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链接
考场体验
【例1】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学问,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诞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诞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降低;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2010年①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非洲;②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其次,为亚洲;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欧洲,则③为北美洲。
(1)D (2)C
【例2】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肯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口学家接受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依据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推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计算。依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共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从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力量。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1)D (2)C
【例3】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缘由。
本题考查区域人口迁移的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猎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力量。主要缘由可从经济进展水平和就业机会等方面说明。
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进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
【例4】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诞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1)依据0—4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析,即可推断出1982—2009年人口诞生率呈下降趋势;通过1982—2009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可以推断出2009年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2009年的人口平均年龄应比1982年的高,2009年4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也应当比1982年的高;读图可知,1982年和2009年的20—2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基本相同,而依据我国人口增长学问,1982年我国的人口总数远不及2009年的多,故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应比2009年的少。(2)依据上题分析,2009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1)B (2)B
【例5】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月和90年月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月和80年月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削减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削减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学问,考查同学的读图分析力量。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A、C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小,D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市80年月和90年月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90年月比80年月大幅下降,说明90年月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月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进展快速,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导致年轻人口由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由于环境因素考虑,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A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
(1)D (2)A
【例6】 分析数据,了解国情。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进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如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不包括港澳台)。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
B.与1990—2000年相比较,2000—2010年人口净增量上升
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
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
(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________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________趋势。
(3)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使得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
第(1)题,人口总量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125.6%,计算方法为(13.40-5.94)÷5.94≈1.256,故A项错误;1990—2000年人口净增1.32亿人,2000—2010年人口净增0.74亿人,2000—2010年人口净增量比1990—2000年人口净增量下降,故B项错误;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为6.95×40.69%=2.827 955亿,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为10.08×33.59%=3.385 872亿,故C项错误;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为13.40×74.53%=9.98 702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数都比这个数值小(印度除外),故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第(3)题,由图可知,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渐渐增大,而耕地总面积不断削减,所以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削减。
(1)D (2)下降 上升 (3)削减(下降或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