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提能专训(十一)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22·贵州六校联考)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硫 B.硅 C.铜 D.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学问的把握状况。硫单质可以实现图示转化:S―→SO2―→H2SO3―→Na2SO3(或NaHSO3),而硅、铜、铁的氧化物均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不能实现图示转化关系,A项正确。
2.(2022·新疆乌鲁木齐测验)Na2O2、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Cl2、SO2依次属于电解质、单质、非电解质
B.1 mol Na2O2和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 mol
C.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更快
D.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Na2O2、Cl2和SO2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学问的理解力量。Na2O2属于电解质,Cl2属于单质,SO2属于非电解质,A项正确;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1 mol Na2O2参与反应转移1 mol电子,B项错误;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在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失去漂白效果,C项错误;Na2O2中阳离子Na+含10个电子,阴离子O含18个电子,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不相等,D项错误。
3.(2022·山东潍坊联考)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SiO2 ②Al ③Al2O3 ④Al(OH)3 ⑤Na2CO3溶液
⑥Ca(HCO3)2溶液 ⑦NH4HCO3溶液 ⑧KHSO4溶液
A.④⑥⑦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⑧
答案:B 解析:SiO2与盐酸不反应;Al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均生成氢气;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二者均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与NaOH溶液不反应;Ca(HCO3)2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均能反应;NH4HCO3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均反应;KHSO4溶液与盐酸不反应,因此②③④⑥⑦合理,选B。
4.(2022·河北石家庄检测)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和Y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两烧瓶内的气体充分混合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挨次正确的是 (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气体X
HI
NH3
H2
NO
气体Y
Cl2
HCl
Cl2
O2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①Cl2和HI发生反应Cl2+ 2HI===2HCl+I2,I2常温下是固体,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为原来的;②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反应后气体压强为零;③氢气和氯气在常温下不反应,气体压强不变;④NO和O2发生反应2NO+O2===2NO2,又2NO2N2O4,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小于原来的。所以最终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挨次为③>①>④>②,选C。
5.(2022·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元素X的单质及X与Y形成的化合物能按如图所示的关系发生转化(其中m≠n,且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为Fe、Y可为Cl、Br、I
B.若X为Fe、Y只能为Cl
C.X肯定为金属元素
D.X、Y可能均为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从图中可以看出X是一种变价元素,可以是Fe元素,也可以是C元素。若X是Fe元素,则Y可以是Cl元素,也可以是Br元素,但不行以是I元素(氧化性弱);若X是C元素,则Y可能是O元素。
6.(2022·北京海淀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下列对试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①中试剂
①中现象
解释
A
Ba(NO3)2溶液
生成白
色沉淀
SO与Ba2+生成白色
BaSO3沉淀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C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SO2与水反应生成酸
D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SO2具有还原性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二氧化硫性质的理解、辨析与应用力量。左侧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SO2通入Ba(NO3)2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SO2+H2O===H2SO3、H2SO3H++HSO,而NO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O氧化成SO,故生成的白色沉淀为BaSO4,而不是BaSO3,A项错误;C项正确;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漂白性,B项正确;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还原性,D项正确。
7.(2022·安徽江南十校第一次联考)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易溶于水,尤其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以下是某校化学争辩小组设计试验室制取ClO2的工艺流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l2↑+H2↑
B.由NaClO2溶液制取0.6 mol ClO2时,至少消耗0.1 mol NCl3
C.将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器以除去ClO2中的NH3
D.溶液X的成分为NaClO3和NaOH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氧化还原反应等,考查考生猎取信息、处理问题的力量。
A项,利用流程图可知电解反应为NH4Cl+2HClNCl3+3H2↑;C项,碱石灰不能除去ClO2气体中混有的NH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原子守恒可知制取ClO2的反应方程式为6NaClO2+NCl3+3H2O===6ClO2+NH3↑+3NaCl+3NaOH,可见D项错。
8.(2022·江西南昌零模)向Ba(OH)2和KOH混合液中缓缓通入CO2气体至过量,生成沉淀物质的量与通入CO2气体体积V(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物中n[Ba(OH)2]∶n(KOH)=1∶2
B.p点横坐标为120
C.p点溶液中溶质为Ba(HCO3)2
D.ab段反应分两阶段,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H2O,CO+H2O+CO2===2HCO
答案:D 解析:Oa段是Ba2+与CO2生成BaCO3的反应;ab段是OH-与CO2的反应;bp段是BaCO3与CO2反应生成Ba(HCO3)2的反应。由碳元素守恒可知n(BaCO3)=,n(K+)=n(HCO)=,原混合物中n[Ba(OH)2]∶n(KOH)=1∶1,A项错误;BaCO3生成Ba(HCO3)2的反应中,BaCO3与CO2的物质的量相等,p点横坐标应当为90,B项错误;p点溶液中溶质除Ba(HCO3)2外,还有KHCO3,C项错误。
9.(2022·河北一般高中监测)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Ⅱ表示Br-的变化状况
B.原溶液中n(FeI2)∶n(FeBr2)=3∶1
C.依据图像无法计算a的值
D.线段Ⅳ表示IO的变化状况
答案:D 解析: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依据还原性:I->Fe2+>Br-可知,I-、Fe2+、Br-依次被氧化,则Ⅰ、Ⅱ、Ⅲ分别代表I-、Fe2+、Br-的变化状况,A项错误;依据图像横坐标,可以计算出n(I-)=2 mol,n(Fe2+)=4 mol,依据电荷守恒可知n(Br-)=6 mol,Br-消耗3 mol氯气,则a=6,原溶液中n(FeI2)∶n(FeBr2)=1∶3,B、C项错误;已知b-a=5,说明在a~b段参与反应的I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线段Ⅳ表示IO的变化状况,D项正确。
10.(2022·辽宁沈阳监测)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
B.其次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C.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4 mol
D.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5 mol·L-1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OA段发生反应Fe+4H++NO===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Fe+2H+===Fe2++H2↑,反应中NO全部参与反应,最终其次份溶液中的溶质是FeSO4,A、B项正确;第一份溶液中NO全部参与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0.3 mol,依据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可知,参与反应的HNO3为0.2 mol,所以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4 mol,C项正确;其次份溶液中n(SO)=n(Fe2+)=n(Fe)==0.4 mol,则混合酸中硫酸的浓度为=4 mol·L-1,D项错误。
11.(2022·郑州质检)将肯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B.n(Na+)∶n(Cl-)可能为7∶3
C.与NaOH反应的氯气肯定为0.3 mol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答案:A 解析:Cl2与0.3 mol Na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原产物为NaCl(Cl元素显-1价),氧化产物有NaClO(Cl元素显+1价)和NaClO3(Cl元素显+5价)两种,可用极限法、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来解题:①若氧化产物只有NaClO,由Na元素守恒知NaCl和NaClO总物质的量为0.3 mol,再由得失电子守恒知NaCl和NaClO物质的量之比为1∶1,均为0.15 mol,转移0.15 mol电子,②若氧化产物只有NaClO3,由Na元素守恒知NaCl和NaClO3总物质的量为0.3 mol,再由得失电子守恒知NaCl和Na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5∶1,NaCl为0.25 mol,NaClO3为0.05 mol,转移0.25 mol电子。A选项,现氧化产物既有NaClO又有NaClO3,故转移电子数在0.15~0.25 mol之间;B选项,若氧化产物只有NaClO,则溶液中n(Na+)∶n(Cl- )=0.3∶0.15=2∶1=2,若氧化产物只有NaClO3,则溶液中n(Na+)∶n(Cl-)=0.3∶0.25=6∶5=1.2,故溶液中n(Na+)∶n(Cl-)应当在1.2~2之间,而7∶3≈2.33,不在范围内;C选项,与NaOH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与氧化产物NaClO和NaClO3的量有关;D选项,由得失电子守恒知:若n(NaCl)为11a mol,n(NaClO)为2a mol,则由得失电子守恒得:11a=2a+5n( NaClO3),解得n(NaClO3)=1.8a mol≠a mol。
12.(2022·北京西城二模)下列关于应用套管试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进行的试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甲装置可以制取少量H2
B.利用乙装置可以验证Na2O2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
C.利用丙装置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
D.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试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制备和性质检验试验的分析力量。甲装置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可以制取少量H2,A项叙述正确;乙装置中在p处放置带火星的木条,通过木条复燃可以证明有氧气生成,将q插入盛有水的烧杯(或水槽),通过有气泡冒出可以证明反应放出热量,B项叙述正确;丙装置X中应放KHCO3,Y中应放K2CO3,加热大试管,与X连接的烧杯中有沉淀生成,而与Y连接的烧杯中无沉淀生成,从而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C项叙述错误;丁装置中Cu和浓硫酸加热时产生SO2,利用气球收集SO2,利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SO2(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D项叙述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8分)(2022·江西南昌模拟)无水氯化亚铁用于制造铁系催化剂、印染的媒染剂和染料还原剂,还可用于冶金、医药、照相等行业。一试验小组仿照工业方法制取氯化亚铁,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①在持续高温500 ℃时,铁与纯洁、干燥Cl2反应可生成FeCl2,在温度较低时可生成FeCl3;
②FeCl3熔、沸点低,易升华。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仪器组合成制取氯气的装置,反应无需加热,写出a容器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e盛装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f、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器为硬质玻璃管,纯洁的铁粉与氯气在500 ℃左右反应。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验操作挨次:组装仪器、________、装入药品、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关闭c的活塞。
(4)试验小组记录的试验现象如下:
观看到的部分现象
第一次试验
反应器中有白雾、红色固体,g瓶有白雾和黄绿色气体
其次次试验
反应器中有绿色晶体,g瓶有红棕色的烟和黄绿色气体
第三次试验
反应器中有绿色晶体,g瓶有黄绿色气体
①第一次试验,发觉e瓶没有盛装任何药品,所以得到红色固体,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次次试验,g瓶有红棕色的烟,其缘由是___________。
(5)第三次试验得到的固体,最可能含有的微量杂质是________,假如需要配制约2~3 mol/L的染料还原剂溶液,则无需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平安、防止倒吸 (3)①Fe+Cl2FeCl2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 打开c的活塞 (4)①氯气没有干燥,生成的盐发生水解,生成了氢氧化物,最终分解得到Fe2O3 ②加热时温度没有维持在500 ℃左右,在温度较低时生成了氯化铁,由于氯化铁熔、沸点低,受热时变成气体进入g瓶中 (5)铁单质 铁单质可以防止Fe2+被氧化
解析:(1) KMnO4(或次氯酸盐)溶液氧化浓盐酸制取Cl2时无需加热。(2)由于浓盐酸简洁挥发,故制取的Cl2中含有HCl、H2O(g),d中盛装饱和食盐水,除去HCl,e中盛装浓硫酸,干燥Cl2,f、g起到平安瓶的作用,防止倒吸。(3)①依据供应的信息可知,在500 ℃时Fe与Cl2反应生成FeCl2:Fe+Cl2FeCl2。②组装完仪器后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第三次试验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Fe,配制FeCl2溶液时,无需除去Fe,由于铁单质可以防止Fe2+被氧化。
14.(18分)(2022·云南昆明玉溪统考)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制备半导体的重要材料,它的发觉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高纯硅通常用以下方法制备: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Fe、Al、B、P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为450~500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试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图。
相关信息: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化合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PCl5
沸点/℃
57.7
12.8
—
315
—
熔点/℃
-70.0
-107.2
—
—
—
升华温度/℃
—
—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e的名称为________,装置A中f管的作用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试验方案
方案甲:g接装置Ⅰ;
方案乙:g接装置Ⅱ。
但是甲、乙两个方案中虚线内装置均有不足之处,请评价后填写下表。
方案
不足之处
甲
乙
(4)在上述(3)的评价基础上,设计一个合理方案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合理的装置制取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蒸馏烧瓶 平衡压强,使液体从分液漏斗中顺当流下 MnO2+2Cl-+4H+Mn2++Cl2↑+2H2O
(2)饱和食盐水
(3)
方案
不足之处
甲
①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产品收集装置,使产品水解;②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氯气会污染环境
乙
①收集产品的导管太细,易堵塞;②没有冷凝装置,产品易损失
(4)在装置Ⅰ的ⅰ处连接干燥管j (5)Al、P、C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氯化硅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试验的设计与评价力量。(1)f管可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便于液体顺当流下。A装置用于氯气的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2Cl-+4H+Mn2++Cl2↑+2H2O。(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所以装置B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3)装置Ⅰ: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产品收集装置,使四氯化硅水解;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氯气会污染环境;装置Ⅱ:收集产品的导管太细,易堵塞;没有冷凝装置,产品易挥发,造成损失。(4)结合(3)可知,完整的试验装置应有尾气处理装置、防潮解装置,并且导管不能太细。因此将装置Ⅰ的i处与装置Ⅱ中的j相连即可 (5)蒸馏时,沸点最低的BCl3首先被分别出去,沸点最高的氯化铁则留在烧瓶中,AlCl3、PCl5可能在残留物中。
15.(16分)(2022·河北唐山一模)氨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用途。某校甲、乙两个化学小组分别对氨的相关试验进行了争辩。
(1)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请将试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试验装置
试验药品
制备原理
甲小组
A
氢氧化钙、
氯化铵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
乙小组
②______
浓氨水、
氢氧化钠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
③______________
(2)甲组通过如图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验证了氨有还原性,装置中的试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质玻璃管中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甲组将足量氨不断通入滴有酚酞的AgNO3溶液中,现象为________,反应结束所得溶液中除了H+、OH-、NH外还主要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组欲制备氮化镁,查阅资料发觉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3CuO3Cu+N2+3H2O),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马上反应生成Mg(OH)2和NH3。乙组提出了如下制备氮化镁的试验方案示意框图(试验前系统内空气已排解;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你认为此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②B ③固体NaOH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挥发;溶液中OH-浓度的增加,使NH3+H2ONH3·H2ONH+OH-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2)玻璃管中消灭红棕色,干燥管中固体变蓝 4NH3+5O24NO+6H2O (3)先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消逝,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Ag(NH3)2]+、NO (4)方案错误;反应产生的NH3全部被H2SO4吸取,不能进行后续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了氨的制取和性质学问,意在考查考生对题给信息的提取力量和分析力量。(1)①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受热反应生成氨:2NH4Cl+Ca(OH)2CaCl2+2H2O+2NH3↑。②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氨,选B装置。③固体NaOH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挥发;溶液中OH-浓度的增加,NH3+H2ONH3·H2ONH+OH-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2 )氨催化氧化生成NO和H2O,NO与O2反应生成NO2气体,所以现象是玻璃管中消灭红棕色,干燥管中固体变蓝。(3)先生成AgOH白色沉淀,连续通入氨,白色沉淀溶解,生成的Ag(NH3)2OH完全电离,溶液显强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中还有NO、[Ag(NH3)2]+。(4)方案错误;反应产生的NH3(碱性气体)全部被H2SO4吸取,不能进行后续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