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法律(司法)社会心理学法律(司法)社会心理学在这里,我们将进入犯罪与司法领域,这也是社会心理学应用的最广的一个领域,也是政府、司法部门和其他组织最为重视的一个领域。目 录 一一一一 犯罪心理倾向及其形成犯罪心理倾向及其形成犯罪心理倾向及其形成犯罪心理倾向及其形成 二二二二 犯罪心理过程及相关因素犯罪心理过程及相关因素犯罪心理过程及相关因素犯罪心理过程及相关因素 三三三三 罪犯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罪犯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罪犯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罪犯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 四四四四 罪犯在审判中的心理活动及与审判者的作用罪犯在审判中
2、的心理活动及与审判者的作用罪犯在审判中的心理活动及与审判者的作用罪犯在审判中的心理活动及与审判者的作用 五五五五 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变化及其转化条件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变化及其转化条件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变化及其转化条件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变化及其转化条件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倾向与环境犯罪心理倾向与环境 一些人为什么犯罪?一些人为什么不犯罪一些人为什么犯罪?一些人为什么不犯罪一些人为什么犯罪?一些人为什么不犯罪一些人为什么犯罪?一些人为什么不犯罪?这是法学界和心理学界共同的课题这是法学界和心理学界共同的课题这是法学界和心理学界共同的课题这是法学界和心理学界共同的课题.这方面研究这方面研究这
3、方面研究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在犯罪者的心理中存在着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在犯罪者的心理中存在着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在犯罪者的心理中存在着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在犯罪者的心理中存在着一种犯罪的心理倾向。这一犯罪倾向表现于外一种犯罪的心理倾向。这一犯罪倾向表现于外一种犯罪的心理倾向。这一犯罪倾向表现于外一种犯罪的心理倾向。这一犯罪倾向表现于外部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和犯罪过程。犯罪心理部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和犯罪过程。犯罪心理部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和犯罪过程。犯罪心理部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和犯罪过程。犯罪心理倾向不是先天命定的,也不是单纯由环境造成倾向不是先天命定的,也不是单纯由环境造成倾向不是先天命定的,也
4、不是单纯由环境造成倾向不是先天命定的,也不是单纯由环境造成的,而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的,而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的,而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的,而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用决定的。用决定的。用决定的。1 1 先天素质的影响先天素质的影响先天素质的影响先天素质的影响 2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 3 3 先天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先天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先天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先天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n n小常识小常识小常识小常识1 1:19401940年,谢尔登(年,谢尔登(年,谢尔登(
5、年,谢尔登(W.H.SheldonW.H.Sheldon)曾经按照三种)曾经按照三种)曾经按照三种)曾经按照三种基本体型,基本体型,基本体型,基本体型,对人进行分类,即:对人进行分类,即:对人进行分类,即:对人进行分类,即:内胚层型的人内胚层型的人内胚层型的人内胚层型的人身体圆胖,显得笨拙;身体圆胖,显得笨拙;身体圆胖,显得笨拙;身体圆胖,显得笨拙;中胚层体型的人中胚层体型的人中胚层体型的人中胚层体型的人体格健壮,行动敏捷;体格健壮,行动敏捷;体格健壮,行动敏捷;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外胚层体型的人外胚层体型的人外胚层体型的人外胚层体型的人身体瘦长,行为柔弱。身体瘦长,行为柔弱。身体瘦长,行为柔
6、弱。身体瘦长,行为柔弱。谢尔登和埃利诺(谢尔登和埃利诺(谢尔登和埃利诺(谢尔登和埃利诺(S.GlueckS.GlueckE.GlueckE.Glueck)运用这一分类)运用这一分类)运用这一分类)运用这一分类法做过一个试验,这个试验的结论是:中胚层体型的人是法做过一个试验,这个试验的结论是:中胚层体型的人是法做过一个试验,这个试验的结论是:中胚层体型的人是法做过一个试验,这个试验的结论是:中胚层体型的人是潜在的犯罪者。潜在的犯罪者。潜在的犯罪者。潜在的犯罪者。n n小常识小常识小常识小常识2 2 60 60年代,有一个叫斯帕克的美国人接连杀害了年代,有一个叫斯帕克的美国人接连杀害了年代,有一个
7、叫斯帕克的美国人接连杀害了年代,有一个叫斯帕克的美国人接连杀害了7 7名女护士,名女护士,名女护士,名女护士,有人发现他的染色体结构与常人不同,正常男性的性别染有人发现他的染色体结构与常人不同,正常男性的性别染有人发现他的染色体结构与常人不同,正常男性的性别染有人发现他的染色体结构与常人不同,正常男性的性别染色体是色体是色体是色体是xyxy,而斯帕克的是,而斯帕克的是,而斯帕克的是,而斯帕克的是xyyxyy。进一步研究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xxyxxy型型型型染色体的人在总人口中只占染色体的人在总人口中只占染色体的人在总人口中只占染色体的人在总人口中只占0
8、.15%0.15%,而在监狱的罪犯中,而在监狱的罪犯中,而在监狱的罪犯中,而在监狱的罪犯中却高达却高达却高达却高达3%3%。由此结论是:。由此结论是:。由此结论是:。由此结论是:xxyxxy型的男性具有犯罪倾向,型的男性具有犯罪倾向,型的男性具有犯罪倾向,型的男性具有犯罪倾向,容易出现犯罪行为。容易出现犯罪行为。容易出现犯罪行为。容易出现犯罪行为。当然,并不是每个中胚层体型的人都当然,并不是每个中胚层体型的人都犯罪,也不是每个犯罪,也不是每个xxy染色体的人都杀人,染色体的人都杀人,只是这些人比其他人只是这些人比其他人“更可能更可能”存在犯罪存在犯罪倾向。之所以倾向。之所以“更可能更可能”,是
9、因为他们在,是因为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存在更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存在更多的失调,或者具有更多的犯罪条件。另多的失调,或者具有更多的犯罪条件。另外,某些特殊的骨相,脑电波和气质类型,外,某些特殊的骨相,脑电波和气质类型,智力的低下,精神病态等,都可能在社会智力的低下,精神病态等,都可能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类似作用。化过程中起到类似作用。很多研究表明,社会环境是影响犯罪倾向的很多研究表明,社会环境是影响犯罪倾向的重要因素。这里的社会环境,包括构成社会重要因素。这里的社会环境,包括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各个方面。n n家庭家庭n n学校学校n n邻里邻里n n职业和工作场所职
10、业和工作场所n n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家庭由一系列社会关系组成。包括夫妻关系、家庭由一系列社会关系组成。包括夫妻关系、家庭由一系列社会关系组成。包括夫妻关系、家庭由一系列社会关系组成。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这些关系的不良和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这些关系的不良和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这些关系的不良和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这些关系的不良和缺陷,都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犯罪倾向。萨瑟兰缺陷,都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犯罪倾向。萨瑟兰缺陷,都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犯罪倾向。萨瑟兰缺陷,都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犯罪倾向。萨瑟兰(E.H.SutherlandE.H.Sutherland)认为
11、,违法行为者所出身的)认为,违法行为者所出身的)认为,违法行为者所出身的)认为,违法行为者所出身的家庭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一个以上条件:家庭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一个以上条件:家庭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一个以上条件:家庭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一个以上条件:家族中有犯罪、品行不端的人;父母亲死家族中有犯罪、品行不端的人;父母亲死家族中有犯罪、品行不端的人;父母亲死家族中有犯罪、品行不端的人;父母亲死亡、离别;父母无知、残疾、有病而监督不充分;亡、离别;父母无知、残疾、有病而监督不充分;亡、离别;父母无知、残疾、有病而监督不充分;亡、离别;父母无知、残疾、有病而监督不充分;专制、偏爱、过度干涉、严格、放任、嫉妒、居专制
12、、偏爱、过度干涉、严格、放任、嫉妒、居专制、偏爱、过度干涉、严格、放任、嫉妒、居专制、偏爱、过度干涉、严格、放任、嫉妒、居住过密;存在宗教、习惯的差异,养子,在某种住过密;存在宗教、习惯的差异,养子,在某种住过密;存在宗教、习惯的差异,养子,在某种住过密;存在宗教、习惯的差异,养子,在某种机构中长大;存在失业、贫困等经济压力。机构中长大;存在失业、贫困等经济压力。机构中长大;存在失业、贫困等经济压力。机构中长大;存在失业、贫困等经济压力。n n容易导致犯罪倾向的因素有:容易导致犯罪倾向的因素有:不良学生的存在和集中不良学生的存在和集中;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能力和成绩差者的歧视、惩罚、或
13、者学习能力和成绩差者的歧视、惩罚、或者放任自流;监督不足,违反纪律、败坏风放任自流;监督不足,违反纪律、败坏风气、的行为得不到抑制;流行体罚,引起气、的行为得不到抑制;流行体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仇恨;教师、干部、学生之学生的不满和仇恨;教师、干部、学生之间对立,并将冲突暴露在学生面前,提出间对立,并将冲突暴露在学生面前,提出对立要求,使学生深受感染,或者不知所对立要求,使学生深受感染,或者不知所从;彼此仇视,鼓励告密,让学生打从;彼此仇视,鼓励告密,让学生打“小小报告报告”。不同的居住区可能形成不同的邻里关系不同的居住区可能形成不同的邻里关系特点、文化模式和社会心理氛围,其中的特点、文化模式和
14、社会心理氛围,其中的缺陷可能导致犯罪倾向。比如,邻里间经缺陷可能导致犯罪倾向。比如,邻里间经常吵架、打骂、闹纠纷、自私自利、偷盗常吵架、打骂、闹纠纷、自私自利、偷盗抢劫,会引起生活于其中的人的不良思想抢劫,会引起生活于其中的人的不良思想和反社会倾向。和反社会倾向。n n这方面的不良影响也会引发或者增强犯罪这方面的不良影响也会引发或者增强犯罪倾向。比如,从事金融、财会工作的人由倾向。比如,从事金融、财会工作的人由于接触大量金钱,容易出现贪污犯罪。于接触大量金钱,容易出现贪污犯罪。那些以反社会倾向者为骨干组成的非正式群那些以反社会倾向者为骨干组成的非正式群那些以反社会倾向者为骨干组成的非正式群那些
15、以反社会倾向者为骨干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往往会增强其他成员的反社会倾向;而以犯体,往往会增强其他成员的反社会倾向;而以犯体,往往会增强其他成员的反社会倾向;而以犯体,往往会增强其他成员的反社会倾向;而以犯罪为中心活动的群体,则可能增强其成员的犯罪罪为中心活动的群体,则可能增强其成员的犯罪罪为中心活动的群体,则可能增强其成员的犯罪罪为中心活动的群体,则可能增强其成员的犯罪倾向。当然,不是每个处于不良社会环境的人都倾向。当然,不是每个处于不良社会环境的人都倾向。当然,不是每个处于不良社会环境的人都倾向。当然,不是每个处于不良社会环境的人都会去犯罪。只能说,这些环境可能引发或增强某会去犯罪。只能说,这
16、些环境可能引发或增强某会去犯罪。只能说,这些环境可能引发或增强某会去犯罪。只能说,这些环境可能引发或增强某些人的犯罪心理倾向。不良环境可能起的作用是:些人的犯罪心理倾向。不良环境可能起的作用是:些人的犯罪心理倾向。不良环境可能起的作用是:些人的犯罪心理倾向。不良环境可能起的作用是:刺激某些超强的、畸形的欲望;灌输和传刺激某些超强的、畸形的欲望;灌输和传刺激某些超强的、畸形的欲望;灌输和传刺激某些超强的、畸形的欲望;灌输和传授反社会或者违法的价值观念;导致挫折感和攻授反社会或者违法的价值观念;导致挫折感和攻授反社会或者违法的价值观念;导致挫折感和攻授反社会或者违法的价值观念;导致挫折感和攻击、发
17、泄倾向;引发对社会和他人的敌视;引导击、发泄倾向;引发对社会和他人的敌视;引导击、发泄倾向;引发对社会和他人的敌视;引导击、发泄倾向;引发对社会和他人的敌视;引导或者迫使人去学习、运用违法的行为方式;使人或者迫使人去学习、运用违法的行为方式;使人或者迫使人去学习、运用违法的行为方式;使人或者迫使人去学习、运用违法的行为方式;使人自由放任,朝向犯罪方向发展。自由放任,朝向犯罪方向发展。自由放任,朝向犯罪方向发展。自由放任,朝向犯罪方向发展。n n人的先天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潜能两个方面。生人的先天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潜能两个方面。生人的先天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潜能两个方面。生人的先天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
18、潜能两个方面。生理方面包括体型、体重、肤色、染色体结构等。理方面包括体型、体重、肤色、染色体结构等。理方面包括体型、体重、肤色、染色体结构等。理方面包括体型、体重、肤色、染色体结构等。每个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潜能都不完全相同,由每个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潜能都不完全相同,由每个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潜能都不完全相同,由每个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潜能都不完全相同,由此构成了诸多先天素质变量。此构成了诸多先天素质变量。此构成了诸多先天素质变量。此构成了诸多先天素质变量。n n 社会环境包括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所有社会环境包括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所有社会环境包括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所有社会环境包括人直接或间接接触
19、到的所有社会因素及其组合。每一种社会群体也都存在多社会因素及其组合。每一种社会群体也都存在多社会因素及其组合。每一种社会群体也都存在多社会因素及其组合。每一种社会群体也都存在多样化的类型,就家庭而言,每一个家庭都不完全样化的类型,就家庭而言,每一个家庭都不完全样化的类型,就家庭而言,每一个家庭都不完全样化的类型,就家庭而言,每一个家庭都不完全相同,比如人口数量、特点及其组合,成员的关相同,比如人口数量、特点及其组合,成员的关相同,比如人口数量、特点及其组合,成员的关相同,比如人口数量、特点及其组合,成员的关系模式与相互作用方式,家庭风气与社会心理氛系模式与相互作用方式,家庭风气与社会心理氛系模
20、式与相互作用方式,家庭风气与社会心理氛系模式与相互作用方式,家庭风气与社会心理氛围等。由此构成了诸多的社会环境变量。具有不围等。由此构成了诸多的社会环境变量。具有不围等。由此构成了诸多的社会环境变量。具有不围等。由此构成了诸多的社会环境变量。具有不同先天素质的人来到社会上,与千差万别的社会同先天素质的人来到社会上,与千差万别的社会同先天素质的人来到社会上,与千差万别的社会同先天素质的人来到社会上,与千差万别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就会导致两类变量间的复杂的关环境相互作用,就会导致两类变量间的复杂的关环境相互作用,就会导致两类变量间的复杂的关环境相互作用,就会导致两类变量间的复杂的关系,所导致的关系
21、类型数量可认为是两列变量的系,所导致的关系类型数量可认为是两列变量的系,所导致的关系类型数量可认为是两列变量的系,所导致的关系类型数量可认为是两列变量的乘机。这些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组合可能导致不同乘机。这些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组合可能导致不同乘机。这些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组合可能导致不同乘机。这些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组合可能导致不同的心理倾向,而犯罪倾向是其中之一。的心理倾向,而犯罪倾向是其中之一。的心理倾向,而犯罪倾向是其中之一。的心理倾向,而犯罪倾向是其中之一。n n根据导致犯罪倾向的可能性大小,可将先天素质变量视为根据导致犯罪倾向的可能性大小,可将先天素质变量视为根据导致犯罪倾向的可能性大小,可将先天
22、素质变量视为根据导致犯罪倾向的可能性大小,可将先天素质变量视为一个由绝对不可能导致犯罪到很可能导致犯罪的连续体,一个由绝对不可能导致犯罪到很可能导致犯罪的连续体,一个由绝对不可能导致犯罪到很可能导致犯罪的连续体,一个由绝对不可能导致犯罪到很可能导致犯罪的连续体,对社会环境因素,也可以看作一个这样的连续体,那么,对社会环境因素,也可以看作一个这样的连续体,那么,对社会环境因素,也可以看作一个这样的连续体,那么,对社会环境因素,也可以看作一个这样的连续体,那么,在两个连续题中处于在两个连续题中处于在两个连续题中处于在两个连续题中处于“很可能导致犯罪很可能导致犯罪很可能导致犯罪很可能导致犯罪”一端的
23、变量,当一端的变量,当一端的变量,当一端的变量,当他们相互结合、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时,会有更大的可能他们相互结合、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时,会有更大的可能他们相互结合、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时,会有更大的可能他们相互结合、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时,会有更大的可能导致犯罪心理倾向。或者说,所导致的犯罪心理倾向会更导致犯罪心理倾向。或者说,所导致的犯罪心理倾向会更导致犯罪心理倾向。或者说,所导致的犯罪心理倾向会更导致犯罪心理倾向。或者说,所导致的犯罪心理倾向会更为强烈。为强烈。为强烈。为强烈。n n犯罪倾向不只存在于罪犯身上。几乎每个人都会存在犯罪倾向不只存在于罪犯身上。几乎每个人都会存在犯罪倾向不只存在于罪
24、犯身上。几乎每个人都会存在犯罪倾向不只存在于罪犯身上。几乎每个人都会存在“有有有有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导致犯罪倾向的先天素质,也都会解除导致犯罪倾向的先天素质,也都会解除导致犯罪倾向的先天素质,也都会解除导致犯罪倾向的先天素质,也都会解除“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导致犯罪倾向的社会环境,因为个人几乎都有犯罪心理倾导致犯罪倾向的社会环境,因为个人几乎都有犯罪心理倾导致犯罪倾向的社会环境,因为个人几乎都有犯罪心理倾导致犯罪倾向的社会环境,因为个人几乎都有犯罪心理倾向,只是这一倾向的强弱有所不同。也可以根据犯罪倾向向,只是这一倾向的强弱有所不同。也可以根据犯罪倾向向,只是这一倾向的强弱有所不同。也可
25、以根据犯罪倾向向,只是这一倾向的强弱有所不同。也可以根据犯罪倾向的强弱将所有的人视为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犯罪倾向极的强弱将所有的人视为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犯罪倾向极的强弱将所有的人视为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犯罪倾向极的强弱将所有的人视为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犯罪倾向极弱的人,另一端是犯罪倾向极强的人,中间则是具有不同弱的人,另一端是犯罪倾向极强的人,中间则是具有不同弱的人,另一端是犯罪倾向极强的人,中间则是具有不同弱的人,另一端是犯罪倾向极强的人,中间则是具有不同等级的犯罪倾向的人。犯罪倾向极弱的认识社会上的道德等级的犯罪倾向的人。犯罪倾向极弱的认识社会上的道德等级的犯罪倾向的人。犯罪倾向极弱的认识社会上
26、的道德等级的犯罪倾向的人。犯罪倾向极弱的认识社会上的道德家、宗教家,犯罪倾向极强的人是累犯和惯犯,处于中间家、宗教家,犯罪倾向极强的人是累犯和惯犯,处于中间家、宗教家,犯罪倾向极强的人是累犯和惯犯,处于中间家、宗教家,犯罪倾向极强的人是累犯和惯犯,处于中间的人可能是一个平时思想很先进,却突然强奸妇女并且杀的人可能是一个平时思想很先进,却突然强奸妇女并且杀的人可能是一个平时思想很先进,却突然强奸妇女并且杀的人可能是一个平时思想很先进,却突然强奸妇女并且杀人灭口的人。人灭口的人。人灭口的人。人灭口的人。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心理过程与情境犯罪心理过程与情境 从主体的角度看,犯罪倾向越是强烈从主体的角度
27、看,犯罪倾向越是强烈,表现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但,表现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犯罪行为不但取决于犯罪倾向,而且取犯罪行为不但取决于犯罪倾向,而且取决于犯罪情境,取决于犯罪倾向于犯罪决于犯罪情境,取决于犯罪倾向于犯罪情境的相互作用。如果缺乏相应的情境,情境的相互作用。如果缺乏相应的情境,即使具有强烈的犯罪倾向,也不可能犯即使具有强烈的犯罪倾向,也不可能犯罪;如果出于充满犯罪刺激的情境中,罪;如果出于充满犯罪刺激的情境中,即使犯罪倾向较弱的人,也有可能实施即使犯罪倾向较弱的人,也有可能实施犯罪行为。犯罪行为。1 犯罪与人的因素犯罪与人的因素 2 犯罪与环境的因素犯罪与环境的因素n n犯罪
28、被害人是犯罪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被害人是犯罪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n n 犯罪者的行为也会对其本身造成刺激,导犯罪者的行为也会对其本身造成刺激,导致犯罪行为的延续、加强或者中止致犯罪行为的延续、加强或者中止n n如果犯罪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那如果犯罪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那么这两个人之间会彼此构成行为情境和刺么这两个人之间会彼此构成行为情境和刺激激n n被害人和犯罪人之外的人也会影响犯罪者被害人和犯罪人之外的人也会影响犯罪者的决策和行为,而这又与他的态度和行为的决策和行为,而这又与他的态度和行为有关有关 犯罪被害人的自身特点、经济状况、语犯罪被害人的自身特点、经济状况、语言与姿势、表情
29、与动作、态度与行为等则言与姿势、表情与动作、态度与行为等则是犯罪刺激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犯罪动是犯罪刺激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犯罪动机是在这些刺激的作用下形成、增强和支机是在这些刺激的作用下形成、增强和支配犯罪行为的。例:强奸案配犯罪行为的。例:强奸案例:一个人贪污公款,这一行为本身会使他例:一个人贪污公款,这一行为本身会使他害怕,由此联想到有人知道内情,他可能害怕,由此联想到有人知道内情,他可能采取多种应对措施,比如到检察院自首,采取多种应对措施,比如到检察院自首,携带款项越境,或者把知情人杀死。后两携带款项越境,或者把知情人杀死。后两种行为既是由犯罪行为的刺激引起的,又种行为既是由犯罪行为的
30、刺激引起的,又构成进一步的犯罪。构成进一步的犯罪。n n 例:在殴斗事件中,如果其中一个人被例:在殴斗事件中,如果其中一个人被对方打倒在地,另一个人则可能迅速逃命,对方打倒在地,另一个人则可能迅速逃命,也可能操起凶器进行报复也可能操起凶器进行报复;如果一个人拿起如果一个人拿起棍棒挥打,另一个人可能抄起铁锨挥舞,棍棒挥打,另一个人可能抄起铁锨挥舞,是殴斗逐步升级。是殴斗逐步升级。n n如果第三者的存在会障碍犯罪行为,或者如果第三者的存在会障碍犯罪行为,或者使犯罪行为败露,那么第三者很可能成为使犯罪行为败露,那么第三者很可能成为犯罪者的攻击对象,引发新的犯罪动机。犯罪者的攻击对象,引发新的犯罪动机
31、。n n环境在这里指与犯罪者和犯罪行为具有关环境在这里指与犯罪者和犯罪行为具有关联的事和物,是犯罪决策和行为的时间和联的事和物,是犯罪决策和行为的时间和空间。这新因素也影响犯罪动机的形成、空间。这新因素也影响犯罪动机的形成、犯罪行为的实施、增强或者减弱、终止。犯罪行为的实施、增强或者减弱、终止。n n 犯罪倾向只有受到诱因刺激,才能变为现犯罪倾向只有受到诱因刺激,才能变为现实状态,形成指向特定目标的犯罪动机实状态,形成指向特定目标的犯罪动机。n n受到环境刺激、诱发出犯罪动机后,犯罪受到环境刺激、诱发出犯罪动机后,犯罪者在行为上有两种选择。者在行为上有两种选择。n n犯罪行为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32、等有关。犯罪行为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有关。n n时间也是一个环境因素时间也是一个环境因素。n n环境也影响犯罪手段环境也影响犯罪手段。n n环境中的刺激物既具有诱因功能。常见的环境中的刺激物既具有诱因功能。常见的环境诱因包括:金钱外露;室外放物;财环境诱因包括:金钱外露;室外放物;财物被委托保管;幼儿单独外出等物被委托保管;幼儿单独外出等n n第一种是当即直接进攻或者直接占有诱因第一种是当即直接进攻或者直接占有诱因本身,比如盗窃所看到的金钱等,这属于本身,比如盗窃所看到的金钱等,这属于机会犯罪。机会犯罪。n n第二种是进行周密计划,在时机成熟是实第二种是进行周密计划,在时机成熟是实施,这属于预
33、谋性犯罪。进攻或者有的对施,这属于预谋性犯罪。进攻或者有的对象可能是当初的诱因,也可能是其他替代象可能是当初的诱因,也可能是其他替代性目标。性目标。n n犯罪之所以在这一地点而不在其他地方进犯罪之所以在这一地点而不在其他地方进行,往往是因为这里具备有利条件。行,往往是因为这里具备有利条件。n n各种犯罪多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犯罪者之各种犯罪多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犯罪者之所以选择这一事件作案,是因为此时的犯所以选择这一事件作案,是因为此时的犯罪环境最为优越,犯罪行为最易成功。罪环境最为优越,犯罪行为最易成功。n n有些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并且事有些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并且事先计划,有些犯
34、罪行为则必须根据所处的先计划,有些犯罪行为则必须根据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手段。环境采取相应的手段。n n在犯罪过程中,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这一在犯罪过程中,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也可能引起犯罪手段的变化。变化也可能引起犯罪手段的变化。n n1 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状态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状态n n2犯罪进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犯罪进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n n3犯罪行为结束后的心理状态犯罪行为结束后的心理状态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心理状态与侦破犯罪心理状态与侦破n n 犯罪准备阶段犯罪准备阶段n n 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n n 在动机形成过程中往往存在动机冲突在动机形成过程中往往存在动机冲突
35、n n 动机冲突的结果动机冲突的结果n n初犯,即使是惯犯和累犯,也多少有一些初犯,即使是惯犯和累犯,也多少有一些良心良心n n 犯罪准备阶段是从犯罪动机形成到犯罪行犯罪准备阶段是从犯罪动机形成到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时间区间。准备阶段的心理为实施之前的时间区间。准备阶段的心理状态是对犯罪动机、计划采取的犯罪行为状态是对犯罪动机、计划采取的犯罪行为及其可能的后果的反映。及其可能的后果的反映。n n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是:诱因激活需要,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是:诱因激活需要,确定满足需要的目标,形成达成目标的倾确定满足需要的目标,形成达成目标的倾向。犯罪动机几乎与人的所有需要有关,向。犯罪动机几乎与人的所
36、有需要有关,而且一次犯罪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二种以而且一次犯罪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二种以上的需要。上的需要。n n 在动机形成过程中往往存在动机冲突,特在动机形成过程中往往存在动机冲突,特别是那些预谋的作案,会有比较强烈和持别是那些预谋的作案,会有比较强烈和持续的动机冲突。一方面,预想目标实现后续的动机冲突。一方面,预想目标实现后的满足状态,有一种快意感受;另一方面的满足状态,有一种快意感受;另一方面又考虑被发现后会是什么结局,感到担心又考虑被发现后会是什么结局,感到担心和恐惧。因此,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心慌意和恐惧。因此,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心慌意乱。乱。n n动机冲突的结果具有两种可能,一是抑制动机冲
37、突的结果具有两种可能,一是抑制动机,中止准备,一是坚持动机,作出犯动机,中止准备,一是坚持动机,作出犯罪行为。至于出现那一结局,取决于准备罪行为。至于出现那一结局,取决于准备犯罪者对不良结局出现概率的估计。但很犯罪者对不良结局出现概率的估计。但很多准备犯罪者受满足状态的吸引,往往夸多准备犯罪者受满足状态的吸引,往往夸大成功的主观概率,认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大成功的主观概率,认为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被发现,也不会被逮捕;即使不大;即使被发现,也不会被逮捕;即使被逮捕,自己也不怕。这样,他就倾向于被逮捕,自己也不怕。这样,他就倾向于实施犯罪行为。实施犯罪行为。n n 局外人往往认为,犯罪者都是些丧
38、尽天良的人。局外人往往认为,犯罪者都是些丧尽天良的人。局外人往往认为,犯罪者都是些丧尽天良的人。局外人往往认为,犯罪者都是些丧尽天良的人。其实,不但是初犯,即使是惯犯和累犯,也多少其实,不但是初犯,即使是惯犯和累犯,也多少其实,不但是初犯,即使是惯犯和累犯,也多少其实,不但是初犯,即使是惯犯和累犯,也多少有一些良心,在即将作案和作案过程中受良心的有一些良心,在即将作案和作案过程中受良心的有一些良心,在即将作案和作案过程中受良心的有一些良心,在即将作案和作案过程中受良心的谴责,当良心的力量足够大时,会抑制犯罪行为。谴责,当良心的力量足够大时,会抑制犯罪行为。谴责,当良心的力量足够大时,会抑制犯罪
39、行为。谴责,当良心的力量足够大时,会抑制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者会因为受到犯罪成功后结果的吸引,但是,犯罪者会因为受到犯罪成功后结果的吸引,但是,犯罪者会因为受到犯罪成功后结果的吸引,但是,犯罪者会因为受到犯罪成功后结果的吸引,往往通过两种心理机制来战胜良心:第一,运用往往通过两种心理机制来战胜良心:第一,运用往往通过两种心理机制来战胜良心:第一,运用往往通过两种心理机制来战胜良心:第一,运用否定性自我概念。比如,认为自己否定性自我概念。比如,认为自己否定性自我概念。比如,认为自己否定性自我概念。比如,认为自己“这辈子反正这辈子反正这辈子反正这辈子反正做不了正人君子了做不了正人君子了做不了正人君
40、子了做不了正人君子了”因而毅然去干坏事。第二,因而毅然去干坏事。第二,因而毅然去干坏事。第二,因而毅然去干坏事。第二,合理化与正义化。比如认为:合理化与正义化。比如认为:合理化与正义化。比如认为:合理化与正义化。比如认为:“我有良心,别人我有良心,别人我有良心,别人我有良心,别人可不讲良心可不讲良心可不讲良心可不讲良心”在良心与作恶的冲突期间,犯罪准在良心与作恶的冲突期间,犯罪准在良心与作恶的冲突期间,犯罪准在良心与作恶的冲突期间,犯罪准备者会表现出精神紧张和犹豫不决。备者会表现出精神紧张和犹豫不决。备者会表现出精神紧张和犹豫不决。备者会表现出精神紧张和犹豫不决。有些犯罪行为是能够成瘾的,盗窃
41、犯罪就带有这有些犯罪行为是能够成瘾的,盗窃犯罪就带有这有些犯罪行为是能够成瘾的,盗窃犯罪就带有这有些犯罪行为是能够成瘾的,盗窃犯罪就带有这样的性质。样的性质。样的性质。样的性质。n n 犯罪过程犯罪过程犯罪过程犯罪过程n n在犯罪进行过程中,初犯与累犯、惯犯的心理状在犯罪进行过程中,初犯与累犯、惯犯的心理状在犯罪进行过程中,初犯与累犯、惯犯的心理状在犯罪进行过程中,初犯与累犯、惯犯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态有所不同态有所不同态有所不同n n作案者因为紧张、慌乱或者为了行动迅速,也存作案者因为紧张、慌乱或者为了行动迅速,也存作案者因为紧张、慌乱或者为了行动迅速,也存作案者因为紧张、慌乱或者为了行动迅速
42、,也存在沿用其他习惯化行为方式的倾向。在沿用其他习惯化行为方式的倾向。在沿用其他习惯化行为方式的倾向。在沿用其他习惯化行为方式的倾向。n n当作案过程中遇到被害人的反抗或者第三者时作当作案过程中遇到被害人的反抗或者第三者时作当作案过程中遇到被害人的反抗或者第三者时作当作案过程中遇到被害人的反抗或者第三者时作案者常常感到震惊案者常常感到震惊案者常常感到震惊案者常常感到震惊。n n当预期目标难以达到时作案者会感到绝望。在绝当预期目标难以达到时作案者会感到绝望。在绝当预期目标难以达到时作案者会感到绝望。在绝当预期目标难以达到时作案者会感到绝望。在绝望中为了获得心理平衡往往会对其他目标进行进望中为了获
43、得心理平衡往往会对其他目标进行进望中为了获得心理平衡往往会对其他目标进行进望中为了获得心理平衡往往会对其他目标进行进攻。攻。攻。攻。n n当顺利达成目标,特别是获得了意外收获时,作当顺利达成目标,特别是获得了意外收获时,作当顺利达成目标,特别是获得了意外收获时,作当顺利达成目标,特别是获得了意外收获时,作案者常常得意忘形,因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案者常常得意忘形,因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案者常常得意忘形,因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案者常常得意忘形,因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n n在作案时,无论如何周密计划、谨慎从事,作案在作案时,无论如何周密计划、谨慎从事,作案在作案时,无论如何周密计划、谨慎从
44、事,作案在作案时,无论如何周密计划、谨慎从事,作案者也会在现场留下犯罪线索和证据。者也会在现场留下犯罪线索和证据。者也会在现场留下犯罪线索和证据。者也会在现场留下犯罪线索和证据。n n犯罪者在作案过程中往往出现犯罪者在作案过程中往往出现犯罪者在作案过程中往往出现犯罪者在作案过程中往往出现“冒名现象冒名现象冒名现象冒名现象”n n 犯罪过程是从准备犯罪条件开始,到犯罪犯罪过程是从准备犯罪条件开始,到犯罪行为中止的时间区间。这一过程中的心理行为中止的时间区间。这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对犯罪环境、犯罪行为及其可能的状态是对犯罪环境、犯罪行为及其可能的后果的反映。后果的反映。n n前者因为是首次从事这类
45、行为,因此犯罪前者因为是首次从事这类行为,因此犯罪倾向与良心的冲突比较强烈,以至在行动倾向与良心的冲突比较强烈,以至在行动时感到心理胆怯时感到心理胆怯,他们总感到有许多眼睛在他们总感到有许多眼睛在注视自己,担心被发现和出发,以至担惊注视自己,担心被发现和出发,以至担惊受怕。这两方面的情绪又会导致心理紧张,受怕。这两方面的情绪又会导致心理紧张,干扰智力和操作活动,所以他们在作案时干扰智力和操作活动,所以他们在作案时一般心慌意乱,操作失误,在作案之后立一般心慌意乱,操作失误,在作案之后立即逃离现场,对现场的破坏较多,遗留的即逃离现场,对现场的破坏较多,遗留的作案工具、物品和痕迹也较多。作案工具、物
46、品和痕迹也较多。n n惯犯和累犯一般较少胆怯,在实施犯罪时,惯犯和累犯一般较少胆怯,在实施犯罪时,动作协调,能够机敏的应付所遇到的情况。动作协调,能够机敏的应付所遇到的情况。n n这种震惊情绪会抑制智力和操作活动,以这种震惊情绪会抑制智力和操作活动,以至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在这一阶段过后,至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在这一阶段过后,作案人可能会拼命逃走,并且破坏所遇到作案人可能会拼命逃走,并且破坏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也可能产生愤怒情绪,直接的各种障碍,也可能产生愤怒情绪,直接进攻被害人或第三者。进攻被害人或第三者。n n其原因往往是犯罪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干扰其原因往往是犯罪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干扰了智力活动
47、,造成行动的疏忽。因为复杂了智力活动,造成行动的疏忽。因为复杂犯罪或者重大犯罪会引起更强的情绪反应,犯罪或者重大犯罪会引起更强的情绪反应,因而比轻微的犯罪更容易留下证据因而比轻微的犯罪更容易留下证据。n n即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而用其他姓名,即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而用其他姓名,但是这些假名往往与他们的真实姓名或者但是这些假名往往与他们的真实姓名或者他所熟悉的姓名有一定关系。所以,冒名他所熟悉的姓名有一定关系。所以,冒名也可以为破案留下线索。也可以为破案留下线索。在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者依然会受到犯罪行为及在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者依然会受到犯罪行为及在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者依然会受到犯罪行为
48、及在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者依然会受到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出现于常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其结果的影响,出现于常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其结果的影响,出现于常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其结果的影响,出现于常人不同的心理状态。n n1 1犯罪之后,犯罪者几乎时刻都要思考所发生的事情及与犯罪之后,犯罪者几乎时刻都要思考所发生的事情及与犯罪之后,犯罪者几乎时刻都要思考所发生的事情及与犯罪之后,犯罪者几乎时刻都要思考所发生的事情及与此有关的问题,比如有无留下痕迹,会不会引起怀疑等。此有关的问题,比如有无留下痕迹,会不会引起怀疑等。此有关的问题,比如有无留下痕迹,会不会引起怀疑等。此有关的问题,比如有无留下痕迹,会不会引
49、起怀疑等。n n2 2很多犯罪在想到他人受害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很多犯罪在想到他人受害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很多犯罪在想到他人受害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很多犯罪在想到他人受害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n n3 3有的人会产生有的人会产生有的人会产生有的人会产生“赎罪现象赎罪现象赎罪现象赎罪现象”。n n4 4很多犯罪在作案的一定时间之后,会重新回到现场很多犯罪在作案的一定时间之后,会重新回到现场很多犯罪在作案的一定时间之后,会重新回到现场很多犯罪在作案的一定时间之后,会重新回到现场n n5 5一些财产犯罪者得手之后,往往立即会挥霍浪费。一些财产犯罪者得手之后,往往立即会挥霍浪费。一些财产犯罪者得手之后,
50、往往立即会挥霍浪费。一些财产犯罪者得手之后,往往立即会挥霍浪费。n n6 6有的人耐受不住恐惧、焦虑和慌乱的折磨,到公安机关有的人耐受不住恐惧、焦虑和慌乱的折磨,到公安机关有的人耐受不住恐惧、焦虑和慌乱的折磨,到公安机关有的人耐受不住恐惧、焦虑和慌乱的折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也有人耐受不住内心的压力,把案情告诉周围的投案自首也有人耐受不住内心的压力,把案情告诉周围的投案自首也有人耐受不住内心的压力,把案情告诉周围的投案自首也有人耐受不住内心的压力,把案情告诉周围的人,或者把物品退回被害人。这样做之后,他们的心情一人,或者把物品退回被害人。这样做之后,他们的心情一人,或者把物品退回被害人。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