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87689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DF 页数:182 大小:8.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202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202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202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202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联合出品前 言2023 年,对文化产业来讲,是一个极其重要、意义十分重大的一年。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于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2023 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第一年!2023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并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8 月

2、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我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大事。2023 年,结束了长达三年的疫情防控。自春节开始,多项惠民措施助推消费回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特征更加明显,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迅猛。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文化企业发展持续回升向好,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文娱休闲行业快速恢复,文化新业态行业带动效应明显,文化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提升。为把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向,助力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腾讯文旅,共同发布2023年中国文

3、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报告(简称报告)。报告主要对 2023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总结回望,提出 2023 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特征及2023 中国文化产业的十大热点现象,同时对区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高质量发展、2023 年度文旅内容洞察分析、“中华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奖”优秀企业案例等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数字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用与趋势等。本报告汇聚专家学者、企业等多方智慧和力量。编委会成员如下:顾问:曾繁文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方腾飞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文旅总裁联合主编:顾汉春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秘书长孙 晖 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周 意 中国人民大学文

4、化产业研究院助理院长编委:肖 坦 腾讯文旅首席架构师闫玉雪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副秘书长林子涵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版式设计:郭 帅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秘书处支持单位:新榜研究院、中华工商时报在此特别感谢顾问们的意见指导,感谢新榜研究院、中华工商时报提供的数据和内容支持。最后,希望本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为文化产业企业家、从业者提供经验参考。同时在此说明,2023 中国文化产业的十大热点现象是商会结合新榜研究院、专家、媒体建议,依据年度文化热点数据、现有报告进行采集分析,梳理汇总。由于时间紧促,所搜集资料不尽完善,如有遗漏和不足之处,敬请斧正。*特别申明:此报告仅供政府、

5、市场参考,不作任何商用,报告中的数据及观点如有引用,已通过资料来源、参考文献标明出处;此报告中数据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和数据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报告编委会2024 年 1 月目 录第一部分 2023 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一、坚定文化自信,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二、文旅行业强劲复苏,文旅消费快速回暖三、规上文化企业文娱休闲服务增长迅猛四、大模型时代,AIGC 促进文旅产业新发展五、以评促建,国家级文旅品牌持续赋能第二部分 2023 年我国十大文化热点现象盘点“中国年”已成“世界年”,联合国确定春节为联合国假日微短剧井喷,从野蛮“淘金

6、”到走向精品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节 城市文化旅游“爆出圈”AIGC 爆发式增长,国产“百模大战”方兴未艾线下活动强势回归,大型赛事、演唱会、音乐会成消费新动力爆款迭出,2023 多题材优质国产电影大放异彩年轻人多维社交,新社交模式折射社会心理热门旅行方式层出不穷,探索文旅“新玩法”贵州村超 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2023“掼蛋”元年:从区域大漫全国,从民间牌桌到专业赛场/1/2/2/4/5/7/8/9/15/20/25/31/42/48/53/58/62/第三部分 专题研究:区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 年“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发展指数一、指数体系简介二、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

7、结果三、指数结果深度解读(一)产业主体(二)产业资本(三)舆论影响(四)创新驱动(五)国家级品牌打造(六)空间格局(七)产业融合(八)新业态第四部分 专题研究:数字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用与趋势一、新一代技术加速文旅数实融合新进程二、从数据到资产,超时空参与式的文旅体验成为创新热点三、AI 技术塑造文旅内容生产和服务交互新范式四、数字文旅发挥社会价值,连接全民共创助力共同富裕第五部分 专题研究:国家级文旅品牌创建 关于推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发展版图初具规模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进程持续加速 /66/68/69/78/78/79/80/82/82/

8、83/84/86/88/90/92/94/99/102/103/103/三、推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保障体系(二)聚焦服务供给,搭建高效平台(三)加强协同创新,提升发展效能(四)注重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推广(五)总结经验模式,发挥示范带动第六部分 专题研究:新榜2023 年度文旅内容洞察分析一、文旅内容发展概况二、文旅内容平台观察三、热门旅行方式观察四、地方文旅推广观察五、文旅内容建议第七部分 专题展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奖”优秀企业案例展示中南卡通|构建动漫数字文创生态圈,扬文化出海之帆荣程集团打造“时代记忆”文化品牌,推动非遗创新发展南锣鼓巷商会|

9、“两个结合”引领新时代特色街区创新发展爱奇艺|中国影视创作的人文底蕴和创新品质完美世界|文创思维跨界赋能雅昌文化集团|向着卓越的文化艺术数据服务机构奋进/104/104/106/107/108/108/109/110/113/119/124/128/132/133/139/147/151/156/167/-1-PART ONE2023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回望-2-一、坚定文化自信,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 年 10 月 7 日至 8 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

10、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二、文旅行业强劲复苏,文旅消费快速回暖2023 年自春节开始,各地文旅产品供给持续丰富,多项惠民措施助推消费回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特征更加明显,夜间文旅消费成为市场亮点,节假日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12、,中远程游客高增长,主要旅游目的地与热点景区高位运行,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迅猛。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3 年“五一”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即展-3-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 2.74 亿人次,同比增长 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480.56 亿元,同比增长 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00.66%。假期中,243 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 7768.6 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 6.39 万人次,较 2022年同期增长 114

13、.5%。旅游距离方面,全国旅游出游人次超过 2019 年同期水平,出行距离和消费活跃度创下历史新高,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双提升,300 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走高。根据携程网发布的报告显示,用户出游半径较 2022 年同期增长 25%;跨省酒店预订占比超 7 成;国内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 9 倍,较 2019 年同期增长超 2 倍;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近 7 倍。2023 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 8 天,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势头持续强劲,群众假日出游意愿得到集中释放,中远程旅游实现较高增长,主要旅游目的地及热门景区消费活跃度持续高位运行,旅游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并存,“热点更热、冷点不冷

14、”现象突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双节期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 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 71.3%,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增长 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7534.3 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 129.5%,按可比口径较 2019年增长 1.5%。文化和旅游行业结合假日特点,通过“旅游+”融合演艺、体育、非遗等,推出一系列体验丰富、备受游客青睐的活动和产品。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推出 149 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 69 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根据中国联通数据监测,9 月 28 日 18 时至 10 月 6 日 6 时,243 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

15、聚区夜间客流量 1.12 亿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 5.76 万人次,较 2022 年国庆节假期增长 68.7%。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 年元旦假期 3 天,城乡居民出游意愿强烈,文化参与氛围浓厚,冰雪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旅游休闲从传统景区转向城市公园和主题乐园。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1.35 亿人次,同比增长 155.3%,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797.3 亿元,同比增长 200.7%,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5.6%。据中国交通运输部消息,2023 年 12月 30 日至 2024 年 1 月 1 日(2024 年元旦假期期间),全国铁路、公

16、路、水userid:604003,docid:156800,date:2024-03-26,-4-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 12812.64 万人次,比 2023 年同期增长 78.4%,比2022 年同期增长 33.1%。三、规上文化企业文娱休闲服务增长迅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据对全国 7.3 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3 年,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295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8.2%。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 个行业小类1。实现营业收入 523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7.1 个百

17、分点。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409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0.6%;文化批发和零售业 20814 亿元,增长 6.1%;文化服务业 67739 亿元,增长14.1%。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2实现营业收入 83978 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文化相关领域 45537 亿元,增长 1.5%。分行业类别看,新闻信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7243 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内容创作生产 28262 亿元,增长 10.7%;创意设计服务 21249 亿元,增长 8.7%;文化传播渠道 14797 亿元,增长 11.9%;文化投资运营 669 亿元,增长 24.4%;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18、1758 亿元,增长 63.2%;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15468 亿元,增长 0.4%;文化装备生产 6282 亿元,下降 2.6%;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23787 亿元,增长 3.3%。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 1012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8.7%;中部地区 15394 亿元,增长 3.6%;西部地区 11688 亿元,增长 10.0%;东北地区1210 亿元,增长 5.4%。1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是: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其他文化艺术业,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增值电信文化服

19、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版权和文化软件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2 文化核心领域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6个行业,文化相关领域包括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3个行业。-5-2023 年,文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15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8.93%,比上年提高 1.55 个百分点。2023 年末,文化企业资产总计 196200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7.6%;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

20、为 68.3 元,增加 0.8 元。四、大模型时代,AIGC 促进文旅产业新发展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不断融入文旅产业的内容生产、展示和传播、消费等全过程。随着 2022 年底 ChatGPT 的火热,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至今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浪潮,AI 大模型时代开启,语言、视-6-觉、科学计算等大模型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 AIGC)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继专业创作内容(PGC)、用户创作内容(UGC)后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2023 年,国内 AIG

21、C 产业历经“百模大战”竞赛,不断探索落地应用和商业化发展,文旅产业成为 AIGC 技术应用最迅速的产业。AIGC 最先落地的领域是内容创作,在选题、文本、图片、音频、图像、视频等方面可持续、高效、低成本地输出成果,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体验文化与科技的乐趣。AIGC在定制化营销、产品设计、数字虚拟人、沉浸式互动体验、文物的数字修复与保护、虚拟试穿和购物、虚拟导游与客服等领域不断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引领数字文旅消费新形态,创造产业增值收益,驱动着文化和旅游业态的创新发展。2023 年 12 月初,谷歌发布新人工智能大模型 Gemini,称该模型具有复杂的多模态推理能力,能够识别文本、图像、代码、音频、

22、视频等信息,并在一系列智力测试中的表现优于 OpenAI 的 GPT-4 模型和“专家级”人类。未来,全球 AI 大模型向多模态方向升级发展,将会给文旅产业赋能更多新应用、新场景和新业态。图:2023 年值得关注的中文大模型全景图资料来源:SuperCLUE 团队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 2023 年度报告-7-五、以评促建,国家级文旅品牌持续赋能近年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级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等国家级品牌的打造与创建,要求地方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人才等各项支持,在促进文化

23、产业集聚发展、发挥产业示范引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级文旅品牌成为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根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达到 50 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 500 个,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 30 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200 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达到 10 个;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要认定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3 年 3 月 22 日,文化和旅游部命名 15 家国家级文化产业

24、示范园区,至此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含创建和部市共建园区)一共为34家。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发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5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 2023 年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与复核工作的通知。10 月 19 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商务部通过组织评审考察,正式公布新一批 12 家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名单(含 2 家复核通过基地)。10月 20 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公布首批 63 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此外,2023 年文化和旅游部共新确定 18 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共计 63 家。

25、-8-PART TWO2023年我国文化产业十大热点现象盘点-9-“中国年”已成“世界年”,联合国确定春节为联合国假日1-10-一、春节被确认为联合国假日(一)“中国年”已成“世界年”。2023 年 12 月 22 日,第 78 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联合国大会在一项决议中肯定了联合国成员国庆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性,并邀请总部和其他工作地点的联合国机构避免在农历新年举行会议。中国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积极体现

26、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如今已走向世界。一些国家政要、国际机构领导人在农历新年发表祝词,已成为春节期间的“固定节目”。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发表春节贺词,向中国及所有庆祝春节(农历新年)的各国人民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二)联合国假日都有哪些。联合国除了东道国的重要法定假日外,可由联大通过决议,把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在当天尽量避免安排会议活动。联合国假日分为两种:官方假日和“浮动假日”。以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为例,该机构 2024 年的固定假日分别为公历新年(1 月 1 日)、耶-11-稣受难日(3 月 29 日)、开斋节(4 月

27、10 日)、阵亡将士纪念日(5 月 27 日)、宰牲节(6 月 17 日)、独立日(7 月 4 日)、劳工节(9 月 2 日)、感恩节(11月 28 日)和圣诞节(12 月 25 日),共计 9 个,剩下的 1 天为浮动假日。目前联合国规定的浮动假日包括东正教圣诞节、佛教的“卫塞节”、犹太教的“赎罪日”、锡克教的“古鲁那纳克诞辰日”,以及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的“排灯节”、国际诺鲁孜节,还有庆祝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获得解放的“六月节”。随着联大最新决议通过,春节(农历新年)有望成为联合国的第 8 个浮动假日。二、春节何以获列联合国假日(一)春节具有深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获得情

28、感共鸣。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经过演变成为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贴窗花、吃年夜饭、拜年、放鞭1 月 22 日,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行春节庆典,庆祝兔年新春佳节。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12-炮等,这些活动不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是人们对一年结束的总结和庆祝,又体现出中国人对伦理和传统美德的重视。这

29、种理念,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传统节日,比如西方人的圣诞节等,表达出的团聚、期望等精神内涵是一致的。正是因为这种共通的感情,我们传统的春节自然也能走出国门,而且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获得共鸣。(二)春节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庆祝活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逐渐融入世界范围的庆祝活动中。据不完全统计,将近 20 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 1/5 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庆祝农历新年。越南人通常从农历腊月初就开始为过春节做准备,置办年货、供品,还要打扫、装饰房间,买年画、贴春联等。承载好运祝福的花更是不可或缺。不同于中国“红包”代表喜庆,韩国人

30、选择用白色的信封来装压岁钱,“春运”现象在韩国也会出现。马来西亚人在过年时多喜欢“捞生”:将五颜六色的鱼肉、配菜、调料等放在一个大盘里,人们围成一圈,站起身,用筷子反复将盘里的材料捞起,同时说着吉祥话,以祈求在新一年风生水起,步步高升。曼谷唐人街舞狮;来源:wiki-13-新加坡人过年习俗捞鱼生;来源:unsplash(三)从文化交流到经济繁荣,华人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根据现有的信息,海外华侨华人的人数已超 6000 万,分布在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跻身前沿发展领域,是影响住在国主流社会的重要力量。以美国为例,据统计,旅美侨胞专业人才众多,54%的成年人拥有学士以

31、上学位,远高于全美 35%的平均水平。仅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文理院就有华人院士300余人,其他在高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工作的专业人士超过20万。行胜于言,立身就是最好的展示。海外华侨华人逐渐走出“唐人街”等相对封闭的族群聚居区,在融入当地社会、广泛参与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越来越深入。一路走来,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有华侨华人的地方,都能在当地闪耀出华人的特色和光辉。三、春节走向世界,全球性文化盛事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一)加强文化交流与互鉴,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随着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世界各地将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这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

32、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进一步推动文化多-14-样性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春节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二)促进旅游业的繁荣,海外庆祝模式不断创新。春节是中国的旅游高峰期之一,随着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预计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到中国旅游,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氛围。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促进经济繁荣。同时海外华人也将结合本地特色和文化,开展与中国春节相关的庆祝活动,如主题展览、文化节、海外庙会等,进一步丰富节日庆祝的形式和内容。尤其是海外庙会,庙会是海外华人庆祝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不仅慰藉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让世界各地的民众感

33、受到地道的中国年味。这些创新举措将为国际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和体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体验。(三)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体现了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全球化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包括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互动与融合。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的国际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将春节列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贡献和担当,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四)增强海外华人文化自信。在全球范围内,春节已经成为一个展示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精神的重要平台。春节定为联合国假日将增强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

34、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更加关注和尊重华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为华人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和权益保障。这对于全球华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推动。资料来源:侨务工作研究、中国新闻网等。-15-微短剧井喷,从野蛮“淘金”到走向精品2-16-一、2023 中国微短剧发展情况微短剧,指的是一种每集在 15 分钟以内的网络剧。微短剧有着体量轻、周期短、情节爽等优势,因此在近几年内快速发展,崭露头角。据德塔文发布的2023 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2023 年上半年一共上新微短剧 481 部,超过了 2022 年全年的 454 部。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

35、规模达到 373.9 亿元。-17-2023 年 11 月初,中文在线、天威视讯、龙韵股份、掌阅科技、上海电影、遥望科技等近 10 家涉及微短剧和影视业务的公司股票价格涨停。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微短剧业务的广泛关注。众多上市公司也纷纷回应投资者的相关问题,给出了积极答复。在海外,短剧平台 ReelShort 也呈现出持续的高增长趋势。然而,随着微短剧的流行,其内容质量和题材问题逐渐浮现。各大平台开始加强对微短剧内容自查自纠。2023 年 11 月 15 日,广电总局宣布再次开展为期1 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都在第一时间集体出手,批量下架站内违规微短剧,处置违规发布

36、微短剧的账号,更从发布、推广等各个环节对于触碰“红线”的内容予以严厉打击。二、微短剧“井喷”原因分析(一)“短平快”符合移动互联网观看习惯。不同于传统的电视剧或网剧,微短剧以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代人的新宠,被形象地称为“电子榨菜”。每集平均时长仅约 3 分钟,频繁出现的反转让观众目不暇接,给予观众强烈的情绪刺激。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不仅满足了网民利用碎片时间观看的需求,而且与当下主流短视频平台的竖屏观看方式完美契合。微短剧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也为网文作者和平台方提供了更多的收益和影响力。可以说,微短剧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受欢迎的新型网络娱乐形式。(二)门槛低、空间大,吸引众多玩家。微短剧具

37、有投资小、风险低、节奏快和周期短等优势,近年来,快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投入。不仅在短视频和直播带货领域深耕的 MCN 机构纷纷加入,一些老牌影视传媒公司也试图在微短剧领域分一杯羹,如华策影视、完美世界、柠萌影业、唐德影视和嘉行传媒等主流影视机构,纷纷尝试推出各种类型的微短剧作品。然而,由于微短剧的起步相对简单,缺乏专业影视团队的支持,导致内容创作呈现套路化,陷入了“低质量”的发展困境。一些微短剧为了吸引眼球,甚至出现了“庸俗”和“媚俗”等问题,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声誉。-18-(三)多元化变现手段。微短剧的商业化变现方式如今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优势,主要包括付费点播、品牌赞助、广告分账、电商以及广告定

38、制微短剧等。其中,“软性植入”广告已成为各大品牌推广的新宠。由于微短剧内容精炼且易于设置反转,这种植入方式更能吸引观众眼球,而且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不需像冠名或明星代言那样耗费巨资。通过在短剧中展示自家产品并巧妙地设置病毒式口播输出,品牌方能有效地满足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产品的集中宣传需求,从而获得更多关注和青睐。三、微短剧未来方向:精品化、主流化、合规化-19-2023 年 12 月 21 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下,“剧力未来精品微短剧合作研讨会”于杭州举办。与此同时,抖音宣布将发起精品微短剧合作计划,携手多家媒体机构,在未来一年围绕“向阳篇、向善篇、向美篇

39、”三大主题和“致梦想、致青春、致温暖、致振兴、致国风、致想象”六个方向打造精品微短剧。“野蛮生长”不能长久,微短剧这一新兴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将聚焦于精品化、主流化以及合规化。随着政府机构、国资企业、出版集团、广电媒体和网文平台等新“面孔”的加入,微短剧市场的精品化趋势已经逐渐显现。不仅体现在内容题材的不断拓展上,还表现在专业入局者的增多以及创作生态的变革上,这些变化都是微短剧行业走向成熟和规范的良好势头。随着微短剧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玩家数量的增加,各方如何形成合力,共同为“好内容”贡献力量,将成为未来的关键。-20-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节城市文化旅游“爆出圈”3-21-一、2023 国内旅

40、游热门城市代表淄博、哈尔滨2023 年的旅游热门城市,淄博与哈尔滨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两座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及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真诚热情,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旅游文化现象,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据统计,淄博 2023 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639.4 亿元,同比增长 9.7%。其中,住宿餐饮业和营利性服务业的增长尤为显著,分别达到 9.9%和 12.9%。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也增长了 7%,高于整体服务业增速 2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 35.1%。哈尔滨在 2024 年元旦期间,民宿预订量同比 2023 年增长了 27 倍,累计接待游客 304.7

41、9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9.14 亿元。在旅游平台上,哈尔滨的旅游热度环比上涨 240%,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同期峰值。数据显示,在 2023 年 12 月 1 日至 14日期间,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搜索量比 2022 年同期增长了 11 倍,与 2019年同期相比更是增长了 215%。-22-二、淄博和哈尔滨爆火原因(一)政府因素:淄博、哈尔滨两个城市的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有效管理,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和监管等手段,政府与当地居民达成共识,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游客。淄博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推出 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多项旅游活动和优惠

42、政策,“夜经济”等特色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哈尔滨政府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制定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形成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推出冰雪节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图片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23-(二)城市资源和特色因素:淄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墙、古建筑、博物馆等景点展现了淄博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淄博烧烤是中国烧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以独特的烤制技巧和口味吸引了众多游客。更是凭借烧烤灵魂“三件套”,烤炉+小饼+小葱蘸料火爆全网,提高了淄博的知名度和增加了吸引力。哈尔滨被誉为“冰城”,以其“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誉著称,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冰雪文化。

43、“特色文化旅游强省”为哈尔滨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吸引力。哈尔滨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东北菜、俄餐,冻梨、马迭尔冰棍等备受游客青睐,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三)社会文化因素:2023 年春天,淄博开启真诚、热情、宠客三件模式,做到政府和市民心连心,增设烧烤专列,以政通人和得到了极大流量,跻身成为“五一”假期顶流。相比淄博,哈尔滨有更好的资源和网红潜质,凭借着丰富的冰雪资源,怀着一颗服务的心,不断完善,用真心、诚心和恒心,“三心服务”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同时也给东北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增长点。(四)媒体传播因素:淄博和哈尔滨都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传播效应,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游客在这

44、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和见闻,这些分享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影响力。一些网红、意见领袖等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推广这些城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他们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也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以广西 11 位“小砂糖橘”赴哈尔滨为例,几大网络平台新闻热搜榜上,排名前 20 的热搜中长时间有 2-3 条“小砂糖橘”的新闻霸屏。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先后予以关注,全国各地媒体淄博烧烤;来源澎湃新闻冻梨;来源图虫创意-24-更是集体上阵。1 月 4 日,“小砂糖橘”们由哈尔滨转战漠河,上百万网友涌入漠河文旅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 350 万人。“小砂糖橘”造访漠河北极村消防

45、站,中国消防开启直播,观看人数超 8000 万人次。三、打造热门旅游城市的几点建议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旅游特色,因此应该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和发展,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享受:(一)加强交通和住宿设施建设,提高可达性和可住性,以便游客更方便地到达和停留;(二)挖掘特色餐饮美食,打造独特的美食文化品牌,突出高性价比和饮食特色,以吸引更多美食爱好者;(三)开发具有观赏性和体验性的旅游吸引物,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例如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四)推出特色商品,丰富游客的购物选择,以增加城市的商业吸引力;(五)注重环境营造和服务质量提升,打造舒适便

46、捷的旅游环境,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友好和热情;(六)加强媒体传播营销,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图片来源:北极消防-25-AIGC 爆发式增长,国产“百模大战”方兴未艾4-26-一、2023 中国 AIGC 产业发展情况AIGC,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其中 AI 代表人工智能,GC 则指创作内容。从狭义上讲,它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广义上,AIGC 基于训练数据和生成算法模型,能自动生成各种形式的文本、图像、音乐、视频和 3D 交互内容,甚至可能进行一定的创意工作。随着 2023 年 1 月 OpenAl 推出 ChatGPT 付费定制版本,AI

47、GC 的商业化前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从娱乐、传媒、新闻、游戏、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领域到制造业、交通等传统产业领域,AIGC 在多媒体内容生成与创作、数字人和虚拟仿真平台三大产品方向上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一时间引来全球众多科技巨头入局。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与科研机构也积极响应,先后布局 AIGC 领域。百度今年 3 月率先落地推出文心一言大模型,目前已经迭代到文心大模型 4.0;阿里云4 月发布首个超大规模语言模型通义千问,12 月对外宣布开源 720 亿参数模型Qwen-72B;腾讯则在 6 月以行业大模型先行入局之后,9 月份混元大模型正式亮相。紧接着,字节跳动、商汤科技、科大讯飞、浪潮信息、昆仑万

48、维、360 等一众互联网企业都在大模型领域进行了布局。一直站在科研前沿的高校、研究所也紧跟 OpenAI 的步伐,复旦大学推出国内首个类 ChatGPT 大模型 MOSS,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与其技术成果转化公司智谱 AI 发布 ChatGLM,中科院自动化所推出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IDEA(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图片来源:网络-27-CCNL 推出开源通用大模型“姜子牙”。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 年)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有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厂商及高校院所共计254家,分布于 20 余个省市/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8 月份,生成式人工

49、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为 AIGC 行业设置了准入门槛,标准体系覆盖多个行业,涵盖了模型行业能力、工程化性能、算力网络和安全可靠等方面。这标志着“百模大战”已回归理性,AIGC 行业进入整合阶段。图片来源:新京智库-28-二、AIGC 爆发式增长原因分析(一)参数倍增助力智能“涌现”。业界普遍认为 AI 大模型存在智能涌现的现象。当规模超过约 1000 亿参数时,它们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智能涌现”。如今的大模型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预训练-微调范式,其核心在于使用大规模数据集预训练一个庞大的参数模型,然后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微调。这与传统的单任务训练形成鲜明对比,标志着方法论的重

50、大变革。参数量的倍数增长是大模型最根本的特点,从早期的百万量级模型发展到现在的十亿甚至百亿量级,实现了与以往数量级的突破。当参数规模达到一定量级时,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便具备了先决条件。(二)企业间的技术角逐。技术战场角逐激烈,目前已经推出大模型产品的企业与科研院所,无一不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这些玩家纷纷加大投入,不断推陈出新,竞相开发最先进的大模型技术,以期在大模型赛道上取得领先,积累起技术的先发优势。在国内,许多互联网厂商认为,利用大语言模型来变革业务层、为具体业务落地场景赋能,是当今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他们纷纷将大模型技术纳入自身的战略规划中,力图通过技术革新来提升业务水平。此外,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