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修一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1355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修一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修一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修一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修一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修一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选修一学问整合与备考方略学问整合1. 改革和革命的区分(1)改革与革命的主体不同: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而革命一般是群众的行为。(2)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从而维护旧的统治;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3)革命后必定对国家机器等进行重建,需要一段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恢复;改革则是对原有的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往往不会对生产力造成重大的破坏,确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进展。2. 用归类法把握古代中外改革中推行的土地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1)梭伦改革规定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2、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乐观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展。(3)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在确定程度上使无地农夫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夫的生产乐观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进展。(4)王安石变法中推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依据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3. 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要将其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分析,看其对本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领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对于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说,面临的不仅

3、是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2)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进展供应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进展的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3)阿里改革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而进行的自救图强运动,并未涉及旧的生产关系,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但客观上推动了国家的近代化。(4)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快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5)中国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这不但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而且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一

4、场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4. 关于中外改革的规律性总结(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进展的强大动力。(2)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b封建性质的改革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

5、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3)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它一般不否定现存制度,大多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4)评价改革的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反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进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确定或否定。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乐观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

6、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进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境况怎样,都能连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5)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的生疏和启示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进展,必需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必定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困难性和简洁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改革措施必需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阅历教训,我们要从中猎取启示。改革是社会进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乐观支持改革,

7、并投身到改革中去,乐观参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脉络通览5. 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四次改革(1)四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毁灭的,但从背景看,埃及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像之处,即都是在患病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状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冲突与民族冲突交织的结果;俄国1861年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斗失败、阶级冲突尖锐、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2)四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性质却不同。埃及阿里改革虽然也有进展近代工业的举措,但是属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他三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俄国1861年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及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

8、义的进展。(3)从四次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进展和近代化进程。(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进展道路;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进展,有利于近代化的进展。6. 分清“改革的历史作用”和“改革的生疏”“改革的历史作用”是指改革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改革的生疏”是指从改革的成败中得出的一些有价值、启示、规律性的结论。7. 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进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缘由。(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展主要缘由。(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

9、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气: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缘由。8. 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缘由(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进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气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气两方面去分析,支持力气大于阻碍力气,改革则成,反之易败。(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决的政治魄力。(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综合特训温馨提示:本套题共6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为50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 (14分)2022贵州四校联考阅读下列材

10、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头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殊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把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把握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8分)(

11、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生疏。(6分)解析:第(1)问在婚姻方面,孝文帝改革和马丁路德改革都有涉及。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族与汉族通婚,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第(2)问婚姻习俗是政治的风向标,婚俗的变化也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同学可以从婚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回答。答案:(1)措施:北魏孝文帝: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马丁路德: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把握。(2)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冲突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映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2. (18分)2022西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2、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处处在谣传,我要给农夫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圆满的是,农夫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心情,并因此发生了很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俗,基于天地之公道;求学问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出名的“五条誓文”。 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

13、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实行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8分)(2)上述三国改革毁灭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影响改革

14、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0分)解析:第(1)问三个国家产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与解决内部冲突,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日本则更侧重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第(2)问我们把三个国家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失败的缘由主要有:保守势力;实际统治者的态度;改革还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改革者的力气、态度、政策方针;有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答案:(1)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方

15、式:都实行自上而下的方式改革。(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进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气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3. (15分)2022邯郸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十世纪二十年月与三十年月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心、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夫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斗和解放战斗期间,国民党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

16、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斗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心银行货币史法币(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述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9分)解析:第(1)问把握材料关键词“二十世纪二十年月与三十年月之交”“白银不断外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等即可。第(2)问结合第一问币制改革的背景以及材料中法币贬值的危害从前期乐观、后期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即可。答案

17、:(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白银外流严峻;国内货币发行混乱。(2)评述:法币政策实施之初,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进展;后来为了战斗的需要,国民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进展,损害了宽敞民众的利益。4. (20分)2022成都摸底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30年月80年月英国改革简表1832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平安、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划分选区,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取消“衰败选区”;重新支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

18、童从事井下劳动。1867年其次次议会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1875年出台第一部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再次降低选民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 (据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材料二日本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猛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终

19、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据吴延谬日本史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进行这些改革的共同缘由。(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为“吸纳外国的文明”,日本政府实行了哪些措施?(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中1832年工厂法、1842年矿业法、1875年住房法都旨在改善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体现对民生的关注;1832年和1867年议会的两次改革使得工业资本家和工人阶级选举权扩大,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进程。19世纪30年月80年月英国改革通过立法推动,反映法制化的趋向;改革历时半个世纪,呈现渐进性特点

20、。其次小问从两次工业革命影响角度分析: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弊端的暴露,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争取更多政治权利、无产阶级要求改善经济条件和政治地位,同时也与欧洲进步思潮的影响分不开。第(2)问:第一小问由“猛烈的自卑感”“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等有效信息可见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其次小问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措施对西方文明的吸取。经济上殖产兴业;军事上富国强兵;文化上文明开化;政治制度方面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仿效德意志确立君主立宪制。答案:(1)特点:进行民主化改革(或扩大民主权利);进行法制化建设;为解决民生问题立法;持续时间长,呈现渐进性。(任答两点即可)缘由:两次工业革命的开

21、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气壮大;统治阶级为缓和冲突,巩固统治的需要(或自由放任主义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滋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进步思潮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2)感受:艳羡西方文明;对本国文明感到自卑。措施: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任答三点即可)5. (18分)2021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值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闲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

22、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材料二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事的敬重以及精致的手工艺品开头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鄙视开头消逝。(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接受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接受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用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需和英国国情融合、贯穿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

23、成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实行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9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鄙视开头消逝”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9分)解析:第(1)问“弊端”从材料中“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可分析出教学内容缺乏实践,科举存在忽视有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中的训练改革的内容作答即可。第(2)问“借鉴”从材料三“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

24、变革。第一接受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用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需和英国国情融合、贯穿”可分析出借鉴科举制度,进行制度改革: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批判式吸取: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用原则。“根本缘由”结合18世纪末的英国、中国的进展状况进行分析,英国进展的根本缘由在于经济:工业革命的完成;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展。答案:(1)诗赋成为进士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有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2)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制造文官考试制度,依据本国国情吸取其有益的东西,如:公

25、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根本缘由:由于工业革命的进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科技进步,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峻阻碍社会经济的进展而走向衰落。6. (15分)2021黑龙江哈六中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到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

26、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由于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见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生疏不足之处是什么?(6分)(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依据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7、(6分)(3)从材料三的观点动身,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3分)解析:第(1)问,“主见及背景”由所学学问可以分析出:从材料一中的“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可精确地归纳出钱穆对戊戌变法不足之处的看法。第(2)问,由材料二的“从现代化的进程看”可知其史观(视角);其次小问要突出其历史地位及后续影响。第(3)问,从材料三的“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浓缩。答案:(1)君主立宪。甲午战斗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进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生疏到封建势力的强大。(2)现代化史观。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3)促成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