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第六章传染病.ppt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9752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第六章传染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学术讨论—第六章传染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学术讨论—第六章传染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学术讨论—第六章传染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学术讨论—第六章传染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篇疾病(jbng)的预防与控制戴 斐1第一页,共五十四页。第六章 传染病2第二页,共五十四页。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由病原(bngyun)(bngyun)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且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3第三页,共五十四页。第一节传染病的流行病学(li xn bn xu)4第四页,共五十四页。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不能在外界长期存在或繁殖,它必须(bx)(bx)在宿主体内寄生、繁殖。传染源有人和动物两大类。5第五页,共五十四页。1.

2、病人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是否(sh fu)(sh fu)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排出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6第六页,共五十四页。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出现。潜伏期的意义: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时间,一般是常见潜伏期增加12天。判断受感染(gnrn)(gnrn)时间,并以此寻找传染源及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确定预防接种时间。7第七页,共五十四页。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指出现某种疾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恢复期(convalescent s

3、tage):某些传染病临床症状消失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排出病原体,继续作为(zuwi)(zuwi)传染源,此期特点因病而异:一般不再传染(麻疹);有些继续传染(菌痢、乙肝);终身传染(伤寒)。8第八页,共五十四页。2.病原携带者(carrier)是指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一般可分为(fn wi)(fn wi)(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ory carrier)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并能排出体外者,称潜伏期携带者。9第九页,共五十四页。(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 carrier)传染病在临床症状(zhngzhung)(zhngzhung)消失以后的

4、一段时间内仍可排出病原体者,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健 康 病 原 携 带 者(healthy carrier):指过去从未患过该病,但能排出该种病的病原体者。10第十页,共五十四页。(二)动物(二)动物(dngw)作为传染源作为传染源 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病(zoonosis),指可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分类:1.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等2.以人类为主的人畜共患病:如阿米巴痢疾3.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血吸虫病4.真性(zhnxng)(zhnxng)人畜共患病:牛、猪绦虫病11第十一页,共五十四页。二、传播(chunb)途径(route of t

5、ransmission)(一)经空气传播(一)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airborne transmission)传播形式传播形式(xngsh)(xngsh):飞沫传播飞沫传播droplet infectiondroplet infection尘埃传播尘埃传播dust infectiondust infection12第十二页,共五十四页。经空气传播(chunb)的传染病流行特征有:传播广泛,发病率高,传播易于实现(shxin)(shxin),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常与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有关;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关系很大,1

6、3第十三页,共五十四页。(二)经水传播(二)经水传播(chunb)1.经饮水传播(water-borne transmission)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有以下流行特征: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没有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chy)(chy);停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水源的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告平息。14第十四页,共五十四页。2.经疫水传播:其流行特征如下(rxi)(rxi):病人有接触疫水的既往史;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后,可以控制新病例发生。15第十五页,共五十四页。(三)经食物(三)经食物(shw)(shw)传播传播(food-bor

7、ne transmission)(food-borne transmission)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病人都有吃某种污染食物的历史,而不吃者不发病;疾病突然发生,易形成(xngchng)(xngchng)爆发流行;停止食用污染食品后,爆发即可平息爆发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会形成慢性流行。16第十六页,共五十四页。(四)接触(四)接触(jich)(jich)传播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contact transmission)(1 1)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2 2)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间接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间接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病例例多多

8、呈呈散散发发,但但可可在在家家庭庭及及同同室室成成员员之之间间造造成成(zo chn)(zo chn)传播;传播;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及卫生条件差有关;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强传染病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是控制这类疾病传播的主要措施。17第十七页,共五十四页。(五)经媒介节肢动物(五)经媒介节肢动物(jizh-dngw)(jizh-dngw)传传播播(arthropod-borne transmissionarthropod-borne transmission)分为:(1)机械性传播:苍蝇(2)生物性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外潜伏期: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

9、期的某些阶段后具有(jyu)(jyu)传染性所需时间。18第十八页,共五十四页。经媒介节肢动物(jizh-dngw)(jizh-dngw)传播传染病有如下流行特征: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高发;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分布一致;发病有年龄差异,如老疫区中病例以儿童据多,成人病例较少,而新迁入疫区者年龄差异不明显;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相互传播;某些传染病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伐木工人及林区工作人员。19第十九页,共五十四页。(六)经土壤(六)经土壤(trng)(trng)传播传播(soil-borne transmission)(soil-borne transmission)土壤传播病原体的

10、意义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hul)(hul)人与土壤的接触机会皮肤的破坏程度个人的卫生习惯20第二十页,共五十四页。(七)医源性传播(七)医源性传播(chunb)(chunb)(iatrogenic transmission)(iatrogenic transmission)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1.由医疗器械引起:针筒、针头、导尿管等;2.由生物制品或药品(yopn)(yopn)引起 3.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引起21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四页。(八)垂直(八)垂直(chuzh)(chuzh)传播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vertical t

11、ransmission)经胎盘传播(chunb)(chunb):风疹、麻疹、水痘、肝炎 上行性传播: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分娩引起传播:淋球菌、疱疹病毒22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四页。三、人群三、人群(rnqn)(rnqn)易感性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herd susceptibility)(一)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二)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原因(二)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原因(1)新生儿增加。(2 2)易感人口的迁入)易感人口的迁入 。(3 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4 4)免疫人口的迁出或死亡)免疫人口的迁出或死亡(swng)(swng

12、)。(三)人群易感性下降的原因 1 1预防接种预防接种 2 2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3 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23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四页。影响(yngxing)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土壤、对三个环节的影响。(2)社会(shhu)(shhu)因素:a 有利因素:国境检疫、传染病防治法等 b 不利因素:人群流动增加24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四页。第二节传染病的防制(fn zh)对策25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四页。(一)经常性预防措施:1.开展卫生教育2.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3.改善饮水卫生条件4.严格执行管理

13、制度和操作(cozu)(cozu)规范5.病人、带菌者及可疑人员禁止从事相关工作6.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6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四页。(二)预防接种(y fn ji zhn)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内(t n(t ni i),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人群易感性,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27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四页。1预防接种(y fn ji zhn)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 是指通过接种免疫原性物质,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活菌(疫)苗:如结核、鼠疫(shy)(shy)。死菌(疫)苗:如霍乱、伤寒。类毒素:如破伤风和

14、白喉类毒素。28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四页。(2)人工被动免疫 将含有(hn yu)(hn yu)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人体内,使机体获得现成抗体而受到保护。常用制剂有:免疫血清: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3)被动自动免疫 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易感接触者(如婴幼儿或体弱者)的一种免疫方法。29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四页。2.计划(jhu)免疫(planning immunization)根据传染病疫情的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称为计划免疫,目的在于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控制并最终终(zu zhn(

15、zu zhn)消灭传染病。30第三十页,共五十四页。预防接种(y fn ji zhn)应注意:(1)正确掌握禁忌证 (2)各类生物制品的接种对象、剂量、次数(csh)(csh)、间隔时间、接种途径及保存条件均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执行。(3)预防接种制剂保藏条件(4)接种器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减少致病因子的交叉污染 31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四页。(三)防护(fngh)措施n n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其受到感染。n n新兵入伍、新生入学、招工健康体检n n对特殊(tsh)(tsh)职业就业者(如幼托机构、饮食行业、水厂、炊事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2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四页。二、加

16、强(jiqing)传染病的管理(一)我国传染病的分类 我国将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hulun)(hulun)。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等。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等33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四页。(二)对病人(bngrn)的管理措施 疫情出现后,应加强对病人的管理,防止(fngzh)(fngzh)传染病扩散并争取尽快将疫情平息。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包括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1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传染病人 2传染病的早期报告3早期隔离 4早期治疗34第三十

17、四页,共五十四页。(三)对接触(jich)者的管理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其发病或成为传染源。1应急性预防接种 2.药物预防(yfng)(yfng)3医学观察 4隔离或留验35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四页。(四)对动物(dngw)传染源的管理措施 对患有非烈性传染病的有经济价值动物,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gl)(gl)、治疗。否则,应采取杀灭措施,36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四页。(五)对疫源地的管理(gunl)措施 疫源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而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疫

18、源地连成片时(pinsh)(pinsh)称为疫区。37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四页。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消失(住院、死亡或治愈);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周围(zhuwi)(zhuwi)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38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四页。2疫源地的消毒(xio d)n n(1)随时消毒(current sterilization)对现有(xin yu)(xin yu)传染源的疫源地、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随时消毒需经常进行,应指导病人家属或由医护人员完成。39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四页。(2)终末消毒(xi

19、o d)(xio d)(terminal sterilization)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xio d)(xio d)。一般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较长时间存活的疾病才进行终未消毒(xio(xio d)d)。40第四十页,共五十四页。第三节 结核病41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四页。一、流行(lixng)特征(一)全球发病趋势 目前,结核病在全球死因顺位中位居第七,每年死于结核病患者约200万人。自20世纪80年代(nindi)(nindi)以来,结核病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再次出现,而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也日趋严重。42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四页。结核病在发展中国

20、家居高不下,在发达国家卷土重来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结核病与HIV的合并感染造成结核病人的剧增,由于近30年来结核病在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中被忽视,发达国家日益(ry)(ry)增多的移民加剧了结核病的播散。43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四页。(二)我国结核病的状况(zhungkung)我国结核病的流行(lixng)(lixng)有以下三点特征:1高感染率2高死亡率3高耐药率44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四页。(二)影响感染(gnrn)的因素1年龄 2性别 3职业 4HIV感染和艾滋病 5其他(qt)(qt)因素 45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四页。(三)影响(yngxing)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

21、yn s)(yn s)2病原生物学因素 3社会因素 46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四页。三、结核病的防制策略(cl)与措施(一)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二)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1痰结核菌检查 2结核菌素试验 3X线检查 (三)结核病疫情评价指标(四)病人(bngrn)(bngrn)的化疗47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四页。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n yn)48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四页。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性病变(bngbin)(bngbin)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目前,已被确认的病毒性肝炎有五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49第四十九页,共五

22、十四页。一、流行(lixng)特征 病毒性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但分布不均衡(jnhng)(jnhng),绝大多数感染和发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0第五十页,共五十四页。二、防制策略(cl)与措施(一)甲型肝炎的防制策略(cl)(cl)及措施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甲肝疫苗 51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四页。(二)乙型肝炎的防制策略(cl)及措施1 1特异性免疫接种特异性免疫接种 2 2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 (1 1)乙肝病人)乙肝病人(bngrn)(bngrn)的管理的管理 (2 2)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 (3 3)献血员的管理)献血员的管理 3 3切断传播途径切

23、断传播途径 (1 1)防止医源性传播)防止医源性传播 (2 2)阻断母婴传播)阻断母婴传播 4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52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四页。复习(fx)思考题1.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什么?2.传染病的潜伏期有什么流行病学意义?3.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4.试述新时期(shq)(shq)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 对策。53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四页。内容(nirng)总结第二篇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不能在外界长期存在或繁殖,它必须在宿主体内寄生、繁殖。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chxin)临床症状出现(chxin)。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时间,一般是常见潜伏期增加12天。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病(zoonosis),指可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分布一致。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相互传播。1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传染病人。53第五十四页,共五十四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