的一些特征作了概括,如情报是冲突、对抗乃至竞争的产物,情报是为决策服务的,情报就是情报工作者智慧的结晶。这些特征对后来形成我国特有的情报学中的情报概念有深远的影响。它的不足之处是,将情报局限于军事领域,概念外延太小;在内涵上,突出机密性、敌对性,也限制了情报工作的普遍性。2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现代情报学最初产生于科学情报工作的实践,主要研究科学技术文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服务等。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科技情报研究所,我国情报事业开始起步。前苏联和西方科技情报工作的基本知识传入我国,“Information”译为“情报”而流传我国。这一时期的情报工作实际上就是科

5、学技术情报工作,“是把科学技术知识从创造发明者那里得来,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加工整理后,通过文字的、图形的、胶片的或录音带等形式固定下来,传递给使用者的一项工作。”知识被认为是情报的本质属性,是情报的属概念,学术界提出了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如“情报就是作为人们传递交流对象的知识”,“情报,就是通过信息来负载与传递,并准备发挥其效用的知识”,“情报乃是向人们传递有用的新知识”,等等。并认为,情报、知识、信息三者是三个同心圆的关系,即系统化了的信息成为知识,而知识中的特定需要的部分即是情报;客观知识是情报工作存在的物质基础。这里所指的“知识”主要是指客观知识,是固化在一定载体上的知识,常表现为文献。

6、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是在积极借鉴国外情报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与当时的情报工作实际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文摘、目录和索引等情报服务工作相符合。它主要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文献为载体的科技知识、资料,文献是情报源的主体部分;(2)情报活动内容是文献信息管理,包括情报收集、整理、报道、服务、分析和综合等文献加工流程;(3)情报活动方式侧重于文献组织,即以编目、着录、索引等形式,将文献单元整理与排序;(4)情报过程具有客观性,如情报的内容、载体及情报工作流程等都是客观的,同时又具有某些主观性,重视发挥情报人员的主观创造性。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反映了情报使知识有序化和有针对性地提供知识的功能

7、,阐述了情报的许多相关属性和特点,如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针对性、时效性、价值性等,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澄清了许多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它的不足之处是:(1)这一概念难以涵盖情报的全部内容。知识概念的外延小于情报概念的外延。从情报的结构形态看,情报是由知识情报和非知识情报两部分组成。情报是整体概念,知识是部分概念。大量的消息、资料、事实和数据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知识,但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成为情报的内容。(2)知识与情报不是同等范畴的概念。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并经过证明了的认识和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认识最高层次上形成的结果。情报虽然也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8、的结果,但除知识外,还包括来自感性认识和虽属理性认识但未经过实践证明的认识结果。知识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情报则可以认为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3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上世纪90年代前后,社会情报需求也日益增加,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为突破米哈依洛夫科技情报学理论体系,一些学者提出了“大情报概念”,主张“从科技情报单一领域的情报系统演变为综合的社会情报系统”。10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这一原本只是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领域中使用的专门术语在我国广为流通,广为社会所接受,并被认为是“Information”的对应概念;11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情报工作

9、可以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信息被认为是情报的属概念,学术界多从信息角度定义情报。如“情报是一种社会信息,是一种传递中的知识”;12情报是“推动用户当前事业的信息选择传递”,其中的“信息”分为知识型信息、消息型信息和资料型信息三类,可以综合称之为“社会信息”;13“情报是对主体活动有参考价值并影响其运动状态的社会信息”,14等等。关于情报与信息的关系,一般认为,“情报本质就是信息,但又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人类社会信息,或曰情报信息”,“情报与信息在本质上基本相同,二者可以通用”;15情报就是信息,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信息,即“社会信息”,情报同特指为“社会信息”的“信

10、息”一词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同义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调换使用;16还有的认为,情报与信息概念基本等同,“情报就是信息”,我国当初将“Information”翻译为“情报”,其实是一个误解,真正与Information外延相等的是“信息”。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可以说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情报活动的广度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涵盖军事、科技、经济、金融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情报活动内容是信息管理,即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3)情报活动方式侧重于信息组织,即通过信息序化或信息整

11、序,使原始信息集合转化为有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或者信息资源的索引等;(4)情报过程主要是客观的,即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后来也开始注意技术与人文的结合,重视信息管理中人的作用。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反映了情报的信息特征,展示了情报的真实内涵,扩充了情报概念的外延。它的不足之处是:(1)将情报定义为“情报是某种信息”,是将情报的一般特性当作本质特性,使情报混同于信息,导致两个概念的外延相互交叉,模糊了概念间的区别,影响对情报概念本质的认识。(2)这一概念过于宽泛,把情报的内涵扩展到信息,从而使两者等同起来,造成情报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改变。情报学无

12、限扩展到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导致了情报学的自身迷失甚至可能走向消亡。174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信息泛滥、信息污染等已经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利用信息,甚至造成对管理决策的误导。一方面信息浩如烟海,由于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身处信息的汪洋大海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信息量太大,从海量信息中难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而造成有效信息不足,这样就出现了信息过剩与信息匮乏的矛盾。人们普遍认识到,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不再是情报信息的收集、提供问题,而是知识的匮乏,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知识组织、知识

13、优化、知识导航、知识创新。文献18指出,21世纪的情报学要取得突破,“知识信息的表达与组织必须从物理层次的文献单元向认知层次的知识单元或情报单元转换”。学术界开始从知识角度重新定义情报概念,如“情报是一种经过人们特殊选择或进行一定研究和加工后的社会信息,它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智力、智慧和知识创造活动”,19“情报是信息的一部分,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动态的知识,是为了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所需的知识,因而也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20“情报是对人的决策提供支持或是能够影响人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和知识的总称,是被激活的知识和有决策价值的信息”,21等等。对于此前“信息”取代“情报”的风潮,

14、情报学界有了比较理性的认知。一般认为,不能用“信息”完全替代“情报”。“情报”和“信息”在英文里是同一单词(Information),但在中文里,“情报”显然并不等同于“信息”。“情报”是信息,但只是信息的一部分,是“社会信息”,是“用户当前事业的信息”;情报不只是信息,还包括“信息的选择和传递”,即“情报”应看作是一种“有一定对象要求、需要一定的手段和过程、涉及信息、选择、传递等因素的活动”。从逻辑角度讲,中文把英文中的Information作“情报”与“信息”这样的区分,是把“情报”看作是“信息”的下位类概念,更准确地表达了这一“客观实在”,是力图“名副其实”的表现。22至于说“情报”易与

15、“谍报”混同,会让人联想到“敌特”、“机密”之类的意思,造成误解,显然,这并不符合事实。情报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已由原来的军事领域向整个社会经济活动领域延伸,情报一词已由单义变成多义,其“机密性”含义已经淡化。即便是港台同胞,对大陆的“情报”一词的含义,也已不再陌生了,很少有人将它理解为“谍报”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语言“约定俗成”的客观规律。“情报”一词既然在我国通用了40多年,把使用了几十年的“情报”一词一律用“信息”来取代,不仅失去了连续性,而且割断了历史,是很难行得通的。23关于情报与信息的关系,文献24从“事实(Facts)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

16、owledge)情报、智能(Intelligence)”的“信息链”,对情报与信息作出定位,“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情报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情报工作的新的要求,反映了情报活动的深度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是知识。这里所指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符号表示出来的、存储在各种文献中或信息系统中的易于交流与共享的知识,也就是客观知识;隐性知识是指人们头脑中具有的实践经验、思想和思维方法,其载体是人脑,它无法用真实的物理媒介去储存,也就是主观知识。将隐性知识应纳入情报学研究的范畴,是在基于知识文献情报概念基础上对

17、情报概念认识的深化。(2)情报活动内容主要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挖掘、组织、编码、传播、共享、应用等管理活动。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25知识管理不仅对显性知识进行组织管理,更要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研究信息的采集、整序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注重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把信息提升为对用户决策有重大价值的知识资源。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深化与发展。(3)情报活动方式是知识组织。知识组织是指为促进或实现主观知识客观化和客观知识主观化而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引导、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26

18、其目的是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实现知识共享,为使用者提供知识思想,为知识创新提供条件。(4)情报过程上除客观性的信息管理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知识的载体,人是知识创造的源泉;情报工作是融合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来实现知识挖掘的知识表示过程,通过人实现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换以及在转换中产生的创新。知识一直是情报学研究对象之一,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既是情报学研究对象上的回归,也是对情报学研究领域的扩展。情报学发展早期钱学森就提出了“情报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这是基于知识角度来界定情报概念的。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是知识管理研究对情报学渗透的结果,将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纳入研究

19、范畴,为情报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情报学应加强改革和创新,不仅要对显性知识进行组织管理,更要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利用,更好地服务于情报用户。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化,为情报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进,情报学将形成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学科框架,基于语义层次的信息组织和知识开发将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27基于知识的情报学发展必将会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最终使得情报学真正成为研究知识与知识活动,包括知识的激活、扩散、转移、组织、增值、吸收、利用等规律性的一门学科。285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情报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

20、的发展,情报社会功能的不断扩展,情报概念也不断增添新的涵义。可以说,情报概念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情报活动范围的演变。通过梳理我国情报概念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加深对情报概念的认识。以上四种类型的情报概念,军事概念情报属于军事情报概念,体现了我国原有的对情报现象的一般理解。后三种类型的情报概念,是现代情报学产生以后形成的,属于现代情报概念。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是对以文献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情报实践的总结,这种认识可以说是不准确的、狭窄的,限制了情报学的发展。因为文献只是知识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概念使得长期以来情报学研究重形式轻内容,有点本末倒置。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发展

21、形势,有助于拓宽情报学学科范围,但信息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情报概念泛化,使得情报学无所不包,失去了本来的特色和优势。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是对情报概念泛化的反动,是一种认识发展的回归。情报学研究对象回归于知识,不过它不再是基于文献的客观知识,而是主、客观知识的结合。知识化是情报学未来发展趋势,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对情报概念认识的深化。情报概念的变迁说明,对情报现象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认识具体化和准确化的过程。由于情报现象具有复杂性,情报学正处于发展之中,文献29提出,对情报、信息这样一类基本概念可采取非本质主义的态度,重视其功

22、能、作用、应用范围及组织管理方法而不注重精确的定义。其实,情报概念的多种解释恰恰说明人们认识的深入,从而使产生“确切”定义的可能性愈来愈大。情报、信息等基本概念是情报学的理论基础。情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正需要我们对它的一些基本概念不断探索,以求在不久的将来构建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概念体系。当前,由于情报学还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学科,试图将情报概念得出一个能为大家共同接受的完整的科学定义,尚有一定困难。随着情报学的发展壮大,人们对情报概念的认识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经过曲折反复的认识过程,情报学界逐渐达成共识,即情报是我国情报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首先,作为情报学基本概念的情报,它不是建立在传统军

23、事情报概念的基础上,而是在西方情报学理论影响之下形成的。它与西方情报学中的Intelligence也不是对应的关系,我国情报概念范围要比Intelligence宽泛得多,只是在“竞争情报”、“军事情报”等概念中“情报”对应Intelligence。其次,情报不等同于信息。我国情报概念并不是完全从西方情报学理论中移植过来的,它受情报军语渊源的影响,注重信息的深度加工、增值和研究咨询功能,具有Intelligence的功能。30它与西方情报学中的Information也不是对应关系,它是一种经过加工的、具有社会属性的Information,是Information的下位类概念。我国情报概念既有我国

24、传统的军事情报思想,也包含了西方的信息观念的成分,它同时具有西方情报学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的双重含义。我国情报机构既具有信息库,也具有思想库的功能,即承担着Information工作和Intelligence工作的双重任务。31情报工作的内容,一部分是文献工作或信息工作,一部分是信息、知识的激活,即情报研究或信息分析工作。前者是“Information过程”,着重于显性知识的组织、管理,后者是“Intelligence过程”,着重于隐性知识的组织、管理。32我国情报概念将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的双重功能合为一体,正是我国情报学的特色和优势,

25、与国际上情报学研究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合流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情报”是我国情报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是指导我国情报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在几十年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概念。当前,应该围绕“情报”这一独特概念,把文献工作、信息工作和情报研究工作融合在一起的,始终把激活资料、激活信息、发挥资料信息作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整个工作之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学理论。33【参考文献】1王崇德.关于情报.情报资料工作,1996(3)袁翰青.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意义.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科学技术情报工作讲义,1963严怡民.情报学概论

26、.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靖继鹏.情报学概论.长春:吉林工业大学,1984郑守瑾.科技情报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桑健.科技情报学概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本书编写组.科技情报工作概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王星灿,周济民.情报与知识的关系.情报科学,1989(1)包敏.情报定义:泛议与分析.情报杂志,1991(2)10卢泰宏,杨联纲.变革中的情报工作新观念与新方式.科技情报工作,1987(3)11刘昭东,陈久庚等.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12邹志仁.情报学基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13王万宗.情报学概论.北京:北京

27、大学出版社,198814勾学海.再探情报定义.情报学刊,1989(1)15严怡民.情报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6周晓英.情报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7祝朝安等.论情报学的泛化、虚化与异化.情报资料工作,2005(1)18马费成.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情报学报,1996(5)19刘纪兴.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工作特殊性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20张昌龄.科技信息工作手册.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21张勤.情报学理论研究视野及模式探讨.图书情报知识,2004(2)22陈一阳.“情报”改名论.图书馆论坛,1996(3)23张琪玉.谈一点拙见.图书情报工作

28、,1996(2)24梁战平.情报学若干问题辨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3)25李思经.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发展.情报学报,2001(6)26文庭孝,龚蛟腾.论情报学研究对象的变革及其学科发展.情报资料工作,2004(5)27秦铁辉,罗超,鲁小江.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研究内容的变化.图书情报工作,2005(3)28肖勇.论基于知识的情报学发展.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29卢太宏.从科学哲学看情报学理论的建设情报定义的争鸣和非本质主义的回答.情报学刊,1981(3)30缪其浩.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31包昌火.Intelligence和我国的情报学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0)32霍忠文.Infotelligence Science论纲.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1)33孟荫龙.维护情报学科地位,加快情报学科建设.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