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溶液知识点总结(全).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087688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知识点总结(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溶液知识点总结(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 (1)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和液体、气体和液体混合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注:有水时,不管水的量多少,都作溶剂。 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就是水溶液,溶剂是水。 (2)溶液的命名: 稀盐酸:溶质是HCl,溶剂是水 硝酸铵溶液:溶质是NH4NO3,溶剂是水 酒精溶液:溶质是C2H5OH,溶剂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KNO3、NaNO3、NH4NO3等的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CuSO4、Na2SO4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三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 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80 · · A B C 0 t1 t2 t3 N t S P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降温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S 100+S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 (C < S) 3、溶液的稀释的注意事项: (1)溶液稀释过程中,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溶液稀释中需水的质量(即加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3)只有质量才可以相加减,体积不能相加减,体积一定要转化为质量后才能相加减。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3)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 ①溶质少了: 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 溶质转移入烧杯时洒掉了; 溶质称量时不干燥; 溶质粘在称量纸上; ②溶剂多了: 量液体时仰视读读数; 用刚洗过不干燥的烧杯溶解; 装瓶时,没有先用配得的溶液润洗细口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