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前言要使制程安定化,制出优良的产品,一定要有好的原料,例如要做出好吃的料理,非先有适切的材料不可,假若无好的材料,即使是名厨大师,也做不出风味良佳的美餐佳肴。因此一定要将原料供给源的品质管理做好。所谓的优良品质并非指绝对的好,而是指经济的、合理的品质而言。戴明博士说“品质管理是从原料源的管理开始”,所有工业都如此,特别是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原料费用常占制造成本的60%80%以上,若能节省原料费用金额,则产品成本可以大大减低。由品质管理循环图观察,从调查销售品开始,根据市场调查设计品质然后购买适切的燃料以制造产品。如果原料的管制不当,则以下制程管制等品管就无法做好。因此原料管制在品管中占
2、重要的地位。要将原料管制做好,必须从原料的采购开始,到使用为止,圆滑的转动才可。像这种的想法,也可适用于工厂中制程间材料收受的管制,其性质是相同的,只是物品不同而已。(二) 原料规格1.原料管制必须先标准化实施品质管理,应从原料管制开始,原料管制的第一步即将原料的品质标准、规格,给予明确的规定。诸如应购买何种材料,购买多少,何时购买,采购方法等,事先要有规定,才能发挥管理的机能。唯有提供已经良好管理的原料,使用者,才能安心于生产技术的改善,发挥最大的生产机能。假如不知道该买何种原料,何时购买,数量多少,生产者常为原料而担心,制造不能安定,生产技能无法发挥,于是造成非常不经济的结果。2.标准化的
3、内容标准化的内容与范围,视公司和工厂的性质而不同。大体上说可依下列标准规定:入厂品质的规格;有关入厂品质检查的规定;有关入厂品质的入库、贮存、保管、出库的标准;有关采购事务手续的规定;制定以上各项标准、规格方法的规定。以上各项中最重要的是第项的标准化,以往项都做的很好,但对立案的审议、决策的责任与权限则无明确的订立,至于第项,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保管贮存期间,原料品质、数量有变化时特别重要,所以在保管的原理上要有完备的标准。3.有关标准化的诸问题原料计划通常依据生产计划来拟订,按此过程检讨决定原料的标准与规格。原料的规格必须满足生产计划所需者,且为最经济最优良者,因此不能靠个人的意志和直
4、觉来决定,必须利用组织的力量,有系统、有计划的实施正确的标准化管理。对原料而言,生产线现场要求愈好的品质,但经营者却要求便宜的原料,以降低成本,因此过去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在立场上所主张的意见无法圆滑并缺乏合理化。生产部门将制品的不良归罪于原料的不良,另一方面,采购部门不能考虑整体利益,只要原料便宜就购买, 不能将各部门的利益作平行的考虑。由于品质管理思想的发展,通过标准化与组织间互相协调联系的方法,使这种对立的思想化解。有关库存量的问题,库存充裕,可使生产者安心生产,但库存过多,资金积压,利息损失,还得负担保管费用等其他的损失。如由订货开始到入库期间需要量变化小,则库存量可大大减少,尤其在需
5、要量一定时,库存量可大体减少至零,这是我们对采购人员所期望的最大的努力。目前台湾的工业此类问题很多,故应积极的促进原料的标准化,以克服困难,增益产业效率。(三) 契约1.原料规格与契约前面强调原料管制的第一步必须标准化,这节讲原料业务的规定,从订契约开始,以至每一业务必须按部就班的做好。在前面所说的原料规格,大都指品质规格,但在订立契约到交货期间,可能有量和时间的变化如何订立适当的契约,使所购的原料满足生产需要是个重要的关键问题。此间应做状况的判断,即在何时应订购多少数量,充分的检讨。原料规格完备时,订购就不必考虑其他而继续订货,使库存量大增,此时若原料在保管中品质发生变化,成为原料的损失。此
6、种情形在开始订立采购契约的阶段对实际采购业务必须明确的规定,以期订立完备而经济的契约,才不致发生事后无法补救的事实。2.有关契约的时期和量此节将如何决定标准适当的库存量的问题做简单的表述。最近以计量为基础的管理研究,在Operation Research (O.R)这门科学里有显著的发展。库存量的变动库存量的管理管理库存量的时候,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在何时订购较佳,库存量减少到多少时应该订购,否则有却货之虞,在此库存量时应订购的点称为订购点(Reorder Point)。 应订购多少数量。即在订购点时一次应订多少数量。决定订购量时要考虑存货周期率、财务状态、仓库容积、折扣、订购费用等。一次购买
7、大量时,订购费用、运输费用和经费较节省,但存货周期变坏,资金积压,占据仓库容积。反之,一次购买多少量,存货周期率变好,仓库容积减少,但因订购次数增加,订购费用、运输费用和经费等亦增加。费用可分两类: 订购次数增加,费用随着增加者; 订购次数减少,费用反而增加者订购点以下检讨何时订购最佳的问题,即如何决定订购点。决定订购点必须考虑由订购开始到物品供生产使用,此一阶段所需的购备时间和需要量。在需要量稳定,即耗用率一定的情形下,需要量=购备时间耗用率。如购备时间一定,每次需要量一定,则需要量可用需用次数表示,即: 需用量=每次需要量需用次数。3.规范书的内容根据原料的规格、订购时间、订购量等,我们可
8、以定完整的契约。如规范书不能使对方完全了解,则原料计划将无法实行,故规范书中所用的词句必须意义明确,特别在词句不明时,应慎重的预先订为定义。通常规范书的内容,必须考虑条件的明确和保证品质的明确规定。如:品名使用目的和用途数量(单位要明确)、交货地点、时间品质特性制造方法、加工、运送方法试验、检查方法合格判定标准判定后的处置法(如有不合格时,通常多事先议定)。这些内容事项都是不可缺少的。4.签定订货契约时的注意事项契约书或规范书通常以上述内容事项来检讨,但订货时我们应先调查供应厂商的信用,如组织的信用、经济上的信用、量的信用;有无制造该数量的能力,能否如期交货的能力,每次装量的管理情形。质的信用
9、:如品质变动大者,不可选订,量能确保而品质不合格也不可选订。要求供应厂商提出管制图,作为品质的参考,最近已被公认是必须而重要的方法,但切忌做形式上的管制图,最好让供应厂商的实际担任制造责任者,提供管制图并说明之,或到实际制造现场去了解,对制程做有关的指导,因此收效宏大的例子很多。其次,事务部门实行统计的管制方法,现在相当普遍。过去契约书、规范书中所订的数值,因与有关制造技术部门的意见不能沟通,而常有不合理的决定;例如对原料的质而言,品质基准必须按交货后原料的处理方法、贮存方法、取货方法来决定时,采购部门却没考虑这些因素就做决定时;又如品质基准需按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决定时,采购部门却对群体的平均
10、值品位来决定;或规定必须用某种抽样方法,却未用该抽样方法对每一卡车的原料的品位个别签约,不可以全数的平均品位签约。又如棉花是一包包的被使用,则应以每包的平均品位签约。诸如此类的例子,采购者应有统计品质管理的观念,原料的管制才能彻底做好。(四) 交货1.交货检查规范书完全时,据以验收、交货当无问题。如一般的生产作业一样,必有某些程度的不良品,所以有检查的必要。当然,原料供应厂商的品质管理做的彻底的话,交货时的检查就比较省时省力。首先我们要知道交货厂商对规范书的解释与我们的解释是否有不同的意见,然后再做交期、数量和品质等的检查。以下将讨论数与量的检查,在此阶段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事务上的检查及确认事
11、项的明确化,有关检查记录的迅速报告,联系事宜等是不可疏漏的。2.交货交货检查,若不合契约规定时,不可立即攻诘交货厂商,应先反省自己有无责任。例如可能规范书的内容不完备,或记录错误,或意义解释的笼统,若规范书完备,或非本身的责任,则应从品质管理的根本原则,对原料供应厂商的品质管理开始检讨。是否已尽最大的努力辅导厂商品质管理,或选错了原料供给厂商。不可只求对方赔偿或价格降低就满足,应自我反省发生错误的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再发生,这是原料管制的根本要点。品质管理的根本思想,在发现任何异常原因时应立刻追查变异的原因,采取有效适切的措施,使问题不再发生,这是必须特别强调者。(五) 抽样检验原料交货
12、检查时,通常无法做全数检查,从全体中抽出一部分试料(样本),调查样本的情况推定全体,判定是否合格,称为抽样检查。这时发生了原料定义的问题,普通工厂将原料分为三类: 如铁锈石、石炭、石灰石、硫化矿,称为Bulk Material。 作为加工用的素材、半制品等。 其他资源(通常以制品形态买入)。以下将以Bulk Material来检讨。1.如何判定抽样是否合理抽样是把数据和实际物品相连结的工作,因此错误的抽样数据,毫无价值可言;随便取得一些数据,据以判定群体,也是错误的,这是一般工厂过去所犯的种种毛病,虽无大错,却非正确合理的做法,故在抽样时我们特别强调,必须用合理正确的方法,这是抽样检验实施的第
13、一要点,从原料管理方面来看,抽样是否合理,可以由下列诸点来检讨:抽样作业,样本的处理、分析、测定等的作业是否在管制状态 上述作业是否作成标准书 抽样时哪一部门负责会同抽样 在分析、缩分、其精度、正确度时有无适当的系统决定群体的方法是否合理 从原料使用于制程的方法中,提出群体的大小,品质水准的情报; 样本的取法,数据的收集法所得结果能否合理的代替群体; 有无自验收后所处的群体中,再检讨群体的大小。抽样检查、样本处理、分析、测定的误差是否明确 是否知其精度; 有无偏差; 需要多少精度,有无做明确的检讨。契约书中有妥当的规定抽样检查的方法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抽样检验可认为在合理的状态
14、;2.抽样检验的管理管理抽样检验、样本处理、分析、测定的一连串作业,下列事项是不可缺少的:抽检方法、样本处理方法、分析、测定作业标准书的制作作业因有人为的变异,欲使任意决定量的变异减少,应必须时常的做检核试验,并修订标准书。与负责者会同抽检这点非常重要,一般工厂很少实际做到,而等到获得记录的数据时,才知道抽检实情则为时已迟。实施精度、正确的查检实验此与的问题有关者,应定为日常的例行工作。以下为抽样检验查检的步骤: 从群体中做两次抽样如从群体中抽两次样本出来; 两个样本分别处理,得到个别的数据。 对两组数据做管制图 图中出现很多超出界限的点,表示群体用现在的抽检方法,误差很大,应对抽样方法、样本
15、处理方法、分析测定方法的误差变小才可。 R管制图一定要在管制状态,如有超出界限点,则表示对抽样方法、样本处理、分析作业等作业标准书检讨。3.群体决定的方法要规定Bulk Material的品质时,对群体的抽检方法、分析测定法等都要明确规定。不但对原料如此,对制成品、制程中的半制品等都要明确规定。很少有数据不知道代表哪个群体的情形,即数据必须代表群体。对群体的规定而言,按以往,外面工厂一般使用的方法或某种习惯来决定是不可以的,欲决定不合理的群体,必须考虑下面各点:从使用原料的方面检讨从原料被使用于制程中技术上的检讨,通常以一个群体内品质变动而不影响技术上的差异者,决定群体的大小。例如Bach的制
16、程,1次用一卡车的原料填入,则卡车的平均品位非常重要,故将一卡车的原料当作一群体。若原料入库后需经混合均一化的处理时,可视此混合原料为一大群体,原料处理方法不同,群体也就有不同变化。举例来说,某矿石品质有A、B、C、D四种,交货时按A、B、C、D的顺序贮藏,使用时按A、B、C、D顺序并行使用,而使制程能均一化。此时可将A、B、C、D合起来当作一个群体来考虑。一般而言,群体大小,应该由制程方面提出,但能明确提出群体大小的情形极为稀少,尤其在负责制造者的技术标准不明确时,更无法明了群体的观念。从运送和交货时的状态考虑对相同的制程,相同的原料而言,用卡车交货与用船交货,使群体有不同的变化。用卡车时若
17、一天一卡车交货,并无每车抽样的必要。反之,用船一齐交货,此时以一船为一群体考虑做抽检,也未必正确。过去将一次交货就当作一个群体考虑是错误的,从错误的观点上,最好入厂时一次就决定其品位,此时必须将交易所考虑的品位与使用者所考虑的品位的群体区别。群体规定的问题多少有些不同,运送机构可以影响群体间或群体内的变动,抽检时必须实际来考察运送状况和装载方法。例如装载方法不良,群体内(卡车内)的变动会很大,甚至引起分离情形,使得抽检者抽样非常困难。交货者的技术从交货者的技术的方面来看,交货者必须充分考虑其制程能力所能负荷的群体,以及所保证交货为何种品质的群体。例如交货者制程上的各个群体运输到购买者手中时,可
18、能各群体会混合,此时不考虑技术上的问题,则群体内的品质变异变的非常大,因此交货者应同时考虑自己制程的群体与交货时对方规定的群体,期间涉及的技术问题。(六) 检查1.检查无法创造品质原料交货时要做检查,一般验收查核不做选别工作,而只判定是否合格。制品的检查有不同的性质(如制品检查时,包含机能的检查及制程管制的检查两种目的)。欲积极的彻底把原料管制做好,对原料供给源的品质管理思想的导入非常重要。只做判定是否合格的事务处理,无法使原料供给源者进步。欲使产业共存工荣,繁荣与国际之间,其利益回到本身,则不但在消极方面要检查业务,同时要积极的使交货者能对而后的制程的品质提供保证,并要求其经常保证其原料品质
19、。最近这种品质管理的思想非常发达,如著名的Harold F .Dodge所说“A certain amount of inspection is necessary but cant build quality into the product by inspection”从这种思想考虑,在群体被判定不合格时最好不要立刻就退货或降低价格就购买,应该与交货者共同研讨何者为该群体不合格产生原因,即用积极的指导态度检查,以期望日后的改善。2.抽样检查的概念除了交货原料品推定的问题外,验收时判定合格与否称为检查。对全数实行检查称全体检查,取其中一部分检查称抽样检查(有关检查将于后面详述,此节只做概略说
20、明)。在无法做全数检验的时侯,从群体中抽出一定大小的样本试验其结果,按照判定的标准判定是否合格较为经济。群体的大小及样本的大小必须按照统计的方法适当的规定,这是抽样检查时必须特别强调的。抽样检查,在破坏性试验时非常重要。在检验项目非常多的时候,抽样检查要比不完全的全数检查信赖度为高。以经济上考虑,全数检查费用过高时,采用抽样检验较有利。但是如有少数不良品混入,则会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形,不可以做抽样检查,其他场合大概说来,实施较经济,精度也高。不良率高时亦无限制,所以购入原料的管理上常采用抽样检验。3.设计检查方法时应注意事项验收时不应只按合格与否的基准判定原料品质水准就算完事,还应考虑抽样检查和
21、分析测定等所得数据的误差,判定基准不可比品质水准过分苛刻,这与制品的品质保证有相同的想法。因此判定基准应在何种程度,应该同时考虑技术上和统计上的检讨,品质水准满足验收者的要求,却被拒收的损失,不满足验收者的要求,而为验收者的损失两者损失的平衡以决定品质水准的判定基准,同时要考虑有关抽样、分析、测定等精度的问题,使损失尽可能降低至最小。适当的检查计划还应充分考虑使用目的、供给源的状况、统计上的、经济上的问题等。(七) 入库1.层别原料交货时按数量、品质及其他的事项检查后,移至仓库或贮藏所予以整理,保管,贮藏时必须将场所做最合理最经济的使用,同时要选定最方便于入库贮藏和使用的场所。每一群体必须将其
22、明确层别,以免使用错误最为重要。如区分不完全,库存混乱而无法被适切使用,即使采购验收都做的非常优良,品质相当经济合理,均将前功尽弃。因此,仓库(贮藏所)应按品种、在库量做完全的层别和准备,从交货开始到出库使用都要有计划的实施。运用品质管理的基本观念将群体明确化并层别,此思想必须彻底贯彻。2.均一化与前项相反者,如石炭和矿石的情形,每次制程希望用均一品质的原料,由于契约或其他原因,每次购进的原料品质差异很大,为了得到均一的品质,此时可将其混合,否则制程因原料的差异很大,品质时好时坏,受率降低,成本变化大,为了使品位变化小、技术安定、成本减少,必须考虑技术上的观点和管理上的观点订出适切生产的原料标
23、准。最近被采用的Ore Bedding 像Coad Blending等原料处理的方法,即是实行此一积极的原料管制方法。用这种方法时于契约中规定平均品质水准即可。(八) 保管1.经济的保管原料在库保管时,应考虑经济性和保管费用。通常从降低库存量和简化保管手续着手,库存量的问题如: 库存量经常过多 库存量变动非常大 库存量经常不足此时保管员应忠告采购人员,提供记录和统计资料,促进采购的改善。作采购计划时应控制库存量,从入库到出库,时时都要把握库存量的实际情形,其数据的获得可由记录表得之。考察标准库存量与实际库存量的差异管制图和移动图,可知库存量变动的情形从原料管制的立场,对原料保管采取积极的行动,
24、保管费用自然可以随着减少。2.保管时的品质管理原料因种类不同,有些在保管中的品质、数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找出适当防止变化的保管方法。例如木材、石炭、矿石等,即使用最妥善的保存方法,仍不免发生变化(像石炭会自然起火)。这种情形库存量应尽量减少,使发生变化的原料不致流到制程上。但国内资源缺乏而靠国外进口之时必须维持某种程度的标准库存量才能继续生产,这种情况下,应检讨花费相当的保管费用防止品质和量的变化的最佳方法。是增加保管费用,使其不变化或限制保管费用,允许某种程度的变化,决策上应做明确的规定。通常都是努力致力于保管工作以减少原料价值的降低。故常对原料的品质、数量,作定期的检查,以保证维持品质于
25、能使用的规格界限内。如原料的品质、数量的变化为已知,则订契约时应将实际使用规格与契约中的规格,个别考虑。由定量的统计分析,作出客观合理的管理。(九) 管理1.入库的顺序与出库的顺序前面所述原料在库存期间多少会有变质、腐蚀、减耗损伤、劣化等变化。从整体事务处理而言,一般都据入库顺序作为出库顺序。有时虽然时间相差很少,若不按顺序出库,可能增加品质上无谓的变异,这是不合理的原料管制方法。原料在交货检查后,直接送到使用场所的情形外,出库时应尽量避免减少预料无谓的变异,最好将出口与入口区分,路线分开为两条等处置。2.出库群体的明确化从出库搬运到使用场所,可能立即加入生产流程中,出库时最重要的是不可让其使
26、用产生错误。出库的群体为何种的品名、品质等应与制造部门确实的联络,虽然一般人不会发生把柿子当梨的错误,但眼睛不好的人(如近视太深)可能会出错,有时顾客未听到品名即买下,则可能原来要买柿子,而买到的却是梨子,像这种可笑的事情,如不注意还是会发生,所以出库时必须特别注意,勿将不合使用目的的原料出库。在使用方面说,如果不是所希望的物品混入交货,不但增加搬运费,若不知实情流到制程将发生严重的损害,所以群体的明确化为原料管制中重要的事项,而花费许多精神于此,并不算枉费。3.适切的出库量出库即将原料旧仓库(贮藏所)搬运至生产制程。从仓库(贮藏所)至使用现场中,若使用者还需负保管责任,则无出库意义可言。根据
27、工厂的不同,有时在输送中途或现场也有仓库或保管场所,因此仓库的存货大量增加,很不经济;但对现场而言,经常有生产用的原料,则可安心,这种安全感是在战争中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遗留的恶习或是现场采购关系者没有信心的原因。因此采购部业务管理的强化及制造现场的协力思想的灌输为当务之急。除非因输送或其他特殊事故,对于生产需用的必要量应确保如期、如量送达,防止中间的保管,达到集中统一的保管目标,因此出库量的管理使用方面的死藏量(Dead Stock)及需要量的变动,必须经常确实的把握。(十) 使用与使用结果的检讨1.原料品质与其适切的使用对原料群体有明确的了解,其品质有充分的情报,作业标准有一定的规范,则可做出
28、适当的生产作业。在此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作业标准方面的要求一定要某中特定品质方面的原料,但时常购买到不合规定品质的无理情形,如前面所述,有些产业其原料必须进口,供给源在国外,因此无法对其实施供给源的品质管理。此时对于各种品位的原料,只有订出适合变异的生产技术和复杂的作业标准,在缺乏资源,品质参差的原料中使用优良的技术,制出优良产品。但是这样会引起成本的上升和依靠技术者的劳力解决原料问题,这种做法,常此下去或反复出现非常的不好。应该研讨是否原料交货检查不彻底或是其他原因使制品出现不明原因的不良品。故于日本,原料的管制做的十分彻底。使用时应充分把握原料的品质和制造现场的现况,设订适当的作业标准,减少无
29、谓的劳力浪费,有正确的流程管理。2.原料管制与制程管制制程管制讨论了许多问题,却未考虑到原料。这是因为过去的品质管理只实施了局部而已,组织间的联系较少,因此制品在制程中常有不明原因出现,工厂实施似乎很多,如日常管制图出现超出界限点,许多是不明原因者,结果就归罪于情势不好或原料不好。从品质管理的基本观念说,品质管理业务的各部门应当紧密的合作,并做统合的运用,此为今后应致力的大问题。今后凡应将技术与事务两者做有机的结合,并将原料管制和制程管制相统合用广视的观点从工厂内的品质管理推展到整个组织运营的系统,发挥全面品管的力量。为设定及改善制程的作业标准,工厂实施实验时,应发掘对原料最善处理的作业方法,积极的找出经济的原料的品质和数量,提供于负责原料管制的部门。3.结果的检讨以上所说的积压的原料管制,是导入了近代原料管制的最新思想,采购原料不是买了放入仓库就算完事,在此应记住。过去从未做结果的检讨,许多无谓的购入,使得制程无法安定化,因此必须检查使用的结果,作为拟订采购计划的参考。欲使原料管制循环图内滑而经济的转动不停,应将品质管理思想导入原料管制之中。工业愈近代化,购买、生产、销售、调查的一连串企业活动也愈科学化,故除了将使用结果予检讨外还要延伸到市场调查,这是今后要提出检讨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