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的典故祸起萧墙,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对他的夫人田氏非常宠爱,甚至连朝廷大事都要听从她的建议。有一天,田氏听说她的妹妹孟姜女的丈夫死亡,非常悲痛,痛哭失声,终日不食。晋景公见到田氏的哀痛,便让她回家探望孟姜女。田氏离开的时候,晋景公许下了承诺,说他会在三天内让田氏回来。不料,在田氏回到家之后,晋景公又迈了诺言,将她留在家中。田氏非常愤慨,认为夫君不守承诺无信用,并且在他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过失,于是她就在家中一墙之隔,主动悬梁自尽了。这件事情传到了朝廷之后,许多人都感到震惊,认为晋景公的失信和不称职导致了这个悲剧的发生。“祸起萧墙”这个成语中的“萧墙”,指的就是田氏主动悬梁自尽的地方。因为田氏和晋景公的宫殿只隔了一道墙,萧墙就成了传说中这个悲剧发生的地方。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招致灾祸。它也成为了一个警示,告诫人们要时刻维护自己的信用和责任,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或是过错而对别人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