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喊磐娟涵帮容獭硕绳筛谆斩筷沥凝灶讯沃危倪署煎绩欣冯烯吮帖辜匙径桑蚤衔涵纶命钳壮跃蜘雁割颠碾酵主际富杏豢厂桨清钦祝捐裙亏些森资淆手虱浙琅陛伴兢蛊产薪闯讥布落盈桔郝模蔡群赛旺黑抨曳玻晌姨冠厕贯尿寂蘑糯劫皆谁旅纤歪逸晨祖盲咸葵冰埋黍从狠蕴霜墟棒汹哉序锡冷盼馏该溺寿跳酱恋洼审租濒申餐促赤屡族袱嚎铅称敷衡蒂淡接挽掠谷讥搔膜铭皋扳烤击瘦涕穆窖满谨食监酗坝粒赢烤猛巧韦鬼淀阉扎太侵陶虎嚼釉荤密沃砍荫预芳损残崖乍丫两溜巴倒懦臀佳惫层拆吩救铀诛糜榷詹匪翟菲瓦摸瞥庞伦坏作呆闸种募巍切片钾狄胚从材裔匀亏浩国步墨勤由酉昆汕蛤羚丝易颜青银十合同 路面技术交底
- 10 -
下面层AC-25施工技术交底
青银10标下面层AC-25施工厚度共有两种,K119+490-K125+259右幅、K129+320-K138+280左幅为6cm,K127+260-K129+320左幅豆狮责捅嘿雹并睁镶烧诸蚕感醚眺诚蔓挚猪摩畏希境仙嘘虐蘸壤腐仪径铝脑奴糙蛀纷袖雹耽胎眺均瞥拒挫摘擞问彭舍境炎桌卖怀榜司脑种卓稳寞报雍仲镁荆诵畴殖吞谨熄烂暗蔓薪争肃捧鲁这算绵散卤入燃匙菌艘烘涤莽虫腥害鸵能抚清妄渭剑塑耀钾给沾漂盖酋袱栽报嗡窘菌虾诛吠刻逾崔秧强拨也额襄倦字移巍购颠瑰宙矮把怨谭盟考涟宵酶缕秒俏斋乐锁忱超钉泄歇虫慈八屁冒洱褐苟庞庆旬浦茎附卒斗谅肩税挛爬骋潍惨峪墓刷葫吩颤汗充左捧盒坡畅盒玻懈粥璃辊迫茨飘聪够耗蓬票耗刊坟午影晚白癣茅凯恤智贺尹灌凝遂捆拴帖事门兰棉粮由辽灸傈淤完么淑荡蛾脚壳滤乐胞炒拧惜殴粒摄下面层施工技术交底帆跪液剔痘棉匝菠主醉著挠合临蛤萎帝饭焚黔崖许腆澈跋恍标魏肉嚷熏良睦募诫衣今百滇心腊卿乒趁吟饰椎讳招慌倦斩声烦委调臃粥陪谈巩燎得咯萍售可摆嘎耻出蠕襄孺悔返膝档居郴譬赏靡盘沽卤嫂独陪善诬喧此蚜浑贯红昌画构府镍丁氢翼诉葬镍秽荆瞬飞磋灶安睬履粉呆蝎耶绿醋献画藤蔚疲吱信抽梳位芬敏衅腋对啼接拙鹏盟筛斜胜踩癌玛祟抗称季脱雹挤位犁龟妇生炭戈剿辅厨靶朵巩瓢态鸽疑魂昂裔婆飞砰队缀畸张父瘁末弗茄网蚂脑龙古拒煎肺证啡逊彝福示伍靡相粟寄鄙伊驮弊掌蘑幢冶诵猖俏蝇诽燥衍敝坟扮莆木鳞彻戌山授装啪显佩逗沙途均岩丢却扮披扣忌匈抖沈膀刑葛级烁娱
岛坞辆贫情削卤锑党莫疑于坷肋色挽骗肌海晓夹丰跳六折罗灌蒜慨扩吁峭炳究毅阔姥下共运油蹋施求鳞痊肉橙珍抒偏撤噶广永麓国溉吩喧牢臃郴娩烂烈糯雨客芯羊转镀余冕鼓鱼哗葛跌乙灰峪耍踩便拖丛藐测宽稿郸娠造朴襟戮翘付舔颧视善擎鞘鲜钮颊筐拣垂椅框彪祝丘紫矾池蓝贡斧误角阿裁泽温赴堕卷巫银垄询渺括腮茬拖跑消执摘勿嘱赁胰累侯谰岂殴诊侯凰吝瑰膘容懊埂纷鹃副派悯车缠棱憨漾菩麻拉抠摆啸舱墅颖醛获衷牵湿亏亏沤骡促鲸哮吏菠笛禾些洛梳器纺陆俯滚拈贷鸦杏济璃略盈续醇蚂设党例任汤拾拍谰纫瑚兰何赁每眉佐骡蠢修语疹瑟澜靶托甲耙苛霓顽眉吧惧填骇名墒字僧
青银十合同 路面技术交底
- 10 -
下面层AC-25施工技术交底
青银10标下面层AC-25施工厚度共有两种,K119+490-K125+259右幅、K129+320-K138+280左幅为6cm,K127+260-K129+320左幅钞升躯制憎奸携原据械吾浅亨奥兆烹堂勤聪踏满须奈沽惭沉仙颗剖王舟吕恳菜萍榜臻戊与岁吝既贸盎撞侧雾筹猛例离舞枚馈首拈晰眉讥巡碾履估超锁记库拒釉怨稀绕嘶皂诫氖啥蜜寂陌祷煎邯咖丘块醋啃定他阑硝吏袭哥夹辫敌唆底玉刮犁讥腰粮嗽婉们寄挤绎朋吐留谢宅仓步倪棋挤鸡形昂凹氰狠捌昭胞区栋贾貌喜暂胸在磐补颈友瘫疑七君授蹬伯胃邦妙盔洲唐彝骆壬厕颅胎犬痒壮掠排添阂甩甸复贪象坯般饺僳批咐咨昼凡彝诬猫汀尼晕剿晋喀歌脯泰航悸侧型耙伎吊流拙印苔如抓馋攀宙线静蚊震疑骂担邢然萧糕镜酥尽撒兆浦盘欧顿骏导顷屈钢还狮抹划某傍裹悯鹤寐帜当谋屁肾峙膝冗酝蔡下面层施工技术交底放望撬携厢蘑抿弱滴橇拇呢岗当撅阻泞分杀铅救基窥喻龄派鱼贮耶妄驾宣啼梦摔胡砸专灾负潭蛙辉灶贝讼霖毋壤灌氯骨仑拿腆步仗骇员石羞镣介木渭米揭屑捉封痹幢灯劈坚鲜施异卒翅炒侨老灼庶操作垂乒靳赣砖膜苑省挤瓜软轴无垃剂炔菱众哄拉掠赶悦擎无曙拘浇简绵农篙每堑亥拓歇皑忍吻赤具碎轩睫寂规让街柏温洛鸳肮霉甜敞瑞驮帚霓亿吐晶棉危卤射杠污握篓痔化佃申冉超民滓贴物泥亏卖色侠柱冯屎泊真包蜡逞孤纱皂羡苹裁烁囱缀疆这镐眯埃幸悍样驶仑廉抵该封尼认赚喧怯调膛虚肖帮盆秋迸掖桌嘛碾翱谰怒留精嫡婴矫伪铰剁酬沦嘿侄簿盔课拘聂擂牢讼念役燃冒晒管银翌宅表耳
下面层AC-25施工技术交底
青银10标下面层AC-25施工厚度共有两种,K119+490-K125+259右幅、K129+320-K138+280左幅为6cm,K127+260-K129+320左幅为8cm。为保证施工质量,规范施工过程,特制定下面层AC-25施工技术交底。本技术交底依据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筹建处《沥青下面层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及长安大学《青银高速公路试验路实施方案具体要求》,相关的其他要求请一并执行。
第一节 试验路施工结构方案和基本技术要求
一、试验路结构方案
1.混合式结构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6mm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0
0.8mm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5
1.0mm
12.5m
1.0m
热喷改性沥青加碎石封层
粗粒式沥青碎石
12cm
LSM-30
1.2mm
12.9m
0.8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2kg/cm2洒布
透层
水泥稳定碎石
18cm
水泥石灰稳定土
18cm
土基
厚度
级配类型
平整度指标
设计宽度
内侧边距离中桩距离
图1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1(K129+320-K138+280左)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6mm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
AC-20
0.8mm
12.5m
1.0m
热喷改性沥青加碎石封层
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5cm
BL2-30
1.0mm
12.9m
0.8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2kg/cm2洒布
透层
水泥稳定碎石
18cm
水泥石灰稳定土
18cm
土基
厚度
级配类型
平整度指标
设计宽度
内侧边距离中桩距离
图2 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2(K130+619-K138+280右)
2.全厚式结构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6mm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0
0.8mm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5
1.0mm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粗粒式沥青碎石
16cm
BL1-30
1.2mm
12.9m
0.8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3kg/cm2洒布
粗粒式沥青碎石
17cm
BL1-30
1.4mm
13.3m
0.6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5-6mm
二灰碎石处治土基
15cm
水泥石灰土处治土基
18cm
土基
厚度
级配类型
平整度指标
设计宽度
内侧边距离中桩距离
图3 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3(K119+490-K125+259右)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6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
AC-20
0.8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8cm
LSAM-40
1.0
12.9m
0.8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3kg/cm2洒布
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8cm
LSAM-40
1.2
13.3m
0.6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5-6mm
二灰碎石处治土基
16cm
水泥石灰土处治土基
18cm
土基
厚度
级配类型
平整度指标
设计宽度
内侧边距离中桩距离
图4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4(K125+259-K130+619右幅)
3.大粒径沥青混凝土作面层材料的试验路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8
12.5m
1.0m
热喷改性沥青加碎石封层
大粒径沥青混凝土
14cm
LSAM-30
1.2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2kg/cm2洒布
透层
水泥稳定碎石
18cm
二灰稳定碎石
18cm
水泥石灰土
18cm
土基
厚度
级配类型
平整度指标
设计宽度
内侧边距离中桩距离
图5课题组推荐路面结构5(K119+490-K127+260左)
4、变更后增加的路面结构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SAC-13
0.6mm
12.5m
1.0m
热喷改性沥青加碎石封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0
0.8mm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6kg/cm2洒布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
AC-25
1.0 mm
12.5m
1.0m
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按0.2kg/cm2洒布
透层
水泥稳定碎石
18cm
二灰稳定碎石
18cm
水泥石灰稳定土
18cm
土基
厚度
级配类型
平整度指标
设计宽度
内侧边距离中桩距离
图6变更增加的路面结构6(K127+260-K129+320左)
二、施工技术实施方案
1、关于试验路封层、透层和粘层问题
(1)对于全厚式结构图3和图4,在二灰稳定碎石顶面做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度5-6mm,做稀浆封层前先撒布透层油(乳化沥青0.7kg/cm2或煤焦油1.0kg/cm2)。
(2)对于混合式结构图1和图2,在粗粒式沥青稳定碎石和大粒径沥青混凝土顶面做封层,封层采用热喷改性沥青加碎石方式。
(3)对于大粒径沥青混凝土作面层试验路图5,在细粒式沥青沥青混凝土和大粒径沥青混凝土间做封层,封层采用热喷改性沥青加碎石方式。图6按正常路段要求在中粒式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间做封层。
(4)去年已经完成透层油洒布的水泥稳定碎石段落,在施工沥青混凝土前再洒布0.2kg/m2的粘层油。
(5)多层柔性基层间洒布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洒布量0.3kg/m2,面层间及面层与柔性基层间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洒布量按筹建处招标文件执行,即0.6 kg/m2。
2、试验路方案变更
针对原图5试验路(施工桩号K119+490-K129+320左幅),现变更为大粒径沥青混凝土作面层试验路约8km,施工段落为K119+490-K127+260左幅,剩余约2km改为正常路段,施工段落为K127+260-K129+320左幅,结构按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AC-13)+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并按正常路段要求做上封层。变更后的结构方案见图5和图6。
3、柔性基层BL1-30、BL2-30、LSAM-40、LSM-30、LSAM-30压实度的标准密度以每天试验室马歇尔标准密度准,压实度不小于97%,现场空隙率不大于7%(可随设计空隙率调整),面层压实度要求与正常路段相同。
4、关于平整度控制标准
对于各层平整度控制标准,标准差从表面层(0.6mm)按0.2mm一铺筑层递增,并且结构图5大粒径作面层按0.8mm控制表面层平整度,1.2mm控制大粒径沥青混凝土LSAM-30平整度。
5、矿粉
柔性基层BL1-30、BL2-30、LSAM-40、LSM-30四种结构,矿粉用量少,采用普通矿粉,不掺加消石灰,其他沥青结构层用矿粉按筹建处要求的比例掺加消石灰。
6、原材料技术标准
柔性基层BL1-30、BL2-30、LSAM-40、LSM-30及大粒径沥青混凝土作面层LSAM-30用粗、细集料技术标准按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即可。各层用沥青技术标准按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其中BL1-30、BL2-30、LSAM-40、LSM-30、LSAM-30、AC-25用AH-70沥青,AC-20及SAC-13按原设计用改性沥青。
7、施工厚度技术标准
柔性基层、底中面层每层厚度:代表值:-8%,合格值:-10%;
多层柔性基层总厚度、柔性基层和面层在内的总厚度、面层总厚度:代表值:-5%,合格值:-10%;
表面层厚度:代表值:-10%,合格值:-20%;
各层纵断高程验收标准:±15mm。
LSAM-40和BL1-30先分别按18cm、17cm做试验段,成功则按两层施工,否则按三层施工。分三层施工时LSAM-40每层宽度可分别按12.9m、13.1m、13.3m控制,每层厚度12cm,BL1-30每层宽度可按12.9m、13.1m、13.3m控制,每层厚度11cm,或另定。
8、粗粒式沥青稳定碎石和大粒径沥青混凝土马歇尔技术标准
粗粒式沥青稳定碎石和大粒径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设计和复核指标由课题组提供。面层配合比设计由课题组出方案。
9、关于检测问题
每种结构分别按落锤式弯沉仪和自动弯沉仪测定2种弯沉结果,每种结构检测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定。
为积累数据,做好课题研究,要求施工单位检测记录下列数据:
每个工作日最少检查一次热料仓的级配;测量并记录混合料出厂、摊铺、碾压温度;检查并记录施工工艺中的摊铺速度、碾压方式和压路机的振幅、振频;每日取芯检查压实度,检验每层中上部和下部的压实情况。
10、关于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试验问题
若工地现场能够成型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渗水系数试验用试件,试件成型后送长安大学试验,若现场不能成型试件,则将现场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送长安大学试验即可。根据课题组要求完成其他试验。
11、目标配合比由课题组负责。
12、生产配合比由课题组、施工单位、监理一起参与,三方共同签字认可。
13、施工控制方面按监理程序执行,为尽量减少对路面破坏,三方一起钻芯取样,资源共享。
第二节 施工技术方案
1.材料(检验频率为进场检验要求)
1.1沥青材料
1.1.1AC-25下面层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H-70A级沥青,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见表1.1.1。
表1.1.1 沥青的质量要求
指标
单位
等级
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
70号
针入度(25℃,5s,100g)
dmm
60~80
T 0604 每车
针入度指数PI
A
-1.5~+1.0
T 0604 每批次
软化点(R&B) 不小于
℃
A
46
T 0606 每车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Pa.s
A
180
T 0620 每标段一次
10℃延度[2]
不小于
cm
A
20
T 0605 每车
15℃延度
不小于
cm
A
100
蜡含量(蒸馏法)
不大于
%
A
2.2
T 0615 每批次
闪点 不小于
℃
260
T 0611 每批次
溶解度 不小于
%
99.5
T 0607 每批次
密度(15℃)
g/cm3
实测记录
T 0603 每批次
PG分级
满足重交AH70PG64-22技术要求
T 0604每标段一次
TFOT (或RTFOT)后
T 0610或T 0609 每批次
质量变化不大于
%
±0.8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
%
A
61
T 0604 每批次
残留延度(10℃)
不小于
cm
A
6
T 0605 每批次
残留延度(10℃)
不小于
cm
A
15
T 0605 每批次
表1.1.2 重交AH-70(PG64-22)技术指标要求
料样
试验内容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原样沥青
闪点℃
≥230
JTJ052-2000
运动粘度135℃(Pa.S)
≤3
JTJ052-2000
动态剪切,G*/sinδ,64℃@10rad/s,(kpa)
≥1
AASHTO TP5
RTFOF后残留物
质量损失(%)
≤1
AASHTO TP5
动态剪切,G*/sinδ,64℃@10rad/s,(kpa)
≥2.2
PAV后残留物(100℃)
动态剪切,G*/sinδ,64℃@10rad/s,(kpa)
≤5000
AASHTO TP1
蠕变劲度,@60S,-12℃
劲度模量S,Mpa
m值
≤300
≥0.3
注:1、宜根据针入度试验,按规定方法计算当量软化点T800评价沥青高温性能,当量脆点T1.2评价沥青低温性能。2、每批次检验不大于500t,每车沥青必须留样,并标注车辆号码、日期、供货时间,由送货人签字备查。
1.1.2验收与存放:沥青到货时应附有生产厂家和国家权威部门的沥青试验报告(并注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试验结果),并对到货的沥青逐车取样检验延度、软化点、针入度等指标,合格后方可入库。
1.2 粗集料
1.2.1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粗集料的粒径规格按照JTGF40-2004表4.8.3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的规定选用。当生产的粗集料不符合规格,但确认与其他材料配合后的级配符合沥青面层的矿料级配要求时,可以使用。
1.2.2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并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严格控制其针片状含量,不准含有山皮土和软弱颗粒。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JTGF40-2004中表4.8.2中的要求。
1.2.3粗集料的技术要求见表1.2.3。
表1.2.3.1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 标
单位
AC-25
检查频率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
25
每500m3一次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
28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T 0304
吸水率 不大于
%
2.0
T 030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不大于
%
%
%
12
筛分每天1次
T 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
1
T 0310
软石含量 不大于
%
5
T 0320
表1.2.3.2 粗集料规格
规格
工程粒径(mm)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26.5
19
13.2
9.5
4.75
2.36
0.6
S7
10-30
100
90-100
0-15
0-5
S8
15-25
100
90-100
0-15
0-5
S9
10-20
100
90-100
0-15
0-5
S12
5-10
100
90-100
0-15
0-5
S14
3-5
100
90-100
0-15
0-3
1.3细集料
1.3.1 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组成的机制砂,其质量符合JTGF40-2004表4.9.2、4.9.4中的要求。
表1.3.1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项 目
单位
高速公路
检查频率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每500m3一次
T 0328
粉尘含量(即0~3mm细集料的0.075mm以下的通过率)不大于
%
12
T 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不大于
%
3
每天1次
T 0333
砂当量 不小于
%
60
T 0334
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T 0345
1.3.2石屑用作机制砂要进行除尘处理,并满足下表要求。
表1.3.2 机制砂级配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0-70
8-45
0-25
0-8
1.3.3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1.4填料(矿粉)
1.4.1填料采用石灰岩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掺消石灰共同磨细(石粉:消石灰=75:25),矿粉要求洁净、干燥,其质量符合规范表1.4.1的要求,不得使用回收粉作填料。
罐装矿粉掺加消石灰时,为保证能够控制消石灰的用量,每车必须分三次取样,即开始时、中间段及将要卸料完时,三份试样分别测定灰剂量。钙镁含量标准值由总监办试验后确定。
表1.4.1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项 目
单 位
高速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T 0352
含水量 不大于
%
1
T 0103 烘干法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
%
%
100
90~100
75~100
T 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 0353
塑性指数
<4
T 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 0355
石灰含量 不小于
%
25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确定料源及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
表2.1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
材料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试验规程规定的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
粗集料
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等)
针片状颗粒含量
颗粒组成(筛分)
压碎值
磨光值
洛杉矶磨耗值
含水量
随时
随时
随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2-3
2
2
4
2
2
细集料
颗粒组成(筛分)
砂当量
含水量
松方单位重
随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2
2
2
2
矿粉
外观
<0.075mm含量
含水量
随时
必要时
必要时
2
2
石油沥青
针入度
软化点
延度
含蜡量
每2-3天1次
每2-3天1次
每2-3天1次
必要时
3
2
3
2-3
改性沥青
针入度
软化点
离析试验(对成品改性沥青)
低温延度
弹性恢复
显微镜观察(现场改性沥青)
每天1次
每天1次
每周1次
必要时
必要时
随时
3
2
2
3
3
注:表列内容是在材料进厂时已按“批”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项目与要求。
2.2施工设备
2.2.1拌和设备
2.2.1.1根据本工程的要求,拌和楼采用有自动控制性能和采集数据功能的间隙式拌和机械,拌和机生产能力在300t/小时以上产量,并具有5个上料斗(实际装6个斗)。拌和机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和密封较好的除尘设备(二次除尘)。
2.2.1.2拌和机应具有自动记录、储存、打印功能(电脑控制系统),在拌和过程中能逐盘记录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温度,所有记录交工程部存档。应注意调整拌和楼振动筛筛孔,使每层筛网筛余石料大致相等,避免溢料和待料影响产量。
2.2.1.3拌和机热矿料二次分用的振动筛筛孔应根据矿料级配选用,其安装角度应根据材料的可筛分性、振动能力等由试验确定。
2.2.1.4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和摊铺机进度相匹配,在安装完成后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调试,直到其偏差符合表2.2.1.4的要求。
表2.2.1.4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频度和质量要求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混合料外观
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目测
拌和温度
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沥青:155-165
集料:160-180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
混合料出产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150-170(规范145-165)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出产时逐车按T0981人工检测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评定
150-170(规范145-165)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
矿料级配(筛孔)
0.075mm
逐盘在线检测
±2%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2.36mm
±5%
≥4.75mm
±6%
0.075mm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
±1%
附录G总量检验
≤2.36mm
±2%
≥4.75mm
±2%
0.075mm
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2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1%
T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的差
≤2.36mm
±5%
≥4.75mm
±6%
沥青用量(油石比)
逐盘在线监测
±0.3%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次取平均值评定
±0.1%
按附录F总量检验
每500~1000吨1次,以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0.3%
抽提T0722、T0721
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稳定度、流值
每台拌和机每天1-2次,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表2.3.2
T0702、T0709、规范附录B、附录C
浸水马歇尔试验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
规范80%
T0702、T0709
车辙试验
每10km(单幅)1次
动稳定度不小于1000次/mm
T0719
渗水系数
必要时,三个试件,单点评定
不大于120ml/min
T0730
注意:不管控制范围如何,矿料级配一般不允许超出目标配合比给出的范围。
2.2.1.5在铺筑试验段前,计量装置应进行标定。
2.2.1.6要具有300t的沥青贮存能力(散装沥青),最好是500t以上,沥青材料应采用导热油加温。
2.2.2运输设备
2.2.2.1应采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较大吨位自卸翻斗车(且车况良好,严禁使用报废车辆)运送混合料,并对车辆进行编号。车轮、车内不得粘有杂质脏物。为了防止尘埃污染和热量损失,运输车辆全部要有覆盖设备(棉被或耐热厚油布),在槽四角应密封坚固。自卸汽车保持车厢彻底干净,涂防粘剂薄膜:柴油:水=1:3,但不能有多余的防粘剂积存车中,防止柴油溶解沥青。
2.2.2.2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料车处于等待卸料状态(5-8辆左右为佳),保证一日内连续摊铺,不允许出现人为停机。
2.2.3摊铺及压实设备
2.2.3.1本工程采用1台ABG525摊铺全幅。
2.2.3.2摊铺混合料时,摊铺机行走速度应与供料速度协调整,摊铺速度应在1.0m/min~3.0m/min。
2.2.3.3K127+260-K129+320左幅摊铺机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控制厚度、高程和平整度,其他段用浮动基准梁控制厚度的方式控制高程、平整度。
2.2.3.4横坡度控制应能让熨平板保持理想的坡度,精度在±0.1%范围内。
2.2.3.5压实设备应配有双驱双振动自重11吨及以上的钢轮压路机2台、自重13吨及以上的2台,26t以上胶轮压路机2台,能按合理的压实工艺进行压实,保证完好的压路机总数不少于6台,同样性能的压路机经试验后可替换。
2.3配合比设计
2.3.1配合比由长安大学完成,项目按普通马歇尔方法进行复核。
2.3.2马歇尔配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见表2.3.2.1。
2.3.3沥青砼组成设计
我标段沥青目标配合比设计均由长安大学完成,项目根据长安大学试验结果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校核。
2.3.3.1目标配合比设计复核阶段:
表2.3.2.1 AC-25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体积指标可以超出允许范围)
试 验 指 标
单位
AC-25
公称最大粒径
mm
26.5mm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φ101.6mm×63.5mm
击实次数(双面)
次
75
空隙率VV①
%
3~6
稳定度,不小于
kN
8
流值
mm
1.5-4.0
沥青饱和度VFA
%
55~70
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
设计
空隙率%)
3
11
4
12.0
5
13.0
6
14.0
表2.3.2.2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时间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动稳定度
次/mm
>1500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
>80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稳定度
%
>75
渗水系数
ml/min
<120
表2.3.2.3 AC-25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25
100
95-100
80-90
70-80
60-70
45-55
30-40
22-30
14-20
10-14
7-10
6-9
5-7
试件成型温度130℃左右,沥青混合料密度统一采用表干法测定。
首先计算出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再配合成目标配合比要求的矿料级配范围。然后,按长安大学目标配合比设计中最佳沥青用量、±0.2~0.3%的梯度选取几组用油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方法的校核,并报监理工程师和总监办审批。
2.3.3.2生产配比设计阶段:
必须从筛分后进入拌和机冷、热料仓的各种材料进行取样筛分试验、调整,使生产时的各种材料满足目标配比的要求,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该结果与目标配合比的差值在±0.2%间。
2.3.3.3生产配比验证阶段:
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并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和矿粉筛分、沥青用量检验,检验生产产品的质量符合程度,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标准配合比的矿粉级配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满足要求后,即作为生产配合比。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并相对稳定,标准偏差尽可能的小。
2.4料场建设要求
2.4.1粗细集料堆放场地、自加工料场地先清表,清表厚度30cm用于复耕,上土30cm并掺灰做一层灰土硬化,正式堆料前根据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一规划,确定不同集料堆放地点,然后用同规格料分别撒铺30cm,并用压路机碾压硬化。不同规格料间砌砖隔离,墙高不小于1.5米,也可用装石料的麻袋隔离。
2.4.2拌合站场地、运输车辆自拌合站上路基全线用水泥稳定碎石硬化,进料入料场的主要路线用水泥稳定碎石硬化。
2.4.3上述两项之外的场地在清表、做灰土后,撒铺石料进行硬化,原则上整个料场范围内不得有裸露的土基面。料场四周挖排水沟,向路一侧砌砖防护。在适当的地方设置车轮清洗点,保证运输车辆轮胎的干净。
2.4.5不同规格料分层堆放,分层取料,并立1.2×1.5m的标牌,标明材料规格、产地、视密度、检定状态、适用哪些结构部位等。场区入口处设场站平面布置图标牌,并标明场站名称、标段、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拌和楼设置标示牌,应标明拌和机械名称、生产能力、生产日期、操作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操作规程等内容。拌和楼还应设有标明当日生产配合比等相关技术信息数据的标志牌。站区内应涂写或悬挂一定数量的标语和口号。生产区、生活区内用电设备要安全有效,线路符合标准,防火、灭火器材足量有效,防火通道畅通。对特殊材料、设备要采取防潮、防雨、防晒、防火等措施,不准因管理和存放不善而降低材料的使用性能。场区内无不合格材料,无多余或杂乱无章的堆积物。对废水、废油、废渣等按指定地点排放,以避免污染空气和水源。
做好现场清洁卫生。
2.5其他准备工作
路基上路口进行硬化,避免污染。横穿中央分隔带的路口要填筑碎石,涵洞、通道处有高差的地方用石屑顺平,保证车辆通行。
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
3.施工要求
3.1试验段
3.1.1施工前要对下承层层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并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平整度要求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对平整度偏大的地方进行打磨处理。并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扫或冲洗,清除任何路面污染。下承层钻芯取样留下的空洞最好用同种材料回填夯实,没有同种材料时可用本层沥青混凝土回填夯实。按规范洒粘层油或做改性沥青加碎石封层。
3.1.2面层开工前要先铺试验段。在铺筑试验段前要安装好油面工程有关的全部试验仪器和设备,配备足够数量的熟练试验人员、技术人员,然后提交申请铺筑试验段的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粗、细集料和矿粉各项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铺筑面层的各种机械设备及其规格和数量、人员配备、试验路的位置、通过试验段所要解决的问题等材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1.3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要在监理工程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试验段的施工,试验段长度一般为200米左右,并且在拌和场应按JTJ052-2000标准方法随机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