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TS 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2710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227 大小:15.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TS 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JTS 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JTS 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JTS 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JTS 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JTS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S 131-2012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Survey 2012-11-20发布2013-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 主编单位: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施行日期:2013年1月1日.c.-til*战斗立2012.北京标准分享网 w w w.b z f x w.c o m 免费下载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

2、1-2012)的公告2012年第57号现发布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TS131-2012,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原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1)同时废止。本规范第3.0.5条、第3.0.12条和第9.1.8条中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组织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和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完成,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特此公告。交通运输部2012年11月20日修订说明修订说明本规范是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1203-2001)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深入调研

3、和专题研究,充分吸纳近年来国内外测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并与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28)相协调的情况下修订而成。本规范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水位控制测量、水深测量、变形测量、施工测量和制图等技术内容。原规范中的水文观测一章,按照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和水运局关于整合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从本规范中分离出去,纳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水文观测规范中。本规范主编单位为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和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加单位为天津海事局、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4、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江航道局和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001)自颁布实施以来,为水运工程的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及测量技术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测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发展,原规范已不能适应水运工程建设的需要,为此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将原来隐含在各种水运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中尚未纳入本规范的施工测量内容和过去有争议、悬而未决,而现在已经成熟的技术规定补充进来,并增加了基本规定、GPS

5、高程测量、RTK三维水深测量、交工测量和各章的内业处理等章节及相关附录,对原规范的部分条文、附录和条文说明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改和完善。本规范第3.0.5条、第3.0.12条、第9.1.8条中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共分11章和18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巳本规范编写人员分工如下:1 总则:郭文伟李素江2术语:李素、江郭文伟栗建军3基本规定:郭文伟李素江栗建军冯立新4平面控制测量:李宝森裴文斌卢军民5高程控制测量:高耿明李素江宋庆华裴文斌6地形测量:洪剑宋庆华冯立新7水位控制测量:李宝森高耿明熊远川卢军民8水深测量:李素江裴文斌郭文伟李宝森熊远川万军冯立新9变形测量:万军栗建军裴

6、文斌卢军民袁永胜宋庆华1 标准分享网 w w w.b z f x w.c o m 免费下载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10施工测量:袁永胜栗建军郭文伟高耿明万军熊远川洪剑11制图:冯立新洪剑熊远川附录A:郭文伟附录B:郭文伟李素江附录C:李宝森裴文斌附录D:洪剑宋庆华附录E:高耿明李宝森附录F:李宝森熊远川附录G、H:万军卢军民郭文伟附录J、K:李素江郭文伟附录L:李素江附录M、N:李素江李宝森裴文斌附录P:李宝森李素江万军附录Q:李素江郭文伟附录R:栗建军郭文伟附录S:冯立新附录T:郭文伟本规范于2012年5月8日通过部审,2012年11月20日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7、。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本规范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技术管理处,邮政编码:1736)和本规范管理组(地址:天津港保税区跃进路航运中心9号楼天航局大厦,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461),以便再修订时参考。2 目次目次123667903777890133457990447789011/飞/飞/飞/t/飞/飞/飞1111111222222222333333344量测.量边uuuuu量HHUHHHHH定定HUHUH测三UHHH量量测HHU绘确确HUH深测测程.测设的面.设水量定

8、量量量理量定量程程高理u定点貌理量布测面准H定布uu维测规测测测处测规测高高面处.规补地处测站观海基.规线.-z一定制般线角S业制般准角因水业量般站形业制位位均度量般深位深KU规控一导三内控一水三G跨内测一测地内控水水平深测一测定测R则语本面程形位深总术基平1235高12jj地12j水123水J2jjA丛TA叶A且TA哼A叶JJZJ,3,、J气M正U瓦U正U瓦U句I叮,叮FI000000000012345678 标准分享网 w w w.b z f x w.c o m 免费下载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8.6 水下障碍物探测(42)8.7 适航水深测量(43)8.8 内业处理.(

9、43)9 变形测量(47)9.1 般规定.(47)9.2 监测网布设.(48)9.3 监测网观测.(48)9.4 水平位移观测(50)9.5 滑坡观测.(50)9.6 垂直位移观测.(51)9.7 倾斜观测.(52)9.8 内业处理.(53)10 施工测量(54)10.1 一般规定(54)10.2 施工平面控制测量(54)10.3 施工高程控制测量(55)10.4 施工标志(55)10.5 疏泼和航道整治施工放样的10.6 水工建筑物施工放样(58)10.7 吹填施工测量(59)10.8 港区道路和堆场施工放样侈的10.9 交工测量侈的U 制图.(62)11.1 编图设计.(62)11.2 编

10、绘.(62)11.3 清绘(63)11.4 制图输出.(64)附录A测量任务书、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报告提纲.(65)附录B控制点标石、标石规格及埋设.(69)附录CGPS接收机的检验、比对内容和GPS观测记录格式.(72)附录D跨江线缆垂弧测量.(74)附录E水位站经历簿格式和测站考证簿的主要内容.(76)附录F理论最低潮面的计算.(82)附录G定位中误差估算公式.(83)附录H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曲率半径.(84)附录J测深仪的检验要求.(85)附录K深度改正数计算.(86)目次附录L测深仪换能器动吃水改正数测定方法.(88)附录M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纳扫测和磁力仪探测作业要求.(90)附录N

11、RTK三维水深测量作业要求.(97)附录P软式扫海具扫测报告格式示例.(99)附录Q水位分带方法.(104)附录R施工标志测设内容.(105)附录s7.1运工程测量图式.(107)附录T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153)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总校人员和管理组人员名单.(154)附条文说明.(157)3 1总则1总则1.0.1 为统一水运工程测量技术要求,提高测量质量,满足水运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与运营的需要,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港口、航道、通航建筑物和修造船水工建筑物等工程的测量。1.0.3 水运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2、的规定。1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2术语2.0.1 航道基本测量定期进行的航道及相关区域的全面测量。2.0.2 航道检查测量定期或不定期对航道及相关区域部分要素进行以水深测量为主的测量。2.0.3 RTK 全球卫星定位与数据通信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2.0.4 RBN-DGPS 利用无线电信标播发伪距差分改正信息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2.0.5 GPS高程测量将GPS载波相位测量获得的大地高经过相应改正,得到待定点正常高的测量技术。2.0.6 RTK水位利用RTK定位设备所获得的测点处的实时水位。2.0.7 RTK三维水深测量采用RTK三维定位技术实时获得

13、测点平面坐标及RTK水位模式下的水深测量。2.0.8 全覆盖水深测量相邻测深波束脚印有一定有效重叠的水深测量。2.0.9 变形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组成的变形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2.0.10 静吃水测量船在漂泊或停泊的状态下,测深仪换能器的测深起算点距水面的垂直距离。2.0.11 动吃水测量船以正常航速测深时,由船舶航行引起的测深仪换能器的下沉量。2 3基本规定3基本规定3.0.1 水运工程测量应编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测量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技术报告,进行资料整理和归档。测量任务书、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报告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3.0.2 水运工程测量应采用国家坐标系统

14、和国家高程基准。采用其他坐标系和高程基准应与国家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建立转换关系。3.0.3 水运工程测量计时,除GPS采用世界时外,国内测量应采用北京时制。3.0.4 水运工程测量测图比例尺根据测量及工程类别、阶段可按表3.0.4确定。测固比例尺测量类别工程类别或阶段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规划和设计测量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水工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航道施工测量港池泊位吹填区沿海航道基本测量和航道检查测量运营内向注:不分设计阶段的小型工程,其面积小于O.3km2时,比例尺可采用1:5-1:川队疏泼抛泥区测图比例尺可按航道基本测量比例尺要求进行;竣工测量测图比例尺应按施工测量要求进行。表3.0.4

15、测图比例尺1:2)()-1:2)()()1:1仪则-1:5)()1:2-1:2lO 1:2-1:细则1:1仪lO-1:5)()1:1创油田1:2lO 1:5-1:1lO 1:5-1:细则1:2创)()-1:5)()()1:1创)()-1:25仪lO3.0.5 测量仪器设备应按国家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并应进行现场校验和比对。3.0.6 采用本规范规定之外的测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验证,在确保测量成果满足本规范相应精度指标要求时方可正式使用。3.0.7 二级平面控制和四等高程控制及以上等级点均应埋设永久标石,或在固定地物上凿设标志和点号。各级控制点标石规格及埋设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对兼作水准

16、点用的平面控制点,应按水准标石规格埋设。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均应绘点之记。3.0.8 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应与交工测量的技术规定相一致。3.0.9 原始观测数据应符合下列规定。3.0.9.1 测量原始记录宜使用铅笔书写,字体应端正、清晰,不得擦、涂、刮和字改字,不得连环涂改。3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3.0.9.2 角度观测值的秒值读错、记错时应重新观测,度和分读错、记错时可更改一次。3.0.9.3 距离观测值的厘米、毫米值不得更改,米、分米值可更改一次。3.0.9.4 使用电子手簿作外业记录时,应按需要打印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3.0.10 测量内业数据处理时,应对起始数据

17、、外业成果和内业计算成果进行校核,不得改动软件提供的计算结果和精度信息文件。3.0.11 大型复杂且回淤严重河口的航道水深测量,水深选取原则可根据专题研究论证确定。3.0.12 内业绘图应符合下列规定。3.0.12.1 制图投影应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比例尺小于1:1则0时,可采用墨卡托投影。3.0.12.2 规划设计测图的图幅宜为O.5m xO.5m,其他测图可自由选择,但图幅不得小于O.34m x O.24m。3.0.12.3 测图分幅应便于使用,并应尽量减少图幅数量,特殊地区可采用斜方格网分幅设计;同一测区同时采用两种分幅时,其不同分幅的两相邻图幅拼接处不得有漏空,并应保证拼图精度。3.

18、0.12.4 内河航道图宜从下游往上游排幅,并应按顺序编号;规划设计测图宜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值编号法或行列编号法。3.0.12.5 图内无陆域时,应在适当位置加绘测区位置示意图。3.0.12.6 施工测量工前测图、施工检测和交工图,其比例尺和图幅方向应一致。3.0.12.7 绘图的精度应符合表3.0.12的规定。绘图的精度要求限差(mm)0.12 0.2 0.3 3.0.12.8 测量成图应绘坐标格网,必要时可加绘经纬度格网。图上格网线间距可为O.lm或0.2m。3.0.12.9 规划和设计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等内业绘图图式应与航道基本测量和航道检查测量所用图式相一致。3.0.12.10

19、图名可用港口、航道、滩涂和工程的名称等命名,也可用起诡地点命名。3.0.12.11 绘制境界线时,转角处不应有间断,并应在转角上绘出点或曲折线。国界线的绘制必须符合国务院批准的有关国境界线的绘制规定。3.0.12.12 清绘原图宜使用0.07-O.lOmm厚并经热定型的透明聚醋薄膜绘制。3.0.12.13 计算机绘图输出成果图的相邻格网线间距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3.0.13 测量工作全部完成后,应对下列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4(1)测量任务书和技术设计书;(2)仪器检定和检验资料;3基本规定(3)日有资料、起算点成果及其来源、外业观测记录资料和外业图纸;(4)控制网点布

20、置图、归心元素测定资料、点之记资料和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5)内外业计算、校核资料、质量统计资料和成果表;(6)所测绘的各类图纸和自检成果;(7)技术报告;(8)其他。5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4 平面控制测量4.1一般规定4.1.1 平面控制宜在国家等级控制网内建立加密网,依次分为一级、二级和图根三个级别。一、二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4.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4.1.2.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今后扩展。4.1.2.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测区大小、工程性质、测图比例尺和精度要求等条件确定。4.1.2.3 加密控制网应逐级布设,

21、在保证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可跨级布设。4.1.3 平面坐标系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4.1.3.1 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技影分带应符合表4.1.3的规定。投影分带表4.1.3测图比例尺投影分带1:500-1:5创)()1.5。或301:5)()-1:1创)()()3。1:1创)()()-1:5)()()3。或6。注:对1:5地形测图及港口工程施工测量,测区距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距离大于45km时,可采用任意带投影。4.1.3.2 一个测区应采用同一坐标系。对规划和设计测量、水工建筑物及附属设施施工测量和比例尺不小于1:10的航道、港池、泊位及吹填区的施工测量、航道基本测量、航道

22、检查测量,其长度技影变形不应大于1/400;对比例尺小于1:10的航道、港池、泊位及吹填区的施工测量、航道基本测量和航道检查测量,其技影变形不应大于1/20000。4.1.3.3 采用国家或原坐标系统,其技影长度变形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换带计算或采用独立坐标系统。4.1.3.4 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可采用任意带的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技影面可采用国家高程基准面、主要测区的平均高程面或测区抵偿高程面。4.1.3.5 在未建立控制坐标系统的小测区,可采用简易方法定向并建立独立坐标系统。4.1.4 各级导线网、三角网和三边网的起算点、边的精度不应低于高一级控制网的精度4 平面控制测量要求。一、二级

23、导线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允许中误差为:!:O.lm,各级三角网最弱边边长允许中误差及三边网各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允许中误差为:!:O.lm,当测区最大比例尺大于1:10时,不应大于50mmo4.2导线测量4.2.1 各等级导线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网等形式。相同等级导线的边长应均匀,同一测站各方向边长之比不得小于1:30 4.2.2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2-1和表4.2.2-2的规定。电磁波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表4.2.2-1测回数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平均边长导线总长测距相对导线相对等级()()(m)(m)中误差闭合差2级6级一级2 4 土5:1:10m 5

24、80 1/6)()()1/2锁)()()二级1 2:1:10:1:16m 4 4)()1/3)()()1/1 图根1/2 1 土20:l:24m 20 1/1)()()1/5)()注:表中n为导线的测站数;测区最大比例尺为1:1泪,在导线中部联测坚强方向时,一、二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和导线总长可适当放宽,但最大长度不应超过表中规定的2倍。钢尺量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表4.2.2-2测回数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平均边长导线总长测距相对导线相对等级()()(m)(m)中误差闭合差2级6级一级2 4 土5士10m200 4)()1/2 1/1创)()()二级1 2 士10:l:20m 100 2)()1/1

25、00 1/5)()图根1/2 1 士20:l:60m 1)()1/50 1/2仪)()注: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取:l:50mm时,平均边长和导线总长不应大于表中规定值的0.5倍;取:1:0.2m时,不应大于表中规定值的2倍;导线网布设成结点网时,网中起算点与结J点、结点与结点间的路线长度应小于规定的导线总长的O.7倍;布设成结点网时,导线总长不宜超过相应等级规定总长的1.7倍;支导线总长不得超过相应等级导线规定总长的0.4倍;表中n为导线的测站数。4.2.3 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4.2.3.1 观测水平角时,应严格整平、对中仪器,严禁日光直接照射经纬仪;观测过程中,水准管气泡偏离中心不应超出

26、一格。4.2.3.2 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图根控制测量时可不归零,各测回间应变换度盘位置,各测回零方向观测值应相差180o/n,n为测回数。4.2.3.3 方向数多于6个时应进行分组观测,并应联测2个共同方向,其中之一为共同零方向,两次所测角度之差应小于相应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观测完毕后,应进行测站平差。4.2.3.4 仪器迁站后,需要重新补测部分方向时,应满足第4.2.3.3款的要求。7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4.2.3.5 导线水平角观测宜左右角分开观测,奇数测回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偶数测回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4.2.4 水平角观测的主

27、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4的规定。水平角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表4.2.4仪器类型读数取位半测回归零一测回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各测回互差()()()()2级12 18 12 6级6 18 36 24 注:表中2C为2倍照准误差: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进行比较。4.2.5 观测结果超出表4.2.4的规定时应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4.2.5.1 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4.2.5.2 某方向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方向,并联测零方向。4.2.5.3 同一方向归零后,测回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方向可靠性较差的测回,并联测零方向。4.2.6 距离

28、测量可根据精度要求采用电磁波测距或钢尺量距等方法进行测量。4.2.7 电磁波测距应符合下列规定。4.2.7.1 测距仪的等级精度应符合表4.2.7-1的规定。电磁波测距仪的等级精度表4.2.7-1测距仪等级精度(mm)计算表达式mo,5 E 5 molO mo=土(a+b.D)E 10 mo20 注:mo-测距中误差(mm);a-仪器的固定误差(mm);b-仪器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4.2.7.2 选定测距边时,测线应避开反光物体和发热体,并应离开地面障碍物1.3m 以上,测站不应设在强电磁场干扰区。4.2.7.3 边长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7-2的规

29、定。电磁波测距边长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表4.2.7-2等级测距仪等级测回数一测回读数互差单程测回互差往返互差(mm)(mm)(mm)I 1 5 一级E 2 10 15 2mo 一级E 1 10 15 图根E 1 20 注:mo为测距中误差(mm);一测回是指测距仪照准反射镜一次,读数2-4次;根据不同情况,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观测代替往返观测。8 4 平面控制测量4.2.8 钢尺量距应符合表4.2.8的规定。铜尺量距主要技术要求表4.2.8等级丈量定线最大偏差每次丈量读数取位温度取位两次丈量互差边长相对次数(mm)读数次数(mm)(t:)(mm)中误差一级2 50 3 0.5 0.5 S/lO 1

30、/21以)()()二级2 50 2 1.0 1.0 S/5 11100 图根70 2 1.0 1.0 115000 注:表中S为丈量长度(m);检定钢尺时,其相对中误差应小于1/1削0。4.2.9 利用电磁波测距仪或钢尺进行边长观测时,均应同时测定测站处的大气温度和气压,并对边长进行改正。温度计和气压计应避免日光曝晒,温度计应悬挂在与测距仪或钢尺大致等高处,温度读数应精确至O.5CC,气压读数应精确至100Pa。4.2.10 各级边长按高差计算水平距离时,高差精度应满足图根点要求,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应符合表4.2.10-1的规定;按垂直角计算水平距离时,观测垂直角的测回数应符合表4.2.10-

31、2的规定。测距边两端高差限值等级级级高差(m)150D 3D 注:表中D为测距边的水平距离(km)。垂直角测固数规定=:5。2级6级一级I 2 二级1 l 图根1 1 注:垂直角各测回互差,2级为15,6级为25飞按三丝法观测垂直角时,测回数可减少一半。50运10。2级2 1 4.3 三角测量和三边测量6级2 1 表4.2.10-1图根300D 表4.2.10-2;:10。2级6级3 2 4 1 1 4.3.1 三角网、三角锁及三边网宜由近似等边的三角形组成。各三角形的内角应在300-120。之间,特殊困难地区,个别角度不应小于250;三边网的三角形内角大于100。时,宜用经纬仪按相应等级的测

32、角精度对该角进行观测。4.3.2 三角网、三角锁和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表4.3.2-1和表4.3.2-2的规定。9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三角网、三角锁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3.2-1测角中误差平均边长三角形最大闭合差测回数相对中误差等级()(km)()2级6级起算边最弱边一级:f:5 2.0 士152 4 1140000 112创)()()二级:f:1O 1.0:f:30 2 112X泊111创)()()图根:f:20 0.5:f:60 111)()()115)()注:最弱边边长中误差取:f:50mm时,平均边长不应大于表中规定值的0.5倍;取:f:0.2m时,平

33、均边长不应大于表中规定值的2倍。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3.2-2等级平均边长(km)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一级2.0 114)()()112)()()1160000 二级1.0 112)()()111)()()113)()()图根0.5 111仪)()()115)()111)()()4.3.3 单三角锁两条起算边和三边网两个起算方位角间的三角形个数不宜超过12个。采用线形锁作为加密控制时,三角形个数不宜超过10个。4.3.4 三角网、三角锁的起算边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按相应等级的精度进行测定。三角网、三角锁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大于表4.3.2-1的规定时,应在三角网、三

34、角锁中央增测起算边或布设四边形、中点多边形。4.3.5 三角网、三角锁和三边网的角度和边长外业观测应符合第4.2节的有关规定。4.3.6 采用交会法插点时,交会角宜在300-120。之间,各种交会方法至少应有一个多余观测值。由两组观测值计算的交会点纵、横坐标互差不应大于相对点位中误差的2倍。采用后方交会法时,交会点不应位于距危险圆114半径范围内。4.3.7 用图解法测定归心元素时,应从三个不同方向按盘左和盘右对舰标标心柱、标石和仪器中心进行技影,技影角应接近60。或1200。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标石和仪器中心的技影不应大于5mm,对视标标心柱中心的技影不应大于lOmm。偏心距应量至毫米

35、,偏心角应量至15。4.4 GPS测量4.4.1 采用GPS测量技术建立各级平面控制网时,GPS网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应按式(4.4.1)计算,并应符合表4.4.1的规定。=:t J a2+(b D)2 式中一-GPS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即等效距离误差(mm);一-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10 b一-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一-GPS网中相邻点间基线长度(km)。(4.4.1)4 平面控制测量GPS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泣芝飞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系数约束点间的边长约束平差后最弱边(mm)(mm/km)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a.:;8 8.:;b

36、运10114)()o 112泊。一a.:;16 16.:;b.:;20 1120o 1110000 图根基线端点相对点位中误差小于图上O.lmm注: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平均边长可适当放宽。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允许中误差为:t20mm。4.4.2 RTK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4.2的规定。RTK平面控制测量主要限差要求等级相邻点间平均距离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与基准站的距离观测(m)(mm)中误差(km)次数一5:t50 112)()o 军三5;.4 一3:t50 1/1)()o.:;5;.3 图根2:t50 1/6)().:;5;.2 注: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37、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一级控制点需更换基准站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相邻点间距离不宜小子该等级平均边长的1120表4.4.1平均边长(km)1.0 0.5 表4.4.2起算点等级四等及以上一级及以上二级及以上4.4.3 采用RTK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自行求解,但不应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4.4.4 GPS测量控制网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4.4.4.1 规模较大的工作项目应编制作业计划。4.4.4.2 GPS控制网中作为起算点的高级控制点不得少于2个,宜用第3个已知点作校核,并应均匀分布,与待定点构成闭合环。4.4

38、.4.3 GPS控制网宜在测区内布设成由独立基线构成的多边网或附合路线。GPS基线构成的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一级网不应多于8条,其余等级网不应多于10条。没有包括在最简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观测基线应进行重复观测。4.4.5 GPS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4.4.5.1 GPS点位的选取应方便使用和保存,在地平仰角15。以上的视野内不宜有障碍物,并宜避开电磁辐射源和可能产生多路径效应误差的地点、光滑反射物体、大面积水面、大体积金属物和高温散热源等。4.4.5.2 GPS点间需要通视时,应在附近设方位点,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其观测精度应与GPS点相同。4.4.5.3 G

39、PS点周围地平仰角15。以上视野内有障碍物或周围有大面积水域时,应绘制环视图。4.4.6 GPS点和方位点均应绘制点之记。4.4.7 GPS测量的外业观测应符合F列规定。4.4.7.1 GPS外业观测记录和观测前对接收机的检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11 7.1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4.4.7.2 GPS接收机天线的对中误差,一、二级点不得超过2mm,图根点不得超过3mm;天线不能在标石中心安置时,可采用偏心观测,测定归心元素,将成果归算到标石、U中4.4.7.3 测量前、后应量取天线高度。天线高度应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精确到1mm,测量前后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

40、最后天线高。4.4.7.4 测站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1)卫星高度角不小于150;(2)每个时段观测时间不少于30四川(3)采样时间间隔为5-308;(4)有效观测卫星不少于4颗;(5)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不大于8。4.4.7.5 观测期间应注意观察仪器的工作状态,应避免电源中断和人、畜、汽车等在天线附近走动。雷雨时应关机停测,并通知其他同步观测台站。4.4.7.6 一个观测时段内不得重新启动接收机、重新选择工作模式、终止记录数据、改变参数设置或移动天线。4.4.7.7 一个时段观测结束时,应检查天线对中是否有变动,核实输入的各种参数,检查有效观测时间和记录数据量。每日观测结束后,

41、应及时将观测数据转存备份。4.4.8 RTK平面控制测量基准站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4.4.8.1 基准站应架设于控制点上,且该点应具有相当于四等水准及以上精度的高程。4.4.8.2 基准站周边环境应满足第4.4.5条的要求。4.4.8.3 数据链天线架设高度应满足基准站与流动站间差分数据传输的要求,有条件时,应架高。4.4.9 RTK平面控制测量流动站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4.4.9.1 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关机重新启动仪器,进行初始化操作。4.4.9.2 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作业过程中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

42、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4.4.9.3 每次作业开始或结束前,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标互差不应大于相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i-倍。4.4.9.4 RTK平面控制测量平面坐标转换允许残差应为土20mm。4.4.9.5 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架设天线,天线高度应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历元间隔应为2-缸,取均值作为每次观测结果。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互差不应大于40mm,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4.4.9.6 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15min,在不丢失初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12 4.5内业处理4.5.1 内

43、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表4.5.1的规定。内业计算数字取位等级方向(角度)观测值及各项改正数边长观测值及各项改正数()(m)一级、二级1 o.l 图根6 0.01 4.5.2 计算坐标转换参数时应预留不少于一个已知点作为校核点。4.5.3 观测成果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4 平面控制测量表4.5.1坐标值方位角值(m)()o.1 0.01 4.5.3.1 三角网和三角锁的验算应包括测角中误差、极条件自由项、基线及边条件自由项和方位角条件自由项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m=土!WW/3nWj=斗但副风气2庐cm(去f+(去f民=2Jm;1+mL+nm;式中m一一-测角中误差();W一一三角形闭合差();

44、n一一三角形个数;WD-极条件自由项;一一传距角(0,);一一常数,取206265勺Wb一一基线及边条件自由项;苦苦一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吭一一方位角条件自由项();叫、叫一一起始方位角中误差()。(4.5.3-1)(4.5.3-2)(4.5.3-3)(4.5.3-4)4.5.3.2 三边网的验算应包括往返观测时的测距单位权中误差、观测角与测边所计算的角值之差和三边网角条件自由项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IPdd j旦三旦(4.5.3)=飞飞fP=毛s M=2 J斗争,(c仇+c。小(4.5.3-6)(4.5.3-7)13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陀=士与专,jI.;+对式中一

45、一测距单位权中误差(rnrn);d一一往、返测距离互差(rnrn);n一一测距边条数;P一一各测距边的先验权;s一一测距边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计算;M一一观测角与测边所计算的角值之差();亏一各测距边平均相对中误差;w一一常数,取206265飞、声一一除观测角外的另两个角的角值,以(0I)表示;m一一相应等级三角网规定的测角中误差();WE-三边网角条件自由项,包括圆周角条件和组合条件自由项();(4.5.3-8)一一与极点相对的外围边两端的两底角余切函数之和(cot1+co盼1);f一一中点多边形中与极点相连的辐射边两侧的相邻底角的余切函数之和或四边形中内辐射边两侧相邻底角的余

46、切函数之差以及外侧的两辐射边的相邻底角的余切函数之差(cot1土COti-1),i为三角形编号。4.5.3.3 导线网测角中误差和相对闭合差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叫=1百=t工f式中m一一测角中误差();N一一导线网闭合环或附合导线个数;f一一闭合导线环或附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n一一计算马时的测站数;jf导线相对闭合差;fx扎一一纵、横坐标闭合差(rn);S一一导线长度(rn)。(4.5.3-9)(4.5.3-10)4.5.3.4 对GPS网的观测数据应进行基线分量闭合差和重复边精度的验算。4.5.4 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技影应符合下列规定。4.5.4.1 归算至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

47、式计算:I H_+N_ D1=Dol1-m.m)(4.5.4-1)式中1-一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rn);14 D。一一测距边在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技影长度(m);Hm一一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Nm一一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差距(m);R-一地球曲率半径(m)。4.5.4.2 归算至高斯技影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4 平面控制测量D 宣产=才D1(1+;乓句1与,(忏4.5.4钊.2 2R式中D2一一高斯技影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DJ一一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Ym一一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平均值(m);R一一地球曲率半径(m)。4.5.5 GPS测量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

48、规定。4.5.5.1 数据处理应采用随机配备的商用软件或经批准使用的软件;数据处理宜采用自动处理方式,采用人工干预处理时,应注明干预的原因、内容和效果。4.5.5.2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应满足下列要求:(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小于10%;(2)同一条边任意两个观测时段的成果互差小于等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f倍;(3)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限值按式(4.5.5-1)-式(4.5.5-3)计算,异步环线全长闭合差限值按式(4.5.5-4)和式(4.5.5-5)计算:Wx=r.3 rn.Wy=r.3rn.Wz=i:3rn.W=士,Jwi+昵+ww=土3/3百式中Wx、wy、Wz一一坐标分量闭合

49、差限值(mm);W一一异步环线全长闭合差限值(mm);n一一异步闭合环中的边数;一一按平均边长计算的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mm)。(4.5.5-1)(4.5.5-2)(4.5.5-3)(4.5.5-4)(4.5.5-5)(4)同步观测闭合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限值按式(4.5.5-6)-式(4.5.5-8)计算,同步环线全长闭合差限值按式(4.5.5-9)和式(4.5.5-10)计算:Wx=4 Wy=4 Wz=4(4.5.5-6)(4.5.5-7)(4.5.5-8)15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W=:tJWf+昵+W(4.5.5-9)W=:t孚(4.5.5-10)式中陀、Wy、民

50、一一坐标分量闭合差限值(mm);W一一同步环线全长闭合差限值(mm);n-一同步闭合环中的边数。(5)附合路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限值按式(4.5.5-1)-式(4.5.5-3)计算,其中n为附合路线的边数;(6)单点支线两个时段基线解算结果互差小于相应等级精度指标的41音04.5.5.3 GPS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GPS网的观测中误差按下式计算:11 r WWl m=:t,JNlJ 式中m一-GPS网测量中误差(mm);N一一-GPS网中异步环的个数;W一一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n一一异步环的边数。(4.5.5-11)(2)GPS网的观测中误差,在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