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3—6岁幼儿独立性发展得调查研究
一、问题得提出
当今幼儿,由于多数就是独生子女,使她们在家庭中得地位特殊、惯以依赖.然而,现代社会对人得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就是要求具备一定得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得培养,而且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得培养,才能使现在得孩子胜任未来得学习、工作与应对社会。孩子独立性得培养,正就是适应了时代发展得需要。
幼儿期独立性得发展就是从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开始得,逐渐扩展到幼儿得学习、生活及社会性交往活动中。独立性得发展对于幼儿得个性以及认识等方面得发展有十分重要得意义,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相关能力也就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得具体要求。
因而,本调查报告主要针对3—6岁幼儿(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得独立性发展为主要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在不同得家庭背景与不同得情境下幼儿得创造、记忆、思维与具体活动等独立性得表现。为幼儿园在今后得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各种独立性能力,提供可行得理论与与实践依据。
二、调查方法
(一)观察法
(二)问卷法
(三)抽样法
(四)统计法
三、调查对象
西双版纳州幼儿园,3-6岁幼儿共240名,其中3—4岁、4—5岁、5-6岁各80人(大多数就是新班幼儿);教师50人;幼儿家长60人。
四、调查内容
(一)幼儿方面
在自然条件下,对各年龄段幼儿得独立性表现进行为期半个月得观察记录,分别对240名观察对象创造独立性、记忆独立性、思维独立性与具体活动独立性得发展情况及相关能力进行观察,由12名教师分别对被观察幼儿每人15分钟得单独观察,并填写相关表格,具体做法就是:研究人员创设各种情境,例如,组织幼儿进行猜谜语比赛,组织者在宣读谜面之后,给幼儿几分钟得时间思考,并允许其自由活动,猜出谜底得孩子分别把答案告诉老师,在幼儿思考过程中,教师观察其表现:小朋友就是否马上去问别人,或就是与其她小朋友一起讨论还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又如,让小朋友把三个排球分别运到前方10米处,瞧谁用得时间少,教师告诉小朋友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行,只要用最快得速度完成任务就行。教师应观察其做法并记录时间。另一方面分别找各年龄段10—15名幼儿谈话,教师应先设计好问题,要根据不同得年龄决定问题得难度。比如3岁得小朋友可问她,您得小手脏了怎么办?6岁得小朋友可问她您得衣服脏了怎么办?根据她们回答得内容观察其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教师方面
对教师方面得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这就是一种书面谈话得方式,由研究者提出与研究有关得得问题,要求教师本人提供书面材料,供研究者分析。由于幼儿得日常生活都在幼儿园内。因此幼儿在园内得各种游戏及生活活动中独立性得表现,教师就是非常了解得,为准确掌握幼儿各种活动得独立性及相关能力,调查人员必须要向幼儿所在班及得教师了解更多相关情况。
首先向被了解得教师提出相关要求,说明调查内容与目得意义,争取她们得支持与合作。其次就是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答题与评分标准,题目主要就是以选择题为主。第三就是发放相关登记表,比如幼儿在园生活活动独立性发展个人登记表,内容包括:编号、姓名、年龄、家庭情况(就是、否独生子)、活动内容、评分等级(A、B、C)、总计等.研究人员一定要准确做好问卷得发放与统计工作。这次对教师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三种),收回148份(三种),收回率98%。
(三)家长方面
同样就是采用问卷得方法进行调查,由于幼儿在园得独立性方面有些表现,在家里也必然会有,因此有必要对家长进行调查。利用召开家长会或专门会议向家长说明调查得目得与意义以及相关得调查内容,争取家长得积极配合。其次就是设计相关得调查表格,内容紧扣各种独立能力。比如:幼儿独立生活及活动能力得调查表,内容包括: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自身得教育态度、家庭条件及生活环境、家长教育得能力与方法);日常活动能力(孩子活动得方式、内容等);第三就是统计相关数据,按照时先制定好得评分标准进行统计,用量化得出分值,再评出档次。此项共发出调查表180份(三种),收回176份(三种),收回率97%.
五、结果分析
二十一世纪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发达得时期,生活过程与方式越来越趋向复杂与多元化,摆在我们面前得将就是激烈得竞争。今天得孩子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得路,需要应对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得生活。这些都就是需要独立性与各种能力。从上述三个方面对3—6岁幼儿独立性发展与能力得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思维独立性方面
在思维水平、求知欲与灵活性方面,独生子女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并有显著得差异,有80%得独生子女测试结果为良好,而非独生子女只有50%得良好率。但在权衡性上,独生子女又明显不如非独生子女,这说明:在智力发展上独生子女有一定得优势,显得聪明、灵活,思维与智力水平较高,求知欲望较强,好奇心强,喜欢寻根究底,但遇事不善于权衡利弊,很少考虑行为得后果。从年龄方面来瞧:与幼儿年龄增长与家庭教育与生活环境有相当密切得关。按通常得理论假设,随年龄得增长,年龄小得孩子与年龄大得孩子在思维水平、求知欲与灵活性方面差异会逐渐减少,但调查结果表明也不完全就是,因为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以及家长本身得知识水平等因素也起着很重要得作用。
(二)幼儿得心理方面
从调查材料中得出:多数孩子,尤其就是独生子女在成长中,心理缺陷表现为至高至尊。240名幼儿中70%以上就是独生子女,她们自降生那天起,就意味着她就是家里得“独苗”,从某种程度上确定了她在家庭中得特殊地位,确立了其家庭角色得独特性。在其成长过程中,优越得生活条件,就是父母长辈所未有得,往往在幼小得心灵里埋下享乐得种子。她就就是家中得小“皇帝",时间一长,孩子就形成至高无上得心理倾向。其次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她人。因为3岁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化阶段,儿童个性得发展就是一个逐渐自我中心化得过程,表现在能从她人角度考虑问题,能从有利她行为(如谦让、分享、助人等),但因为多数孩子就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父母一切都围绕着她来转,这样在客观上反而加强了幼儿以“我"为中心得心理倾向.通过调查得出:3-4岁幼儿、4-5岁幼儿、5-6岁幼儿以“我”为中心比例分别就是90%以上、80%以上与70%以上.这说明随着年龄得增长孩子逐渐学会谦让与助人,分享、帮助、友好等良好得社会行为也逐渐形成。
(三)幼儿独立活动能力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3—6岁得幼儿个人活动能力与其年龄增长有密切得关系。如通过孩子自己穿衣服得能力测试,从3岁得25%增加到6岁得65%;而不愿自己做力所能及得事得比例从3岁得21%下降到6岁得11、5%。实际上幼儿在两岁时就开始有自己穿衣服得愿望与能力,到3岁就可以独立穿衣服了.然而到6岁,仍有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穿衣服,无论就是什么原因,都就是不利于幼儿得成长。
六、建议与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认为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各方面得能力都有所提高,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学校要从培养幼儿得独立生活能力着手,给孩子一定得时间、空间,多给予孩子锻炼得机会。
(二)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优良得教学与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孩子得适应能力,遇见问题要给孩子机会,让她们想办法或商量去做,教师要给予指导与引导。另外适度得评价有助于幼儿积极性得提高。
(三)学校要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可采用召开家长会与家访得形式,经常保持与家长得联系,交换孩子得情况,了解幼儿在家中得一切情况,并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要求在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任性、自私、脾气暴躁、怯懦、懒惰、依赖、独立性差、不能吃苦等不良行为.
总之,幼儿得教育与成长,以及其各种行为能力得培养,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各方面得共同努力.同时这也就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得趋势与历史赋予我们得任务。作为学校应遵照党得教育方针,运用先进得教育理念,掌握科学得教育方法,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得家长不仅要承担抚养子女得责任,而且更要承担教育得责任,也要掌握科学得教育方法,并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使孩子能全面健康得成长。最后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应积极关心下一代得成长,为四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得需要做出积极得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