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857-2020 _ 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149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61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857-2020 _ 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JJF 1857-2020 _ 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JJF 1857-2020 _ 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JJF 1857-2020 _ 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JJF 1857-2020 _ 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8 5 72 0 2 0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T e s t i n gA p p a r a t u so fR o o mA i rC o n d i t i o n e r sU s i n gB a l a n c e dA m b i e n tR o o m-t y p eC a l o r i m e t e rM e t h o d 2 0 2 0-

2、0 9-1 1发布2 0 2 1-0 3-1 1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T e s t i n gA p p a r a t u so fR o o mA i rC o n d i t i o n e r sU s i n gB a l a n c e dA m b i e n tR o o m-t y p eC a l o r i m

3、e t e rM e t h o dJ J F1 8 5 72 0 2 0 归 口 单 位: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分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杭晨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海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孟 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张杰梁(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吴健鸥(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郑毅穗(中国

4、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王 磊(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概述(2)5 计量特性(2)5.1 温度测量系统(2)5.2 压力测量系统(3)5.3 电参数测量系统(3)5.4 质量测量系统(3)5.5 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4)5.6 流量测量系统(4)5.7 空气喷嘴(4)5.8 制冷(热)量(5)6 校准条件(5)6.1 环境条件(5)6.2 校准用设备(5)7 校准项目和方法(6)7.1 校准项目(6)7.2 校准方法(7)7.3 数据处理和数值修约(1 3)8

5、 校准结果表达(1 3)9 复校时间间隔(1 4)附录A 原始记录格式(供参考)(1 5)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供参考)(2 0)附录C 温度测量系统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2 4)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引 言 本规范依据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 J F1 0 7 12 0 1 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编写而成。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以下

6、简称“能效测量装置”)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及方法、校准结果等内容。标定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具有防爆功能的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或相同测量原理的其他能效测量装置也适用于本规范。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 J G3 1 3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J J G5 3 92 0 1 6 数字指示秤J J G6 9 3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J J G7 8 01 9 9 2 交流数字功率表J J G8 8 22 0 1 9 压力变送器J J G1 0 3 3 电磁流量计J J G1 0 3 8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J J F1 2 6 22 0 1 0 铠装热电偶校准规范J J F1

7、3 6 62 0 1 2 温度数据采集仪校准规范J J F1 4 7 22 0 1 4 过程仪表校验仪校准规范J J F1 4 9 12 0 1 4 数字式交流电参数测量仪校准规范J J F1 5 9 9 标准房间空调器制冷量校准规范G B/T7 7 2 5 房间空气调节器I S O5 1 5 1:2 0 1 7 非管道式空气调节器和热泵 性能试验和评定(N o n-d u c t e da i rc o n d i t i o n e r sa n dh e a tp u m p sT e s t i n ga n dr a t i n gf o rp e r f o r m a n c e

8、)I S O5 8 0 1:2 0 1 7 通 风 机 标 准 化 风 道 性 能 试 验(F a n sP e r f o r m a n c et e s t i n gu s i n gs t a n d a r d i z e da i r w a y s)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和定义G B/T7 7 2 5、J J F1 5 9 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 b a l a n c e da m b i e n t r o o m-t y

9、p ec a l o r i m e t e rm e t h o d一种测量空调器制冷(热)量及能源效率的测量方法,它的试验装置主要包含室内侧和室外侧隔室以及外面温度可控的套间,并通过测量平衡状态下对隔室注入和取出的热量和水量来确定空调器的制冷(热)量。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4 概述能效测量装置是一种测量空调器制冷(热)量及能源效率的试验装置,配有室内侧隔室、室外侧隔室、室内侧套间和室外侧套间,其典型结构见图1。它通过保持隔室和套间处于相同的运行温度,近似营造房间绝热体,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通过测量电功率、冷却盘管冷量、隔墙漏热量、加湿和冷却水携带热

10、量等主要参数,计算确定被测空调器的制冷(热)量及能源效率。能效测量装置集成了多种物理参数测量系统,通常配有温度测量系统、压力测量系统、电参数测量系统、质量测量系统和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等,其中主要计量仪器包括数字功率计、电流互感器、流量计、工业铂热电阻、数字指示秤和压力变送器等。装置运行时,所有参量测量结果均可显示于控制计算机,并均可进行拟合修正。图1 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5 计量特性由于设计方案、制造者或制造年代等因素,不同能效测量装置中各测量系统的测量范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本章所述“典型测量范围”指各测量系统较为常见的测量范围。校准时,被校能效测量装置各测量系统的实际测量范围与

11、典型测量范围可能不同,但实际测量范围应能够满足能效测量装置的使用需求。如果能效测量装置具有全部或部分测量参数修正的软件功能,当未经修正的参数不能满足本章(除5.7外)最大允许误差要求时,可对该参数校准和修正,并以修正后的参数判定是否满足最大允许误差。可燃气体报警器等计量器具应委托法定计量机构依据J J G6 9 3进行周期性检定。5.1 温度测量系统温度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见表1。2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1 温度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项目典型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工业铂热电阻05 50.1 0铠装热电偶05 50.5 0 注

12、:测量湿球温度时,空气取样装置中铂热电阻周围的空气流速应不小于5m/s。5.2 压力测量系统压力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见表2。表2 压力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项目典型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微压差计(内外压差)-5 0P a 5 0P a1.0P a微压差计(喷嘴前后压差)0P a 8 0 0P a5.0P a大气压力计8 6k P a 1 0 6k P a0.1%冷媒压力计0MP a 1 0MP a(表压)0.0 4MP a5.3 电参数测量系统电参数测量系统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交流功率及电流互感器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见表3。表3 电参数测量系统

13、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项目典型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数字功率计(单相或多相中的一相)8 0V3 0 0V0.0 0 1A5A0.1W30 0 0W0.3%0.3%0.5%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为5A1 0 0A二次电流为5A、1A或1 0 0mA等0.1级或以上等级5.4 质量测量系统参照J J G5 3 92 0 1 6,质量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见表4。表4 质量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项目典型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数字指示秤em51 02e51 02em21 03e21 03em11 04e0.5e1.0e1.5e 注:m为测量范围,以检定

14、分度值e表示,其中0.1g e2g或e5g。另外,检定分度值由数字指示秤生产者确定,并满足de1 0d,其中d为数字指示秤的实际分度值。3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5.5 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见表5。表5 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项目典型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3 01 3 01.0 注:本表所述参数适用于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的所有通道。如某通道上配有不更换的热电偶传感器,该通道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可参照本表。5.6 流量测量系统流量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见

15、表6。表6 流量测量系统的典型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项目典型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电磁流量计2 0 0L/h30 0 0L/h0.5%质量流量计2 0 0k g/h30 0 0k g/h0.3%5.7 空气喷嘴空气喷嘴的内径尺寸应符合图2的规定。参照I S O5 8 0 1:2 0 1 7,喷嘴外形应为轴对称,出口边缘为直角、锐边,无毛刺、刻痕或倒圆;喷嘴喉部长度应为0.6D0.0 0 5D。喷嘴应为椭圆状,但也可近似使用二、三段不同半径的圆弧,只要在任意点的法线方向与椭圆的差异不大于0.0 1 5D即可。喷嘴喉部直径D应在椭圆的短轴和喷嘴出口处测量,测量精度为0.0 0 1D;应在间隔约4 5

16、 测量四个值,每个值与平均值的偏差不得大于0.0 0 2D。喉部入口处的平均直径不大于D+0.0 0 2D,但不小于喷嘴出口平均直径。喷嘴内表面应平整光滑,直尺在其表面不会擦出刮痕,表面不平整的峰-峰值不大于0.0 0 1D。图2 喷嘴尺寸4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5.8 制冷(热)量使用制冷(热)量标准传递装置与能效测量装置进行制冷(热)量比对,比对参考值由标准传递装置提供,能效测量装置的制冷(热)量测量结果对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参考值的1.5%。标准传递装置能够在规定工况和条件下稳定地输出制冷(热)量,且其输出的制冷(热)量需经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校准

17、或赋值。传递装置可为具有参考值的标准房间空调器,也可为能够测量自身输出制冷(热)量的专用装置。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环境温度:53 5。6.1.2 环境湿度:1 5%RH8 0%RH。6.1.3 大气压力:8 0k P a 1 0 6k P a。6.1.4 工作区域无明显空气对流、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注:当环境条件有偏离时,应征得客户同意并在原始记录中记录。6.2 校准用设备校准设备可参考表7。表7 校准用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技术要求用途备注1234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电测设备(电桥或可测量电阻的数字多用表)恒温槽风速仪二等测量范围与标准铂电阻相适应;0.0 0 5级及以

18、上等级控温范围与被校温度测量系统相适应;均匀性不超过0.0 1;波动性不超过0.0 2/1 0m i n测量范围:0.5m/s 1 5m/s;最大允许误差:0.5m/s测量温度参考值与标准铂电阻温度计配套使用铂电阻和铠装热电偶校准温度源测量湿球温度铂电阻周围风速也可采用满足技术 要 求 的 其 他设备5压力标准器压力范围覆盖被校压力测量系统;0.0 5级及以上等级向压力变送器输入端提供标准压力信号可为活塞式压力计、液 体 压 力计、数字压力计或其他满足要求的 标 准 压 力 发生器5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7(续)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技术要求用途备注6功率

19、标准源电压、电流和功率输出覆盖被校数字功率计测量范围;交流电压、交流电流输出最大允许误差:0.1 0%;功率输出最大误差:0.1 5%向数字功率计输入 端 提 供 电 压、电流和功率信号也可采用满足技术要求的标准功率计、功率负载或其他设备7砝码砝码数量应当满足质量测量系统校准需求;最大允许误差:该载荷下,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向质量测量系统提供称量载荷也可采用满足技术 要 求 的 其 他载荷8温度校验仪温度模拟信号输出范围覆盖热电偶信号采集系统的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0.5向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提供温度模拟信号也可采用满足技术要求的标准铂电阻、干井式计量炉、恒温槽或其他设备组合9

20、标准流量计标准流量计流量范围应与被校流量计的流量范围相适应;最大允许误差:0.1 5%测量流量参考值也可采用满足技术 要 求 的 其 他设备1 0制冷(热)量标 准传递装置可为具有参考值的标准房间空调器,也可为能够测量自身输出制冷(热)量的专用装置。提供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覆盖能效测量装置的常用测量范围;制冷(热)量参考值最大允许误差:1.5%向被校能效测量装 置 提 供 制 冷(热)量标准房间空调器可为整体式(窗式)空调器或分体式空调器等7 校准项目和方法7.1 校准项目能效测量装置的校准项目见表8。可根据能效测量装置的结构类型及客户要求,选择相应校准项目。表8 能效测量装置校准(比对)项目序号

21、项目名称技术要求章条号校准(比对)方法章条号新制造使用中1温度测量系统5.17.2.22压力测量系统5.27.2.36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8(续)序号项目名称技术要求章条号校准(比对)方法章条号新制造使用中3电功率测量系统5.37.2.44质量测量系统5.47.2.55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5.57.2.66流量测量系统5.67.2.77空气喷嘴5.77.2.88制冷(热)量5.87.2.9 注:“”表示校准、比对或检查;“”表示不校准、不比对或不检查。7.2 校准方法7.2.1 校准前检查将各测量系统中的修正值或修正系数清零。如各测量系统具有直接读取修

22、正前测量数据功能,也可不对修正值或修正系数清零。检查传感器外观是否完好,有无明显损伤、变形或破损,且各测量系统能否正常工作。测量空气取样装置内风速时,检查采样管是否有不可恢复弯折、变形或破损。如弯折或变形可恢复,则恢复采样管后测量;如弯折、变形不可恢复或破损,则更换采样管后测量。7.2.2 温度测量系统校准方法7.2.2.1 校准点确定应根据实际温度测量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量范围且一般不少于7个,一组常用的温度校准点为0、1 0、2 0、2 5、3 5、4 5、5 5。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7.2.2.2 校准步骤参照J J F1 3 6 62

23、0 1 2、J J F1 2 6 22 0 1 0对温度测量系统进行校准。1)将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与被校温度测量系统的温度传感器同时插入恒温槽内,插入深度一般不小于1 0 0mm,并处于相同有效温度区域内,如图3所示。图3 温度测量系统校准示意图7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2)将恒温槽设定至校准点并待其足够稳定,且标准铂电阻读数与校准点偏差不超过0.2后,读取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被校温度测量系统示值(修正前)。读数过程中温度测量系统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标准铂电阻温度计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三位。3)待所有校准点完成后,现场将校准结果或修正系数写入温度测量系统,并至少

24、选取23个校准点进行验证(修正后)。7.2.2.3 空气取样装置风速测量将一支湿球铂电热阻取下,并在该位置测量空气流速。将风速仪的传感器测杆插入湿球铂热电阻放置孔,插入深度与铂电阻一致。将风向标志对准进风口方向,并密封测杆与取样装置之间的缝隙,具体布置见图4。开启空气取样装置的风机,待风速仪读数稳定后,读取并记录风速。图4 空气取样装置风速测量示意图7.2.3 压力测量系统校准方法7.2.3.1 校准点确定应根据实际压力测量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量范围且一般不少于5个,常用的压力校准点可参见表9。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表9 压力测量系统常用校准点项

25、目常用校准点微压差计(内外压差)-5 0P a、-2 5P a、-1 0P a、-5P a、0P a、5P a、1 0P a、2 5P a、5 0P a微压差计(喷嘴前后压差)0P a、2 0 0P a、3 0 0P a、3 5 0P a、4 0 0P a、4 5 0P a、5 0 0P a、6 0 0P a、8 0 0P a大气压力计9 0k P a、9 5k P a、1 0 0k P a、1 0 5k P a、1 1 0k P a冷媒压力计(表压)0MP a、2MP a、4MP a、6MP a、8MP a、1 0MP a7.2.3.2 校准步骤参照J J G8 8 22 0 1 9对压力测

26、量系统进行校准。8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1)将压力标准器置于被校压力变送器相同的高度,并连接标准器的输出端和被校准表输入端,如图5所示。图5 压力测量系统校准示意图2)由下限开始按照升压顺序,依次平稳地将压力发生器调整至校准点并待其足够稳定,读取压力标准器和被校压力测量系统示值(修正前)。校准所使用的工作介质应为洁净、无腐蚀性的气体。3)待所有校准点完成后,对具有读数修正功能的能效测量装置,现场将校准结果或修正系数写入压力测量系统,并至少选取23个校准点进行验证(修正后)。7.2.4 电参数测量系统校准方法推荐采用标准源法对电参数测量系统进行校准。根据实

27、际需要,保证校准设备处于同等水平条件下,也可采用标准表法进行校准。7.2.4.1 校准点确定应根据实际电参数测量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量范围且一般不少于5个。电参数校准一般在2 2 0V/5 0H z下进行,对于三相功率测量系统可按照单相校准要求逐相进行。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7.2.4.2 校准步骤参照J J G7 8 01 9 9 2、J J F1 4 9 12 0 1 4,用标准源法对单相电参数测量系统进行校准。1)将被校功率计的测量端与能效测量装置断开,然后与功率标准源的对应端子连接,并确保各部件外壳与地电位连接,如图6所示。图6 电参数测

28、量系统校准示意图注:图中*为同名端。9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2)将被校功率计的电流缩放功能关闭,并开启电压和电流的自动量程功能。如果被校功率计不具备自动量程功能,校准时根据校准点手动调节至合适量程。3)按照电功率渐升顺序,依次平稳地将功率标准源调整至校准点并待其足够稳定,读取功率标准源和被校电参数测量系统的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示值。7.2.4.3 电流互感器校准方法首次使用前,应将电流互感器送计量机构参照J J G3 1 3所述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正常使用情况下且未发生故障或损坏,一般不再对在用的电流互感器进行现场检定或校准。发生实验室搬迁、维修或损坏等情

29、况下,电流互感器需经计量机构检定或校准合格后使用。7.2.5 质量测量系统校准方法7.2.5.1 校准点确定应根据实际质量测量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量范围且一般不少于5个。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7.2.5.2 校准步骤参照J J G5 3 92 0 1 6对质量测量系统进行校准。1)数字指示秤开机预热,预热时间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商规定的预热时间,一般不超过3 0m i n。对带水平调整装置的秤,应将秤调至水平位置。2)将置于数字指示秤上的加水罐或冷凝水容器清空,使用数字指示秤的去皮功能,将秤的显示结果归零。同时,调节与数字指示秤相连的数字指示调节仪,

30、也将显示结果归零。3)从零点起逐步施加砝码,并记录数字指示秤或数字指示调节仪读数。校准过程中,砝码可放置于加水罐或冷凝水容器上平整处的中心位置。7.2.6 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校准方法对于不更换热电偶传感器的通道,校准方法可参照7.2.2.2。7.2.6.1 校准点确定应根据实际热电偶信号测量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量范围且一般不少于5个,常用的校准点可为-3 0、0、5 0、1 0 0、1 3 0。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7.2.6.2 校准步骤参照J J F1 4 7 22 0 1 4对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进行校准。1)使用铜导线将温度校验仪输出端与热

31、电偶接线盘上的接线端子连接,如图7所示。关闭校验仪的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功能,并设置为热电偶信号输出模式。0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图7 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校准连接示意图2)将温度校验仪调节至需要的热电偶信号类型,并依次输出校准点,待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读数足够稳定后,读取温度校验仪输出值和热电偶测量值。7.2.7 流量测量系统校准方法当能效测量装置未预留在线校准端口时,应按照J J G1 0 3 3或J J G1 0 3 8要求送计量机构检定或校准。当能效测量装置预留在线校准端口时,可采用下述方法对流量测量系统进行现场校准。7.2.7.1 校准点确定应根据

32、实际流量测量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量范围且一般不少于5个。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7.2.7.2 校准步骤1)可选择图8中的一种连接方式串联标准流量计与被校流量计,并充分排空管路中的空气。(a)被校流量计串入校准回路图8 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连接示意图1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b)标准流量计串入工作回路图8(续)2)依次调节校准回路工作介质流量至校准点,待流量稳定后同时读取标准流量计和流量测量系统的示值(1 0m i n累积值)。7.2.8 空气喷嘴校准方法首次使用前,应将空气喷嘴委托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正常

33、使用情况下且未发生机械形变或损坏,不再对在用的空气喷嘴进行现场检定或校准。7.2.9 制冷(热)量比对方法7.2.9.1 比对前准备制冷(热)量比对开始前,需完成表8中第17项的校准项目。7.2.9.2 比对点确定应包括测量范围内至少2个点,尽量覆盖制冷(热)量测量范围的中低端和中高端。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比对点。7.2.9.3 比对步骤1)将制冷(热)量标准传递装置安装在能效测量装置内,具体安装要求可参照J J F1 5 9 9或G B/T7 7 2 5。如果采用标准房间空调器,测量开始前设置运行状态至赋值时使用状态,包括制冷(热)强度、风量大小和导风板位置等。2)将空气取样风耙

34、布置于制冷(热)量标准传递装置室内侧和室外侧进风口附近,室内侧距离为1 5c m,室外侧风耙布置位置不得受到出风影响。如果采用的标准房间空调器为窗式空调时,根据其校准赋值时的测量状态,将室内、外侧压力平衡装置设置为相同状态。一般情况下,建议关闭室内、外侧压力平衡装置。3)运行能效测量装置,并将运行工况设置为制冷(热)量标准传递装置校准赋值时所使用状态,一般制冷量比对采用G B/T7 7 2 5中规定的额定制冷T 1工况,制热量比对采用G B/T7 7 2 5中规定的额定制热高温工况。待工况及制冷(热)量标准传递装置运行稳定后,连续记录3 5m i n制冷(热)量测量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制冷(热

35、)量测量结果。4)重复以上步骤,完成所有比对点测量,并计算对于制冷(热)量标准传递装置参考值的相对偏差。2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7.3 数据处理和数值修约7.3.1 校准示值误差校准项目的示值误差计算公式为:X=Xm-Xs(1)式中:X 校准示值误差,、P a、k P a、MP a、k g、k g/h、m3/h、W或kW等;Xm 被校 测 量 系 统 的 示 值,、P a、k P a、MP a、k g、k g/h、m3/h、W或kW等;Xs 标准器的示值,、P a、k P a、MP a、k g、k g/h、m3/h、W或kW等。7.3.2 校准相对示值

36、误差校准项目的相对示值误差计算公式为:Xr e l=Xm-XsXs1 0 0%(2)式中:Xr e l 校准相对示值误差(无量纲)。7.3.3 数值修约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数值修约:1)温度测量系统:传感器为工业铂热电阻时,温度示值保留至0.0 1;传感器为铠装热电偶时,温度示值保留至0.1;风速测量值保留至0.1m/s。2)压力测量系统:传感器为微压差计时,压力示值保留至0.1P a;传感器为大气压力计时,保留至0.0 1k P a;传感器为冷媒压力计时,压力示值保留至0.0 0 1MP a。3)功率测量系统:功率示值保留至0.1W;电压示值保留至0.0 1V;电流示值保留至0.0 0 1A。4

37、)质量测量系统:质量示值保留至1g。5)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温度示值保留至0.1。6)流量测量系统:流量示值保留至0.0 0 1m3/h或1k g/h。7)制冷(热)量:制冷(热)量测量值保留至1 W;制冷(热)消耗功率保留至0.1W。8 校准结果表达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至少包含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试验装置名称及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试验装置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31J J F1 8

38、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接收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k)校准环境的描述;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n)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说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说明。校准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A,校准证书(报告)内页格式见附录B。9 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是由能效测量装置的使用情况、使用者、装置本身质量等诸多因素所决定,因此

39、,使用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确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电流互感器、空气喷嘴在安装使用前送计量机构检定或校准,后续使用中不再校准;流量测量系统现场校准的复校时间间隔为1 2个月或送计量机构校准的复校时间间隔为2 4个月;其余项目的复校时间间隔为1 2个月。4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供参考)客户名称客户地址器具名称规格/型号器具编号生产厂商校准依据J J F1 8 5 72 0 2 0 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校准日期校准条件及地点温度:地点:湿度:%RH其他:校准使用的计量(基)标准装置/主要标准器/主要仪器测量

40、设备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期至(YYYY-MM-D D)标准器1标准器nA.1 校准项目温度测量系统:是否压力测量系统是否电参数测量系统:是否质量测量系统:是否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是否流量测量系统:是否空气喷嘴:是否制冷(热)量:是否5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A.2 校准前检查外观检查测量系统能否正常工作温度测量系统:是否 压力测量系统:是否电参数测量系统:是否质量测量系统:是否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是否流量测量系统:是否空气喷嘴:是否制冷(热)量:是否空气取样装置风管有无破损:是否备注:修正值或修正系数清零(控制机

41、和数字指示调节仪)温度测量系统:是否 压力测量系统:是否电参数测量系统:是否质量测量系统:是否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是否流量测量系统:是否制冷量:是否制热量:是否备注:A.3 温度测量系统修正前读数/校准点1校准点m标准器被校器1被校器n修正后读数/校准点1校准点2校准点3标准器被校器1被校器n校准不确定度为:空气取样风盒风速测量测量位置风速/(m/s)空气取样装置1空气取样装置n测量不确定度为:6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A.4 压力测量系统被校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编号测量范围修正前读数/P a或k P a或MP a校准点标准器示值被校器示值校准点1校准点n修

42、正后读数/P a或k P a或MP a校准点标准器示值被校器示值校准点1校准点2校准点3 校准不确定度为:A.5 电参数测量系统被校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编号备注标准器设定值被校器示值校准频率5 0H z校准点电压/V电流/A功率/kW电压/V电流/A功率/kW校准点1校准点n 校准不确定度为:7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A.6 质量测量系统被校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编号测量范围校准点/g或k g标准器参考值/g或k g被校器示值/g或k g校准点1校准点n 校准不确定度为:A.7 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读数/校准点1校准点m标准器热电偶1热电偶n 校准不确定度为:A.8

43、 流量测量系统被校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编号测量范围校准点标准器示值/(k g/h)或(m3/h)被校器示值/(k g/h)或(m3/h)校准点1校准点n校准不确定度为:8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A.9 制冷(热)量比对点1制冷(热)量标准传递装置运行模式(制冷或制热)风量设定(高、中或低)温度设定导向格栅外侧格栅水平内侧格栅垂直比对条件电压/V频率/H z大气压力/k P a室内侧隔室回风干球温度/室内侧隔室回风湿球温度/室外侧隔室回风干球温度/室外侧隔室回风湿球温度/压力平衡装置开启关闭比对结果制冷(热)量参考值/W或kW制冷(热)量测量值/W或kW测量值

44、相对参考值偏差的不确定度:比对点291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供参考)证书编号:校准依据J J F1 8 5 72 0 2 0 空调器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法能效测量装置校准规范校准条件及地点温度:地点:湿度:%RH其他:校准使用的计量(基)标准装置/主要标准器/主要仪器测量设备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期至(YYYY-MM-D D)标准器1标准器nB.1 温度测量系统修正前读数/校准点1示值误差校准点m示值误差标准器被校器1被校器n修正后读数/校准点1示值误差校准点2示值误差校准点3示值误差标准器

45、被校器1被校器n 校准不确定度为:02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证书编号:空气取样风盒风速测量测量位置风速/(m/s)空气取样装置1空气取样装置n 测量不确定度为:B.2 压力测量系统被校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编号测量范围修正前读数/P a或k P a或MP a校准点标准器示值被校器示值示值误差校准点1校准点n修正后读数/P a或k P a或MP a校准点标准器示值被校器示值示值误差校准点1校准点2校准点3 校准不确定度为:证书编号:B.3 电参数测量系统被校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编号备注标准器设定值被校器示值12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

46、管总局(续)校准频率5 0H z电压/V电流/A功率/W或kW电压/V相对示值误差/%电流/A相对示值误差/%功率/W或kW相对示值误差/%校准点1校准点n 校准不确定度为:B.4 质量测量系统被校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编号测量范围校准点标准器参考值/g或k g被校器示值/g或k g示值误差/g或k g校准点1校准点n校准不确定度为:证书编号:B.5 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热电偶信号测量系统校准结果/校准点校准点1示值误差校准点m示值误差标准器热电偶1热电偶n 校准不确定度为:22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B.6 流量测量系统被校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编号测量范围校准点标准

47、器示值/(k g/h)或(m3/h)被校器示值/(k g/h)或(m3/h)示值误差/(k g/h)或(m3/h)校准点1校准点n 校准不确定度为:B.7 制冷(热)量比对点1制冷(热)量标准传递装置状态运行模式(制冷或制热)风量设定(高、中或低)温度设定 导向格栅外侧格栅水平内侧格栅垂直证书编号:比对条件电压/V频率/H z大气压力/k P a室内侧隔室回风干球温度/室内侧隔室回风湿球温度/室外侧隔室回风干球温度/室外侧隔室回风湿球温度/压力平衡装置开启关闭比对结果制冷(热)量参考值/W或kW制冷(热)量测量值/W或kW相对示值误差/%测量值相对参考值偏差的不确定度:比对点232J J F1

48、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C温度测量系统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 被校对象以温度传感器为工业铂热电阻的情况为例,传感器所测温度显示于计算机,分辨力为0.0 1。本示例评定在温度校准点为2 5时的示值误差不确定度。C.2 评定模型C.2.1 测量模型温度测量系统的示值误差测量模型为式(C.1):ti=ti-tr(C.1)式中:ti 第i支被校铂热电阻的示值误差,;ti 第i支被校铂热电阻的示值,;tr 标准铂电阻的示值,。C.2.2 灵敏系数ti的灵敏系数:c1=titi=1(C.2)tr的灵敏系数:c2=titr=-1(C.3)C.2.3 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

49、度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按式(C.4)计算:ucti()=c12u2(ti)+c22u2(tr)(C.4)C.3 ti、tr标准不确定度uti()和utr()分量对于ti有2个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传感器的测量重复性Ri和读数分辨力Fi。对于tr有5个主要不确定度来源:标准铂电阻的测量重复性Rr、电测设备的读数分辨力Fr、标准铂电阻B、电测设备E、恒温槽H。C.3.1 ti标准不确定度uti()分量C.3.1.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Riti()校准点为2 5时,温度测量系统1 0次独立测量结果见表C.1。表C.1 温度测量系统2 5重复测量数据次 数1234567891 0测量值/

50、2 5.0 7 2 5.0 8 2 5.0 7 2 5.0 7 2 5.0 7 2 5.0 8 2 5.0 7 2 5.0 8 2 5.0 8 2 5.0 7 42J J F1 8 5 7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采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Ri(ti)=1 0j=1(ti j-ti)21 0-1=0.0 0 52(C.5)C.3.1.2 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Fiti()被校温度测量系统中,显示单元读数分辨力为0.0 1,按照均匀分布处理(包含因子k=3),得到:uFiti()=0.0 12 3=0.0 0 29(C.6)C.3.2 tr标准不确定度u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测绘测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