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岳麓历史选修1-单元验收(一).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869842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岳麓历史选修1-单元验收(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岳麓历史选修1-单元验收(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岳麓历史选修1-单元验收(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岳麓历史选修1-单元验收(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岳麓历史选修1-单元验收(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验收(一)(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元7世纪,希腊城邦渐渐建立贵族政治。贵族政治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实行终身任期制 B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C财产资格限制了平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 D战神山议事会缺乏决策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贵族政治的生疏。A项是君主制的内容;C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D项叙述不符合史实;B项体现了贵族政治的局限性。答案B2公元前7世纪,雅典城邦最突出的冲突是()A贵族与王权的冲突B贵族内部的冲突C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冲突D自由民与奴隶的冲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公元前7世纪,雅典城邦处于贵族政治时

2、期,贵族与平民的冲突不断激化,严峻威逼到贵族的统治。答案C3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由于()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公平权利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选举法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平民领袖”的概念。“平民领袖”即反映了“平民”的利益,B项符合题意。答案B4梭伦改革中进展工商业的措施()扩大了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推动了雅典对外贸易的进展促进了雅典社会的封建化A BC D解析梭伦改革并没有改革雅典的社会性质,雅典仍处于奴隶社会,并没有促进其封建化,排解含的选项。答案A5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正的民主原则的

3、是()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抽签选举成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D废除债务奴隶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的理解。从题干中的“机会均等,公开公正”可以推断抽签选举成五百人议事会最符合题意。答案B6下图所示文物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古希腊的货币形态B记载了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具体内容C是公民参与民主活动的证件D反映了古雅典公民对官员的民主监督解析本题为图片材料选择题,解题关键是了解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该图为刻有人名的陶片,体现了克里斯提尼创立的“陶片放逐法”,反映了公民对官员的监督。答案D7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与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地域划分代替血缘部落,二者都直接()

4、A减弱奴隶主特权B减弱氏族贵族的势力C减弱地方势力D扩大公民的权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和以地域区划代替血缘部落,都是对按出身不同共享政治权利的否定,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答案B8伯里克利改革的措施中,为保证和激励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措施有()取消担当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政府为参与公务者发放津贴职官选举接受抽签或举手表决的方式创立“陶片放逐法”A BC 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可以接受排解法,“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为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而实行的,排解含的选项。答案D9雅典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在其影响上的共同点主要是()A进展社会生产 B改

5、善人民生活C稳定社会秩序 D建立进展民主政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分析比较力量。梭伦改革开拓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坚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三者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展。答案D10“那奥林匹斯诸神的宏大母亲黑色的土地由于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此处主要指梭伦实行的哪项改革措施()A就任执政官 B颁布“解负令”C进展工商业 D改革政权机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梭伦改革内容的生疏,意在考查同学的学问迁移力量。从材料中的“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可知,这是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B项正确

6、。答案B11“宏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A劫富济贫 B公正公正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梭伦改革的生疏。梭伦改革中坚持中庸原则,体现了公正公正的原则。答案B12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是从哪一机构的产生开头的()A战神山议事会 B四百人议事会C五百人议事会 D公民大会解析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安排,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方法。答案C13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完善的表现有()雅典全体居民都有公民权中下层平民也可担当高级官职战神山议事会被撤销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

7、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A BC D解析雅典享有公民权的只是成年男性自由民,不包括外邦人,奴隶和妇女,因此不正确;伯里克利时期战神山会议保留审判谋杀案和渎神案的职能,并未撤销,排解含有的选项。答案C14公民大会成为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始于()A荷马时代 B梭伦改革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里克利改革14梭伦改革中曾有如下规定:父母若不挂念子女学会一门手艺,将来就不能要求子女赡养自己。此规定是为了()A促进工商业的进展 B防止债务奴隶的消灭C净化社会风俗 D提高子女的政治地位解析梭伦改革的此项规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把握手工技艺,促进工商业的进展。答案A15奥里查一家在公元前586年

8、从斯巴达迁到雅典,并取得了公民权。依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之所以能取得公民资格,是由于他具备了如下哪一条件()A有肯定收入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有大量的土地D有超群的手工技术解析从题干中的“公元前586年”的时间提示可知,这是在梭伦改革后。梭伦改革为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到雅典的手工业者赐予公民权。答案D16雅典民主制为人类供应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供应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D制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解析雅典的民主制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制度,而不是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它是由贵族政治通

9、过改革,扩大平民权利,限制贵族权利而形成的一种“主权在民”的体现。答案B17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曾经消灭萌芽的有()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公平议员选举机会均等、实行任期制雅典人民的权威得到了保证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生疏。通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现代民主生活中的“法治”“公平”“选举”“任期”“人民主权”等思想都可以在雅典找到渊源。答案C18李白的诗歌“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怀念的是()A阿倍仲麻吕 B南渊请安C高向玄理 D中臣镰足解析阿倍仲麻吕的中文名字叫晁衡,因此李白诗中的晁卿指的是阿倍仲麻吕。答案

10、A19日本大化改新实施的班田制的性质是()A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B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C封建农夫个体全部制 D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解析日本的班田制是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的,属于封建土地国有制。答案B20日本大化改新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经济基础是()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B封建土地国有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 D氏族土地全部制20“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取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日本人擅长对外学习日本人学习外国先进文化时有所舍弃日本人学习外来文化不彻底唐代时还没有消灭宦官制度A BC D解析材料表明日本人对待外来事物不是盲目照搬,而

11、是有所取舍,说明其擅长学习,正确;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A21大化改新措施中,把农夫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的措施是()A公地公民制 B班田收授法C租庸调制 D改革了立法机构解析公地公民制度,是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废除贵族的田庄及其拥有的人口。答案A22唐朝和日本大化改新后的中心官制相比较,共同点是()A两朝的中心官吏日渐增多B两朝都通过分权而得以集权C两朝都加强了对地方的把握D两朝最高统治者皆无实权解析D项叙述不符合史实,A、B、C三项中最能体现其相同点的是通过分权而达到集权的目的,即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日本通过“二官八省”制加强天皇的权力。答案B23对大化改新

12、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在学习中国唐朝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B完全照搬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城市建筑文化等C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日本历史的巨大进步解析日本在大化改新中,学习唐文化的同时,也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并非照抄照搬。答案B24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消灭这现象的缘由有()日本效法隋唐实施政治、经济改革在书法、绘画方面效法唐朝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学为主宗教方面受唐朝佛教影响较大A BC D解析日本在大化改新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等方面乐观学习唐文化,消灭了唐风时代,四个题肢都符合题意。答案D25公元1世纪,日本开头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

13、以后渐渐完成国家的统一。下列关于日本兴起过程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开头消灭奴隶制国家B大和国于3世纪兴起C大和国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极不完备D大和国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确定权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日本历史的生疏。在日本兴起过程中,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只是氏族联盟的首领,没有确定权威,D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6分,28题14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人一样富足(梭伦上台前的诗)这两人一样富足,一个拥有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盛产麦子的田地及骡马;另一个只拥有这样一些东西:健壮的胃口,腰背和腿脚,这些才是世人的财宝。尽管有比这些更多的

14、钱财,也带不进冥土,没有任何赎金能让人躲避死亡和重病,逃过那越来越近的老年之苦。梭伦诗选材料二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当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其次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当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当低级官职;收入在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雇工级”,不能担当任何公职。与四等级划分相适应,安排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第三等级担当重武器装备的步卒;第四等级构成轻装步卒,或充任海军。材料三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

15、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依据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人”分别指哪个社会阶层的人?(2)材料二反映出划分等级的依据是什么?(3)材料二中实行该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乐观作用?(4)结合你对梭伦改革的生疏,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恩格斯的这段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力量。第(1)问由梭伦改革的背景可推断出“两人”分别指平民和贵族;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作答;第(3)问可依据教材学问回答;第(4)问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财产等级制度对

16、氏族贵族势力的冲击,回答时,要紧扣这一点思考,将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阐述清楚。答案(1)平民和贵族。(2)农产品的多少(或财产的多少)。(3)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作用: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世袭特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平民管理国家事务开拓了道路。(4)梭伦以财产多寡来区分公民对国家所具有的责任和力量,意味着贵族假如财产少也就不能享有过去那么多的政治权力了,这就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动摇了贵族专权的社会基础,重新安排了国家的政治权力;此后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进展,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势必会遭到进一步的打击,这是历史的进步。所以,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

17、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27阅读下列材料: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动身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减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把握,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新会议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与,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安排,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实行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打算。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当两届议员。老师教学用书(

18、岳麓版必修教材)请回答:(1)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在减弱氏族贵族势力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哪项措施在本质上是全都的?为什么?(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比梭伦改革有何具体的进步措施?(3)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有何弊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关内容及比较。第(1)问主要从地域取代血缘的角度分析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因素;第(2)问结合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分析;第(3)问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评价。答案(1)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都冲击了氏族的血缘关系,从而减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2)以五百人议事会

19、取代四百人议事会,创立比例代表制选举法;取消议员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抽签选举法及议员的任期制。(3)机会均等的民主原则。弊端:可能使无能的人当选而有才能的人落选。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化圈”是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涉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教、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如中国化的佛教)等方面;从时间上看,“中华文化圈”的整体格局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因而也称为“唐文化圈”。材料二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接受军事的、政治的和文

20、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材料三我国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含着先进国家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军事的、政策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上的明显差距。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上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吸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取”。请回答:(1)上述两种关于“唐文化圈”成因的观点,区分的核心在哪里?(2)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结合当时东亚

21、最典型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理解材料,概括观点及史论结合评价历史观点的力量。回答第(1)问要抓住材料观点的核心;回答第(2)问时要运用史实来论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答案(1)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由于唐帝国实行了军事、政治和文化上的强制手段;我国学者认为根本上是由于唐朝文化先进,对周边文化落后国家的吸引,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2)我国学者的观点正确。最典型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在唐朝先进文化的吸引下,主动向唐朝学习,如:先后13次派遣唐使和留同学到长安考察学习;仿照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仿照唐都长安的建筑样式建筑都城;吸取汉字因素创制日本文字;社会生活及文化上崇尚唐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