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西域戍员王大枢《西征录》的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071897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西域戍员王大枢《西征录》的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清代西域戍员王大枢《西征录》的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清代西域戍员王大枢《西征录》的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伊犁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2024年3月第42卷第1期Mar.2024Vol.42 No.1清代西域戍员极多,尤其是乾嘉时期伊犁文坛可谓盛极一时,纵观清代西域戍员群体文学创作,就戍途记载详度、谪戍时间长度、撰写内容广度来看,王大枢可谓佼佼者。其所著 西征录 以两卷纪程文记载耗时七月之戍途经历,以余下五卷记载西域之民俗资料、传说、新疆舆地、伊犁文坛状况,撰述方法则表现为呈现戍员身份转变与展现谪戍地理景观的交互书写。王大枢(17321816),字澹明,是清代乾嘉时期伊犁文坛成就颇高且极具代表性的诗人,家乡太湖地区有白沙河因号“白沙”,生性耿直

2、贬谪伊犁而“屏迹伊犁北山空谷中”1 卷八,因号“空谷子”。晚年遇赦还乡后,又号“天山渔者”“天山老人”。在谪戍伊犁第二年(1789)三月,王大枢向时任伊犁将军保宁进呈 伊犁星野述,深受赏识,尔后“命入志局修伊犁志”1 卷五,后因“次年义烈公总制西川,志中辍。”1 卷首跋志虽未成,然声名鹊起,王大枢之才华深得伊犁文人群体推崇,其友华振声称赞:“白沙挈其僮,僦屋阛闚间,卷帖充盈,左右鳞次。其学自天人性命、经子百家旁及象纬声律之术,无不博综淹贯。”1 卷七舒其绍有诗云:“博雅群推王白沙,一生书里度年华”,并赞其“学问渊深,研究经史,诸达官争延致为子弟师”2。谪戍对戍员内心的精神折磨导致其对原有身份破

3、裂的莫名恐惧。唐人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3戍员多借助戍途地理景观书写抒发身份破裂之精神痛苦,亦如杜工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更在地理景观书写中投射谪戍心理调适下的身份转变。按西征录 记载,王大枢的戍员身份书写按戍途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破裂身份书写构建身份书写自洽身份书写。在破裂身份书写阶段,王大枢在戍途景观书写中以抑郁悲疚之心态进行怅悒者与异乡客身份书写,多展现戍途景观险奇面貌;在构建身份书写阶段,王大枢在戍途地理人文景观检阅中逐渐纾解内心痛苦,在自然与人文地理书写中抒发戍员模山范水之情、申明考据史地之志,在卧游人身份与破腐人身份书写中以开豁

4、释怀之心收稿日期:2023-11-05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西域文整理与研究”(17ZDA263);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西域文人别集整理与研究”(20BZW076)。作者简介:密士力(1997),男,山东临沂人,南开大学文学院2023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与文献。清代西域戍员王大枢 西征录 的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密士力(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清乾嘉时期,安徽太湖县举人王大枢自乾隆五十三年(1788)至嘉庆四年(1799),谪戍伊犁十一年,所著 西征录 诗文之戍途地理景观中渗透其戍员身份书写,以婉

5、转附物之笔法抒发戍员情志,在摹写自然与人文地理书写中记录其赴戍过程的身份历变;以转换身份视角参引物序之笔法关照戍途地理景观,在异乡怅悒与卧游破腐身份书写中展现其漫漫戍途所历之丰富地理景观,循此可寻绎清代西域戍员诗文中对戍途地理景观与身份历变间的交互书写理路。关键词:王大枢;西征录;地理;身份;交互书写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544(2024)01-0062-07密士力:清代西域戍员王大枢 西征录 的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第1期态展现戍途胜景、挖掘人文意蕴;在自洽身份书写阶段,王大枢临近戍地伊犁,以顿惬者与伊犁人的身份记述戍途地理人文景观,其文学书写中饱含内地文士

6、因“漫不解伊犁何似”1 卷二而初见伊犁壮美山川所生的惊奇赞美之情。其身份书写转变过程可见表1:表1 王大枢戍途历程、身份书写与心态之关系戍途历程入西域前临近及进入西域临近及到达伊犁身份书写破裂身份书写怅悒者、异乡客构建身份书写卧游人、破腐人自洽身份书写顿惬者、伊犁人心态抑郁悲疚开豁释怀惊奇赞美一、悲观地理与破裂身份书写生性耿直的王大枢在记述其赴戍初期的诗文中,难以面对以罪谪戍而致身份破裂之现实,加之程途劳顿,故此阶段的地理书写中常常将消极情感带入,以抑郁悲疚之心态观照戍途景观进行怅悒者与异乡客身份书写。溯源其身份破裂之因,亦可探究王大枢戍途诗文之地理消极书写与破裂身份间的书写理路。(一)王大枢

7、破裂身份书写成因考因获罪谪戍成为王大枢破裂身份书写之源头。王大枢,正史无传,其谪戍缘起从 太湖县志 司空山志 中可见端倪。同治 太湖县志 载:“少孤力学,筑室司空山下。购书万卷,朝夕寝馈其中,熟读精思,贯穿今古。乾隆辛卯举人,拣选知县。将铨部,会以公事戍伊犁。”5铨部即主管选拔官吏部门,概言王大枢以公事谪戍。又 司空山志 载:“乾隆三十六年(1771)中举,举江左孝廉,拣选知县,刚一任命,遭诉讼被流戍伊犁。”6其中两个细节值得关注,即王大枢虽然中举,但仅是具备为官资格的拣选知县,并未任命,待选时间达十八年之久;王大枢一上任便遭诉讼被贬谪伊犁,文献对王大枢因何事被诉讼亦未提及。王大枢因性格而为官

8、场不容,“大枢生性耿直,爱抱不平,为权贵所恶。乾隆五十三年57岁时,被谪戍伊犁。”7蔡蔬亭评王大枢“守正不阿,乐善不倦”1 卷七,我们亦可从王大枢谪后返乡所受礼遇窥其性格,“逮及玉关,生不入图,阖邑诸公尚接以礼,且拾所撰诸稿请于邑父母,明园邱公及学师订定,相与醵赀,怂恿付梓。而同里张德琨、胡玉珂、章斐成数先生慨然肩事,属从游胡昌泰侄孙肃高等剔讹补注,缮写成帙”1 卷首,王大枢身犯“重罪”,返乡后不仅未遭唾骂,反受全县人士敬重,甚至集资将其所著 西征录 古史综 等付梓刊印,此种待遇实与贬谪罪名不符。王大枢创作之魅力在于其不为空言,有为而作,我们还可从其作品中寻找谪戍原因。西征录 卷八空谷子小传

9、言:“空谷子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姓氏,或传其自少任侠,尝梦吁天阍,遭摈斥落坎,觉而叹,叹而若有所会心,遂屏迹伊犁北山空谷中。”1 卷八文中所言空谷子概为王大枢自况,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王氏借虚构之人言真心之语,隐喻其因多言致祸而身遭贬谪。又见 西征录 卷六 存草下樗亭槯艺上 有言:“孤童早失师传,学渐蠡海,万不测其一焉,一侧身榛莽之间,更欲多言,无乃重即于愆乎。”1 卷六此乃王大枢警醒自己当时已深陷榛莽之间,万不可再多言以致重蹈覆辙。结合前文所述其返乡后所受礼遇,皆可证王大枢因持守品节、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上书力陈利民之事而遭受贬谪。但其罪究竟是“公罪”还是“私罪”,王大枢缄口不言。在得到释放

10、回籍的上谕时亦只以“已分咎深当死坐,叩期仁育更生还”1 卷五作为对谪戍遭遇的最终阐释。王大枢 西征录 所言“岁戊申乾隆五十三年,予以罪谪戍伊犁始为怅悒者久之。”1 卷一表明谪戍正是其破裂身份书写之重要源头。(二)悲观地理与破裂身份书写王大枢在戍途地理景观悲观书写中投射其怅悒者身份之主观情感,睹物兴情,婉转附物以抒发情感。一是选取静默孑立之地理意象表露孤寂之感,如王大枢经桐城关记不语之“岩壑莺花”,走武威县叙苏武台之“独飞孤雁”,过嘉峪关写巅存“太古雪”之峰,在孤苦地理景观书写中道出其赴戍初期内心忧郁、孤独寂寞之怅悒者身份。二是选取风雨飘摇63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之地理意象抒发漂泊无依之情

11、,如写睢州夏雨之“滂沱”“泥泞雨水”,述中牟之“漫怜春草”,又记上峡石之“风雨殽陵”等地理意象以婉晦微词道出若水中浮萍的多舛命运,“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8,在悲观地理书写中抒发怅悒情怀。异乡客身份书写主要体现在其戍途险奇地理景观之诗文记载中,正所谓“壶关剧处千盘路,尽贮征人腹笥中。”1 卷一王大枢以愚客、迁客及羁客等多重身份视角书写景观,一是以“居人笑客愚,世宁有绝壤”1 卷一之新奇视角书写“石过雷霆惊,岸拍神魂爽”1 卷一之渡水画面,以“惊”“爽”二字抒发愚客初见黑水湍势之惊讶畅快;二是以“迁客至此,大难为怀矣”1 卷二之忧愁视角书写“玉门春风不度、阳关西出无人”1 卷二之两关绝景

12、,借助“风不度”“关无人”之荒凉关隘意象抒发迁客“大难为怀”之无助凄凉;三是以“天山一夜雪,羁客五湖心”1 卷二之观景视角书写“流水变鸣琴,高风响急砧”1 卷二之天山夜雪,“流水鸣琴”虚拟其音,“高风响砧”实写其声,以虚实、视听结合之笔道出羁客内心的空虚孤寂。王大枢以自嘲“愚客”、旅愁“迁客”及劳苦“羁客”等身份串联“黑水急湍”“两关对峙”“天山夜雪”之地理环境,在多角度展现戍途险奇过程中表现出戍员之异乡客身份的复杂情感。由安庆至星星峡,王大枢身历五省戍途之坎壈,以地理悲观书写抒发怅悒者情感,以异乡客身份视角书写戍途地理之险奇面貌。至此,王氏在地理与身份的交互书写中记述其身份裂变。二、地理治愈

13、与身份反馈书写“文学的发生同以治疗为目的的巫医致幻术有潜在的关联,文学在人类文化史上长存不衰,正因为它发挥着巨大的精神生态作用,使人性的发展在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幻想、逻辑抽象与直觉体验之间保持平衡。”9清代西域戍员在戍途中逐渐陶醉于自然风景与人文地理景观中,并以诗文创作调适身份破裂带来的痛楚,在地理与身份的交互书写中实现心理治愈与身份的自我调适。(一)自然地理与卧游人书写西域戍员在悔行前事之负罪感与离别故土之剥离感双重情感影响下,赴戍途中寄情山水,在自然与人文地理书写中实现自我救赎。王大枢曾在华山揽胜时慨叹“古来隐君子,真得卧游情”1 卷一,意即借助自然地理书写投射其卧游人身份书写;在沙井驿

14、见火焰山时感喟“睹兹奇外奇,一破腐儒腐”1 卷一,意即借助人文地理书写投射其破腐人身份书写,在挖掘人文地理意蕴中申明考据史地之志,实现戍员悲凄心理自愈。王大枢以卧游人身份书写地理景观可见其由孤寂漂泊到模山范水之情感转变,展现自然地理之治愈功用。王大枢戍途所历平原、高原、戈壁、沙漠等诸多地形中奇秀景观无数,如书写华岳之焕绮山川,华岳“万峰攒聚”,有“巨灵抵掌”“日月捍门”之崖,“玉女差肩”“明月落户”之峰,借华山之雄奇隐喻戍员内心丘壑,抒发内心震撼与欣喜;以“翠滴长春暗,云垂大路平。古来隐君子,真得卧游情”1 卷一之语道出胸中开豁,戍员之卧游人身份在华岳胜景书写中纾解谪戍伤痛。王大枢对戍地伊犁山

15、川的书写中展现戍员之学者实录与文人吟咏风范,学者兼文人之卧游人身份主要体现在对伊犁秀美山川景观书写中。一是以秉持实录原则之学者身份视角书写伊犁地理,至伊犁精河河谷绿洲,以“甚长”“要会”言海子地理特征,以“产盐多且美”道盐池物产丰富与上乘,简言达旨,以不加雕削之语以成学者地学游记;二是以投诸强烈情感之文人身份视角吟咏伊犁山川,以“峰顷有光,远望如雪,近则金霞闪烁,莫可偪视”1 卷二言托霍穆图高峰之金碧气象,以“淼淼泓波,涵天荡地,琉璃万顷”1 卷二言赛里木湖之壮丽气象,以“浮烟青霄,云卷风恬,玉蟾丽空”1 卷二言水上烟波之浩渺气象,以文人身份用富于情趣之笔展现托霍穆图之峰、三台海子之水,以清新

16、洒脱且极具情趣之文学书写展现伊犁“金霞闪烁”“琉璃万顷”“云卷风恬”等地理景观,用炜烨之辞以成文人山水游记,在学者兼文人视角下展现伊犁山川之秀美绝丽,表现出戍员之卧游人身份的享乐洒脱。(二)人文地理与破腐人书写乾隆三十八年(1773)后,考据学渐为官学,乾嘉时期西域戍员多在戍途诗文之地理景观书写中穿插以考据行文。王大枢每到一地先描述自然环境,而后遇地索古,多关注戍途碑记,在“睹奇考证”之人文地理书写中申明考据史地之志;在破腐人身份视角下征古籍、纠史误,以“考证破腐”之破腐人身份书写展现地理意蕴。64密士力:清代西域戍员王大枢 西征录 的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第1期一是“睹奇考证”中对古碑考录展示戍

17、员之文人考据风范,以学者考据风范纾解戍员怅悒悲情。王氏考察古碑状况,誊录残缺碑文,以铺陈之笔敷写戍途古碑。寻碑、睹碑、记碑等考据行为见其破腐人考据执着,如至场务东郭“有隋牛宏明景清故里碑”1 卷一,又至山丹县,石碑位置在“今城东门外半里许,渠旁现有石碑”1 卷一,此碑内容为“镌 大禹导弱水,旁镌 康熙甲戌刘元贞书”1 卷一,抵达西域境内更是遍寻古碑,东旋之时更专程绕道巴里坤访裴岑碑,以诗记其考碑过程,“群言此碑在前院,迂道往寻心剧箭”1 卷七可见其破腐人考据心切,“四尺轮囷字三寸,非籀非科非小篆六行六十字贯穿,另有小行攒铁线”1 卷七可见其破腐人考据细致,“龙有叶公麟有楦,得见真原翻日眩。卓哉

18、此物真壮观,无秽中遗香一瓣”1 卷七表现破腐人考据得见真迹之喜悦,寥寥数语呈现出一位痴迷考据之戍员形象。从起初的路遇记碑到后来的绕道取碑,王大枢对碑记兴趣愈加浓厚,更以“翻然饶异趣,不觉远从军”1 卷一直言沉浸考据之极大满足。二是“考证破腐”之破腐人身份在戍途钟情古碑收录之外,广征古籍、多纠史误。王大枢在火焰山有言:“传言未渠信,愿来亲目睹。睹兹奇外奇,一破腐儒腐”1 卷一,以破腐人视角进行申明史地式的疑奇睹奇、考证破腐,申明人文地理景观意蕴。首先挖掘戍途地理景观意蕴彰显戍员之破腐人身份。王大枢精通史地考据之学,至怀远,考证荆涂二山,“考古涂山在怀远县城东南七八里,其西为荆山,淮水由荆涂两山间

19、出焉。图经 谓荆涂本一山,禹凿之以通淮流,今观其凿痕良然,然则禹所开辟不特龙门已。”1 卷一继而通过大禹与涂山之关系证明怀远涂山为源,其余为流也,“按怀远有涂山,会稽、当涂及渝州诸处亦名有涂山,并存禹迹,据 书 称,娶于涂山,左传 称会于涂山,盖皆怀远之涂山,山之西南尚有禹会村,其余殆因袭之名云尔”1 卷一,王大枢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在征引史地古籍、详加考证书写中申明涂山源流,展现破腐人检照古今之辨疑意识。其次在辩驳名地旧事中驱腐言以彰显戍员之破腐人身份。清代以王大枢为代表的西域废员均以科举步入仕途,王大枢遍览舆地经史典籍,故于戍途中以学者之博识发掘俗传之误,如西行至河南府洛阳县,念及东、西周

20、称谓之淆,为之一记。于是王氏叙述周代迁都之史,追源溯流,以破腐人身份提出“鲍彪注国策以西周君为正统皆误也”1 卷一。又如行至郑州,王氏以破腐人身份驱除春秋楚王僭越礼仪致使周室衰弱之腐言,敷陈郑之“繻葛之战甚于问鼎观兵也”1 卷一,遍数郑国以下犯上、抵抗周室之无君、无礼典实以展现破腐人刚正直言之学者身份。(三)题壁景观与戍员身份书写清代西域戍员之戍途创作环境颇为艰难,“以流离困阨之人,仓皇走笔通俗且难,况欲掎摭汉唐,贯穿经史,勒成一家之言也”1 卷首跋,而戍员常于停驻台站抒发谪戍忧思,遂在戍途台站留下颇多题壁之作,题壁处便日积月累地成为戍途人文景观。“艺术创作既治疗作家自我心灵,也可治疗有同感的

21、接受者,是积极的 双向治疗”10。观者、题者双向互动之题壁景观书写中可见戍员通过观壁、题壁治愈自我的情感转变过程,途径有二:一为观者宽慰,忧者转乐;二为题者抒发,忧者纾忧。王大枢在途中屡见他人题壁并加以记录,红柳园壁间有马尔泰诗“万里白云常作雪,一林红柳不留春”1 卷二,梧桐窝壁间有蔚问亭诗“马行日暮蹄尤疾,人到天涯眼更空。绝域画寒惟雪片,故园春暖正桃花。”1 卷二十三间房亦有题壁诗“苦水亦有名,闻者口先噤。道旁苦心人,还作甘露饮”1 卷二等,王氏通过题壁跨越时空与诸君相逢,观而宽慰,以“相逢舞剑器,都作白头吟”1 卷二概戍员应有见公孙大娘舞剑后的洒脱乐观,“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1

22、1 96。戍员之行客身份书写体现在戍途题壁景观的多样内容中。经历题壁景观治愈,王大枢对谪戍认知焕然一新,“从知迁谪寻常事,遮莫关河万里行”1 卷二,从谪客身份视角转为行客身份视角,遂将关注焦点由内而外置于西域环境之上,题壁内容由“迁谪事”转为“万里行”,王氏在达坂城壁题“天山一夜雪,羁客五湖心”1 卷二,描述土墩夜雪、疑为盐池之景,有此转变者并非王氏一人,梧桐窝壁间亦有无名氏诗“传柑饯腊客途中,处处春符映户红”1 卷二。戍员通过戍途题壁、观壁进而实现人地互动,在题壁景观书写中抒发愁怨、寄托情怀,将谪戍由“迁谪事”转化为“万里行”,题壁景观书写与戍员身份书写在彼此成就中达成地理与身份的交互。三、

23、地理碰撞与身份自洽书写戍员渐近伊犁,此前因古籍记载与恐惧边疆而65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产生的戍员地理想象同考证破腐与亲历边疆而产生的戍途地理感知发生碰撞,形成反差式体验认知,戍员往往在诗文中进行地理碰撞书写,寻求精神世界之接榫,在地理比较中消除异乡情结,实现身份自洽。(一)陌生地理与顿惬者书写西域戍员于戍途见到雪山、荒漠、戈壁等诸多陌生景观,会主动比较西域感知与戍前想象以构建西域情感认同。“地理想象与人在天地之间所能够看到的、感到的、认识到的一切东西之地理感知不同”13,戍员地理想象概指戍员未到戍地,在戍途中根据获得的地理间接信息,如文献记载或他人描述,立足客观生活经验加以想象而成的画面

24、。当地理想象画面与地理感知画面发生碰撞时,便形成一对应然与实然的矛盾,进而达成身份自洽的主动选择。戍员在对比文献记载与陌生化地理书写中彰显戍员之文人学者身份。王大枢至吐鲁番,忆及明代陈诚 西域行程记 载“土鲁番西有灵山最大”1 卷二,是为“十万罗汉及辟支佛涅槃处”1 卷二,“崖穴间灵骨犹存”1 卷二,有“罗汉洗头发石池遗迹”1 卷二,遂按图索骥、寻灵山而不得,在实地考证中“观土鲁番西,除此既别无大山,而头发灵骨之说,尤与途间所见合”1 卷二,论道“此山(齐克达阪山)即灵山也,西域好佛法,故所传若此”1 卷二,王大枢对比 西域行程记所述与途间所见,比照两者景观差异,在严谨论证中彰显其“学问源深”

25、之学者身份,亦在“故所传若此”的慨叹中纾解其赴戍程途劳顿。王大枢亦在陌生景观书写中达成戍员之顿惬者身份。王氏见果子沟景感慨“予时心魂顿惬曾不知径路之险,筋力之疲也”1 卷二,眺望其“奇峰插天,怪崖倾日,万松排翠,积雪连云”1 卷二之远景,后“舍车马、易衣履,循峡绕碧溪南下羊肠”1 卷二,身处沟内见“四面丹崖绿壑,溅瀑飞罗,谷鸟水禽,鸣弦幽咽,奇葩硕果,点缀青黄”1 卷二之近景,以列锦之笔堆叠“奇峰”“怪崖”“万松”“积雪”等意象,远近结合营造出山与天齐、沟似崖深之壮观画面,果子沟美景排山倒海般地在顿惬者身份书写中呈现出来,令人心驰神往。(二)相似地理与伊犁人书写戍员在书写戍途景观时常常与故乡景

26、观相连接,用心理距离之近所产生的归属感消弭实际距离之远所带来的离乡情,以异中求同的地理碰撞书写慰藉戍员之异地思乡,达成身份自洽。一是在戍途景观与故乡地理景观碰撞书写中慰藉戍员思乡之情。如王大枢至华阴界,见西岳华山“如春筍上林,芙蕖之出水”1 卷一盛貌,“因忆池州九华潜阳天柱,吾邑司空明堂妙道香茗,诸胜皆得其一支一节耳。”1 卷一至托霍穆图,见巉绝之峰“峰顶有光,远望如雪,近则金霞闪烁,莫可逼视”1 卷二,“因忆吾邑司空山,幻月灵瀑,及罗溪仙塔,峰晴虹涧”1 卷二之景,王氏见华山胜景与托霍穆图巉绝之峰相似景观而忆及家乡潜阳天柱与司空山,通过将戍途客观地理空间转换为故乡记忆之主观心理空间,在碰撞地

27、理书写中以“回首故山千万里”纾解戍员之别离心绪。二是在戍地景观赞美书写中展现戍员自洽之伊犁人身份。王大枢起程伊始“漫不解伊犁何似”1 卷二,甚至会同他人一样“几疑愁绝是边城”1 卷二,见托霍穆图之峰、三台海子之水后逐渐赞美戍途环境,如选取“万松排翠”“石径曲折”“怪岩角出”“溪声清泻”诸多实地意象展现“共兜至此亦须喜,魑魅逢人并不惊”1 卷二之果子沟,并引用名家诗歌吐纳典谟,旁证戍途之美,如“杜公云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欧公云 可怜胜景当穷塞,翻使流人恋此邦,其皆谓此耶”1 卷二,在“呜呼,浮生泡幻,随遇可安,夷险何常,得心始乐予于是为伊犁人”1 卷二的感慨中认同戍地环境,达成戍员自洽之伊

28、犁人身份。(三)园林楼阁与戍员身份书写与戍途景观不同,戍地景观以群体性、宽慰性、情感融入性发挥着促进戍员身份转变的作用。首先群体性所生成的群体氛围可带动戍员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淡化戍员个体身份,吟诗作对、饮酒酬唱、集体宴游、登高望远诸多集体活动可消磨个体独处所生的自怜心态。其次,戍地景观以宽慰性地理环境书写补偿戍员因身份破裂所引发之心理缺失,促进戍员群体身份认同。施光辂之醒园,德兴之德园,皂君保之绥园皆为私人园林,或为幽雅之所在,或为赏花之去处,或为游览之胜地;鉴远楼则以戍员结伴登高而堆叠情感,所谓“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12,成为精神宽慰性场所,园林以地胜,为戍员享乐之所,楼

29、阁以情胜,为戍员宽慰之所,以王大枢为代表的伊犁诗人在此间雅集书写中实现身份转换,王氏有 庚戌九日同戴员外、岳明府、陈司理、殷岫亭、富礼园、蔚问亭、何66密士力:清代西域戍员王大枢 西征录 的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第1期练塘、蒋锦峰登鉴远楼次壁间原韵十绝,陈庭学有九日和徐少府铁樵同张明府菊知登鉴远楼春秋阁元韵四首 等,标志着个性之戍员单体转为共性之伊犁戍员群体。再次,戍地景观凭借其情感融入性促进戍员交流,正所谓:“嘉会寄诗以亲”11。例如西域戍员在戍地景观中,常有情感融入性较强的联句游戏增强参与戍员交流,如:绥园联句(皂镇台、李仓曹、纳参府、刘游戎)虎头扛酒过红桥(皂),箫鼓同心悦徵招(李)。满面春

30、风秋色裹(纳),将星天上聚今宵(刘)1 卷七。戍员在雅集间相互唱和促使戍员在文学创作互动中切磋诗艺,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群体共鸣纾解戍员个体身份与心理失落,以群体雅集书写消解戍员孤独离乡之感,实现西域戍员个体身份的群体化。在王大枢的戍地景观书写中可见伊犁戍员由个体身份转为戍员群体身份。与戍途景观书写不同,王大枢在戍地景观书写中不再表露戍员孤苦伶仃之感,而是在戍员群体雅集间抒发享受当下的安适闲情中实现戍员身份自洽,如在戍地秋色书写中吟“我辈却须文字饮,也攀秋色作琼筵”1 卷五,以“秋色作琼筵”道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别样洒脱;陈庭学在戍地普化寺书写中道“生天成佛非吾事,且喜清机得自娱”1 卷七

31、,发出自娱自乐,纵享娴静之音;舒敏亦在戍地德园书写中有“山翁聚语东西陌,野鸟无名大小啼。日暮主人投辖意,相邀重步白沙堤”14句,展现出共游野外、白堤漫步的闲适状态。戍地景观书写通过描写戍地惬意风景与怡然生活烘托悠闲安逸的氛围,抒发安适闲情,以展现戍员身份的成功转变。戍员群体身份书写主要体现在对戍地雅集景观的展现中。戍员在参与集会、宴游,在群体书写创作中展现环境优美、底蕴深厚的戍地园林楼阁景观。戍员群体身份书写展现之园林楼阁如表2:表2 戍员群体身份书写中的伊犁园林楼阁景观名称醒园德园绥园鉴远楼(又名望河楼、望湖楼)位置惠远城中协领德兴居所绥定城总镇都督府署东偏伊犁河北岸,惠远城南门外龙王庙前主

32、人/建造者施光辂德兴镇台德光、皂君保伊勒图景观特色园中有青春作伴斋,小好洞天,待月廊诸处。为伊犁首个知名集会场所春日赏看芍药佳处“有八蜡庙、关庙及射圃亭、台池岛、水阁诸胜,每八月十五游人入玩,管弦灯火,彻夜懽胜”1 卷四,另有听荷书屋,是王大枢被聘教书之所惠远城最著名之登高场所,“伊水之滨,碧树周围,雪峰环拥,每重九登高,秋水蒹葭,颇有伊人宛在之意,楼间题咏甚多”1 卷四戍员群体书写陈庭学:中秋偕朱雪涛集同年施柳南醒园拈韵同赋 等舒其绍:德园看芍药用方观察韵呈沁斋大尹舒敏:春日德园小集陈寅:德协领邀同人园中看芍药即次方来青观察韵 等杨廷理:绥园宴集口占舒其绍:绥园散步中峰元戎得倒影楼台水底天之

33、句,嘱赋四首王大枢:绥园宴集碑记德兴:中秋夜绥园宴集 等王大枢:庚戌九日同戴员外、岳明府、陈司理、殷岫亭、富礼园、蔚问亭、何练塘、蒋锦峰登鉴远楼次壁间原韵十绝陈庭学:同人登鉴远楼次韵舒敏:登鉴远楼 等一是戍员雅集与园林景观书写,王大枢有“四围衫色玉屏风,一片秋光宛在中。山似美人江似镜,落霞都作故衫红”1 卷五句,陈庭学有“广莫岂无地,一楼高倚天,横岚中断雪,绝岸倒流川”1 卷七句,戍员以文人之擅咏风物赞美鉴远楼处山沓水匝,天高地广景观书写中实现戍员身份自洽;二是戍员雅集与园林文化书写,王大枢有“琢墨镌华亦易为,枉教字字缺西陲。韩陵片石如堪语,或似空山博望碑”1 卷五句,陈庭学有“赋成高阁谁王勃

34、,帽落秋风有孟嘉。却爱西江徐孺子,悲歌当哭墨痕斜”1 卷七句,戍员以文人之联用典故体味绥园、鉴远楼为代表的西域景观之深厚底蕴。戍员积极参与宴游集会,在群体书写中67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展现戍地园林楼阁景观与文化,彰显出戍员群体之文人风范。四、结语清代以王大枢为代表的西域戍员在戍途诗文中渗透其地理与身份的交互书写,呈现出历时性特点。在破裂身份书写阶段,清代西域戍员沉浸于身份破裂的痛苦之中,在悲观地理书写中进行怅悒者与异乡客身份书写,抒发戍员之孤寂空虚、漂泊无依之情;在构建身份书写阶段,戍途地理景观治愈谪戍悲戚心理之意渗透于身份书写之中,在模山范水与考据史地之自然、人文地理景观书写中进行卧游

35、人与破腐人身份书写,展现戍员之文人学者风范;在自洽身份书写阶段,戍地感知与戍员想象间发生碰撞,在地理景观碰撞书写中实现顿惬者与伊犁人身份书写,将戍途自然、人文地理景观与典籍文献及故乡相似景观接榫,解决认知矛盾、慰藉思乡之情。王大枢西征录 诗文中地理与身份交互书写过程亦展现了清代西域戍员复杂的谪戍心路历程。参考文献:1 王大枢.西征录 M .“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2 清代诗文集汇编 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403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84.3 刘长卿,著.刘长卿集编年校注 M.杨世明,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06.4 杜甫,撰.杜诗详注 M.仇兆

36、鳌,详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31.5 赵继元,李英纂.太湖县志:卷22 M.太湖县地方志办公室,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08:366.6 司空山志 编纂委员会,编.司空山志 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3:276.7 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太湖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5:739.8 王国维,著.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本 M.叶嘉莹,讲评.沈阳: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21:6.9 叶舒宪.文学与治疗:关于文学功能的人类学研究 J.中国比较文学,1998(2):88-100.10 武淑莲.文学治疗作用的理论探讨 J.宁夏社会科学,2007(1):148-152.11

37、 张怀瑾.钟嵘诗品评注 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2 柳永.柳永词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35.13 邹建军.文学地理学关键词研究 J.当代文坛,2018(5):44-51.14 清代诗文集汇编 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520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58.【责任编辑:何苗苗】The Interactive Writing of Geography and Identity in Xi Zheng Lu Written by Wang DashuMi Shili(School of Literature,Nankai University,Tia

38、njin 300071,China)Abstract:From the 53rd year of Qianlong to the 4th year of Jiaqing and the 11th year of relegation to Yili,Wang Dashu,an official of Taihu County,Anhui Province,wrote a poem called Xi Zheng Lu(Record of WestwardExpedition),which was written in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the rout

39、e of the garrison.He expressed the feelingsof the garrison with a tactless attachment,and recorded the history of the identity of the process of going to thegarrison in the descrip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geograph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ing identity,the writingmethod of reference order takes

40、 care of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the garrison route,and reveals the richgeographical landscape through the long journey of the garrison route in the identity writing of gloom and lyingdown.Through this,we can find the interactive writing way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of the garrisonroute and the identity chang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poems of the Qing Dynasty.Keywords:Wang Dashu;Xi Zheng Lu;geography;identity;interactive writing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