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 点 突 破
锁定高考热点 探究规律方法
考点1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计算
以物质的量为桥梁进行转化计算,即=n=c·V。
2.已知气体溶质的体积(标准状况)、水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与质量,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间的换算
c=(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3,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此公式可按溶液体积为1 L进行推导:
c===或
ω===
4.溶液稀释和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在稀释或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总量不变,即有:c1·V1=c2·V2、c1V1+c2V2=c混V混,可以计算有关的量。
特殊提示 (1)溶液的浓度与所取溶液体积的大小无关。
(2)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3)溶液稀释或混合时,溶液的体积一般不行直接相加,而应依据溶液质量和密度求算。
(4)在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时,要留意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守恒及溶液的电荷守恒。如含K+、Na+、SO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K+)+c(Na+)=2c(SO)。
题组训练
1.在80 g密度为d g·cm-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2.8 g Fe3+,则此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 )
A.d B.d
C.d D.d
解析 n(Fe3+)=0.05 mol,n[Fe2(SO4)3]=0.025 mol,n(SO)=0.075 mol,V(溶液)=L,c(SO)=。
答案 A
2.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ω,其中含有NH的物质的量是b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
C.溶液中c(OH-)=mol·L-1+c(H+)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ω
解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A项错误;氨水中的溶质在计算时以NH3为准,而不是以NH3·H2O为准,将ω=×100%代入公式c=,化简可得c=mol·L-1,B项错误;氨水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和NH,含有的阴离子只有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项正确;由于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等体积混合所得稀氨水的质量大于原氨水质量的2倍,故其质量分数小于0.5ω,D项错误。
答案 C
3.(2022·江西其次次联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已知钠离子与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溶液的密度为d g/cm3,则溶液的浓度为( )
A.×100% B.%
C. mol/L D. mol/L
解析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答案 D
4.在肯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
(1)用ω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_______________。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__。
(3)用ω、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__。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解析 (1)S=×100 g(溶解度定义)
(2)c=1 000 mL·L-1××
= mol·L-1
(3)c==
25dω mol·L-1
(4)ω=×100%=%
答案 (1)×100 g
(2) mol·L-1
(3)25dω mol·L-1
(4)%
归纳总结
1.气体溶于水,溶质是该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NH3溶于水后主要溶质是NH3·H2O,但以NH3计算。
2.气体溶于水,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更不是气体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应依据V=进行计算。
考点2
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分析依据c==,以配制NaOH溶液为例,在进行误差分析时,依据试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具体状况如下:
特殊提示 (1)在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加蒸馏水,一旦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制。
(2)配制时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因此容量瓶不必是干燥的,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结果。
(3)定容后必需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下降是由于一部分溶液附在了管壁和塞子上而浓度是固定的,不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否则浓度偏低。
(4)定容时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
①仰视刻度线(图①),导致溶液体积偏大。
②俯视刻度线(图②),导致溶液体积偏小。
题组训练
5.用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 ________。
(2)配制50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________。
(3)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Na2CO3溶液,Na2CO3晶体已部分失去结晶水。用该晶体所配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4)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中含有Na2O杂质________。
(5)配制NaOH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________。
(6)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________。
(7)天平砝码有锈蚀,其他均正确________。
(8)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称量时放置颠倒________。
(9)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不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________。
(10)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________。
(11)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________。
(12)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_。
(13)转移到容量瓶的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________。
(14)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________。
(15)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________。
(16)定容摇匀后,发觉液面下降,连续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
(17)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干燥________。
(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________。
(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________。
答案 (1)偏小 (2)偏小 (3)偏大 (4)偏大 (5)偏小 (6)偏小 (7)偏大 (8)偏小 (9)偏小
(10)偏大 (11)偏大 (12)偏大 (13)偏小
(14)偏小 (15)偏小 (16)偏小 (17)偏小 (18)无影响 (19)无影响 (20)无影响
考点3
溶液的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
(1)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ω1=m2ω2。
(2)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3)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
c1V1+c2V2=c混×(V1+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转变时,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定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ω>(a%+b%)。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定是溶液越浓,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ω<(a%+b%)。
(2)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a%+b%)。
题组训练
6.两种硫酸溶液,一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密度为ρ1;另一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密度为ρ2,将它们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3,则混合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解析 据混合后n(H2SO4)=n1(H2SO4)+n2(H2SO4),设取混合前两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有c===,应选A项。
答案 A
7.(1)将3p%的硫酸与同体积的p%的硫酸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p、q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2)若上题中的溶质是乙醇而非硫酸,则p、q的关系是________。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解析 当等体积混合时,设浓溶液的密度为ρ1,稀溶液的密度为ρ2,体积各为1 L,则混合后
q%=
=×p%
=p%
则当ρ1>ρ2时,如H2SO4溶液、HNO3溶液,q%>2p%;
当ρ1<ρ2时,如氨水、酒精溶液,q%<2p%。
答案 (1)② (2)③
名 师 究 错
易错追根溯源 挑战高考满分
【典例】 把肯定质量的NaCl在小烧杯中完全溶解后,再将溶液全部转移到500 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后,从中取出溶液100 mL,该溶液恰好与20 mL 0.100 mol·L-1 AgNO3溶液完全反应,则最初溶解的NaCl的质量是( )
A.0.117 g B.0.351 g
C.0.585 g D.0.234 g
【错因分析】 本题若忽视溶液的体积500 mL及反应的是溶液的1/5,则简洁错选A项。
【解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则n(NaCl)=n(AgNO3)=0.100 mol·L-1×0.02 L=0.002 mol,m(NaCl)=0.002 mol×58.5 g·mol-1×5=0.585 g。
【答案】 C
纠错训练
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 )
A.(y-2x)/a mol·L-1
B.(y-x)/a mol·L-1
C.(2y-2x)/a mol·L-1
D.(2y-4x)/a mol·L-1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即每份体积为a/2 L,n(Ba2+)=n(H2SO4)=x mol,n(Cl-)=n(AgNO3)=y mol,依据电荷守恒可知在同一份溶液中:2n(Ba2+)+n(Na+)=n(Cl-),n(Na+)=(y-2x)mol,所以c(Na+)=[(y-2x)×2/a] mol·L-1,即[(2y-4x)/a]mol·L-1。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