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辅导及作业:第1部分-第2章-专题2-第2节(全国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23081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辅导及作业:第1部分-第2章-专题2-第2节(全国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辅导及作业:第1部分-第2章-专题2-第2节(全国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其次章 专题二 其次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静 贾平凹 ①去年秋季,我去兴庆宫公园划了一次船。去的那天,天阴,没有太阳,但也没有下雨,游人少极少极的。我却觉得这季节最好了,少了那人的吵闹,也少了那风声雨声;天灰灰的,略见些明朗,好像一位端庄的少妇,退了少女的欢悦,也没上了年纪的人的烦躁,恰是到了显着本色的好处。 ②同游的是我的妻,她最是懂得我的;新近学着作画,是东山魁夷注的崇拜者。我们租得一只小船,她坐船首,我坐船尾,这船就是我们的,盛满了脉脉的情味。桨在岸上一点,船便无声地去了,我们蓦地一惊,平日脚踏实地的一颗心,赶忙提了起来,一时觉得像飞出了地球的吸引层,失去了重量,也失去了把握,一任飘飘然去了。 ③船箭一般地飞去了四五米,突然一个后退,一瞬间地停止了,像一个迷丽丽的梦,突然醒了,觉得凭一只木船,自己站在了水上。心倒妥妥地落下来,静静看着对方,都脸色苍白,脖颈上的筋努力地用劲,便无声地笑了。妻说:古人讲羽化而登仙,其实大致如此,并不会轻松的。这话倒也极是。 ④倏忽间,船就打旋起来,像一片落下的树叶,便见光滑的水面有了波纹,像放射了电波,一个弧圈连着一个弧圈,密密的、细细的,传到湖心。以前只认为水是无生命的,现在却是有了神经;神经碰在了岸上,又折回来,波纹就不再是光滑的弧线,成了跳动的曲线,像书写的外文,同时有一股麻酥酥的味道袭上心头了。桨连续划动着,起落没有声息,很多的漩涡儿悠悠地向四边溜去,柔得可爱,腻得可爱,妻用手去捉拿,但一次也没有成功。 ⑤我们调正了方向,向湖心划去,妻终是力小,船老向一边弯,未了就兜着圈儿。她坐到船尾来,我们紧挨着,一起落桨,一起用力,船首翘起来,船尾好像就要沉了。但水终没有涌进后舱。我们身子深深往下落,正好可以平视那湖面。水和天并没有相接,隔着的是一痕长堤,堤边密密地长了灌木,叫不上名儿,什么藤蔓缠得黏黏糊糊。堤上是枫树和垂柳,枫叶成三角模样,把天变成像撒开的小纸片儿,垂柳却始终垂到树下,像是齐齐站了美人,转身过去,披了秀发,使你万般思绪儿,去猜想她的眉眼。湖面上,远处的水纹快速地过来了,过来了,看了好久,那水纹照旧离得我们很远,像美人的眨着的脉脉的眼,又像是嘴边的绽着的羞怯涩的笑。我们最终明白那柳之所以背过去,原来将眉眼留在了水里。 ⑥船到湖心,我们便不再划,将桨双双收在舱里,任船儿拘束。妻便作起画来。我仰躺在船里,头枕在船帮上,兀自看着天。天也是少妇的脸,我突然觉得天和这水,端庄者对端庄者,静静地相视;它们是友好的,又是相离着,因此它们不像月亮绕太阳太紧,毁灭月圆月缺,它们永久的天是天,水是水,千年万年。我还要再想下去,突然一时万念俱灰,空白得如这天,如这水一般的了。 ⑦划了两个钟头,湖面上照旧没有其次只船,一切都是水,灰灰的白白的。我一时想作些诗,来形容这水的境界,却无论如何想不出来。我去过革命公园的湖,那水里有了绒绒的绿藻,绿得有些艳了;也去过莲湖公园的湖,那里生了锈红的浮萍,红得有些俗了,全没有兴庆宫公园的湖来得单纯,来得朴实。我只好说,兴庆宫公园湖里的水,单纯得像水一样,朴实得像水一样。 ⑧诗没有作成,我起身去看妻的画,她却画了一痕土岸,岸上一株垂柳,一动不动的一株垂柳,柳条自上而下,像一条条拉直的线,柳的下方,是一只船,孤零零的一只船。除此都空白了,我没必要再作诗了,她真是东山魁夷的弟子,是最深知这兴庆宫公园的湖水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集《爱的踪迹》,有删改) 注:①东山魁夷,日本画家,其画擅长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再现自然,融“我”于自然,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如第④段的描写,船像树叶,水纹像电波,波纹又似“书写的外文”,在蕴藉中隐匿的情感音符跳动不止。 B.文章第②③段描写“我”和妻子湖中泛舟的景象,主要抓住人物细致生动的动作和感受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在平淡之外隐含着肤浅和力度。 C.文中第⑤段的景物描写格外秀丽 ,从垂柳到水纹,广泛设喻,化静为动,妙不行言。文章正是倚赖细腻的观看,借助贴近的比方,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安静奇怪的情怀。 D.随着视角的变换,全文移步换景。一路行船,“我”见所见,抒所感,在这样一个安静安适的环境里,“我”的思绪也很安静。 E.全文在从容不迫、朴实无华的述说中,融贯着深情,在自由拘束、信笔点醒的抒情中,阐发着精辟的谈论和深邃的哲理,于丰厚隽美中透出些禅意。 解析:选CD C.原文描写并没有化静为动;D.“我”的思绪不“安静”,作者始终在浮想,只在文章第⑥段结束时才“万念俱灰”。 ★2.文章开头第①段具体交代了游园的时令和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第①段的“时令和情景”,其实就是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可以从其与内容、情感、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的关系去考虑。本文这部分描写文字,极力渲染了安静的氛围;由于其处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明显有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答案:突出游园环境的安静安适,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为文章主旨的表达作铺垫。 3.文章最终一段写到妻子作出的画,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意图。 解析:思考文章末尾写“妻子作出的画”的意图,就是考虑文章这样构思支配的作用。从妻子所作的画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与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兴庆宫公园湖水的意境是格外吻合的,因此,交代其画的内容,其实正是对文章的主旨加以点缀,侧面烘托;另外,要留意注释中对“东山魁夷”的介绍,结合文章内容,就不难理解其用意了。 答案:妻子学画,学的是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的东山魁夷,她画的是“一动不动的一株垂柳”“孤零零的一只船”,既写出了她的娴静之心,也侧面描写出了湖的静。将画的内容放在文末,宠爱大自然、追求和谐安静生活的情怀毕露,升华全文主旨。 4.文章标题为“静”,全文却无一“静”字。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探究。 解析:作答本题,可换一个角度理解题意,即文章是如何表现“静”的。本题考查的是作品的构思技巧。本文虽未毁灭“静”字,但所描写的环境,营造的氛围,表现的心境,传达的主旨无不透露出“静”的特点,整体上运用的是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手法。局部运用了反衬、对比等手法。 答案:(1)通过意象和环境的描写烘托“静”。如文章第①段,还有第⑤⑥段写垂柳娇羞地立着,天和水“静静地相视”,都渲染了一种空灵安静的意境。 (2)以动衬静。如文章第④段,船打旋,像落叶般轻快,桨“起落没有声息”“漩涡儿悠悠地向四边溜去”,一派严峻娴静;船到湖心,任船儿拘束,闲适而安静。 (3)对比写静。文中第⑦段,将兴庆宫公园的湖水同革命公园的湖水、莲湖公园的湖水作比较,与一“艳”一“俗”作对比,反衬了兴庆宫公园湖水的清静。 (4)以妻子作画的内容侧面写静。她画的是土岸、垂柳、一只船,从“一动不动”“孤零零”的描摹来看,一股“静”气扑面而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羞怯是灵魂的镜子 李 琬 ①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闲逛     的人原来想寻一点闲淡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晚的星星一样啊,如今真正的羞怯已不多见。 ②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争辩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怯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全都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他们或许是混淆了羞怯与做作。 ③但这小事,不能不提示我生疏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裹挟着、在大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怯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怯正是罗曼司注的一个侧脸。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怀内心曾有的担忧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欢快、苦痛、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洋流里。 ④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真正的羞怯。我一次次问道,莫非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静静做梦的羞怯,一去不返了么? ⑤羞怯是贵重的。我之所以宠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由于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怯。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芜,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抗荒芜,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怯;听蒙古歌谣,唱着刚诞生的小羊,把不愿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松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和善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没有丢失羞怯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⑥羞怯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经常渴望一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怯。对于羞怯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根攀攀令他担忧,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烟正在唤我回去。我应当回家。羞怯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实自然。 ⑦羞怯是灵魂的镜子。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怯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怯让她清楚地观看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是的,羞怯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知,才明白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决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抱负。没有羞怯或故作羞怯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观看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⑧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怯绝非扭捏的造作、矫情的粉饰。它应当是一个远古的女子正困难的跋涉,在早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了前方的葱郁水草,被刚刚诞生、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了脸颊,有微醉般的羞怯。羞怯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坚韧地活在这愈来愈拥挤的世界上。 注:罗曼司,解释:romance的音译。富有浪漫颜色的恋爱故事或惊险故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话剧表演的小事洞察到现代社会羞怯缺失的重大社会现象。 B.本文的羞怯既指女子的表情,还包含人间真情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回归。 C.文章首尾均提到“羞怯”和“做作”,表明文章主旨是批判那些混淆了羞怯与做作的人。 D.第⑥段作者憧憬庄稼和炊烟,表明羞怯的质朴、真实与自然。 E.第⑧段描述远古女子的羞怯,旨在表现火红太阳映照下女子跋涉的困难。 答案:CE ★2.文中第①段对夏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写了夏夜的闷热沉郁与都市的繁华,烘托出作者的郁闷心情,为后文写现代物质社会羞怯的丢失及对羞怯的憧憬作铺垫。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理解第③段画线句子“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怯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的含意。 (2)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说“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怯”? 答案:(1)现代社会追求物质利益,人们不再关怀内心的担忧与生涩(人们失去了浪漫的情怀),而羞怯是浪漫的表现,是稀有的、奇怪的、令人感动的。(意思相近即可) (2)表达内心的迟疑(或“矜持”),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与担忧,对亲情与母性的赞美,表现了内心的和善灵秀和沉静素美。(意思相近即可) 4.本文认为羞怯丢失的缘由是现代社会利益与欲望的驱使,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其它什么缘由?请任选一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现代社会人的性格普遍外向造成羞怯丢失。性格外向的人更为开朗活泼,少了矜持与羞怯。而现代社会的孩子性格养成方面普遍趋于外向,从而导致羞怯丢失。 示例二:社会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造成羞怯丢失。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沟通沟通更加快捷全面,人们对自身或外界信息抱着更加开放的态度,很难对某些人和事保持矜持与担忧,从而导致羞怯丢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