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Total No.303THENORTHERNFORUM(总第30 3期)No.1,20242024年第1期北方谕丛法治素养的时代价值、内在要求与培育路径王敬礼【摘要进入新时代,法治素养的价值更加突出。法治素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力量源泉,法治素养为时代新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扩展更广阔的发展舞台。相较于法律素养与法制素养,社会发展在客观上使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应实现与时俱进的升级。法治素养更加注重法治情感、法治知识、法治能力的内在统一,体现为关于法治思想定力、法治理论知识、法治实践能力的整体性要求。实践中,应结合法治素养承载的时代价值和要求探索有效
2、的培育路径。即在法治素养规律性研究的基础上,建设独立的教育体系、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打造科学的教育内容。【关键词法治素养法治教育时代价值内在要求培育路径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 0 2 3年度重点研究课题(D JZD 2 0 2 33);2 0 2 2 年美育教育教学改革专题项目(MYZT-2237)作者简介王敬礼,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100029)DOI编号10.13761/23-1073/c.2024.01.007进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以是否提高了法治素养作为评价法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明确将法治素养作为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衡量标
3、准之一,为新时代法治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法治教育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法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概念的表述上,最实质地体现在法治教育更侧重对受教育对象在法律知识、法治文化、法治精神等诸多方面法律素养的整体性培育和提升1。进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素养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开展卓有成效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从理论上明确法治素养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凝聚关于在新时代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的共识。从理论上科学揭示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增强法治教育实践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从理论上规划培育法治素养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提升法治教育的
4、实践效果。法治素养的时代价值“法治素养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基础,是法治社会的土壤,是现代法治社会广大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法治素养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为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对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所产生的赋能效果。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法治素养的价值必然呈现出时代性的差异。特别是当人类社会进人法治社会以后,法治素养的价值更是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中国为例,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们先后从法律素养到法制素养再到法治素养的转变就可以说明,同样是关于法律的素60养,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其所承载的价值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本质上是由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决
5、定的。所以,法治素养的价值是有时代性的。进人新时代,法治素养的时代价值集中表现为: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社会与身处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人对于法治素养的现实需求。法治素养之于现代化强国的价值体现培育全民法治素养对于建成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现代化强国一定是法治强国。建设法治中国应当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培养全民法治情感、法治认同,让法治中国成为全民的共同选择。法治素养能够为现代化强国建设主体赋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部署。“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1318 4“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6、,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4 4-5“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517 4“否则,就必然会因缺少法治非制度化要素的内在支撑而遭遇严重困境。”6 在决定法治成效的非制度化因素中,具有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对法治认可的人是最重要的。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具有法治素养的人才的培养是
7、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性基础工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专家认为法治教育现代性价值目标为培育理性主体 7 ,也有专家认为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环节 8 。所以,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将提高法治素养作为评价法治教育效果的重要维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人民是力量的主体。在依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487-888。实践中,能否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能否遵循法治思维、运用法治知识、借助法治方式,
8、是否发现问题找法、行动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制约着被释放的建设力量的发挥空间和最终效果。培育和提升法治素养,是更加充分地展现人民力量的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所以,法治素养的时代价值也体现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化主体力量。(二)法治素养之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体现法治素养为拓展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奠定基础。“社会治理法治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914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路径是依托法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即在进一步健全社会生活各层次和各领域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各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在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过程中,全社会法治素养是制约
9、其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其时代价值更加凸显。全体社会成员较高的法治素养,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促进社会成员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想问题依法等良好的法治习惯,最终为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党和国家在法治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更加意识到法治素养的时代价值与中国当下全社会法治素养现状之间的突出矛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 0 2 1一2 0 2 5)中明确提出了“到2 0 2 5年,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的工作目标。提升社会个61体成员的法治素养及由此决定的全社会的法治素养,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要
10、求。现代化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成员法治素养的整体性呈现。法治素养有助于培育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社会氛围。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本质是将社会关系转化为法律关系,即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关系转化为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通过对法律关系的调整进而实现对社会秩序的构建。在社会关系产生、存续和终结的全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人,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关键是实现生活于社会中的人的法治化,即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水平要以全面提升生活于社会中的人的法治素养作为必要条件。“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10 1
11、2 0 社会法治风尚表现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自觉的法治实践选择以及对法治的坚定信仰等。法治素养是社会成员关于社会治理方式、法律制度体系等态度的集中体现,较高的法治素养有助于法治风尚的形成,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催化剂”。法治素养有助于社会秩序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的转型与重构。特别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时代,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问题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不断呈现出来,依法解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最需要的是首先在思想上形成法治共识,即在法治的轨道上理性解决矛盾。法治素养是寻求理性机制和形成法治共识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三)法治素养之于时代新人的价值体现培育法治素养是落实立
12、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人之为人”的关键。素养即素质的养成。“素质是人的内在的、稳定的能力。”113个人的法治素养是其内在的、稳定的法治能力的体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法治素养必定会成为衡量个人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为个人发展赋予正向力量。所以,党的十九大通过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方式,将以法治素养作为重要内容的“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党的直接教育方针 12 4 6-4 7。7。法治素养也为时代新人指明了实现个人更好发展的努力方向,即“德才兼备、遵纪守法”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法治素养是成为合格的法治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硬性要求。培养“德才兼备、遵纪守
13、法”的法治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加强法治教育上下功夫,在增强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和培养法治习惯等法治素养上下功夫 13139-2。法治素养对于时代新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衡量其是否“成人”。法治素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之为才”的关键。“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14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起点,作为新时代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生活于当下的时代新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人们都更加需要全面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成为专才、通才,不仅要接受专业教育、学术教育,而且还需要接受“人之为才”的法治教育。“人之为
14、才”的关键是德才兼备,法治素养是道德境界的直观表现。通过扎实的法治教育培育良好的法治素养,有助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在法治的轨道上发挥专业特长、贡献专业技术。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将育人和育才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融人育才的目标之中。在传统的综合型、复合型、专业型、技能型等人才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将法治素养作为衡量和认定人才的重要标准。时代新人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学术专长,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尊重法治,学习法治,严守法治,践行法治。法治素养有助于时代新人在法治的轨道上发挥专业技能和贡献专业力量,缺乏必备的法治素养可能会导致技术滥用。例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技术型犯罪和智慧型
15、犯罪,这些62高技术人才因为缺乏必备的法治素养,不仅没有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还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进而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法治素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成才”的核心素质和必备能力。只有主动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重任的使命,为自身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二、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明确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为有效开展法治教育提供了实践方向和基本遵循。回顾学界关于法治素养的研究成果,虽然可以从很多维度、以多种表达方式来界定法治素养 1512 2,但是从关于法治素养的界定来看其内在要求总体上是一致的。法治素养从对法治的思想认识、掌握法治
16、理论知识和运用法治的实践养成等方面对特定主体的概括性要求或总体性评价。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主要体现为扎实的法治理论素养、系统的法治思维能力和自觉的法治实践能力等。(一)扎实的法治理论素养“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扎实的法治理论素养是法治素养的应有之义。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扑朔迷离的信息来源,强化大学生法治理论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自清末以来,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法学理论深受西方法学理论的影响 16 。6。这种影响一方面使法治教育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结合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在面对各种错误观点、错
17、误思潮时无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无法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无法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法治素养,首先要解决如何摆脱被错误法治理论束缚的可能性。摆脱被错误理论束缚的关键是强化法治理论教育,同时在法治理论教育中用正确的法治理论培育人。扎实的法治理论素养,可以增强法治思想的自觉,并在正确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政治意识、坚持理论自信、形成实践定力 17 。所以,合格的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具有扎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深刻反映中国法治建设实践规律的思想成果。培育扎实的法治理论素养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
18、“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和旗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17 4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回答了“法治中国最本质的特征”等根本性的问题,也回答了“法律是什么”的一般性问题,还回答了“依宪执政与宪政的关系”等典型突出问题,呈现出科学性和彻底性的理论风格。扎实学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有助于人们从政治高位、理论前沿、实践面向、全球视野等维度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法治自信,提升法治自觉,实现法治自律。“习近平法治思想深邃的思想内涵、鲜明的理论风格、务实的
19、实践导向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指明方向,为更新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提供指引。”17 15-*学准、学透、学实、学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培育法治理论素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法治理论素养高低的最根本标准。(二)系统的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是法治素养的重要体现,是培育法治素养的重要目标。法治思维是在科学法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法律来认识、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意识活动。根据思想活动的层次,可以将法治意识活动分为从抽象到相对具体的法治观念、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三个层次。系统的法治思维能力以法治观念为思想源63头。“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来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比掌握大量具体的法律知识
20、更为重要。”18 法治观念又称为依法办事的观念。法治观念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法治社会是一个观念的共同体,它依赖于某些共同观念的维系和滋养。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和社会自治,以及由此决定的法律思维方式,这正是维系和滋养法治社会的最基本的共同观念,它们构成了法治社会得以生存的必要思想条件。”19 在实践中,缺乏法治观念可以表现为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伺私枉法等多种行为方式。纠正实践中不符合法治要求的行为方式,首先应当从培育法治观念人手,使人人都能心中有法,认识到法治的严肃性,形成对法治的敬畏感,彻底摆脱传统人治观念下形成的对人的权威的依赖。系统的法治思维能力以法治理念为思想动力。理念是行动的先
21、导,理念是实践的内在动力。“法治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法治的理论、理念和信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行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结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美好理想,是尊重法治、崇尚法治、积极参与法治活动的坚定信念。”2 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表现。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体现在对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的自觉认同、积极拥护和主动践行,自觉地融入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中。培育坚定的法治理念,首先要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指导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理论
22、,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我们分析一切法治问题、解释一切法治现象、开展一切法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培育坚定的法治理念,要全面学习现有法律制度,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密切关注中国国情的现实情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培育坚定的法治理念,要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仰,具体表现为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思维是法治意识活动的较高阶段,也是法治意识能力最直接的表现。相对于法治观念、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是相对具体和直观的意识活动。法治思维是指,“根据法律进行思考、作出决策的一种思维模式。即法律规则、法治原则、
23、法律概念、法学原理、法律方法等在思维和决策中具有拘束力”。法治思维既是一种精神活动方式,也是一种思想认识能力。法治思维是特定主体法治理论水平、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的集中体现。培养法治思维是新时代法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法治教育始终以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能力作为有效性的核心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养成,体现在具备运用权利义务的思维、具备普遍性优于特殊性的思维、坚持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的原则、坚持程序问题优于实体问题的原则 19 3-10O(三)自觉的法治实践能力法治实践能力是近年来被不断强化的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传统青少年法治教育主要
24、是灌输式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精神素养的塑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1】“法治社会建设初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关于法律的规范性教育,在教育方式和路径上,多采用自上而下、以灌输为主的方式,缺少社会成员积极有效的参与,进而缺少民众的认同感。”1 50“法制教育”的局限性也为新时代的“法治教育”留下了提升和转变的空间。就法治的原生思想而言,其本身就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有制定良好的法律,二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得到https:/ 2 2 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追求的是“良法善治”。“良法善治”的法治社会不仅要求生活其中的人知晓法律,更为重要的是有运用法律的能力,即法治实践能力。因此,法治
25、实践能力是制约和影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培养法治素养,应关注和回应社会现实,将以解决现实为目标的法治实践能力作为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要求。法治实践能力是将法治理论、法治思维运用于生活实践的素质,即在法治精神的指引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指导行动的能力,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实践中自觉运用法治理论、法治思维是积极法治态度的表征,排斥法治恰恰就是对法治理论和法治思维的排斥。积极的法治态度,促使“人们自觉地把法当作自己的内在生活方式与生存样式”2 。积极的法治态度促使人们自觉提升法治实践能力,法治实践能力的强弱能够反映出法治态度的积极与否。法治实践能力是
26、主体内在法治素养的外在表现方式。法治理论功底、法治思维能力,最终在法治实践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如果说法治精神是法治素养的内核,那么法治实践能力就是法治素养的“温度计”。此外,与行为习惯相比,法治实践能力决定着法治主体法治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行为主体在理性支配下关于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主动选择依靠法治、运用法治正是法治实践能力的体现。法治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模拟类实践法治教育、现实性法治教育、制度制定类法治教育、普法性法治实践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运用方式、培养学生信仰法治的精神、强化学生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和自觉遵守 2 3三、法治素养的
27、培育路径法治教育作为培养法治素养的实践活动,必须充分考虑新时代对法律素养的价值诉求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来优化其培育路径。法治素养的培育,应当坚持遵循教育活动一般规律与结合法治教育特殊性要求的原则。以建设独立的教育体系为支撑,以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打造科学的教育内容为着力点。一以独立的法治教育体系为支撑法治教育体系支撑不足,限制了法治素养的培育效果。法治教育体系支撑不足,源于对法治教育学科属性认识的模糊日 2 4 2 5 2 6 6。关于法治教育学科属性认识的分歧,聚焦于法治教育是否具有独立性,表现在法治教育是否为道德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附属性内容的不同认识。理论上对法治教
28、育学科属性的模糊性认识,导致实践中将法治教育归人德育之中,使法治教育在传统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附属性地位6 195。法治教育的附属地位,在现行的教材体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将法治教育设置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这种课程设置,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角度看是有道理的,但是,确实使法治教育的内容被压缩和挤占。除此之外,法治教学内容不科学、法治教学方法不恰当、法治教学力量不匹配等也限制了法治教育的效果。法治教育是围绕提升法治素养所开展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教学活动。法治教育的独立性是由以培养法治素养为目标的法治教育的独特规律决定的,如法治教育具有独立的教育目标、独立的知识体系、独立的教学方法等。法治教育的独
29、立性在客观上要求其应当具有自己的学科属性,形成独立的学科范畴。此外,强调和理解法治教育的学科属性,需要和法学专业教育区别开来。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是以培养法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性的”教育活动,是面向专业人才、职业人才开展的专业教育,法治教育侧重于通识性内容、普遍性能力。(二)优化法治教育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师生双方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65方式。”2 7 2 39申中国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传统,其核心就是强调方法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其品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效果的高低。”2 4 解决当下法治教育繁而不实的现实状况,方
30、法是重要的一环。改进法治教育的现有方法,应当立足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实践中,法治教育在方法上有诸多不足。例如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较为单一和固定,即主要以课程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 2 8 。在教学验收环节,传统的课程考试依然是主要的评价方式,法治素养主要是通过考试分数来体现,解决高分低能需要对原有的教学验收方式进行改革 2 9。新时代,提升法治教育、培养法治素养的效果,需要整合传统教育经验,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改进传统理论讲授方法,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强化受教育者在法治素养培育中的主体作用,主要是由法治素养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发挥受教育者在法治素养培育中的主体作用,可
31、以拓展受教育者在法治教育中的参与深度、增加在教学中的体验机会,通过反复和充分的实践,实现自身法治素养的养成。实践中,“应当避免将思政课创新变为教师展现自我、指点江山的舞台”和秀场,要坚持学生为本,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最终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30 改进传统的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方法。“法治教育,毫无疑问,需要关注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普及,以夯实教育对象的法治理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对象的法治素养的提高和法治信仰的培植以及法治文化的打造。”2 4 理论讲授是教师通过文字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法治理论、法律知识等知识性内容的方法,是教育方法较为普遍
32、的一种。但是理论讲授不能简单理解为教材内容的“搬运工”“录音机”或“幻灯机”。部分法治教育工作者围绕创新理论讲授方法尝试开展的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专题教学探索等均是有益的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于“两个结合”的启发,将法治理论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运用古今与中外比较法,在深刻阐述法治理论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展现其吸引力和说服力。案例研讨法,是为了帮助授课对象更好理解理论,借助实例进行说明的一种教学手段。案例研讨是在传统案例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师以案说法的方式来讲解理论,学生是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学习。案例研讨法则是将学生作为案例分析的主体,
33、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独立分析案例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学生自觉进行法律知识、法学原理、法治知识的学习,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依托科技创新成果,发挥科技赋能为法治素养培育带来的积极效应。数字技术的普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提升了人类改造自我的能力。培育法治素养要顺应数字技术提出的变革要求,进行法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技术路径革新。“从教育自身转型维度来看,它更多地是一种技术性变革,包括教学场景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教师发展数字化等等。”31依托新科技成果,充分运用图文声色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三)设计科学的法治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对
34、法治素养培育效果的影响是现实的。如在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只有不断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供给,打造既立足新时代法治建设新方位,又能满足多元主体需求的法治内容,才能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32 。为适应新时代法治素养培育对教育内容提出的新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也进行了重新调整,调整后的教材内容更加突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三个转变”。培育满足建设法治中国需求的法治素养,进一步完善原有教学内容需要着重66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科学的法治教育内容要凸显鲜明的政治立场,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关于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的
35、一般性理论,从理论的高度阐释了法治国家建设的规律性、本源性问题。“要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为基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来教书育人、传道授业,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者、建设者、捍卫者。”3 坚定的政治定力是新时代法治素养的应有之义。具体表现为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应当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科学的法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法治知识体系。无论是最初的法律教育,还是后期的法制教育,因受制于历史条件和认识的局限性,将教
36、学内容聚焦于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的讲解。新时代,培育法治素养,除原有的法律制度及相关内容外,还应当将相关的更为广泛的内容引人教学之中。例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论、依规治党的基本理论、涉外法治的基本理论、建设法治中国的方法论等法治知识进行全面传授。科学的法治教育内容要体现出较强的实践取向。坚持法治教育内容的实践取向,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中的案例比例,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考虑受教育者的特征,如行业属性、所在领域、专业背景、学习环境等。通过选取贴近其生活工作的案例或素材,有助于提升其法治学习的效果。参考文献1王树荫,房玉春.试论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转变 J.
37、甘肃社会科学,2 0 17(2).2陈大文,孔鹏皓关于高校法制教育定位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13(7).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二O一四年十月二十日)M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0.【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5.5习近平.全面做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二O一七年五月三日)M/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0.6马长山,李金枝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公民性塑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8
38、(4).7 熊伟.迈向现代性的大学生法治教育J.江苏高教,2009(5).【8 张凡,梅萍.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探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2 2(9).9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2 1.10 习近平.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二0 0 六年五月十七日)M/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7.11 徐显明.追寻大学之道:法大任职期间讲演录M.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15.【12 教育部课题组.深人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9.13杨晓慧,主编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
39、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2 0.1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 0 14 0 9-10(1).15张晓敏.大学生法治素养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 0 18.16邱水平.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理学创新 J.中国法学,2 0 2 2(3).17 张文显.如何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J.中国大学教育,2 0 2 1(9).18黄文艺.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10(5).19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 J吉林大学社会科67责任编辑钱大军门学学报,2 0 0 0(4).20张文显.社会主义法治
40、理念导言J.法学家,2 0 0 6(5).21郭开元.网络社会化视阅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 0 2 2(5).22姚建宗.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23林凯,周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人法治教育的思考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19(9).24储德峰.依法治国视域下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超越 J.社会科学家,2 0 17(9).25颜湘颖.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综述:主要观点与若干思考 J.当代青年研究,2 0 16(3)。26朱子桐,张宝轩,司文超.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2 0 16(11).27柳海民,主编.教育学原理(第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9.28莫良元.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 0 13(12).29李晓兰,刘金莹.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16(8).30李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坚持的几个重要原则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31马长山.数字时代的法学教育转型 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 0 2 3(1).32王凯丽,陈树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探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2 2(19).33张文显.论建
42、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J.法学家,2023(2).The Tims Value,Intrinsic Requirement andCultivation Path of Rule of Law LiteracyWANNG Jing-liAbstract:Entering the new era,the value of rule of law literacy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The rule of law literacy providesa source of strength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
43、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governance.The rule of law literacy expands the broader development stage for new generation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Compared to legal qu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literacy,social develop
44、ment objectively upgrades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literacy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The rule of law literac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unity of rule of law emotions,rule of law knowledge,and rule of law abilities,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for the
45、ideological firmness,theoretical knowledge,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rule of law.In practice,effective cultivation paths should be ex-plor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ra value and requirements carried by the rule of law literacy.That is to say,building an independ-ent education system,exploring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s,and creating scientific educational cont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the regularity of the rule of law literacy.Key words:Legal Literacy Rule of Law EducationTimes ValueIntrinsic RequirementsCultiv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