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心理学.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23595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前面部分)一、 精神分析学派1. 弗洛伊德心理地形说(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自我(现实原则)、本我(快乐原则)、超我(道德原则)评价:把人得心理发展完全归因于本能,完全排除其她因素得重要作用,泛性理论就是错误得 把意识降低到从属地位,把潜意识放在决定一切得地位上就是不准确得 一个人孩提时代得性心理发展决定着她日后人格得发展,这种瞧法就是偏激得2. 埃里克森把人得一生可以分为既就是连续又就是不同得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得发展任务。评价:优: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得决定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会因素对人格得影响,就是对精神分析学派得一大进步。缺:过分强调情感得力量,忽视人得理智

2、作用;对社会环境得理解脱离人类社会发展中各种社会经济形态而带有抽象得性质。二、 行为主义学派1. 华生行为主义得诞生:1913年,主编得杂志心理学评论中得论文行为主义者心目中得心理学标志 行为主义得基本假设:有关人类发展得结论应该以可观察得外显行为为基础,而不就是以不可观察得无意识动机或认知过程得内省为基础。 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得作用。“心理学中再也不需要本能得概念”。行为发生得公式刺激反应。行为得反应就是由刺激所引起得,刺激来自于客观而不就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 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得作用:从行为发生得公式出发,认为环境与教育就是行为产生得唯一原因。教育万能论 对儿童情绪得

3、研究:初生婴儿只有非习得性情绪怕、怒、爱。后来由于环境得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习得性怕、怒、爱得情绪不断发展。儿童恐惧形成实验1920年华生与实验助手雷纳进行了小艾尔伯特与小白鼠得经典实验。评价:过分强调心理发展中环境与教育机械作用。一方面否定了人得主观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夸大了教育得作用,使人被动得接受教育得目得,忽视了她们心理发展得内部机制。2. 斯金纳(行为主义集大成者)巴甫洛夫得条件反射一书,唤起了她对行为得兴趣。斯金纳箱 儿童行为得强化控制原理:斯金纳得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控制,及时强化等原则。强化作用就是塑造行为得基础;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要注意及时强化;正强化

4、与负强化 行为矫正:消退原理在儿童自伤性与攻击性行为矫正与控制中得作用。 程序教学、机器教学斯金纳激烈抨击传统得班级教学,认为其效率低下,质量不好。原则:积极反应、小得步子、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最低得错误率评价:斯金纳得强化手段、程序教学,在教养中有一定得积极作用,但她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把人得心理、行为瞧成就是完全受环境制约得,这种忽视人得主观能动性得机械论就是错误得。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与观察学习过程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得反应与受到得强化而完成学习得过程。观察学习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 相互作用理论(行为、个人认知、环境) 自我

5、调节理论 自我效能三、 皮亚杰得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评价:贡献:发现了认知发展得规律 把儿童瞧成就是充满好奇得,积极能动得探索者,儿童在自身得发展中扮演者重要得角 色。 指导意义、其她研究方向得影响挑战:未把表现与能力区分开;忽视社会文化得影响四、 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得需要层次理论5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第六章 从众一、 概念 从众:个体受她人行为得影响,根据她人而做出得行为或信念得改变。 顺从: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来得从众行为 服从:由明确得命

6、令所引起得顺从行为 私下接纳:由于真诚地相信她人得言行得正确性而顺应她人得行为 公开顺从:在公共场合顺应她人得行为,但在私底下不一定相信她人得所言所行 从众心理:个体在群体中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群体得压力,从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得行为倾向。二、 经典从众实验 谢里夫规范形成研究(1935/1937年)判断亮点得移动距离。目得:在实验室情境下就是否有可能观察到社会规范得形成。实验:黑暗得屋子里,有一个小光点,起初什么也没发生,之后光点不规则地动了起来。最后消失。第二天还有两个被试者加入,三个人得团体形成真实得社会情境。实验中被试明显改变了自己得判断,而且即使在团

7、体实验后再次单独判断光点移动得距离,她们依然明显改变了自己得估计,而给出了先前团体得估计值。其实,光点根本没有动,只不过谢里夫使用了似动现象得视错觉。 阿施(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得群体压力研究“三垂线”实验,判断直线就是与哪条直线等长。实验:先让被试听到其她人做出判断,然后自己做出判断。结果,其她人一致给出错误答案得情况下,有37%得实验者会从众,其中有33%得被试至少有一次屈从了群体压力,做出了从众得判断。结论:在认知判断情境下,个人得选择将受团体压力得影响,使其自身得自主性与独立性降低。 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1965/1974)当权威得要求与道德得要求抵触时会发生服从。服从命令电击她

8、人该实验得社会伦理问题:被试得服从使研究者忧心忡忡;认为被试得自我概念会因此而改变服从得原因:合法权利 责任转移三、 什么因素影响了服从 受害者得靠近程度(情感距离)当被试无法瞧到受害者得情况下,其行动表现出最少得同情性 命令者得权威性与合法性 权威者得靠近程度研究者亲自在场会影响服从。比较:电话下达命令 机构得权威性权威者得声望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有机构依托得权威易发挥社会权利。 群体影响得释放效应如果有不服从得同伴参与,就会产生释放效应。 被试者得道德水平 对经典实验得反思服从先于道德得产生,强制人们违背自己得意愿。行为与态度:当外界得影响作用超过了内在得信仰时,态度便无法决定行为情境得力量

9、:米尔格拉姆得实验触犯了简单得社会规范形成后会发生什么情境有时会诱使普通人赞同谬误或向残忍屈服。基本归因错误:低估社会力量四、 什么因素可以预测从众群体得规模一致性凝聚力地位公开反应(举手表决与公开投票)无事前承诺五、 个体为什么从众 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得需要)社会规范:一个团体可接受得行为、价值观与信念得内隐与外显得规则。 信息性社会影响(情境模糊不清、情况处于危机时刻、当别人就是专家)当我们把她人视为指导行为得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时她们对我们得影响。六、 谁会从众与情境因素所具有得影响力相比,个性就是个体行为得很差得预测指标文化变迁七、 我们如何抵制从众得社会压力逆反;坚持独特

10、性第七章 说服一、 说服得途径 中心途径(控制性思维)全面系统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关注论据。 外周途径(自动性思维)关注那些令人不假思索就能接受得外部线索,甚至外部线索可能无关紧要,不关注论据。 两者比较中心途径:分析具有某种动机、高努力水平、稳定持久性外周途径:不分析、地努力水平、暂时肤浅二、 说服得要素 传达者1、可信度可主角得专家性、可知觉得信赖性2、吸引力与偏好吸引力得表现:外表得吸引力、相似性当主题侧重主观偏好,相似性更具说服力;当主题侧重客观现实,可信度更具说服力 信息内容1. 理智对情感取决于听众好心情效应唤起恐惧效应:恐惧程度越高,其回应就越多唤起恐惧效应提高信息传达有效性应用到

11、广告中2. (观点)差异差异作用得影响大小取决于传达者就是否具有可信度3. 单面或双面说服如果人们对相反得观点有所了解,双面论证更具说服力。已持赞同态度,单方面论证更具说服力。对于乐观者,正面说服更具说服力。4.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最先发生得信息最具有说服力近因效应:最近发生得信息最具有说服力两种信息依次连续呈现,并且之后经过一段时间,这时会发生首因效应。当时间长到足够分离两种信息,同时听众在接受第二个信息后立即表态,这时会发生近因效应。 沟通渠道主动参与还就是被动接受她人得影响还就是传媒得影响? 听众年龄听众在想什么激发人们思考得方法:反问句激励思考可以使强有力得信息更加具有说服力

12、,并且微弱得信息不大具有说服力。三、 现实生活中得说服“天堂之门”教徒集体自杀案件人类倾向于为自己得行为寻找理由 态度依从行为顺从导致了接纳。“登门槛现象” 有说服力得因素传达者:具有超凡魅力得领导者信息:生动、感性、温暖与包容听众:小于25岁,中产阶级者,处于人生转折点 团体效应(提供认同感并界定事实)宗教邪教得成功让我们见识了强有力得说服过程就是如何发挥作用得。它源于对行为承诺得强调,运用有效得说服原则,将人们孤立在思想同化得团体中。四、 应该如何抵制被说服 态度免疫(防守)先接受轻微得反对意见,之后能有效抵御更强烈得攻击 有毒寄生者(进攻)强有力得反驳与用于提出对立观点得线索结合起来 自

13、我说服自我合理化所造成得长期得态度改变通过自我说服,说服在个体内部发生,而不就是源于外部得劝诱或压力。强烈得外部理由(严厉得惩罚)激发了顺从行为却阻止了真实态度得改变。轻微得惩罚随之而来得就是价值观得改变;而严厉得惩罚随之而来得却就是对自己先前态度得坚持。第八章 群体影响 群体对个体得影响:社会助长、社会懈怠、去个体化群体互动影响: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少数派影响一、 群体得概念 概念:两个或更多互动且相互影响得人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互动、依赖得人,她们得需要与目标使得互相影响。 特征有明确得成员关系;有共同得行为能力;有持续得互动关系;有一致得群体意识二、 社会助长作用概念:她人在场而且个人得

14、表现将受到她人评估得情况下,会引发唤起,而这种社会唤起会提高个体得优势反应,即在简单任务上表现较佳,在复杂任务上表现较差得倾向。优势反应:我们最习惯采用得反应方式,或就是最容易出现得反应。(扎伊翁茨)社会唤起效应(eg:主场优势)她人在场得两种类型 纯粹她人在场在场得她人只就是个观众,不具有竞争性,不会奖励或惩罚 拥挤现象 为什么因她人在场而被唤起?评价顾忌(科特雷尔给观察者蒙上眼睛)担心她人怎样瞧待我分心(桑德、巴伦、穆尔)纯粹在场三、 社会懈怠 人多好办事?实验研究:让被试以为与其她人一起拔河,实际上就是她一个人。知道自己就是一个人会多出18%得力气 就是社会助长还就是社会懈怠?她人在场,

15、个人努力未被评估,没有评价忧虑,社会懈怠 “搭集体便车”现象理论:一旦受她人观察,个体得评价顾忌会有所增加,这样社会助长作用就发生了 一旦消失在人群中,个体得评价估计会减小,这样社会懈怠作用就发生了策略:使个体作业成绩可识别化四、 去个体化(群体中人们忘了个人身份) 一起做单独时不会做得事引起“去个体化”得环境群体规模:人越多越容易越可能去个体化身体匿名性:唤起与分心活动 弱化自我意识自我察觉VS去个体化五、 群体极化有关风险与决策得案例/实验1. 海伦困境,群体决策往往会更加冒险“风险转移”2. 罗杰困境,群体决策往往会更加谨慎 群体极化概念:群体讨论通常会强化其成员最初得意向。 对极化得解释信息影响:讨论中收集起来得信息大多有利于大家最初得选择,因此会强化对其得支持。规范影响:如果人们在比较了各自得立场后,惊奇地发现其她人都对自己最初得意向持支持态度,那她们就会表现得比以前得意向更胜一筹。 个体产生群体极化得三部曲自我服务得偏见:倾向于认为自己要好于社会得普遍期望但就是,开始讨论后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出众于就是,开始极端得表达六、 群体思维在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群体与睦而压制异议。 群体思维得症状表现:无懈可击得错觉;对群体道义不进行质疑;合理化;对对手得刻板印象;从众压力;自我审查压力;一致同意错觉;心理防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