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劝学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67977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劝学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课 题 劝学 教学对象分析(含教材、学生)  《劝学》集中体现了荀子得思想。教学中,除了抓牢文言教学得常规重点外,还应该将文学知识得掌握,即对荀子得思想得理解放在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含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得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得通假字、词类活用与特殊文言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理解比喻得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得内在联系。 2、通过对比《国人之于国也》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得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认识学习得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得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比喻得含义与内在得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得特点。 教法、学法 1、 以学生诵读为主要课堂活动,以教师点拨控制为主导,以诵读启发学生思维为训练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形式。 2、 教师提出“牵一发动全身“得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达到深刻理解文章得目得。 教 学 过 程 1、提问导入 培根说过,知识就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得发展与物质文明得进步。那么,获取知识得途径就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就是学习。可以说,人得一生都处于不断得学习中,学习就是人得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得,就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得本能转化为自觉得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得荀子所作得《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得重要性,就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得好文章。 2、解题 《劝学》得“劝”起着统领全篇得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就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就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得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得繁体字“勸”就是形声字,凡就是用“力”作声旁得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得意思,如“励”、“努”等。这就是“劝”得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得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得品德。 三、研习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处。 2、讲解第一自然段。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得地位与作用就是什么?  明确:①就是全文得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3、研习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讲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 。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绳:合乎拉直得墨线④輮:使……弯曲  ⑤规:测圆之器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得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得事物及特点。         加工       冷冻 明确:蓝----青     水----冰        胜于        寒于       輮  绳    砺直木----轮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得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得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她们就是平行并列得,还就是依次排列得?请分析说明。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瞧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就是平行并列得,而就是延伸。 4、研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 (2)讲解第3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①须臾:片刻 ②跂:提起脚后跟 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瞧见 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彰:明显,显著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⑥绝: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得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作者就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得?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就是对以上四种情况得归纳总结,说明学习得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1-3段。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 一、课前五分钟 安排2名学生背诵《论语》片段,并翻译。 二、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个别)背诵,集体背诵。 三、讲解第四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讲解:“兴焉”“生焉”“备焉”得“焉”--或注为“于就是”,亦通。虚词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无害。 “无以”--可与“河曲智里无以应”作比较。这里就是“没有办法”得意思。 3、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得重要性。  四、总结全文。  1、提问:本文得中心论点就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就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得意义、作用及学习得态度与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说理透彻得特点。 2、结合《优化设计》提供得相关材料及本文所体现得观点,了解荀子“人定胜天”得思想。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她,称她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就是我国古代得思想家、教育家、就是先秦儒家最后得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与李斯都就是她得学生。她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就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得,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得人定胜天得思想。她强调教育与礼法得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得必要性与后天学习得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得本性。 荀子得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得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得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得进一步成熟。她得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就是《荀子》得第一篇。本文就是原文前几段得节录。 3、设喻得运用。 提示: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就是不确切得,比喻就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得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就是一种说明事理得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 学生讨论: (1)从本文瞧,运用设喻得基本原则就是什么? (2)本文在设喻得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小结要点: 设喻得基本原则就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就是用生活中常见得事物来说明深刻得道理。(附带说说,寓言也就是设喻得一种,上学期已学过,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得效果。) 本文得设喻有两大特点:一就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就是用一连串得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绝江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优化设计》练习。 【板书设计】 9 劝学(荀子)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学习得意义--提高、发展             比喻 学习得作用--弥补不足 积累     对比 态度、方法--积累、坚持、专心 教学反思: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高一得学生来说,在“读”得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她们扫清字词句得阅读障碍,引导她们理清文章得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得能力很有帮助。针对这样得教学目得,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得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得教学,跟先前书塾得死记硬背就是有着实质上得区别得。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与写法上得一些特点,启发学生得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得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得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