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传染病新型传染病指新出现的指新出现的(如如SARS)SARS)或以前已出现或以前已出现过但近年其发病率有所增加过但近年其发病率有所增加(如西尼如西尼罗河热罗河热)或流行地区有所增加或流行地区有所增加(如猴如猴痘病痘病)或面临增加危险或面临增加危险(如禽流感如禽流感)的的传染病传染病.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永不休止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永不休止1980年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消灭了天花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消灭了天花,1981年年6月美国宣布发现不明原因的获得月美国宣布发现不明原因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细菌、病毒与自然界和人类的斗争细菌、病毒与自然界和人类的斗争 总论总论(一)新发现
2、的病毒疾病(一)新发现的病毒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艾滋病 新发现的各种病毒性肝炎新发现的各种病毒性肝炎 禽流感禽流感 新发现的各种出血热新发现的各种出血热(二)朊毒体疾病(二)朊毒体疾病 克雅氏病克雅氏病 (三)新发现的细菌性疾病(三)新发现的细菌性疾病 O O157:157:H H7 7出血性肠炎出血性肠炎 空肠弯曲菌感染空肠弯曲菌感染 O O139139霍乱霍乱 军团病军团病 中毒性体克综合征中毒性体克综合征 巴尔通体感染巴尔通体感染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四)衣原体疾病(四)衣原体疾病 肺炎衣原体肺炎肺炎衣
3、原体肺炎(五)螺旋体病(五)螺旋体病 莱姆病莱姆病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生物学因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动物在新传染病的发生上起巨大作用动物在新传染病的发生上起巨大作用 HIV-1HIV-1和和HIV-2HIV-2与猿免疫缺陷病毒(与猿免疫缺陷病毒(SIVSIV)具有高)具有高同源性同源性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鸡禽流感病毒存在于鸡 、猪猪 、马等动物马等动物,不不同流感病毒在猪等动物体内进行重组同流感病毒在猪等动物体内进行重组 ,再以新的再以新的病毒感染人类病毒感染人类 果子狸中分离的果子狸中分离的SARSSARS病毒基因序列与人病毒基因序列
4、与人SARSSARS病病毒同源性达毒同源性达99.899.8 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动物携带病毒动物携带病毒 大多为隐性感染大多为隐性感染 人类捕杀动物人类捕杀动物 导致个别病毒有机会导致个别病毒有机会感染人类造成巨大威胁感染人类造成巨大威胁新开农田新开农田 草地改成玉米地草地改成玉米地 带病毒的节肢动物带病毒的节肢动物增多增多 携带病毒传染人类携带病毒传染人类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便捷交通利于传染病播散便捷交通利于传染病播散 便捷的交通淡化了传染病地区性便捷的交通淡化了传染病地区性
5、西尼罗河病毒早在中东非洲出现西尼罗河病毒早在中东非洲出现 19991999年年8 8月在美国暴发月在美国暴发 20032003年美国和加拿年美国和加拿大发病数千例大发病数千例世界的都市化世界的都市化 人口集中在城市人口集中在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造成贫困居民居住环境低劣造成贫困居民居住环境低劣 拥挤和肮拥挤和肮 脏给传染病传播提供条件脏给传染病传播提供条件 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气候变暖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造成新的降雨格局气候变化造成新的降雨格局 空空 气潮湿的改变气潮湿的改变 微生物的微观生态学改微生物的微观生态学改 变变 诱导新病原的出现诱
6、导新病原的出现再造森林再造森林 鹿是莱姆病病原的主要宿主鹿是莱姆病病原的主要宿主 森林面森林面 积增加导致鹿数量增长积增加导致鹿数量增长 导致了美国和导致了美国和 欧洲莱姆病的流行欧洲莱姆病的流行 人类与病原的斗争人类与病原的斗争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从无暂停之时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从无暂停之时 宣布消灭宣布消灭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 传统传染病仍在威胁人传统传染病仍在威胁人类类 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 给人类增加沉重压给人类增加沉重压力力病毒和细菌为宇宙间非常古老的物种病毒和细菌为宇宙间非常古老的物种 经过经过千锤百炼造就与自然作斗争的本领千锤百炼造就与自然作斗争的本领
7、 通过基因通过基因突变应付人类的治疗措施突变应付人类的治疗措施 适应自然界适应自然界 产生产生新病种新病种 对人类产生威胁对人类产生威胁人类如何应对新的传染病人类如何应对新的传染病保持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保持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强化对传染病的认识强化对传染病的认识强化病原学研究强化病原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无形体病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人兽共患无形体病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疾病,美国和欧洲分别于疾病,美国和欧洲分别于19901990年和年和19971997年报告。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年报告。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
8、度很大,直到很大,直到20012001年才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年才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形体.19941994年年,经过经过DNADNA测序等分子水平鉴定测序等分子水平鉴定,发现该发现该病的病原体与查菲埃立克体不同病的病原体与查菲埃立克体不同.该病开始时该病开始时被命名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被命名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HGE),(HGE),因为其致因为其致病原在形态学和血清学检测提示该病原与马埃病原在形态学和血清学检测提示该病原与马埃立克体和吞噬细胞埃立克体相似。随后立克体和吞噬细胞埃立克体相似。随后,研究研究者提出者提出,对立克次体科和无形体科家族做重新对立克次体科和无形体科家族做重新分类分类,废除
9、了立克次体科废除了立克次体科,将埃立克体科的部分将埃立克体科的部分分支归作无形体科旗下分支归作无形体科旗下,部分归作埃立克体属、部分归作埃立克体属、无形体属和新立克次体属旗下。埃立克体属和无形体属和新立克次体属旗下。埃立克体属和无形体属包含了所有感染外周血细胞的蜱传播无形体属包含了所有感染外周血细胞的蜱传播疾病病原疾病病原.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主要有鼠、鹿、牛、羊体的宿主动物(主要有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
10、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末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梢血中性粒细胞.19941994年年,美国得州大学美国得州大学ChenChen等首次报告了等首次报告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J Clin(HGA)(J Clin Microbiol 1994,32:589)Microbiol 1994,32:589)。后来研究。后来研究发现发现,HGA,HGA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其症状与某些病毒其症状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相似感染性疾病相似,易发生误诊易发生误诊,严重时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导致死
11、亡 美国美国20052005年的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年的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2001-2002,2001-2002年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年年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年发病率为发病率为1.41.4例例/百万人百万人,60-69,60-69岁年龄组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我国安徽省也于的发病率最高。我国安徽省也于20062006年年发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发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从发病率高峰月份情况看从发病率高峰月份情况看,夏季蜱活夏季蜱活动频繁的月份动频繁的月份(5(5月月-10-10月月),),人粒细胞无形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病率较高。体病发病率较高。我国相关省份可疑病例回顾性实我国相关省份可疑
12、病例回顾性实验室检测分析验室检测分析 20042004年至今,先后在我国浙江、江苏、年至今,先后在我国浙江、江苏、山东以及湖北等地均发生过类似安徽的山东以及湖北等地均发生过类似安徽的疫情,我们对上述省份送检的血清标本疫情,我们对上述省份送检的血清标本以及血球标本进行检测,证实了这些省以及血球标本进行检测,证实了这些省份存在有阳性病例。份存在有阳性病例。20072007年春季在河南年春季在河南信阳地区发生采茶农民不明原因发热疾信阳地区发生采茶农民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经流行病学、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测病,经流行病学、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测初步证实为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该疫初步证实为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该疫情
13、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情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2006 2006年年1111月,我国安徽一妇女感染出现不明月,我国安徽一妇女感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出血死亡后数天至两周内,原因发热、出血死亡后数天至两周内,9 9名密名密切接触者(包括切接触者(包括5 5名亲属、名亲属、2 2名医生、名医生、2 2名名护士护士)都出现了发热等症状。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进都出现了发热等症状。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进行了行了3030多种病毒核酸和抗体的检测,排除了病多种病毒核酸和抗体的检测,排除了病毒感染;专家最终确认为无形体病,其他毒感染;专家最终确认为无形体病,其他9 9人人虽然感染了无形体病,这些患者并没有机会与虽然感染了无形
14、体病,这些患者并没有机会与蜱接触,但曾与已死亡的患者有过血液或是呼蜱接触,但曾与已死亡的患者有过血液或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接触吸道分泌物的接触.自自20092009年年3 3月月3131日至日至20102010年年8 8月月2525日,日,我院收治一些不明原因我院收治一些不明原因发热伴发热伴人粒细胞人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病例病例6060余例。经专家讨论,余例。经专家讨论,根据国家卫生部诊断标准和主要临床表根据国家卫生部诊断标准和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现,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疑似病例疑似病例,但但疾控中心实验室均未确诊,目前统称为疾控中心实验室均未确诊,目前统称为发热伴发热伴血小板
15、减少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现报告如下:。现报告如下:病人来源分布病人来源分布病人来源分布病人来源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南信阳地区、我省随州地区、黄冈主要集中在河南信阳地区、我省随州地区、黄冈主要集中在河南信阳地区、我省随州地区、黄冈主要集中在河南信阳地区、我省随州地区、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以及武汉城郊农村。经初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以及武汉城郊农村。经初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以及武汉城郊农村。经初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以及武汉城郊农村。经初步调查所有病例无家族聚集性。步调查所有病例无家族聚集性。步调查所有病例无家族聚集性。步调查所有病例无家族聚集性。人群分布:人群分布:人群分布:人
16、群分布:职业均为农民。年龄职业均为农民。年龄职业均为农民。年龄职业均为农民。年龄25-6825-6825-6825-68岁,多在岁,多在岁,多在岁,多在35353535-65656565岁之间。岁之间。岁之间。岁之间。时间分布:时间分布:时间分布:时间分布:发病自发病自发病自发病自2009200920092009年月至年月至年月至年月至2010201020102010年。年。年。年。宿主媒介情况:宿主媒介情况:宿主媒介情况:宿主媒介情况:患者家中多有家畜,部分患者自述有蜱叮咬史。接患者家中多有家畜,部分患者自述有蜱叮咬史。接患者家中多有家畜,部分患者自述有蜱叮咬史。接患者家中多有家畜,部分患者
17、自述有蜱叮咬史。接触者未发现发病触者未发现发病触者未发现发病触者未发现发病首例病人临床表现首例病人临床表现首例病人于首例病人于20092009年年3 3月月3131日入院,来自随州市日入院,来自随州市高城镇雷家祠村高城镇雷家祠村4 4组。因为腹泻高热六天入院。组。因为腹泻高热六天入院。入院当天曾出现晕厥一次。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入院当天曾出现晕厥一次。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白细胞血小板进行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性急剧下降。肌酶谱显著升高。入院后神志意性急剧下降。肌酶谱显著升高。入院后神志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腹泻经抗感染治疗不能缓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腹泻经抗感染治疗
18、不能缓解,并有血尿、黑便,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解,并有血尿、黑便,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衰竭,终因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衰竭,终因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 所有病例共同所有病例共同所有病例共同所有病例共同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临床特点:高热,心、肝、肾:高热,心、肝、肾:高热,心、肝、肾:高热,心、肝、肾等多脏器受损,常伴随肌张力增高,消化道症等多脏器受损,常伴随肌张力增高,消化道症等多脏器受损,常伴随肌张力增高,消化道症等多脏器受损,常伴随肌张力增高,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病例可有神智意识障状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病例可有神智意识障状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病例可有神智意识障状如呕吐、腹泻等;严
19、重病例可有神智意识障碍,出血,呼吸衰竭;重症型表现为多器官功碍,出血,呼吸衰竭;重症型表现为多器官功碍,出血,呼吸衰竭;重症型表现为多器官功碍,出血,呼吸衰竭;重症型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并发继发性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能衰竭或并发继发性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能衰竭或并发继发性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能衰竭或并发继发性感染(多为真菌感染)。突出特点:突出特点:突出特点:突出特点: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尿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尿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尿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肌酶谱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肌酶谱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肌酶谱异常肝、肾功能异常
20、,肌酶谱异常.分析分析分析分析2009200920092009年早期发现的年早期发现的年早期发现的年早期发现的15151515例病例,其中例病例,其中例病例,其中例病例,其中4 4 4 4例例例例放弃治疗的患者临床都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的患者临床都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的患者临床都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的患者临床都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其中其中其中2 2 2 2例出现呼吸衰竭,例出现呼吸衰竭,例出现呼吸衰竭,例出现呼吸衰竭,1 1 1 1例消化道出血伴循例消化道出血伴循例消化道出血伴循例消化道出血伴循环衰竭,环衰竭,环衰竭,环衰竭,1 1 1 1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21、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2 2 2 2例重型患者均伴有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例重型患者均伴有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例重型患者均伴有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例重型患者均伴有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好转及对症处理好转及对症处理好转及对症处理好转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14/1514/15例中,其中出现血清胆红素例中,其中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升高2 2例,最高例,最高1 1例总胆红素高例总胆红素高205.8Umol/L.7205.8Umol/L.7例例ALTALT高达高达100U/L-678U/L100U/L-678U/L之间,之间,1313例例ASTAST异常,异常,111
22、1例超过例超过100-726100-726之间之间.4.4例例BUNBUN异常异常.PT.PT异常达异常达1515秒以上仅秒以上仅3 3例,例,APTTAPTT异常异常8 8例,例,TTTT异常异常3 3例例.-GT-GT异常异常7 7例例.WBC15.WBC15例均明显下降,最低为例均明显下降,最低为0.590.59109/L109/L,1414例血小板明显下降,其中例血小板明显下降,其中1 1例例仅为仅为0.50.5万万/L.12/L.12例肌酸激酶明显升高,例肌酸激酶明显升高,1010例乳例乳酸脱氢酶升高酸脱氢酶升高.12.12例尿中有蛋白例尿中有蛋白+-+-+,3 3例尿例尿白细胞白细
23、胞+,8 8例尿红细胞例尿红细胞+-+.+-+.部分病例出现部分病例出现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心动过速(1 1例出现房颤),例出现房颤),ST-TST-T波改变波改变.20102010年年5 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
24、室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由于该病毒命名和进一步确认病毒感染有关。由于该病毒命名和进一步确认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命名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合征命名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病原学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Bunyaviridae)白白蛉病毒属(蛉病毒属(Ph
25、lebovirusPhlebovirus),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00 nm80-100 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组包含,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组包含三个单股负链三个单股负链RNARNA片段(片段(L L、M M和和S S),),L L片段全长为片段全长为6368 6368 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框架编码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框架编码RNARNA依赖的依赖的RNARNA聚合聚合酶;酶;M M片段全长为片段全长为33783378个核苷酸,含有单一的读码框架,个核苷酸,含有单一的读码框架,编码编码10731073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前体;个氨基酸的糖蛋
26、白前体;S S片段是一个双义片段是一个双义RNARNA,基因组以双向的方式编码病毒核蛋白和非结构蛋,基因组以双向的方式编码病毒核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高度保守,与白蛉病毒属其白。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高度保守,与白蛉病毒属其他病毒成员相同,可形成锅柄状结构。他病毒成员相同,可形成锅柄状结构。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的氨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基酸同源性约为30%30%。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
27、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1.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2.2.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储存宿主包括鼠、鹿、牛、羊等野生储存宿主包括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和家养动物 ,均可持续感染。,均可持续感染。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
28、从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尤其是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尤其是疫源地(主要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易感易感。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5-10月,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月,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为活跃的月份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
29、伏期一般为潜伏期一般为7-147-14天(平均天(平均9 9天)。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等;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
30、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合症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血管内凝血死亡。皮肤瘀斑皮肤瘀斑皮肤瘀斑皮肤瘀斑并发症并发症机会性感染、真菌感染机会性感染、真菌感染败血症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
31、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窘迫综合症DICDIC及及MOSFMOSF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1.1.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1 1)早早期期外外周周血血象象白白细细胞胞、血血小小板板降降低低,严严重重者呈进行性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者呈进行性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2 2)谷谷丙丙(丙丙氨氨酸酸氨氨基基转转移移酶酶,ALTALT)和和/或或谷谷草草(天天冬冬氨氨酸酸氨氨基基转转移移酶酶,ASTAST)转转氨氨酶酶等等升升高。高。(3 3)可出现不同程度)可出现不同程度LDHLDH、CKCK等升高,尤以等升高,尤以ASTAST、CK-MB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部分病例升高为
32、主,常有低钠血症,部分病例BUNBUN升高。升高。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多数病例出现蛋白尿(多数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1 1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检测:采用RT-PCR RT-PCR 和和Real-time Real-time PCRPCR病毒核酸诊断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病毒核酸诊断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患者血清中扩增到特异性核酸,可确诊患者血清中扩增到特异性核酸,可确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2 2病毒分离:用于病毒分离的患者急性病毒分离:用于病毒分离的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经处理后,可采用期血清标本经处理后
33、,可采用VeroVero、Vero E6Vero E6等细胞或其他敏感细胞进行,用等细胞或其他敏感细胞进行,用Real-time PCRReal-time PCR病毒核酸诊断方法、病毒核酸诊断方法、ELISA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确定。患者血清、免疫荧光等方法确定。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病毒可确诊。中分离到病毒可确诊。血清学血清学1.血清特异性血清特异性IgGIgG抗体:采用抗体:采用ELISAELISA、免、免疫荧光(疫荧光(IFAIFA)抗体测定、中和试验等方)抗体测定、中和试验等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IgG抗体阳转或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恢复期滴度较急性
34、期4 4倍以上增高者,可倍以上增高者,可确认为新近感染。确认为新近感染。2.2.血清特异性总抗体:可采用双抗原夹血清特异性总抗体:可采用双抗原夹心心ELISAELISA法检测,血清病原特异性总抗体法检测,血清病原特异性总抗体阳性表明曾受到病毒感染。阳性表明曾受到病毒感染。诊断诊断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 2周内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
35、断。进行诊断。1.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2.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 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 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IgG抗体阳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 4倍以上增高者;倍以上增高者;(3 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一一)与与其其他
36、他蜱蜱传传疾疾病病、立立克克次次体体病病的的鉴鉴别别:斑斑疹疹伤伤寒寒、恙虫病、斑点热以及莱姆病等。恙虫病、斑点热以及莱姆病等。(二二)与与发发热热、出出血血及及酶酶学学指指标标升升高高的的感感染染性性疾疾病病的的鉴鉴别别:主主要要是是病病毒毒性性出出血血性性疾疾病病,如如流流行行性性出出血血热热、登登革热等。革热等。(三三)与与发发热热、血血白白细细胞胞、血血小小板板降降低低的的胃胃肠肠道道疾疾病病的的鉴别: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鉴别: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四四)与与发发热热及及血血白白细细胞胞、血血小小板板降降低低或或有有出出血血倾倾向向的的内内科科疾疾病病的的鉴鉴别别:
37、主主要要是是血血液液系系统统疾疾病病,如如血血小小板板减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五五)与与发发热热伴伴多多项项酶酶学学指指标标升升高高的的内内科科疾疾病病鉴鉴别别:主主要要是是免免疫疫系系统统疾疾病病,如如皮皮肌肌炎炎、系系统统性性红红斑斑狼狼疮疮、风风湿热。可通过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进行鉴别。湿热。可通过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进行鉴别。(六)其他:如支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六)其他:如支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药物反应等。药物反应等。一般治疗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生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
38、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对病情较重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液对病情较重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体弱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平衡;体弱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可给予胃肠营养、新鲜血浆、白蛋白、可给予胃肠营养、新鲜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以改善全身机能状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以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态、提高机体抵抗力。治疗治疗1.1.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1 1)强力霉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多西环素)。为首选。为首选药物,应早
39、期、足量使用。成人口服:药物,应早期、足量使用。成人口服:0.1g/0.1g/次次,日次日次,必要时首剂可加倍。必要时首剂可加倍。岁以上儿童常用量:首剂岁以上儿童常用量:首剂mg/kgmg/kg;之;之后,每次后,每次mg/kg,mg/kg,日次。一般病例日次。一般病例口服即可,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给药。口服即可,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给药。(2)四环素。口服:成人常用量为四环素。口服:成人常用量为0.25-0.5g/0.25-0.5g/次,每次,每6 6小时小时1 1次;次;8 8岁以上儿岁以上儿童常用量为一日童常用量为一日25-50 mg/kg25-50 mg/kg,分,分4 4次服次服用。静脉
40、滴注:成人一日用。静脉滴注:成人一日1-1.5g1-1.5g,分,分2-32-3次给药;次给药;8 8岁以上儿童为一日岁以上儿童为一日10-20 10-20 mg/kgmg/kg,分,分2 2次给药,每日剂量不超过次给药,每日剂量不超过1g1g。住院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四环素毒副。住院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四环素毒副作用较多,孕妇和儿童慎用。作用较多,孕妇和儿童慎用。2 2利福平:儿童、对强力霉素过敏或不利福平:儿童、对强力霉素过敏或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者,选用利福平。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者,选用利福平。成人成人450-600mg450-600mg,儿童,儿童10 mg/kg10 mg/kg,每日
41、一,每日一次口服。次口服。3 3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1.1.对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对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药物退热。2.2.对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对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浆。浆。3.3.对合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可对合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可早期使用肝素。早期使用肝素。4.4.对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可用粒细对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胞集落刺激因子。5.对少尿患者,应碱化尿液,注意监测对少尿患者,应碱化尿液,注意监测血压和血容量变化。对足量补液后仍少血压和血容量变化。对足量补液
42、后仍少尿者,可用利尿剂。如出现急性肾衰时,尿者,可用利尿剂。如出现急性肾衰时,可进行相应处理。可进行相应处理。6.6.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应慎用激素应慎用激素 国外有文献报道,人粒细胞国外有文献报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会无形体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增强疾病的传染性,故应慎加重病情并增强疾病的传染性,故应慎用。对中毒症状明显的重症患者,在使用。对中毒症状明显的重症患者,在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可适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当使用糖
43、皮质激素.隔离及防护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常规防护。在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常规防护。在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病人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尤其病人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病人血液、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和物品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出院标准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临床实验室检查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后,可出院。指标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后,可出院。预预 后后据国外报道,病死率低于据国外报道,病死率低于1%1%。如能及时。如
44、能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出现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出现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易导致死亡。症的患者,易导致死亡。预防预防1 1.做好公众预防的指导和健康教育做好公众预防的指导和健康教育 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预防该病的主要策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是指导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避免蜱的暴露。有蜱叮咬略是指导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避免蜱的暴
45、露。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2.2.媒介与宿主动物的控制媒介与宿主动物的控制 出现暴发疫情时,应采取灭杀蜱、鼠和环境清理等措施,降出现暴发疫情时,应采取灭杀蜱、鼠和环境清理等措施,降低环境中蜱和鼠的密度。低环境中蜱和鼠的密度。3.3.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能力,规范其治疗行为。规范其治疗行为。4.4.病人的管理病人的管理 对病人的血液、分泌
46、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不需要对病人实施隔离。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不需要对病人实施隔离。我院收治病人分布情况我院收治病人分布情况湖北地区(湖北地区(6363例)与河南南部(例)与河南南部(2222例)例)农村,多为丘陵地带,农民农村,多为丘陵地带,农民8080例例(94.1%94.1%)。)。6060例(例(70.6%70.6%)发病前有野)发病前有野外劳作史,部分有明显被硬蜱叮咬病史,外劳作史,部分有明显被硬蜱叮咬病史,2 2例有过疑似患者接触史,其他例有过疑似患者接触史,其他2020例例(23.5%23.5%
47、)否认有以上病史。在)否认有以上病史。在2 2例患者例患者身上找到活的硬蜱。身上找到活的硬蜱。7878例(例(91.8%91.8%)为转)为转诊患者,曾在当地门诊或医院接受过短诊患者,曾在当地门诊或医院接受过短期抗感染治疗期抗感染治疗。病例介绍病例介绍1 1 患者女,患者女,4646岁,河南省潢川人,农民。因畏寒、发岁,河南省潢川人,农民。因畏寒、发热热1 1周,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纳差、胸闷气促、周,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纳差、胸闷气促、四肢无力、少尿、肌痛及肌肉颤动四肢无力、少尿、肌痛及肌肉颤动3 3天入院,体温持续天入院,体温持续在在3939左右,当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左右,当
48、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既往体健,发病前有下地劳作及硬蜱叮咬史。既往体健,发病前有下地劳作及硬蜱叮咬史。查体:体温查体:体温39.239.2,呼吸,呼吸3232次次/分,脉搏分,脉搏106106次次/分,分,血压血压96/70 mmHg96/70 mmHg,神清,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四肢,神清,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粗,腹部脐周压痛,肠鸣音活跃。冰冷,双肺呼吸音粗,腹部脐周压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血实验室检查:血WBC 2.14G/LWBC 2.14G/L,PLT 32G/LPLT 32G/L,N 42.4%N 42.4%,L55.1%L55.1%;大便呈稀水样便;尿蛋白(
49、;大便呈稀水样便;尿蛋白(2+2+)及隐血)及隐血(2+2+););ALT 129U/LALT 129U/L,AST 676U/LAST 676U/L,BUN 17.86mmol/LBUN 17.86mmol/L,Cr525.2mol/LCr525.2mol/L,UA 453.8mol/LUA 453.8mol/L;LDH 764U/LLDH 764U/L,CK783U/LCK783U/L,CK-MB 27.7U/LCK-MB 27.7U/L;ENAENA阴性;低钠、低钙血阴性;低钠、低钙血症,总二氧化碳结合症,总二氧化碳结合11.8mmol/L11.8mmol/L。诊断考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
50、合症并多器官功能损诊断考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并多器官功能损害。害。治疗给予多西环素(治疗给予多西环素(0.10.1,bidbid)治疗,并同时予护)治疗,并同时予护肝、降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支持处理。肝、降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支持处理。入院后入院后3 3天体温降至正常,肌肉颤动消失,尿量逐天体温降至正常,肌肉颤动消失,尿量逐渐增多;第四日恶心、呕吐及腹泻好转,随之,精神、渐增多;第四日恶心、呕吐及腹泻好转,随之,精神、食欲恢复;经治疗食欲恢复;经治疗1212天后,各项生化指标与血、尿常天后,各项生化指标与血、尿常规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痊愈出院。规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痊愈出院。病例介绍病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