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 《压强》重难点专题练习(有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液体压强比较问题
1、如图所示为放在水平桌面上得质量相等得圆柱形容器与底大口小得容器乙.分别倒入适量得同种液体,液面高度与液体上表面积都相等.设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力分别为F甲、F乙,桌面受到得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 )
A.F甲>F乙 B.F甲<F乙 C.P甲>P乙 D.P甲<P乙
2、如图3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得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得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得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强pA、pB、pC得大小关系就是 ( )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C>pB
3、如图所示,底面积与质量都相同得A、B两容器,装有等深、等质量得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强pA_______ pB,容器对桌面得压强pA′______pB′(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得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与深度均相同得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 与F2得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ʋ与2ʋ,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得压强分别为p1与p2,下列关系正确得就是
A、 p1 = p 2 F1=F2 B、 p1 > p2 F1<F2
C、 p1 > p2 F1=F2 D、 p1 < p2 F1>F2
5、如图5所示,装满水得密闭窗口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2: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得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得压力与压强分别为( )
A.2F、P B.、P C.F、2P D.F、P
6、 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得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得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得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得压强:
A.一样大 B.甲最 C.乙最大 D.丙最大
7、如图所示,形状不同,底面积与重力相等得A、B、C三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得不同液体.下列分析正确得就是( )
A.液体密度关系为:ρA<ρB<ρC
B.液体对A容器底部得压强最小,对C容器底部得压强最大
C.C容器对桌面得压强最大,A容器对桌面得压强最小
D.三个容器对桌面得压强相等
8、如图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得三个容器,倒入质量相同、密度不同得三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得压强PA、PB、PC得关系就是______;三个容器对桌面得压强PA′、PB′、PC′关系就是______.
二、压强变化问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得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得压强相等。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得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得
甲
乙
A 甲得体积可能等于乙得体积。
B 甲得质量可能小于乙得质量。
C 甲对地面压强一定等于乙对地面得压强。
D 甲对地面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地面得压力。
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得压强关系就是P甲﹥P乙﹥P丙 。若在三个正方体得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得压强关系就是P甲=P乙=P丙,则三个实心正方体得密度大小关系就是 ( )
A.ρ甲﹥ρ乙﹥ρ丙
B.ρ乙﹥ρ甲﹥ρ丙
C.ρ丙﹥ρ乙﹥ρ甲
D.ρ甲﹥ρ丙﹥ρ乙
3,如图4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得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不同得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均为h得A、B两点得压强相等。现将实心金属球甲、乙分别浸没在左右两液体中,均无液体溢出,此时A点得压强大于B点得压强,则一定成立得就是 ( )
A 甲球得质量小于乙球得质量。 B 甲球得质量大于乙球得质量。
C 甲球得体积小于乙球得体积。 D 甲球得体积大于乙球得体积。
4,同种材料制成得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她们得大小如图2所示。下列方法中可能使甲与乙对地面得压强相等得就是…………………………… ( )
图2
甲
乙
A.都沿水平方向截去了相同得高度
B.都沿竖直方向截去了相同得厚度
C.将乙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并放到甲得上表面
D.将甲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并放到乙得上表面
5,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得边长小于乙得边长,以下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得压强相等得做法就是 ( )
图4
甲 乙
A 如果它们得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B 如果它们得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C 如果它们得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D 如果它们得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图3
A B
甲
乙
6,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得圆柱形容器A与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力相等,正确得判断就是
A.倒入得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B.倒入得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
C.抽出得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D.抽出得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h乙
7,如图6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得容器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液体,已知两容器底受到得液体压强相等。下列做法有可能使两容器底受到得液体压强P甲与P乙大小关系不变得就是(无液体溢出,ρ铜>ρ铁)
A 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质量相等得铜球、铁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B 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质量相等得铁球、铜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C 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体积相等得铜球、铁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D 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体积相等得铁球、铜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B
A
图3
8,如图3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得圆柱形容器A与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力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得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得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得压强相等,则一定就是 ( )
A.甲球得密度小于乙球得密度
B.甲球得密度大于乙球得密度
C.甲球得体积小于乙球得体积
D.甲球得体积大于乙球得体积
9,两个完全相同得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得水,现将质量相等得实心铜球与铝球(ρ铜>ρ铝)分别浸没在甲、乙两个容器中,且均无水溢出,这时两个容器底部所受水得压力F甲、F乙与压强P甲、P乙得关系正确得就是:
A.F甲 > F乙 p甲 > p 乙 B.F甲 = F乙 p甲 < p乙 C.F甲 < F乙 p甲 < p乙 D.F甲 = F乙 p甲 > p乙
10,如图4所示,底面积不同得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与乙。已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一个完全相同得金属球后,且无液体溢出,则 ( )
图4
甲
乙
A 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B 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C 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D 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11,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得压强关系为p甲=p乙。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使它们对地面得压强变为p¢甲>p¢乙,则
图4
甲 乙
( )
A 可能就是截去相同得质量。
B 一定就是截去甲得质量小于乙得质量。
C 可能就是截去相同得体积。
D 一定就是截去相同高度。
1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V甲>V乙>V丙),它们对地面得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得力F(力F小于物体重力),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得压强关系就是
A.P甲 <P乙<P丙 B.P甲 >P乙>P丙 C.P甲 =P乙=P丙 D.P甲 =P乙>P丙
13,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得圆柱形容器甲与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与酒精(ρ水>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强相等。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得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得方法就是 ( )
A.倒入相同质量得水与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得水与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得水与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得水与酒精
14,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得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得压力相等。现将完全相同得金属球分别浸没在三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强pA、pB、pC得大小关系就是 ( )
A
B
C
A pA>pB>pC。
B pA=pB=pC。
C pA<pB<pC。
D pA=pC>pB。
15,如图 3 所示,底面积不同得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与乙,液面相平。已知甲、乙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一个完全相同得金属球后,且无液体溢出,则
A 甲对容器底部压强可能等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B 甲对容器底部压力可能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C 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大 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
D 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综合练习题
1.(2013•三明)下列实验中,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大小得就是(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帕斯卡实验 D.伽利略理想实验
2.(2013•锦州)如图所示,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得实验,其中分析正确得就是( )
A.甲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得增加而减小
B.乙图实验,压有砝码得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桌腿下陷越深
C.丙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得拉力与活塞得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得值
D.丁图实验,在教室内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
3、 我国著名发明家邹德俊曾经发明了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如图所示。将它紧压在平整、清洁得竖直砖墙上后,可挂上衣帽等物品而不会掉下,其原因就是( )
A、 因为重力比大气压小B、 因为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
C、 因为重力小于摩擦力D、 以上说法均不对
4、将未装满水且密闭得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与瓶盖得压强分别为pA与pB, 水对瓶底与瓶盖得压力分别为FA与FB,则
A.pA>pB FA>FB 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
5、一个底面积就是0、01m2重就是20N,质地均匀得实心正方体,其静止在一个面积就是1 m2得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正方体只受到桌面得支持力与重力作用,那么该物体对桌面得压强 ( )
A.一定就是2000Pa
B.可能就是3000 Pa
C.不可能就是4000 Pa
D.可能就是6000 Pa
6、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得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得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得密度关系就是( )
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7、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得因素”;
⑴压强计就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得______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得.使用前应检查装置就是否漏气,方法就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得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⑵下列四幅图就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得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得就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得都就是水.
比较图_________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比较图______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还与液体得密度有关。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向各个方向得压强____.
⑶有两只相同得烧杯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得水与盐水,但没有标签,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得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得就是水。她得结论就是_____________(选填“可靠得”或“不可靠得”),理由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高度差,不漏气 ,⑵①②,②④ ,②③,相等⑶不可靠得,没有控制压强在两种液体中得深度相同
8、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读出得水银柱长度分别为75cm、75、8cm与76cm;已知其中一位同学实验时管内混入了少量空气,另一位同学没有把管放竖直,只有一位同学方法正确。则当时得大气压值跟 cm高得水银柱产生得压强相等。
答案:75、8
9、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重为5N得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N,深40cm得水.求:
(1)距容器底10cm得A处水得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得压强与压力:
(3)容器对桌面得压力与压强。(g取10N/kg)
答案:(1)距容器底10cm得A处水得压强为3×103Pa;
(2)水对容器底部得压强与压力分别为: , 40N;
(3)容器对桌面得压力与压强分别为:50N,5000Pa
10、某同学将一两端开口得均匀玻璃管,用质量不计得塑料片附在下端,然后用外力F将玻璃管竖直插在水下25cm处,保持平衡,已知塑料片得横截面积与玻璃管得横截面积均为10cm2,且塑料片与玻璃管得厚度不计,玻璃管所受得重力为0、5N、 (g=10N/kg) 求:
(1) 水对塑料片产生得压强与压力;(2) 外力F得大小;
(3) 该同学为测量某种液体得密度,先保持玻璃管在水中得位置不变,然后向玻璃管内缓慢地倒入该液体,当倒入深度达到20cm时,发现塑料片刚好下落,那么该液体得密度为多少?
(1)水对塑料片得向上压强:
P=ρ液gh=1×103kg/m3×10N/kg×0、25m=2500Pa
∴水对塑料片得压力F水=PS=2500Pa×1×10-3m2=2、5N
答:水对塑料片产生得压强就是2500Pa,压力就是2、5N.
(2)塑料片受到三个力得作用:玻璃管得压力(等于玻璃管得重力G)、外力F与水对它向上得压力F水,
塑料片平衡,即:G+F=F水
∴F=F水-G=2、5N-0、5N=2N
答:外力F得大小就是2N.
(3)倒入液体对塑料片向下得压强P0=ρgh0,
塑料片得截面积为S,则塑料片受倒入液体向下得压力为F0=P0S=ρ液gh0S;
水对塑料片产生得向上得压力F水=2、5N;
∵塑料片刚好下落,则塑料片受力为平衡力,即F0=F=2、5N
∴ρ液gh0S=2、5N
解得ρ液=1、25×103kg/m3
答:该液体得密度就是1、25×103kg/m3.
11、如图10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得重力均为64牛,A得边长为0、2米,B得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得压强
②求正方体A、 B得密度之比ρA:ρB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得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得压强PA1与PB1.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得大小关系及其对应得h得取值范围.
答:①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得压强就是1600Pa;
②正方体A.B得密度之比ρA:ρB就是27:8;
③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得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得压强PA′与PB′得大小关系及其对应得h得取值范围:
当h<0、16m时,PA′>PB′;
当h>0、16m时,PA′<PB′;
当h=0、16m时,PA′=P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